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泥改良粉质黏土试验研究

2022-07-14孙芳

交通世界 2022年18期
关键词:抗压粉质龄期

孙芳

(河北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养护保通部,河北 石家庄 050000)

0 引言

路基是公路中的重要部分,路基的承载能力直接影响公路质量的好坏,路基修建要求保证其强度、稳定性、耐久性。而路基建设中路基填料的性能是影响路基整体性能的关键因素,路基填料的选取一般是就地取材。在一些不良地质地区修建公路,就地取材的路基填料需考虑其作为路基填料土的可用性,对不良土质进行改良处理使其性能符合标准要求,确保其作为路基填料的稳定性。低液限粉质黏土塑性指数小、水敏感性强、不易压实,力学性能差,不能作为路基填料使用,是公路路基建设中的一大难题。

国内外对于不良土质改良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国外对于改良土的研究起步很早,对于超软土、泥炭土、淤泥土等进行了水泥改良的研究。我国的专家也对不良土质改良进行了研究探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李智彦进行了一系列的水泥土工程性能实验研究,得到了不同掺量水泥土的工程性质。王银梅等为了优化西北地区大量的湿陷性黄土的工程性质,对黄土进行水泥改良研究,提出了水泥黄土的“水硬性”性质,有效防治了水泥湿陷性病害。张洪松研究发现水泥改良有机质淤泥改良后强度不足0.8MPa,但对于砂质土改良后强度为10MPa。董邑宁研究发现有机质含量高、酸碱度低的黏性土改良效果较差,不适宜采用水泥加固法。不同区域的粉质黏土具有较大的区域特征,改良方法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改良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因此,本文以粉质黏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不同掺量水泥的改良。采用室内试验的方法,对水泥掺量2%、3%、4%、5%的改良粉质黏土进行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承载比试验,分析不同掺量水泥对粉质黏土的力学性能指标的影响。

1 试验研究

1.1 粉质黏土基本物理性质

本研究所用的粉质黏土粉土含量较高、黏土含量较低、矿物活性度小,其基本物理性质经室内试验初步测得,粒径0.075~2mm 占52.6%,塑性指数9.1%,大于2%,小于10%,液限为23.7%,小于50%,属含砂低液限粉土。粉质黏土作为路基填料土,其强度低、易粉碎、不易压实成型,使其在施工碾压中易产生叠瓦状剪切推移和分层现象,后期在水损和车辆荷载的作用下形成软弱层,进一步造成路面的早期破坏[11]。不经改良的粉质黏土是不符合路基填料使用要求的,且路基设计规定粉质土不能直接作为路基填料直接使用,因此需要对粉质黏土进行水泥改良的研究,以满足路基填料的要求。

1.2 试验方案

对单掺不同比例下水泥改良粉质黏土进行室内物理力学实验,通过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承载比试验,对不同掺量水泥改良土的性质进行分析总结。

掺配水泥含量为2%、3%、4%、5%的改良粉质黏土,经击实试验确定水泥改良粉质黏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制备具有最佳含水率的水泥改良粉质黏土,测定不同掺量水泥改良粉质黏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及回弹模量,并进行水泥改良粉质黏土的CBR 试验。分析实验结果确定改良土的水泥最佳经济用量,使其满足路基填料的工程要求,同时能降低工程成本。

2 数据分析

(1)击实试验

依据《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12]。对不同水泥掺量(2%、3%、4%、5%)的水泥改良粉质黏土进行了重型击实试验,获得了不同水泥掺量水泥改良粉质黏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击实曲线见图1~图4。

图1 2%水泥土击实曲线图

图2 3%水泥土击实曲线图

图3 4%水泥土击实曲线图

图4 5%水泥土击实曲线图

由试验结果分析可知,改良土在含水率15%~17%间最大干密度急剧下降,说明粉质黏土掺配水泥后,水泥未发生反应前,改良土仍具有较强的水敏感性。当含水率大于15%,击实试验时试件有明显的水渗出;当含水率大于16%时,水泥改良土表现出类似弹簧特性,不易击实成型。说明当含水率大于16%,土颗粒间的水变为主要受力部分,土颗粒间的空隙被水填满,使得土体不易压实成型。且土的密实度明显下降,最大干密度随之急剧下降。

水泥改良粉质黏土掺配水泥后,其水泥未发生反应前,仍具有很强的水敏感性,当含水率超过16%时,改良土密实度明显下降,最大干密度随之急剧下降。

(2)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依据《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制备了不同龄期不同水泥掺量(2%、3%、4%、5%)的水泥改良粉质黏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经过养生测定了其7d、28d、60d 和90d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见表1和图5。

图5 不同龄期的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

表1 各掺量不同龄期的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 单位:kPa

分别以不同水泥用量下90d龄期的抗压极限强度为基准,计算各龄期强度所占比例,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水泥剂量的不同龄期的抗压极限强度所占比例

由表1 和图5 分析表明:水泥改良粉质黏土,其无侧限抗压强度随水泥的掺量增加而增强,7d 龄期强度与水泥掺量基本呈线性关系。由28d龄期抗压强度分析可知,水泥掺量在2%~3%时抗压强度增幅最大,水泥掺量为3%时28d 抗压强度达到0.5MPa 左右。分析表2可知,水泥改良粉质黏土抗压强度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前60d,28d 强度达到90d 强度的35%~41%,60d 强度达到83%~92%,60d 以后的强度增长非常缓慢;随着水泥掺配量从2%增长到4%,强度增长明显,从4%~5%,其强度增长幅度放缓。

(3)回弹模量

依据《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制备了不同龄期不同水泥掺量(2%、3%、4%、5%)的水泥改良粉质黏土抗压回弹模量试件,通过顶面法测定了其7d、28d、60d 和90d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结果见表3和图6。

表3 不同龄期的抗压回弹模量 单位:MPa

图6 不同龄期的抗压回弹模量与水泥掺配量的关系曲线图

由图6 分析可知,水泥改良粉质黏土的回弹随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大,水泥掺量为2%~4%时回弹模量增幅平缓,由4%~5%时回弹模量增幅较大。由回弹模量随龄期增长变化分析可知,7~28d 回弹模量增量最大,28~60d 回弹模量增量其次,60~90d 回弹模量增量最小,这与水泥的强度形成一致。

(4)承载比试验

依据《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3430—2020)[13]制备了不同水泥掺量(0%、2%、3%、4%、5%)的水泥改良粉质黏土作为承载比试件,饱水4昼夜后,通过路面强度测试仪测定了其承载比,测试结果见表4和图7。

表4 不同水泥剂量改良粉质黏土的CBR值

图7 不同水泥剂量改良粉质黏土的CBR值曲线图

由表4可知粉质黏土的CBR值为4.5%,其作为路基填料不符合最小强度CBR 值的要求,经水泥改良后其CBR 值大幅增加。由图7 可知,水泥改良粉质黏土的CBR 值与水泥掺量呈正线性相关关系,加入2%的水泥就可以达到填筑路基的要求,说明水泥对于粉质黏土特性的改良效果明显。路基设计规范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路床的路基填料CBR 值要求达到8%以上,试验表明粉质黏土中只要加入2%的水泥就可以满足要求。

3 结论

本文选取低液限粉土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作为路基填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掺加水泥进行改良。通过室内物理力学试验的方法,对水泥改良土路用性能参数进行评价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水泥改良粉质黏土掺配水泥后,其水泥未发生反应前,仍具有很强的水敏感性,当含水率超过16%时,改良土密实度明显下降,最大干密度随之急剧下降。

(2)水泥改良粉质黏土其强度与水泥掺量呈线性关系,掺量为3%时28d 抗压强度达到0.5MPa 左右,28d 龄期强度达到最终强度的40%左右,60d 龄期强度到达最终强度的90%左右。

(3)水泥改良粉质黏土回弹模量随水泥掺量增加而增大,水泥掺量在4%~5%时的强度增长幅度较大,其回弹模量增长特性与水泥强度增长关系一致,7d 到28d龄期回弹模量增长最快。

(4)水泥改良粉质黏土的CBR 值与水泥掺量呈正线性相关关系,经水泥改良后粉质黏土CBR 值由4%左右明显增加到40%,当使用2%的水泥剂量时,粉质黏土CBR值即达到路基填料要求。

猜你喜欢

抗压粉质龄期
水泥土换填法在粉质砂土路基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PACTE翻译能力模型的 “元宇宙+口译抗压训练”教学设计
环保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损伤自愈合试验*
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早龄期力学性能的影响
粉质黏土大面积深基坑降水施工方案探讨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与研究
早龄期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粉质黏土地层泥水盾构泥浆脱水处理技术研究
长龄期混凝土回弹和超声指标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