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产教融合的探索
2022-07-14萍黄
杨 萍黄 彬
(1.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2.绵阳师范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0 引言
高等院校担负着为我国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需要在教学工作中实现跨产业、跨领域和跨学科的教学,对此,能否全面推进协同育人显得十分重要。协同育人指的是以高校为主体,通过政府、行业和企业多方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高校人才的培养工作。通过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有助于拓宽高校教育范围,并促进多方优势和资源的互补,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有助于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通过产教融合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等的互利共赢,有效促进高职教育与行业企业及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1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推进产教融合教学的必要性
产教融合,顾名思义,指的是将产业与教育融合到一起,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产教融合这种教育模式,强调的是在高校内部形成集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科学服务为一体的应用型模式,是新时期环境下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来说,要想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不仅要转变内容,也要转变理念,更要调整艺术设计课程的结构,打造一个统一协调、互相合作的课程关系,对现有的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和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
对此在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中,推进产教融合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实现这一目标。尤其是最近几年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服务业现代化发展日益推进,这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毕业后可以选择的工作种类也变得多种多样。对此,如果可以推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便能够促进艺术素养和专业教育、产品制作和市场流通、艺术设计和创意设计等多方面的融合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学校期间,了解行业市场发展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并能够让教育者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促进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能为企业提供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由此可见,在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中推进产教融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产教融合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基于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着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推进,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教学与实践脱节,专业师资力量匮乏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关于人才的培养较为封闭,学校对于地方产业发展了解不够全面,不能根据社会企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制订专业的教学计划,导致人才培养和社会实际所需存在一定差异。除此之外,学校也存在师资力量匮乏的问题,再选派教师到企业参与实践并带领学生参加实训活动方面缺少配套的鼓励政策。大多数教师都局限于课堂教学,很少会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和科研项目的活动,因此理论知识扎实,但却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也就为实践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2 企业缺乏参与兴趣,校企合作力度不够深入
在校企合作教育的过程中企业缺乏参与积极性,习惯性将自己作为教育的外在载体,在参与产教融合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被动状态,缺乏足够的内在驱动力,认为拿出一部分企业资源来培养高校学生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而且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很多企业并不愿意接收学生的实习实训。很多时候,都是为学生提供很小一部分空间,组织其进行参观和了解,并未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严重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导致实训、实习活动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2.3 尚未构建实训基地,实践教学不能顺利实施
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在平时的教学中虽然课程安排较多,也同时兼顾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但在实践教学质量上却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学校和企业之间没有构建相应的实训基地,很多时候都是任课教师单独带领学生到比较熟悉的企业参观学习,任课教师一旦发生变动,便会影响实训活动的推进。而且学校和企业之间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教育监控系统,在实训课程的安排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导致学校实践教学不能顺利实施,这也影响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其在毕业之后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企业工作。
3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推进产教融合的有效模式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艺术设计行业对于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所培养出的人才还不能满足行业的实际需求,对此学校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基于协同育人视角下构建产教融合育人机制,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来进一步促进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学习与发展。
3.1 校企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对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来说,要想更好的渗透协同育人教育理念,全面推进产教融合,首先要做的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实施过程中,要保证人才培养方案既要符合教学规律,也要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订。在这一过程中,学校不仅要关注人才培养质量,也要了解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和产业发展动态,然后对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与改进。尽可能地保证学校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学校可以积极邀请企业的参与,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制定,摸清相关产业链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根据得到的人才信息反馈来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并对现有的知识结构进行不断优化,做好课程的安排和课时的设计,同时也要规划好知识点的渗透,争取打造一个完善的、有效的教学系统,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
3.2 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程
高校艺术设计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和综合性特点,学生不仅要具备创新能力和创造性能力,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更要了解材料工艺、生产建设等方面的知识。对此,要想更好地培养人才,学校要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来做好具体课程的开发与优化。过程中邀请企业积极参与到其中,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做好教材编写和课程开发,适当引入一些企业全新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和技术知识等内容,通过将课程内容与企业标准的对接,来促进学校课程创新与升级。除此之外,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也要适当融入一些实践类内容,适当增加实践课程,并注意优化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在这一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职业规划、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等内容。让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中,参与一些企业的真实项目,并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情境,为学生的学习和创造提供更好的机会和平台,这样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
3.3 校企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平台
高校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专业的师资力量,企业则在行业发展详情和趋势上有着足够的了解,而且拥有真实的学习环境,对于一些项目分析和方案设计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对此,学校完全可以同企业合作,各自发挥优势共建产教融合平台,彼此之间形成一种稳定、持久的合作关系,这样有助于双方共同发展。推进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学校必须要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要注意创新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注重协同育人的实施,引导学生在参与实训的过程中,了解生产实际环境,认识更多的制作工艺和艺术设计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实践训练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实现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能力的提升。这一过程中,学校可以共同参与到企业的项目设计中来,组织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承揽企业实际设计项目,通过人才优势,为企业提供设计方案,企业则可以为师生提供专业的训练场所,让学生亲身参与艺术设计和生产制作的过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图纸变成真正的产品。
例如,在闽南地区,高校可以和社会上的玉石开发公司合作,以闽南文化为核心,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从主题定位、产品开发、包装设计、市场推广等方面,开展了系列文化产品设计,将艺术落地成物品,以有效推动当地的玉石行业的经济效益。这一过程中,学校可以和企业合作,打造专门的产教融合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参与实习实训的岗位,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优势,对学生展开专业技能培训教育活动,使其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企业生产程序和岗位工作内容,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有效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不仅解决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
4 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要想更好地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离不开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对此,学校应该重视起来,加强对于“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开展:
(1)学校可以聘请企业优秀的技术人才来校参与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些针对性的专业指导,为其讲解企业的生产流程,施工工艺和设计理念以及多种多样的企业文化。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模拟试卷的过程中丰富实践知识和工作经验,进一步了解行业的发展。
(2)学校要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参与教育培训活动,强化教师的实践锻炼,帮助专业教师加深对产业运行规律的了解,使其可以准确把握行业市场发展动向。另外也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创新学校教育模式,鼓励学校教师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科研项目中去,在承担项目任务的同时,提高学校教师的实践技能。
通过以上途径,不仅可以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强化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师资力量,为推进产教融合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5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在这种环境下,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也拥有广阔的就业前景。但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出的人才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矛盾,导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针对这一现象的存在,学校要做好与企业的合作,加强学生与职业的对接,立足于协同育人视角下,全面推进产教融合,通过校企合作采取多样化手段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使其可以在学校学习过程中,真正意义上融入企业的生产和设计中来,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