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温度的教育,永远传递温暖向上的力量
2022-07-15张琳
张琳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是在晚清末年癸卯学制推行后建立的新式学堂之一,初建即体现了“中体西用”、为国家培养和选拔实用人才的特点。其文脉绵延百十年,其使命担当永相传。为使学校永葆青春,在百年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学校提出了“做有温度的教育”的办学理念,致力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今日的第十四中学,逐渐形成了“贴近时代、家国情怀”的育人气质。
1.“做有温度的教育”兼顾了教育的科学和人文两大属性
溫度是物体冷热的程度,是个常见的物理量,而学校教育是按照一定要求培养人的过程。学校提出用一个常见物理量来承载教育的内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温度即“热度与温暖”,与教育的人文属性十分贴合,提倡“做有温度的教育”能使教育者的教育行为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其次,温度可测可量,与教育的科学属性十分贴合,提倡“做有温度的教育”意味着教育者的教育行为能感知、可测量;最后,“温度”这个词贴近人们的情感,便于引起情感共鸣,具有传播和交流的便利性。综合来看,强调“做有温度的教育”,是既强调教育过程的科学可测量性,又强调其人文的关怀、关照。身为教育人,我们希望在基础教育阶段,既要教给每个学生学科知识和谋生技能,更要通过营造和谐、温暖、成长的氛围,引导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让师生、生生间彼此激励、相互成就、共同成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深深根植在每个学生的心中,长久支撑他们未来人生的发展。
2.“做有温度的教育”在学校实践层面的三个主要体现
首先,“做有温度的教育”体现在高品质的学习设计中。国家“双减”强调要发挥学校育人的主阵地作用,聚焦学生身心健康和成长,减去学生过重负担,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做有温度的教育”高品质的学习设计与国家“双减”政策的主旨不谋而合,强调“一减一加”带“一促”。“一减”是指减去学生和家长的过重压力,“一加”是指强化教师的专业基本功,“一促”是指整体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中,学校强调指向深度学习的高品质学习设计,强调微观取向、问题驱动。那么,学习的问题从哪里来呢?答案是从教师的设计思路中来。面对学情的变化,特别是疫情后面临“线上”“线下”教学方式的变化,我们更强调倾听,更强调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对学生的了解,教师要能理解学生的学习逻辑,能传达学科的基本逻辑。
其次,“做有温度的教育”体现在高能量的师生共同学习过程中。为了营造人人平等、温暖润泽的课堂学习氛围,树立勤奋笃学的学习风尚,学校德育部门依托学生会成立了“课代表联盟”,并为“课代表”身份注入了更多的学术内涵,强调其履职的专业性,突出其架设师生间学术交流通道的要求。履职前,由教师定期为这些学生进行培训、赋能,协助他们提升学科素养。这些培训既有备课组教师牵头的横向指导,也有教研组教师牵头的跨年级纵向学习,还有课代表联盟牵头、定期在校园内举办的不同类型的学科节交流活动。这种互学网络的构建,是学生间互为榜样学习的“脚手架”,从而有力促进了群体学习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在这个新型的学习型组织里,学生间、师生间传递着平等、友爱的信息,传递着彼此信任、温暖向上的力量。
最后,“做有温度的教育”还体现在高契合的家校关系的导向中。2021年10月,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法律的形式对家庭教育应担负的任务、职责等进行了清晰界定,特别强调了家庭教育也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做有温度的教育”首先要遵循家校一致性原则。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对父母的教育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年的教育经验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围绕着学生的成长,学校需要给予家长更多清晰且通俗易懂的专业支持。
近年来,学校成立了“促进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心”,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专门培训。对于家长困惑比较集中的问题,学校会进行整体分析研判。比如,针对“青少年近视”这一问题,学校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分别为家长开设专题讲座。还主动联系医院眼科专家,邀请他们为家长讲解儿童视神经的发育过程、健康视力的锻炼手段以及预防近视新发的环境要素等。此外,学校还为起始年级学生建立视力档案,并为小学一年级学生进行“培养听觉注意力”的校本培训,让家长感受学校的温情。
学校教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事业,一所学校要有自己的坚守。学校要有相对稳定的育人理念,并使之体现在课堂、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里;体现在教师、学生的每一个行为上;体现在当下、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中。近年来,学校“做有温度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实践不断赢得了社会的认可,收获了广泛赞誉。■
本文系2021年西城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专项课题“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研究”(项目编号:SX2021Y118)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