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课堂扬起快乐的风帆

2022-07-15吴玉春

新教师 2022年6期
关键词:小棒三角形笔者

吴玉春

长久以来,因受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很多教师思维僵化,在课堂教学中放不开手脚,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直未能得到充分体现,许多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呆板的,毫无生机可言。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构建一个让学生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快乐学习的氛围,才能让数学课堂扬起快乐的风帆。

一、营造生动有趣的情境

快乐和谐、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集中精力专注于课堂学习。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极力挖掘教材中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并主动地进行学习。

根据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指导学习人教版一上“位置”一课时,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笔者在课件中呈现动画:在大草原上,动物们正在举行体育比赛,由大象爷爷当裁判。首先进行短跑比赛,参加比赛的有小鹿、老鹰、小牛、百灵鸟、小蛇、蜗牛……随着大象爷爷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谁会得第一名呢?此时学生很想知道比赛结果,笔者抓住这一时机问:“你们难道不想到草原上去看看它们精彩的比赛吗?”“不用着急,学了这节课的内容后,你们就会知道结果了。”顿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起来了,迫切希望进入新课的学习。笔者趁机出示主题图,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问题:“蜗牛的前面是谁?小鹿的后面是谁?小蛇的左边是谁?小牛的右边是谁?小牛的上面是谁?百灵鸟的下面是谁?冲在最前面的是谁?落在最后面的是谁?”让学生初步感受“上、下”“前、后”“左、右”的相对位置。

二、给予自主选择的权利

学习应是人们主动探究未知的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不该把学生当作“容器”,自以为是、源源不断地对其进行知识灌注。教师应创建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勇于向所谓的“权威”挑战,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是主动的、生动的、富有成效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感受,尊重他们的不同见解,肯定他们的学习感悟,让他们有更多自主选择和自主探究的空间。

笔者在教学人教版三下“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学习环节:让每个学生带来6根小棒,然后要求他们试着平均分成2份,3份,4份,5份,6份,分的过程不能把小棒折断。在学生分的过程中,笔者适时问道:“遇到困难了吗?”学生纷纷抱怨不能平均分成4份和5份。于是笔者提出建议:“你们同桌或前后桌之间的小棒可以收集在一起用哦!”学生们又兴致勃勃地动手操作。不一会儿,大部分同学分好了。笔者问:“你们是怎么平均分成4份呢?”学生踊跃发言,生:“我自己手上有6根小棒,又向同桌借了6根,那我手上就有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刚好3根。”生:“我自己有6根小棒,向同桌借了6根,再向前桌同学借了4根,就有了1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正好4根。”接着,笔者又让学生表述如何平均分成5份,学生也用借用小棒的方法,把借到组合成的各种数量的小棒平均分成了5份。在此过程中,笔者不去肯定或者否定学生的方法,而是鼓励更多的学生举手回答,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最后组织学生讨论评价,让学生自己评价哪些方法是正确的,哪些方法是错误的,理由是什么。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乐于参与,并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赋予合作交流的空间

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中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赋予学生自主学习和沟通交流的机会。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笔者针对某一知识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待他们对该问题有了粗浅认知之后,笔者会组织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此时,学生踊跃参与、自由表达,课堂气氛活跃、融洽。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上“三角形的面积”时,明确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课前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四人一组,高中低搭配。在课堂教学进行过程中,把自制的两个相同的三角形纸片分发到各小组。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合作交流,出示小组合作学习单:(1)做好组内分工,对三角形的纸片进行测量,并记录其底和高;(2)组内合作交流,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拼一拼,把三角形转化为已经学过能计算出面积的图形;(3)探讨拼成的图形与原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并将小组的探究结果进行班内交流。通过组内合作探究和交流,各小组很快就发现两个相同的三角形能够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且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等,通过推导得出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为“三角形面积=1/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2×底×高”。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体验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四、体验运用数学的乐趣

数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如果抛开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学生一定会感到枯燥无味、深奥难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与学生生活经验最贴近的因素,引发学生的思维共鸣,让数学看得见、摸得着。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上“1~5的认识”一课时,笔者想让学生认识“2”这个数字,首先拿出2本数学书、2支铅笔、2个文具盒、2块三角板等学生熟知的学习用品,让学生认真地根据实物数一数。其次用2朵花、2條鱼、2辆车等图片,指导学生再数一数。接着要求学生说说第2朵花,第2条鱼,第2辆车分别是什么颜色。最后让学生从众多物品中取出2支彩色笔、拿出2本书等。通过这些学习活动,让学生的各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促使他们从直观事物迁移到抽象学习中,真正理解“2”的现实意义,内化成“2”的基数概念和序数概念。

五、创设成功体验的机会

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获得成功,学生的这种心理尤为强烈,这是他们心智成长的需求。作为小学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同时更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给予言语和行为上的鼓励,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有些学生比较腼腆,不敢主动举手发言,但在教师的鼓励和同学的帮助下,他第一次鼓起勇气主动发言,他感受到成功,从此举手发言成为他的课堂学习常态;有的学生回答某个问题特别完整且条理清晰,得到了教师的赞许,他感受到成功;还有的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具有独到之处,令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他感受到成功……诸如此类,在教学中不断创设条件,令学生体验到成功,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为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提供助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尤溪县第三实验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宋晓颖)

猜你喜欢

小棒三角形笔者
老师,别走……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一起数小棒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三角形,不扭腰
巧移小棒
三角形表演秀
画一画
共需多少根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