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榆社县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2-07-15安花萍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11期
关键词:锈病玉米螟蚜虫

安花萍

(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山西 榆社 031800)

榆社县目前常发玉米病虫害有玉米螟、黏虫、蚜虫、叶螨、贪夜蛾、粗缩病、锈病、叶斑病、玉米黑穗病等。部分病虫害是由于连作导致;部分因为过量使用农药导致抗药性提升造成病虫害蔓延;还有部分因为县级之间缺乏联防联控导致。需在科学轮作、合理使用农药、县际联防基础上,充分利用物理法、生物法综合防控。

一、榆社县玉米常见病虫害

榆社县地处山西省境内,多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较重,玉米常发生各类病虫害。

1、常见病害

(1)粗缩病

主要在苗期发病,玉米节膨大矮化十分明显,轻病株散粉少、雌穗短、花丝少、产量低。一般减产30%,严重可达60%甚至绝产。榆社县盛产油菜、大蒜,这两种茬口对粗缩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锈病

致病菌为柄锈菌,以玉米叶片为侵蚀对象,严重时侵及叶鞘、茎秆、苞叶。严重时导致叶片干枯,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轻者减产10%,重则减产30%。该种病在20~30℃、湿度95%以上的环境中多发,即密植过度且恰逢连雨天时易发生[1]。

2、常见虫害

(1)玉米螟

玉米螟主要是幼虫对叶片伤害,导致其不能光合作用,严重时会造成大量减产。研究显示,该害虫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高发[2]。

(2)蚜虫

蚜虫是榆社县常见害虫,危害性很强,一般成群聚集在玉米叶上吸食玉米汁液导致玉米失养,严重降低光合作用,造成玉米籽粒减重,甚至引发病毒病,导致玉米大幅减产10%~30%。蚜虫发生率高,对榆社县玉米生产造成了很大威胁。

二、榆社县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中的问题

1、过量使用农药

榆社县因为分散经营,病虫害防治使用的药物、药量差异较大,部分农户过量使用农药,造成玉米病虫害的抗性增强。土地流转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规模化生产,但过量使用农药问题并没有有效改善。

2、县域之间缺乏联防联控

部分害虫具有迁飞性,存在地块迁徙,如蝗虫、草地贪夜蛾等。需要邻近县域彼此联合形成联防联控,才能有效防控。联防联控并不是简单地彼此汇报情况,而是要统一采取防控措施,临近县城和榆社县难以完全达到全面防控效果。

3、信息技术利用较低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榆社县玉米病虫害进行分析,能够找到其中的一些规律,如爆发时期、持续时间、病虫害种类、病虫害形成条件等。然而因为缺乏大数据人才且病虫害防治专家不足,导致现代防控技术难以落实。

三、榆社县玉米常见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

1、绿色防治技术

(1)病害绿色防治

粗缩病。玉米粗缩病的病毒寄主是禾本科植物,铲除田间杂草是有效的绿色防控方法,保持适时适度中耕非常必要。选择抗性较强的品种,如郑单958 抗性较强,可有效降低粗缩病的发生率。最好不播春玉米,因为春玉米播种期间正是粗缩病病毒活跃期。同时,合理倒茬,避免前茬作物为油菜和大蒜,据地区粗缩病发病规律可知,这两类茬口往往集中爆发[3]。

锈病。选择抗性较强品种,一般中晚期成熟的品种抗性都较好。最好和豆科植物轮作,能够实现优势结合,其他前茬地块则需2 年以上轮作。关注田间变化,发现锈病植株立刻拔除并带出田块无害化处理,能够有效遏制病害传播。重视中耕,积极排水防涝,不可过密。

(2)虫害绿色防治

玉米螟。赤眼蜂、黑卵蜂、寄生蝇等都是玉米螟的天敌,在玉米螟的产卵期投放,根据玉米螟密度确定投放量。如,赤眼蜂一般每公顷投放15~30 万头即可,分2 次投放。投放时需合理布置40 个点以上,一般在健壮玉米植株上。投放24 h 后,大量赤眼蜂会将卵产在玉米螟卵当中寄生。此外,白僵菌也是非常好的选择,操作简单有效。将50亿~100亿孢子量的白僵菌粉500 g,掺5 kg 煤渣,每株2 g 撒施到心叶中,可明显抑制玉米螟。

蚜虫。蚜虫的天敌是七星瓢虫,观测发现,1 只成年瓢虫每天可吃掉100 只蚜虫。每平方米蚜虫达到200 只左右时,可以积极投放七星瓢虫。另外,清除田间杂草,可以有效防止蚜虫发生。一般麦垄中套种玉米能够有效防治蚜虫,因为套种播种时间比麦后播种早半个月左右,正好能够错开蚜虫繁殖盛期。

2、积极实现县域间联防联控

相邻县域农业技术部门要积极沟通,共享病虫害信息,形成彼此通报制度。这是源于相邻县域彼此接壤,发生的病虫害比较相近,联合研究利于形成病虫害针对性处理方案,更能够发挥彼此团队的信息资源价值,保证研究简单高效。

同时积极培训农民病虫害防治技术,实现全民防控,避免进一步增强致病菌和害虫的抗性。也可使用草木灰防治,该法简单有效,能够防治大部分病虫害。而且草木灰成本较低,对土壤也有改善作用。全民防控主要采取包片、分块制度,能够以点带面扩大杀消效果,不断挤压害虫、致病菌生存空间。

3、积极实现病虫害防治信息化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本地区的病虫害进行分析,详细了解病虫害发生规律,确定病虫害高发的根本原因,从而制定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控防治方案。

以玉米螟为例。精确找到温湿度、株间距、传统杀灭方法、相邻县域情况等与玉米螟发生的关联,采取调整措施,切断玉米螟爆发的链条。农业技术部门需成立档案系统,以强大的信息技术完建设先进的数字化防控平台,通过该平台和其他县域实现对接。

以全国玉米贪夜蛾防治为例。全国已经构建了信息化平台,能够对其发生动态、发展态势等形成监控,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联防联控,降低贪夜蛾的危害水平。

四、结语

榆社县玉米普遍存在粗缩病、锈病、玉米螟、蚜虫等病虫害,传统防治方法增强了病菌、害虫的抗性,导致病虫害难防、难控。可以在病虫害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实现县域合作,对病虫害进行精准分析,实现针对性防控,以点带面逐渐压缩发病范围、减小病害生存空间,减少病虫害带来的不利影响。

猜你喜欢

锈病玉米螟蚜虫
玉米黄锈病现状和青贮调制措施
蚜虫婆婆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试论天山东部云杉锈病及防治措施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
临河地区玉米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谷子品种耐锈病性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