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泸州市“五链融合”化工新材料产业生态圈路径的研究
2022-07-14刘志勇
刘志勇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泸州,646000)
化工新材料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没有化工新材料产业就没有现代工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改造升级,完善绿色制造体系[1]。化学工业是泸州市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作为全国重要的天然气化工基地,具有相当的产业规模,产业发展基础稳固,产业特色鲜明。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化工行业绿色发展已是当务之急,加快推动泸州市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化工新材料产业生态圈,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破题之举。
1 泸州市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泸州市是中国天然气化工的发源地、国家重要的天然气化工基地,曾是亚洲最大的尿素生产基地和国内最大的纤维素生产基地,现已基本形成集化工设计、建安、设备、生产、教育和科研六位一体的产业体系。
1.1 行业基础情况
经过多年的积淀,泸州市已经形成相对比较完整的化工产业体系,具备稳固的产业发展基础。近几年,泸州市在巩固发展原有甲醇、尿素、合成氨、烧碱等大宗基础化工产品的同时,积极开展新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探索化工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2]。目前已经形成的新材料产品有:北方天普纤维素有限公司研发和生产的甲基纤维素醚及其衍生物、羟乙基纤维素(HEC)、乙基纤维素(EC)等产品;四川众邦制药有限公司研发和生产的2.5-二甲基-2.3-己二醇、金刚烷、盐酸金刚烷胺及其衍生物等系列产品;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和生产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EG,又名聚四氢呋喃)、γ-丁内脂(GBL)等产品;四川中蓝国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和生产的聚碳酸酯;合盛硅业(泸州)有限公司研发和生产的高温硫化硅橡胶(HTV)、聚乙烯醇缩甲醛胶黏剂(107胶)、白炭黑等产品[2]。目前泸州市生产的化工新材料产品及其产能见表1。
表1 泸州市典型的化工新材料产品及其产能[2]
1.2 自然资源情况
泸州市矿产资源丰富,在已经发现的7类36种矿产资源中,能源矿产、非金属矿产页岩气和天然气、煤炭和硫铁矿储备非常丰富。传统化工原料如甲醇、氯碱、1.4-丁二醇、有机硅、纤维素和乙二醇等产量稳定,为下游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1.3 产业布局情况
泸州市化工新材料产业主要分别在四个园区:
(1)泸州化工园区:园区主要生产合成氨、尿素、甲醇、二甲醚、硝铵锌、浓硝酸和油脂化学品等。主要入驻企业有泸天化、天一科技等。
(2)泸县化工园区:园区重点发展医药中间体、原料药、环保新材料等产业。主要入驻企业有四川众邦制药有限公司、泸州瑞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泸州开丽环保材料有限公司等。
(3)合江临港工业园区:园区主要生产合成氨、尿素、1,4-丁二醇、聚四氢呋喃、三聚氰胺、γ-丁内酯等产品。主要入驻企业有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锦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天华富邦公司、四川三木化工有限公司、高金公司和赛德水泥公司等。
(4)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形成“一核两翼四园”格局。“一核”即泸州国家高新区科技研发中心;“两翼”即国家高新区所在的江阳区片区和泸县片区;“四园”即国家高新区下设的现代医药产业园、白酒产业园、机械装备产业园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四个园区与化工新材料产业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已经入园的企业有北方公司、维维集团、青岛啤酒、中海沥青和壳牌公司等。
2 泸州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化工产业供给侧结构矛盾凸显
目前泸州市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整体层次偏低,产品结构较为单一,资源约束矛盾较为突出等。
(1)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内外能源化工产品供应持续紧张,且随着国家对化工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泸州市化工行业产业结构的矛盾逐步显现,如:天然气化工竞争力下降,化肥和甲醇产品在全市化工行业的比重大、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及产能过剩等。
(2)企业内部调整速度慢,对化工新材料产品的结构调整不足,短期内产品结构矛盾仍比较突出。
(3)当前我市合成氨、甲醇等基础化工产品的平均能效水平普遍偏高,行业危险废物处理问题突出,缺少专业化行业危险废物处理机构。
2.2 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面临诸多不足
从国内大背景来看,目前国内化工新材料不管是供应总量还是产品结构,都无法满足国内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尤其是高端专用化学品和精细化学品,产品的生产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够,而对国外市场的依赖较大。泸州市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受国内市场影响,问题较多,主要体现在:(1)原材料不足,对外依赖性强;(2)技术创新不够,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3)产教融合不足、研究能力不强、高端专业人才缺乏;(4)规模企业少、产品单一、产业链短、产业聚集效应还不够;(5)新材料工业园特色不够凸显,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6)企业主动适应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的意识还不够等。
3 构建“五链融合”的泸州化工新材料产业链生态圈
发挥泸州化工产业基础优势,实现传统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促进泸州化工新材料产业生态圈在社会认识、园区建设、项目推进等方面快速发展,通过强链、补链、延链来实现化工新材料产业生态圈高质量发展。
3.1 政策链:科学编制产业生态圈发展规划
围绕国家和四川省产业发展需要,立足泸州市产业发展现状,以合江县、泸县正申报化工产业园区为契机,统筹当前和长远产业发展目标,高起点高质量科学编制泸州市十四五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以泸州市现有天然气、纤维素、有机硅、1-4丁二醇、聚四氢呋喃、γ-丁内酯、聚碳酸酯等化工产品为基础,绘制化工产业下游发展路线图、化工产品链图、产业全景树和精准招商“图谱”,做好化工园区布局规划;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催化剂、医药中间体和电子化学品等产业;辐射带动发展食品包装、新型涂料、绿色建材、汽车装饰材料和家用电器等传统产业以及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医药、纺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3.2 产业链:打造协同发展的特色产业集群
围绕续建西部化工城的战略目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强链补链延链,坚持“多元化、高端化、循环化、绿色化”,形成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构建化工新材料产业生态圈。泸州市化工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及产品见表2[2]。以合江化工园区1,4-丁二醇、聚四氢呋喃、γ-丁内酯、聚碳酸酯等产品为基础,发展医药中间体、可降解塑料和纺织新材料等产品,拓展下游产业链;依托泸州经济开发区现有的氯碱化工等基础化工产业,发展聚合氯化铝、氯化橡胶和环氧氯丙烷等氯下游产品,生产特种与专用聚氯乙烯、高聚氯乙烯等产品,推动传统的氯碱产品领域向氯的精细化工和新材料领域延伸;以临港经济园区(泸县太伏镇)的金刚烷及其衍生物发展医药、高分子材料、润滑油、表面活性剂、感光材料和催化剂等;以页岩气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发展页岩气钻采装备制造、油气服务、水基岩屑和油基岩屑处置、LNG生产及其配套、天然气制氢、甲醇、新材料等产业。
表2 泸州市化工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及产品[2]
续表
3.3 创新链:构建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创新体系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项目为载体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领军企业需求,引导高校院所与企业全面合作,吸引、集聚与整合各类创新资源与要素,通过技术合作、成果开发和项目孵化等方式打造一批产业创新平台。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构建科技人才培育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培育一批专业技术人才、技术骨干、产业工人与创新团队。
3.4 人才链:建成产教深度融合的立体职教体系
专业技术人才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泸州市在天然气化工和煤化工领域人才储备较多,技术力量雄厚,但在化工新材料领域的人才则相对缺乏,亟需建立产教深度融合的立体职教体系。[2]首先,统筹引导职业院校对接产业办好重点专业,推动专业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优化泸州中职学校专业布局和结构,重点支持中职学校开设应用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等化工类专业,努力构建与泸州市化工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特色专业群;其次,创新校企合作平台。以建设“西部工匠城”为契机,重点支持校企共建泸天化学院、化工新材料产业学院等特色产业学院,支持龙头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有效增强人才供给的针对性;第三,整合存量职教资源,支持特色职业院校尽快提档升级。整合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泸州医疗器械职业学院资源,支持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基础化工→精细化工→材料化工→医药化工”产业链做大做强,十四五期间实现发展新突破,建成职业本科大学,构建中职→高职→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立交桥。
3.5 服务链:构建配套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
在已有化工园区的基础上,以新材料为发展重点,在产业选择、资源配置、园区招商等方面向高端化工新材料倾斜,不断升级园区配套服务种类与功能,积极探索建立特色化、专业化的化工园区发展之路。(1)公共配套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所需的日常办公、人力资源、信息咨询、财务法律、安全环保等服务,满足入驻企业对于配套设施的需求;(2)产业政策服务体系:提升政府服务水平,通过制定产业、人才、税收、科技等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引进培养产业优秀人才,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落地等;(3)金融资本服务体系:为信用良好的行业企业提供快速便捷的信贷金融服务,构建有利于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3]
4 结语
《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建设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产业基地。推动能源化工产业转型发展,延链补链发展聚碳酸酯、纤维素醚、有机硅等高附加值产品,打造化工新材料产业链。[2,4]围绕这一目标,由政府出台专门政策措施,各相关责任部门细化分工,树立大局意识、协作意识,互相配合、尽职尽责,形成工作合力;化工园区所在地政府落实属地主体责任,全力推动化工园区认定工作,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整合资源力量,全面统筹推进产业链标准化建设。园区狠抓主体责任落实,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密切合作,时刻与企业保持联系,解决企业最为迫切的问题,真正为园区企业服务好,让企业感到服务到位、服务高效。由此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共同推动泸州市化工新材料产业生态链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