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华简(七)字词解诂二则*

2022-07-14孔德超

考古与文物 2022年3期
关键词:整理者通假上海古籍出版社

孔德超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一、䉅

《赵简子》简8-10有如下内容:

关于简文中的“䉅”字,整理者注云:“‘䉅’见于上博简《柬大王泊旱》简一五、清华简《郑文公问太伯(甲、乙)》简五等处,此处读为‘箑’。《说文》:‘箑,扇也。从竹,疌声。䈉,箑或从妾。’《淮南子·精神》‘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无用于己,则万物之变为尘埃矣’,高诱注:‘楚人谓扇为箑。’”关于“䉅”字的释读,学界鲜有异说。但仔细斟酌,“䉅”读为“箑”,训为“扇子”,值得进一步推敲。

再看“䉅”之前的“张”字,整理者注云:“张,读为‘帐’。《史记·黥布列传》‘帐御饮食从官如汉王居’,《汉书·英布传》‘帐’作‘张’。《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乃以刀决张’,《汉书·袁盎传》‘张’作‘帐’。”张、帐通假无任何疑义。但很明显,这里的“张”不是名词,而是表达对“䉅”施事的动作。今按,“张”可如字读,训为“施”。《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成玄英疏:“张,施也。”《楚辞·招魂》“蒻阿拂壁,罗帱张些”,王逸注:“张,施也。”《战国策·秦策一》“张乐设饮”,高诱注:“张,施也。”皆其例。值得注意的是,《史记·商君列传》有“劳不坐乘,暑不张盖”一句可资对照,其句式和用法均一致,故“张”字如字读更好。

二、

《晋文公入于晋》简4-5有如下内容:

附记:本文写作过程中,段凯提出了很中肯的建议,谨致谢忱!

[1]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七)[M].上海:中西书局,2017:107.需要说明的是,对所引简文中个别有争议的字词,我们有些参考了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有些则对其进行了重新隶定和释读。

[2]同[1]:110.

[3]毛亨传,郑玄笺,陆德明音义,孔祥军点校.毛诗传笺:小雅·无羊(第11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8:258.

[4]赖永海主编.段玉裁全书(第1册)[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419.

[5]《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整理.春秋谷梁传注疏:宣公八年(第12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26-227.

[6]a.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六)[M].上海:中西书局,2016:121.整理者认为“䉅疑读为章组叶部之‘摄’训为‘结’。”b.白于蓝.简帛古书通假字大系[Z].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7:912.

[7]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61.蓻,整理者注:疑与“蓺”形近混用,音近假为“刈”(“刈”、“蓺”都是疑母月部字)。《国语·齐语》“时雨既至,挟其枪、刈、耨、镈,以旦暮从事于田野”,韦昭注:“刈,镰也。”即镰类的农具。

[8]陈剑.上博楚简《容成氏》与古史传说[C]//战国竹书论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57-79.

[9]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208.

[10]同[1]:110

[11]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天运(第5卷下)[M].北京:中华书局,2004:501-502.

[12]黄灵庚集校.楚辞集校:招魂(第10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116.

[13]刘向集录,范祥雍笺证,范邦瑾协校.战国策笺证:秦一(第3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43,164.

[14]司马迁撰,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史记:商君列传(第68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4:2715.

[15]同[7]:267.

[16]同[1]:101.

[17]孙怡让撰,孙启治点校.墨子间诂:经说上(第10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1:343-344.

[18]刘向集录,范祥雍笺证,范邦瑾协校.战国策笺证:秦三(第5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311,318.

[19]司马迁撰,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史记:管晏列传(第62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4:2598.

[20]孙怡让撰,孙启治点校.墨子间诂:非攻中(第5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33.

[21]韦昭注,徐元诰集解,王树民,沈长云点校.国语集解:鲁语下(第5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9:193.

[22]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第3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4:969.

[23]同[22]:1175.

[24]程少轩.试说战国楚地出土文献中歌月元部的一些音韵现象[C]//简帛(第5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41-160.程少轩曾就楚地出土文献中歌、月、元三部的音韵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考察。通过程少轩所列出土楚简中元部与月部对转相通的非唇音之通假用例,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出元部字与月部字开口字和开口字之间的通假用例远胜于开口字和合口字之间的通假用例。

[25]张富海.《尚书·多方》校读一则[C]//“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的诠释”国际学术研讨会议程论文集.上海:复旦大学,2017:422.

[26]李学勤.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一)[M].上海:中西书局,2010:151.

[27]a.李家浩.清华竹简《耆夜》的饮至礼[C]//出土文献(第4辑).上海:中西书局,2013:20.b.胡小石.考商氏所藏古夹钟磬[C]//胡小石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201-202.

猜你喜欢

整理者通假上海古籍出版社
沈曾植著作集出版前史发覆
基于通假研究上古等类的可行性及方法
怎样识别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长沙吴简临湘侯国都乡民所在丘名考*
邻父伐树
衛伯考(下)
登楼
传记书坊
《肩水金关汉简(伍)》缀合札记∗
孔家坡漢簡日書釋文補正*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