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政治教学策略优化研究
2022-07-15安明树刘宝程彭叶飞
安明树 刘宝程 彭叶飞
【摘要】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探究精神,帮助学生克服理论理解上的困难,提高知识学习效率,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立足生活实际,深入挖掘教学实例,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活跃学生思维,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方式,锻炼学习能力,优化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政治;核心素养;教学策略优化
当前,新高考新课改如火如荼,国家对教育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然成为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应有之义和教育旨归。《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要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修订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这次课改的基点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即学生所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国家认同、公民道德、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国际眼光、阅读能力、判断力、表达力、分析力、洞察力、思辨力、执行力等等。
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就构成了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本质特征的关键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学生通过高中思想政治学习所外化的、具有本学科特性的必备人文品质和关键综合能力。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既要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意志,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以培育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素养包括四大方面,即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共同参与,其中,政治认同的底层逻辑在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究其本质而言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社会生活中,一个人必须认清楚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确定自己的身份认同,例如将自己的身份视为某一个政党的成员,某一政治过程的见证者或直接参与者,抑或是某种政治信念的追求者,而以这种政治组织的规章制度、活动准绳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这种情况被视为政治认同。高中学科核心素养概念下的政治认同,主要体现为学生对自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身份的认同。这就对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坚持党的领导,遵循党的方针政策的引领,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制度,坚定地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我国当前实际国情,做到站位正确,立场坚定,心中有理想,胸中有抱负,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全面发展。
理性精神实质在于当我们在面临严峻挑战的时候,能够做到冷静应对、独立思考和科学研判,能自主地去搜集各种有效信息链和关键证据,通过对信息和数据的研判,从而做出对问题处理的正确决策。这种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所体现出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批判思维能力即理性精神。
法治意识是公民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养成的对于法治的敬畏与遵守、学习与维护。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法治意识应包含尊重国家法律,具有基本的法律意识,遵守并维护法律,领会法治精神的内涵并以之来指导、规范自己的社会生活。
公共参与主要包含公民对于政治生活、公共利益、公共事务管理的参与,也泛指普通公民参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社会决策等。高中政治学科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内容应该包括富有正义感和责任心,具有公共精神,热心公益,能在遵守法律及相关部门规定的前提下广泛参与社会活动,对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以上四个要素在内容上相互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政治认同”决定着学生成长的方向,是“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共同标识和魂魄;“理性精神”是达成政治认同、形成法治意识、实现公共参与的主体性要求;“法治意识”是“公共参与”的必要前提;“公共参与”是“法治意识”的必然表现,也是“政治认同”和“理性精神”的必然结果。
二、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所存在的弊端
部分教师教育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能与新高考、新课改理念接轨。教学方式单一,在课堂上讲得过多,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片面追求分数,忽视了学生能力的提升、价值观的引领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重教法、考法研究,轻学法指导,忽视学生层次、知识结构以及理解力的差异,不能因材施教,侧重于尖子生和踩线生的培养,辅差力度不够,依旧把学生作为考试的机器。
课堂缺乏活动的开展,不能把理论知识教学的“讲授型”课程塑造成“活动型”课程,还不能做到课程内容活动化和活动设计内容化。课堂沉闷,死气沉沉,学生完全成了观众和听众,其主体地位没得到充分体现。老师的说教成了“满堂灌”,不能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并对其进行有效设计,不能以案例或议题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自主生成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与判断,不能在潜移默化中自发形成自己的三观。
过多的依赖课件,由于选材不当或剪辑不合理,过多占用课堂时间,重点不突出、难点没突破、考点被淡化,没给学生预留复习巩固、合作探讨、动手实践、任务分解以及角色调适的时间,课堂效率不高。
更有甚者,对学生的课业安排不合理,有布置没检查,有练习没讲评,即便有讲评,也没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还不能做到个性化指导,更没考虑到学生自主性的培养。
这样的课堂类型和教学方式,必然会让学生在单调、沉闷、乏味中备受煎熬,久而久之,会逐渐失去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因不能捕获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与热忱,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失去了依托,就成了空谈。长期以来,我们对陈鹤琴先生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抱有诟病,但很多时候,放开学生自身的原因不谈,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策略不当、方法單一老套,也的确授人以柄,难脱其咎。
三、如何优化高中思政课教学策略
(一)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加大教材教法研究
高中思政课老师应结合课程标准,坚持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原则,根据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积极构建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加强对基于情境、案例、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方式的探索研究,着力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同时,对于教材教法,要基于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初衷,结合生活实际,不断去设计、挖掘、开发和联系与教材中理论观点相契合的材料、场景,优化与革新教学方法,让抽象的理论知识点变得具体、直观,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实践中例举具有代表性的范例,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合作探究中培养政治认同、理想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大素养。
(二)充分分析学生实际,制定阶段教学计划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个体差异情况和成长发展需要,尤其要去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兴趣焦点、认知障碍等,准确把握学生所处的学习场景和教师所需的教学工具,推进信息技术的融合运用,着力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变被动为主动,缩小学生发展差异。
尊重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制定合乎校情、学情和生情实际的阶段教学计划。对每一节课课时任务的推进、落实,对每一周课时的预期进度,对每一课和每一单元的知识巩固,对学生课堂内外活动的设计与拓展,对预期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效果的量化与评估等,都要力求精细、精当。
(三)创设相关问题情境,开展小组合作探究
基于真实情境的创设具有强烈的带入性,能极大增强学生的角色感和体验感。高中思政课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问题作为教学导向,围绕学科课程特点创设问题情境、生活情境和合作情境,引导学生树立高度的思想政治意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在对问题的分析中逐渐理解知识要点。教师在问题的设计和提出过程中要注意方式和方法,找准适合学生的侧重点和切入点,加强目标引领,注重过程性价值的挖掘,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突出重、难点。同时,由于思政课自身的学科特点,还应该让我们的课堂紧跟时代步伐,选择的材料要新,提法要新,追求与时代接轨,要“接地气”。
实践证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能很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将课堂归还学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让课程活起来,学生真正学起来、探究起来和思考起来,成长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
(四)增加课堂互动交流, 加强学生价值引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关心学生听课情况、笔记情况,课堂作业完成情况,积极与他们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学习困惑,一堂课扎实有意义、充实有效率、丰实有生成、平实不虚华,不务虚声,真实而有待完善。
与此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要注意价值观的引领,要对学生的思维养成、能力提升进行积极引导,在把握课堂结构的同时,更多注意课堂过程性价值的充分挖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使课堂更具张力,学生更具活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要预先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制定好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课堂策略,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展探究式、体验式、合作式、互动式教学,细化教学内容和形式,提升课堂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课堂由“讲授型”转变为“活动型”,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达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陈友芳.情境设计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9):4-6.
[2]韩震.核心素养与活动型课程—从本轮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看德育课程的发展趋势[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3):5.
[3]李紅.核心素养下高中政治教学中合作学法的应用[J].黑河教育,2020(10):22-24.
[4]顾慧莉.核心素养下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读与写,2020,17(27):22.
[5]郭华.深度学习之"深"[J].新课程评论,2018(6):6
[6]束林成.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教学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21(30):2.
[7]谭晓冬.旗帜引领改革创新聚焦素养:谈多元整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0):29-30.
[8]陈晓云.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深度教学的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1(14):37-38.
[9]刘琪.探究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4):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