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文科视角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2022-07-14张贝贝

科技视界 2022年17期
关键词:文科英语教学大学

张贝贝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更新迭代和国际化进程持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迎来了内涵式发展和外延,高校外语教学需要迎合时代的发展潮流,需要对英语教学进行实践改革。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启动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行“四新”建设,新文科就在其中,促进了信息技术和社科类专业的不断融合。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作为新文科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模式该朝着何种方向发展?人才培养机制该如何构建?在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上,教育部明确指出:高等英语教学应该围绕着“新使命、大格局、新文科、大外语”总体布局,切实推动高校外语教学改革,培养更多优质的国际化复合人才,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以往教学(线下)和网络化教学(线上)相互融合的一种教学方式,依据现代化的新媒体技术,提高与教学环境、师生群体、教学发展相融合的诸多资源和媒介,从而促进现代教育改革实践的高质量发展。鉴于此,本文以新文科建设和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界定为切入点,系统分析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的必要性,以此为契机,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探讨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

1 相关概念的阐述

1.1 新文科建设

以大学英语学科为例,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充分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实践教学当中,主要是培养“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比如利用翻转课堂、雨课堂等教学模式,借助海量的网络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让其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会将重点聚焦在学生产出性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上,比如听、说、读、写及翻译等。此外,新文科建设理念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能够打破学科间的知识壁垒,开阔学生群体的知识视野和思维定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当然,新文科建设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部分大学在新文科建设方面还有待提高,比如教学模式还停滞在“教师讲、学生听”层面,对于线上网络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并未从本质上拓展延伸学生知识面和思维面,导致学生缺乏创新能力。此外,现阶段,阻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向符合“新文科”建设要求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转化的因素还集中在教师资源缺乏,教师压力大,归根结底于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站在学生层面,主动性不强,不愿多花时间学习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的知识等问题较为突出。

1.2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

智慧教育2017年明确提出了混合式教学理念,主要是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融合线上学习空间和智慧化的教学环境,教师通过线上海量的教学资源,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与教学环境协同发展,构建可持续性的教学系统,重点凸显教学生态因子的交互性,全面贯穿到课前、课中、课后每一个环节当中,从而促进外语教学改革与实现。具体而言,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一种线上和线下融合的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借助雨课堂、学习通等信息化教学手段优势,不断丰富英语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具体而言,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从线上海量的英语资源中提炼出适宜的教学资源,通过线下课堂教学,让学生群体能够全方位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让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因此,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各大高校进行英语教学的主要渠道。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由教学主体、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教学环境和教学交互数据等几个方面组成。教学主体主要是教师、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有机生命体,教学手段主要为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微课录制、学习通、钉钉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还包括个性化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合作型学习方式。教学资源主要是分为两部分,即线上的海量教学资源以及线下常规资源。教学环境主要为物理设施环境和虚拟环境,主要是为外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物质基础,当然还包含教学文化环境,如学风环境、管理机制等。

2 新文科视角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2.1 构建“3+3”立体式教学模式

基于新文科建设视角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应采取线下课堂和线上学习相结合方式,即每周安排6小时教学任务,3小时为线下课堂教学,3小时为线上自主学习。其中3小时线上教学应分别包括1小时课前预习、1小时重点内容答疑和1小时课后巩固。对于立体式教学设计而言,主要是采取“三融合”,即线上和线下融合、理论和实践融合、思辨环节和展示环节融合。线上和线下融合,教师提前将教学课件、教学资源上传至学习通、雨课堂等线上平台,并布置需要预习的重点教学内容;完成以上环节后,在线下课堂上教师对学生预习阶段不懂的英语知识点进行重点解析。理论与实践融合,理论环节还是沿用教师“理论式”讲解,让学生掌握词汇、句式、语法、写作、翻译等方面知识点及相关技巧,并利用课堂时间和课后时间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知识的能力,确保对课堂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此外,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能够在课堂中为学生“留白”,不再是以往纯讲解式的教学方式,而是借助信息化手段,做到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及课后巩固的有效衔接,保证混合式教学方式能够贯穿到每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全面激发群体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去学习,自主探索英语知识,给予学生更加全面的思考空间和探索空间。

2.2 构建多样化的混合式教学活动

现阶段,新文科是培育新时代知中国、爱中国、担当 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重要举措,其显著特征在于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学科知识的交叉重组,凸显出大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新导向、新培育、新融合,这就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作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为切实将新文科理念融入实践教学,比如高校英语文学、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翻译学、区域与国别研究的相关知识内部交叉,同时也要保证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融合,深化高校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譬如,新媒体技术进入高校英语课堂,能够为学生创设真实学习场景,创造直观形象的交互式教学环境,使创建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具有更高可能性,强调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自主探索。此外,为切实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教师可以采取讲课、探究式小组合作、小组答辩、互动互评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一方面,将线上平台和传统课堂混合。目前很多大学至少拥有一个线上学习平台,但教师和学生并未有效参与进来,难以发挥线上平台的优势,因此,建议将英语教学转移到在线平台,教师可将理论知识讲解、教学作业布置、交流讨论、案例分析、实践等内容同步开展,实现教和学的有效衔接,保证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将新媒体与传统课堂混合。教师可对教学资源和内容进行整理,提前录制好一个微课,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让学生自行学习。在线下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教学活动和创建情景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保证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同时,教师还可以采取网络直播开辟第二课堂,学生通过移动智能终端与教师进行互动,使得教学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3 构建混合式教学评价模式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要求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不再是以往的结果性评价,要从单一的评价模式转变为多样化评价,可以说,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评价是以往评价体系的一种优化完善。由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鲜明的时空延伸的显著特征,教学理念的转化,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互换,教学多渠道的开通,促使教学评价方式必然也会发生改变。教学评价是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的前提条件,需要紧紧围绕着英语课程标准、育人目标等方面开展,评价模式的构建主要从主体多元化、内容多样化、方式丰富化等三个层面开展。具体如下:

首先,英语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承担着主导者角色,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是很明显,以教师为核心教学评价方式难以对学生各阶段、各环节的学习成果做出合理性考核。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包含了很多教学活动因子,各教学实践环节均需要各评价主体共同参与,因此,教学实践过程的评价主体必须多元化,可以采取师生互评、生生自评、学生自评,还可以让校外实践教师参与到教学评价过程中,尽可能保证学生是评价的主体性。就是说,评价主体多元化有助于学生能够全方位、全角度正视自己的学习效果,也有利教师反思自己在教学任务布置、教学手段选择、教学内容设置等方面的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辨识能力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其次,英语教学评价内容多样化。随着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国际市场对英语人才的多元化需求,促使英语人才培养对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评价也是多样化的,不仅要求评价内容能够保证培养出的人才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素质和应用能力,还要保证学生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更加侧重于翻译、词汇、语法、写作等知识培养,而忽视了学生思辨、创新等方面能力,归根结底于对学生英语学习过程缺乏有效监督。大学混合式教学模式评价应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表现、情感体验、学习方式等进行考核,包括线上平台学习情况、混合式教学的认知、熟练运用相关教育信息化手段,知识结构体系构建、与教师的互动性等方面,保证教学评价内容能够促进教学改革与实践。

最后,英语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大学混合式教学模式评价方式应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互结合的方式。教学过程应采取过程性评价,针对不同阶段教学设计设置不同的评价方式,进一步改善教学组织活动。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效应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互结合的方式,保证教学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反馈,不断调整后期的教与学。

3 结语

新时代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教育教学应立足于现代教育改革,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式尝试探索,通过学科交叉融合、信息技术融合等形式,充分保证大学英语教学“新”“跨”“文”等特征,以此推动英语教育发展。通过线上和线下融合、理论和实践融合、思辨环节和展示环节融合等混合式教学形式创新,打造互动、交融、立体的教学空间。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求,通过有效开展大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全面激发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并促进英语教学的深度变革。

猜你喜欢

文科英语教学大学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豆文科作品
孙文科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