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乡村文化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
2022-07-15杨珉
杨珉
摘要:新时期乡村文化经济发展应当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重新思考乡村文化经济发展的现实路径。在发展路径探索时,应当明确发展乡村文化经济的现实价值、发展乡村文化经济的现实条件、发展乡村文化经济的新思路,才可保证乡村振兴工作开展的有效性,持续推动乡村文化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文章就发展乡村文化经济课题下,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路径选择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乡村文化经济;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路径选择
我国全面脱贫工作的成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阶段性胜利,为不断提升乡村民众的生活质量与品质,应当有条不紊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使得全面脱贫、乡村振兴、魅力乡村工作进行有效衔接。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可将乡村文化经济发展作为现实抓手,整理挖掘乡村文化经济潜能,使其成为乡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发展乡村文化经济的价值,物质发展与精神诉求相得益彰
(一)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乡村主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很多乡村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农业,没有探索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得新时期乡村文化经济的发展陷入困境。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持续推动乡村文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当促进三大产业体系的有机融合,为乡村文化经济的发展提供新路径。
乡村文化经济发展中,乡村产业多元化融合发展是融合发展的助力器,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如文化消费领域创新时,以第三产品为突破口,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满足用户的各类文化消费需求,使得用户可走进乡村进行文化消费,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增长点。通过对乡村文化资源进行解析可知,在很多地区的乡村文化资源中,包含丰富多彩的文化遗迹、非遗手工技艺等,如瓷器、刺绣、手工制品等,若将其与第二产业进行有机结合,则可以为乡村文化经济发展提供助力。与此同时,乡村发展应当进行新型农业的发展创新,如休闲农业、农业旅游、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使得乡村第一产业不断升级换代,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形态的发展完善。
(二)形成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现实抓手
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农业经济产值占比不断下降。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乡村经济的发展受阻,直接影响到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品质。由此可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通过乡村文化经济的有效发展,可将其作为乡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现实抓手,保证乡村经济发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党中央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非常重视,为推动我国乡村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为其工作开展提供现实抓手,保证乡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乡村文化经济发展要成为我国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应当对投入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便于乡村文化经济的起步。在各类资源的科学配置下,可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发挥出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在乡村文化经济发展模式下,可为乡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不断提升乡村经济产品的附加值,对乡村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通过多种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使得乡村文化经济逐渐趋向于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為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提供现实抓手。
(三)提升乡土文化生命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有序实施
悠久的农耕文化,使得乡村的田园风光、乡愁情感、乡土文化不断丰富,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下,乡村文化的生命力不断下降,不利于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为保护中华传统文化,使得乡村文化得以传承,应当不断提升乡土文化生命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有序实施。
提升乡土文化生命力,对乡村振兴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通过各项工作的开展,将重新激发出乡土文化的现实生命力,使得乡村文化重新释放出隐藏的文化影响力。如很多地区对农耕物件进行保存,并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引导人们了解农耕文化,为乡村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在对乡村文化进行挖掘时,应当基于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工作原则,对乡土文化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使得乡土文化的生命力适应现代市场发展需求,保证乡土文化经济发展的可行性。
二、发展乡村文化经济的条件,资源与需求的相互契合
(一)突出乡村文化特色资源与异质文化需求的契合
在乡村文化经济发展时,为使得乡村文化经济发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应当突出乡村文化特色资源与异质文化需求的契合,避免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乡村文化被遗忘。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文化同质化的趋势不断发展,而富有特色的乡村文化资源,则成为市场中的稀缺资源,人们渴望获得乡村文化资源的熏陶,缓解生活的压力与疲惫感。在不同地区的乡村文化经济发展时,不可套用其他地区的文化经济发展模式,应当了解用户的异质文化需求,并对本地的乡村文化特色进行准确定位,使得二者进行有机融合,为乡村文化经济发展创设外在条件。
(二)突出乡村文化物质特色与实用性需求的契合
文化作为生命个体的精神追求,应当为人民进行文化消费服务,在实用思想的影响下,很多文化突出实用特点,满足用户的各类需求。为保证乡村文化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应当为其工作创设外在条件,如突出乡村文化物质特点与实用性需求的契合,即在乡村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使得文化服务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满足游客的心理诉求。如部分地区进行乡村文化开发时,进行具有文化特色的商住酒店、民宿、酒馆开发建设,满足游客的消费、娱乐、住宿需求,使得乡村文化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三)突出乡村文化精神特色与民众情感需求的契合
现代城市快节奏的发展环境下,乡愁逐渐成为很多人的一种情感诉求。为推动乡村文化经济发展,应当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对乡土文化进行深入开发,使得乡村文化的精神特色与民众的情感需求进行有效契合,使得更多具有乡土情结的人才回到乡村,加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计划当中。
三、发展乡村文化经济的思路,多个层面的统筹规划
(一)夯实乡村文化经济的发展基础
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视域下,为有效发展乡村文化经济,应当夯实乡村文化经济的发展基础。因为,乡村文化经济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牢固的基础力量支持。为了有效夯实乡村文化基础,应当进行多元化筹资,如政府投资、村民集资、企业投资、商业融资等,以保证文化经济产业发展得到充分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应当对乡村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如乡村道路、医疗卫生、商业服务、物流运输、供水供电等,确保文化经济产业发展时得到有力支持。
乡村文化经济发展的本质是人才储备,若没有专业的工作队伍,则无法保证文化经济发展的持久性与可行性。为此,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应当设定相关人才吸引政策、人才引入机制,鼓励支持大学生回乡创业,利用所学专业推动家乡文化经济产业的发展。通过对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配置,可不断夯实文化经济的发展基础,保证文化经济发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二)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化发展壮大
为保证乡村文化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应当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化发展壮大。因为,在乡村文化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依靠小农经济模式,必须走产业化发展模式,即实现文化产业化发展。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可基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对乡村的各类文化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并将其转化为文化商品,为乡村经济发展带来增长点。或者进行农业产业化发展探索,通过创意包装、农业电商等工作为农产品赋予文化精神内涵,将其转化为乡村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有效提高农副产品的市场附加值。
乡村文化产业化发展应当突出政府与企业主体的深度合作,为乡村文化产业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并在宏观政策的调控下,给予产业化发展的资源支持,保证乡村文化经济得到长久的高质量发展,如相关文化企业进行投资开发时,应当对乡村文化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展现出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营造好的乡村文化经济发展新环境,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
为保证乡村文化经济发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应当对乡村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当下我国乡村经济发展仍旧以小农经济为主,无法推动乡村文化经济的发展。为此需要对乡村各类资源进行整合,为乡村文化经济发展提供现实抓手,保证乡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通过多种措施的实施,逐渐打造完善的产业链,提高乡村文化经济的整体发展力。
(三)合理应用现代经济营销策略
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营销成为商品进入市场的重要途径,任何商品进行销售时,都需要开展合适的营销策略,才可开发更多的潜在客户。在乡村文化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合理应用现代经济营销策略,使得乡村文化广为人知。在乡村文化经济探索阶段,为实现预期市场营销的工作目标,需要对乡村文化产品进行市场定位与设计包装,开展针对性的市场营销。
通过将乡村文化产品与现代城市商品进行比较可知,乡村文化产品突出文化底蕴、田园自然、纯真质朴等特征。民众对乡村文化产品进行消费体验时,可找到田园归隐的感觉,提升民众对生命的理解高度。由此可见,乡村文化产品进行市场定位时,应当围绕乡村文化的核心要素,表现出乡村文化产品的特殊性。
在乡村文化产品进行市场营销时,应当采取多元化的营销方式,如电子商务营销、实体营销、网络营销、捆绑营销、精准营销等,充分发挥出市场经济营销策略的实际应用价值。在市场经济营销管理时,为保障乡村文化产品具有核心竞争力,应当推动乡村文化品牌建设,对乡村文化产品进行合理包装,不断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用户提供有保障、有品质的服务,增强用户黏性,推动乡村文化市场规模的扩大。
(四)创新新时期乡村文化经济形态
新时期乡村文化经济发展形态进行创新时,应当找到文化形态创新的突破口。通过对乡村文化进行解析可知,古代的农耕文化、儒家文化、宗祠文化等是乡村文化的核心,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与精神价值。为了让现代民众了解认知乡村传统文化,应当主动对乡村文化经济形态进行创新改革。
在乡村文化经济发展时,应当坚守文化精神内核,依附于精神內核进行文化形态创新,以达到预期文化经济发展目标,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落实。如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保证乡村传统文化更具有现代特色,可吸引民众,为民众了解乡村传统文化提供契机。在对文化传承形态进行创新时,可对乡村的文化特色资源进行整合,如乡村的文学作品、民间音乐、历史神话故事、手工技艺、非遗工艺等,使得多元素跨界融合,绽放出乡村文化的现实魅力。随着乡村文化元素更为多元丰富,将在乡村文化形态创新过程中,衍生出很多独立元素,推动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在乡村传统文化经济发展时,可开展产学研的多领域衔接,为乡村文化保护与发展提供扎实的理论支持,提供科学的参考建议,保证乡村振兴工作开展的可行性。
(五)保留乡村传统文化精神内核
乡村文化经济发展应当保留乡村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因为乡村文化经济的本质,即蕴含其中的传统文化精神。为此,在文化经济发展过程中,可对文化传承与保护形态进行多样化创新,但在创新工作开展时,必须尊重传统文化的底色,并坚守乡村传统文化的精神品质。
第一,在乡村传统文化精神内核进行挖掘创新时,应当彰显出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因为,通过对乡村文化进行解析可知,乡村文化充满智慧与历史结晶,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的生存理念与哲学认知。在千百年的历史岁月中,乡村文化从未断流,使得乡村文化饱经沧桑,但仍具备超强的生命力,为此乡村传统文化可反馈出民族的底色与精神内核。乡村文化经济发展应当以传统文化精神内核为基础,探索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发展路径。
第二,为保证乡村文化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对乡村传统文化的精神品质进行深入挖掘,如乡村文化中的审美、道德、娱乐、历史、风俗等,都可以使得乡村文化的精神价值更加丰满。
第三,在实际乡村文化经济发展阶段,必须杜绝乡村文化精神的恶意商业开发,如一些不良企业与商家,为赚取更多经济收益,对乡村传统文化进行恶搞、戏谑、虚假宣传等,对乡村文化进行无底线的商业开发,对乡村传统文化造成很大的伤害,不利于乡村传统文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杜绝相关商业行为与活动。
四、结语
综上,文中对发展乡村文化经济的现实工作路径进行探讨,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详细阐述了乡村文化经济发展的工作方向与具体举措,如推动乡村文化经济产业化发展、灵活应用现代营销策略、创新文化经济发展形态、保留乡村文化的精神内核等。通过多措并举,探索乡村文化经济发展的特色发展道路,使得乡村振兴战略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
参考文献:
[1]刘咏.发展乡村文化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J].智库时代,2020(11):1-3.
[2]雷红霞,王晓霞,赵宝云.绿色发展:延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J].安康学院学报,2020,32(04):78-82.
[3]张雅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的借鉴与选择[J].理论月刊,2019(02):126-131.
[4]肖晴晴,王小娟,彭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J].黑河学刊,2019(02):65-66.
[5]朱显平,姜杨.乡村振兴战略下吉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逻辑、障碍及路径选择[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2(04):89-95+143.
[6]徐宁,王欢,田海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以兰州市为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05):51-62.
(作者单位:中共阿克苏地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