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图书管理模式改革创新路径分析

2022-07-15乔庆梅

参花(上) 2022年7期
关键词:馆员图书师生

图书馆为高校师生查阅教育教学资料提供着便利,强化图书管理工作有助于为学生提供优良的阅读环境,并提升他们的阅读体验。图书馆管理主体应当通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升图书资源的使用效率,真正发挥图书馆的作用,为师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本文将从塑造独特管理文化、推进数字化管理进程、提升馆员服务水平、优化图书资源管理模式、革新图书馆服务模式方面,探析高校图书管理模式创新的路径,以期为增强高校图书管理的有效性提供思路。

一、新形势下高校图书管理模式改革创新面临的问题

(一)图书资源竞争力不足

新形势下,高校师生搜索信息资源的首要选择不再是高校图书馆,而是网络搜索引擎。信息网络为师生提供着丰富资源,但资源质量良莠不齐,师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筛选信息资源,信息整理与归纳的时间与物质成本较高。高校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经过筛选,但受限于信息来源,图书馆的资源数量通常无法满足师生的学习需求,图书馆的作用被弱化。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师生不再从图书馆下载资源,而是通过网络,利用知网、万方等平台搜索学习资源。部分高校已经认识到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在行为上并没有显著改变。高校陆续推进信息化图书馆建设,但对图书馆信息建设工作缺乏正确认识,经验也不够丰富。许多高校在建设信息化图书馆的过程中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资源储备量方面依然无法与网络平台竞争。久而久之,高校图书馆对师生的吸引力下降,图书资源的使用效率不高。

(二)图书馆管理理念滞后

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影響着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在传统观念影响下,管理人员对图书馆馆员素养培育的相关工作不够重视,在图书馆管理工作方面安排的工作人员数量不多。图书馆馆员人才结构不合理,管理人员普遍年龄较大,信息化素养不足,对电脑操作并不熟悉。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养不足,则无法及时解决师生提出的问题,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在无形中被弱化。部分高校鼓励学生参与到服务过程中,招收大量学生志愿者作为临时馆员为他人提供服务,但没有提前对学生进行系统化培训。学生只能依据个人应用图书馆系统的经验为他人提供服务,服务的质量也难以保证。

(三)图书馆的硬件设备不足

图书馆的环境宽敞优雅,不但可以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心读书的环境,还可以为高校图书馆作用的真正发挥打下坚实的基础。虽然近几年高校图书馆的各项硬件设备有了一定的改变,但是仍然会出现座位、自习室和阅览室严重不足,借书和还书消耗的时间过长、效率不高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了图书馆正常的工作开展,还会不同程度地打消师生的积极性。

二、新形势下高校图书管理模式创新路径

(一)塑造独特管理文化

创新图书馆管理理念,塑造独特的管理文化有助于在新形势下为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高校应当发挥图书馆的功能,通过塑造独特管理文化开发图书馆的现有资源,提升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率。如利用学校中的公示板、学生的校园演讲、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等途径营造阅读氛围,鼓励学生参与到阅读活动之中。通过定期举办全校性的阅读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交流读后感等多样化路径,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再如,形成民主的图书馆管理氛围,定期利用电子问卷搜集学生对图书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从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操作细节、具体流程出发,对图书馆的服务效率进行全面评估。根据学生反馈完善图书管理工作,体现图书馆管理主体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定期向图书馆管理主体反馈服务问题,管理主体动态化调整管理模式,使图书馆管理工作处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这对提升管理工作的总体质量一定会有所帮助。学校还可鼓励学生参与到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使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寻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开辟更多解决管理问题的新路径。

(二)推进数字化管理进程

如今,师生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显著扩张,向师生传递高质量的数字资源正在成为图书馆新的服务方向。高校图书馆应发挥自身聚集资源的作用,摒弃传统的管理思维,将图书馆的内、外资源结合起来,扩充数字资源库的规模,为师生应用数字资源提供便捷条件。高校还要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为不同师生提供登录账号,鼓励师生在账号中开辟独特的阅读空间,将图书馆的服务平台打造成交互空间。师生利用图书馆的服务平台进行沟通交流,相互推荐优质数字化资源,这对提升馆藏资源的使用率也有所帮助。技术人员则可借助数字化平台与大数据分析工具对师生的阅读资源需求进行准确分析,了解师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为师生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服务。大数据系统根据师生阅读的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为师生提供有较高价值的阅读资源。技术人员则利用有限资源开展数据挖掘工作,实现不同类型数据的深度聚合。大数据分析的精准度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依据更加客观真实,管理效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三)提升馆员服务水平

服务质量影响着高校图书馆的运行效率,良好的服务能够给师生带来温馨的感受,使学生更愿意主动进入图书馆阅读学习。如今,高校图书馆馆员受到传统思维影响,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强,师生使用馆藏资源的过程受到阻碍。在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馆员须强化主动服务意识,为校内师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利用专业能力支撑服务质量的提升。如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信息化的培训活动,提升应用信息化系统能力,在第一时间解决师生遇到的问题。师生借阅的书籍未包含在资源库中时,馆员须及时记录并上报,通过补充图书馆数据库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能。此外,馆员还应注重在图书馆内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通过构建适合阅读的环境吸引师生到图书馆内阅读学习。如在图书馆内张贴名人名言、摆放绿植,营造清新、励志的文化氛围。建立明确的图书指引提示牌,为师生借阅实体书籍提供便利。师生在图书馆内吵闹时应及时制止,保证馆内环境适合大多数人阅读学习。图书馆馆员对管理工作的认同感将直接影响其参与管理工作的积极性,转变态度、改变工作作风、提升专业能力将促进馆员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因此在无形中提升。

(四)优化图书资源管理模式

高校管理主体应当认识到图书馆资源是保证图书馆正常运行的基础,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掌握丰富的信息资源才能促进图书馆的长远发展。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图书资源与网络资源库相比存在显著不足,学生在利用图书系统搜索资源时,通常会由于校内图书馆系统资源不足转向网络搜索平台。为解决此类问题,高校图书馆管理主体应当做到如下几点。

一是坚持共享理念,在管理过程中注重打通各类信息资源的流通渠道。在网络时代,高校要实现彻底变革必须打破传统体制的束缚,但受限于传统管理模式,高校图书馆打破技术与资金瓶颈的难度较高。高校须发挥自身聚集资源的作用,通过和其他高校进行资源分享提升图书馆竞争力。区域内高校在拥有的教育资源上具有差异性,不同高校聚集的教育资源有着不同特征。在搭建互联网平台的前提下,高校可实现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发挥其他高校的信息资源优势弥补自身不足,不断扩展图书资源规模。

二是重视本校图书资源特色的构建,基于本校特色学科与专业优势细分馆藏资源,设计精细化、全面的文献储备体系。同时,依据本校办学特色构建特色数据库,为本校学生提供学习便利。鼓励学生参与到建设特色数据库的过程中,倾听学生对打造特色资源库的意见和建议。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具有实用性,学校以科学分析为依据,以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为辅助构建特色数据库,特色数据库建成后的应用效率更高。

三是重视提升信息数据的使用价值。过去,高校的图书馆资源只面向本校师生开放,且所有资源都是免费开放,这意味著高校图书馆缺乏社会资金来源,发展的动能不足。在新形势下,高校应适当获取社会力量的支持,为改进图书馆的软硬件环境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同时,高校可利用自身与社会各主体之间的联系获取更多独家图书资源,丰富现有资源库,在拓展资源库规模的基础上提升资源质量。

(五)革新图书馆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高校师生,为师生获取信息资源提供便利,但现有的服务模式还无法完全满足师生获取教育资源的需求。管理主体应着眼于现在服务模式的细节之处,通过精细化管理的方式提升服务质量,给师生带来良好的服务体验。

首先,从归纳与整理信息环节着手提升服务效率,满足师生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在网络信息工具不断普及的新时代,高校必须重视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广泛搜集网络中师生需要的资源,关注纸质与电子文档的储存与应用,充实图书资源库。安排专员利用不同渠道广泛搜集网络资源,在减轻馆员负担的同时推动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实现由传统服务模式向创新服务模式的过渡。

其次,通过优化软硬件设施体现服务的科学性并提升检索效率。师生通过“检索”这一步骤获取需要的信息资源,因此,这一环节服务模式的设计直接影响师生的服务体验。部分高校图书馆使用的检索设备过于陈旧且设备数量少,师生检索资源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同时,部分电子化服务系统已经落伍,检索速度缓慢、目录编辑不合理等问题的出现可能引起师生的消极情绪。管理人员须定期更新图书馆软硬件设施,保证软硬件设施能够满足师生的检索需求。根据校内师生人数与图书馆检测数据合理设计硬件设施数量,通过定期调整信息化系统,更新相关软件保证检索效率。

再次,学校须对师生的检索需求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据此设计分类系统。传统图书管理模式中,一本图书只放在一个书架,归于一个图书类别,这种图书分类方式过于粗糙,部分师生在寻找图书时由于对图书属性认识不清而找不到相应图书。在网络资源不断丰富的新时代,同一本图书可能被归纳在不同类别中,“虚拟书架”为师生寻找资源提供着便利。管理人员可对图书进行多种归类,如《红高粱》一书可被归纳在“莫言”“山东民俗”“小说”“当代文学”等不同词条下,学生搜索任一词条都可找到该书。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师生搜索到相应书籍的概率大大提升,书籍的使用效率也显著提升。

最后,高校图书馆不仅要从线下走向线上,还要从馆内逐渐走向馆外。管理主体须聚集本校资源,开发与图书馆服务模式相匹配的借阅App,使师生不必进入线下图书馆也能查询到书籍状态,享受线上预订、扫码借书等服务。如今,部分高校已经实现“互联网+图书馆服务”的目标,但应用信息化工具的过程还存在细节问题。如开发的小程序无法同时承载多主体登录的流量,小程序经常出现闪退、卡顿等现象,这些现象影响着用户体验。高校应强化对服务细节的研究,通过优化服务细节体现图书馆服务模式的严谨性,给师生留下良好的服务印象。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图书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创新思维的主阵地。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革新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但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图书馆管理主体须完善信息化管理技术,强化图书馆馆员培训,了解学生的现实阅读需求,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提升管理质量,最终实现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沈艳.基于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思考[J].中外交流,2020,27(29):58.

[2]谢辉,雍玲.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J].文存阅刊,2020(29):19.

[3]田卫庆.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21,38(02):97-98.

[4]舒婷.浅谈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J].才智,2020(02):69.

[5]徐冰娟.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探究[J].传媒论坛,2020,3(21):112-113.

[6]李秋杰.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探究[J].中文信息,2020(3):50.

[7]张璇.高校图书馆管理中OEC模式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20,27(10):153-154.

(作者简介:乔庆梅,女,本科,晋中学院,馆员,研究方向:图书管理)

(责任编辑 于美琪)

猜你喜欢

馆员图书师生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