胸痛中心区域救治体系对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行PPCI的应用研究
2022-07-15蔡正哲叶晓东王杰伟曾丽红王建玲
蔡正哲 叶晓东 王杰伟 曾丽红 王建玲
急性心肌梗死(AMI)可分为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EMI 两种,以前者常见,占全部心梗患者的80%以上[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可有效开通梗死血管,恢复心肌血流灌注,是临床治疗STEMI 患者的首选。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溶栓后PCI 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两种方案。我国STEMI 患者接受PPCI 治疗的比例虽增加,但再灌注治疗比例未见明显升高,救治延迟特别是门球时间长是导致这一问题的重要因素[2]。因此,有效缩短救治时间,尽快让STEMI 患者接受PPCI 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为有效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我院胸痛中心构建了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本文回顾性总结基于胸痛中心区域救治体系对STEMI 患者绕行急诊科行PPCI 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纳入标准:①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 版)相关标准[3];②具备PPCI 指征,患者发病时间不超过12 h,或超过12 h 但具有临床和(或)心电图进行性缺血依据、血流动力学不稳、心源性休克;③完整记录了发病时间、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到PPCI 医院大门时间、球囊扩张血管时间等数据。(2)排除标准:①院内发病的STEMI 患者;②溶栓后行PCI 治疗的患者;③合并其他影响预后的严重内科疾病;④急诊仅造影、择期仅造影或择期PCI 的患者;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⑥关键时间节点记录不全者。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以符合研究要求的、连续纳入2019 年3 月至2021 年3 月就诊我院接受PPCI 治疗并资料上传至国家胸痛中心数据平台的118 例STEMI 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获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是否绕行急诊,分为绕行组(58 例)和非绕行组(60 例)。
1.2 方法(1)非绕行组:经基层非PCI 医院转诊、120 接诊或自行入院的STEMI 患者,均经由绿色通道送入急诊科,快速进行病情评估及常规急诊救治,适时转入专科进一步接受PPCI 治疗。(2)绕行组:患者于基层网络医院就诊向我院转诊时,或拨打120 求救接诊后,首次医疗接触人员(FMC)在10 min 内获取患者生命体征信息,并完成首份心电图检查,并通过远程心电监护系统、微信等方式,将信息和报告实时上传至我院心内科医生,由心内科医生协助FMC 人员明确诊断并进行现场分诊。对于在再灌注时间窗内的STEMI 患者,绕行急诊科和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直接送至导管室接受PPCI 治疗。自行来院的STEMI 患者,急诊科10 min 内完成首份心电图并实时传输,心内科医生协助下明确PPCI 治疗指征者,绕行CCU 直达导管室。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Killip 分级、彩超测定的术后LVEF、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中情况包括是否行血栓抽吸;基本救治时间指标包括:S-to⁃FMC、D⁃to⁃B 与S⁃to⁃B,统计两组D⁃to⁃B 达标率,D⁃to⁃B 达标标准为≤90 min;主要预后指标包括:院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彩超测定的术后LVEF、随访6 个月MACE 发生率。院内主要并发症包括:严重心律失常、主要出血事件(任何因出血而到院就医的事件)、PCI 相关并发症(包括支架内血栓形成、冠脉无复流或慢血流、动脉夹层等)。MACE 包括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冠心病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救治时间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救治时间指标比较
2.3 两组预后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预后指标比较
3 讨 论
STEMI 是临床最常见心肌梗死类型,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且日趋年轻化,严重威胁国民健康。临床治疗STEMI,以快速且完全的开通梗死血管,早期恢复血流再灌注为原则,首选PCI,治疗成功率及预后与STEMI 患者再灌注时间密切相关,从这一点来看PPCI 较溶栓后PCI 更具优势[4]。但由于患者发病后就诊延误以及多因素致患者就诊后干预延误,使得不少患者错过最佳再灌注治疗时间窗。如何提高STEMI 患者救治效率,缩短总体心肌缺血时间、促进早期再灌注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D⁃to⁃B 指患者入院到接受PCI 介入手术球囊扩张的时间,是STEMI 患者救治是否及时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目前国际标准定义为90 min内[5]。我国STEMI 患者从入院到接受PCI 治疗,延误时间平均达30 min[6]。我国STEMI 患者入院经由急诊科转入导管室,要比入院直接进入导管室耽误近40 min,这对于治疗必须争分夺秒的STEMI患者而言,很可能造成医疗系统救治延迟[7]。因此,我国胸痛中心仍有必要加强建设和改进。胸痛中心年构建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并基于此予以STEMI 患者绕行急诊PPCI,该体系构建了院内(具备急诊PPCI 心血管中心的医院)导管室团队、CCU团队、介入团队、急诊团队与基层医疗机构、急诊转运体系和120 的联动机制,各个环节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可以通过院前传输生命体征、心电图等对患者进行实时诊断并分诊,使心内科医生能够在第一时间协助明确诊断并指导后续诊疗,实现了“患者未到,信息先行”。对于确认具备PPCI 指征的患者,可于院前启动导管室并着手相关准备工作,缩短了启动导管室和手术人员准备时间;此外,院前急救人员可以在急救现场或者救护车上进行术前准备,如知情同意、负荷双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患者一旦到达导管室立即行急诊手术,节省了术前谈话和准备时间,确保STEMI 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佳救治。患者入院后无需再经由急诊科救治,可绕行直接进入导管室手术,避免了急诊停留时间,直接缩短患者院内救治时间,从而减少D⁃to⁃B,为患者早期PPCI赢得时机[8]。
本研究结果显示,绕行组患者S⁃to⁃FMC、D⁃to⁃B 与S⁃to⁃B 均明显短于非绕行组,与文献报道相符[9],肯定了基于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予以STEMI患者绕行急诊PPCI 的有效性。患者术后LVEF 高于非绕行组,随访MACE 发生率低于非绕行组,提示基于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予以STEMI 患者绕行急诊PPCI 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更具优势,与更大程度的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减少心肌细胞重构有关,与文献报道一致[10]。因此,PPCI 医院和基层医院的无缝连接尽可能缩短了患者就诊后的每一个环节,缩短了总缺血时间,改善预后,提升了区域STEMI 的救治水平。但本研究结果显示,绕行组的院内病死率为6.9%,明显高于非绕行组(0.0%),其原因如下:①非绕行组患者均为自行来院就诊的,大多都是居住在医院周边,就医距离较近,所以相对病情延误时间更短(非绕行组主要是在急诊科停留的时间较长);而绕行组均为外院转诊而来,大多病情较为危重;②在胸痛中心建立早期,基层医院对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水平有待提高,导致部分病情较重的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救治,经过胸痛中心的协同发展,基层医生的心肌梗死救治水平得到了提升,患者预后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综上所述,基于胸痛中心区域救治体系对STEMI 患者绕行急诊科行PPCI,可以有效缩短患者救治时间,减少MACE 发生率,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