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活化理念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与研究

2022-07-14黄培杰

教育界·A 2022年14期
关键词:生活化理念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黄培杰

【摘要】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推动了素质教育的逐步落实。物理课程改革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揭示了物理学科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基于生活化理念的教学是推动物理课程改革的必要手段。本文将对生活化理念下的初中物理学科教学实践展开深入研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理念;教学策略

目前,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仍然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对于习题的训练呈现出重复性、机械化的特征,这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内涵。初中是学生初步接触物理学科、形成物理观念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1]。对此,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设计者,应与时俱进,将生活化理念逐步渗透到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这样既能焕发课堂的无限生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也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让学生真正将物理观念和物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基于生活化理念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

问题

(一)对生活化理念的内涵理解不到位,仅仅将其渗透到课前导入环节

目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部分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存在误区,认为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只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误区的影响下,这些教师往往只在导入环节开展生活化教学,而在其他环节未能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优势。生活化教学除了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建立基于生活的具象思维与物理知识中的抽象思维之间的联系[2]。教师只有理解生活化教学的真正意义,才能有效地将生活化理念渗透到课堂的各个环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对物理学科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将理性认识运用到实践中,进而建立更加完善的物理思维体系。

(二)生活化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

目前,有的教师虽然能够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化理念,并且将生活化材料融入教学内容中,但他们设计的教学内容往往缺乏创新性,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也无法有效引导学生从具体的生活化材料中抽象出物理知识,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还有部分教师仅仅将教材中的生活化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但这些材料所涵盖的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想发挥生活化教学的真正意义,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一些具有创新性和吸引力的生活化教学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生活化材料的呈现方式过于单一

目前,部分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呈现生活化材料的方式过于单一,往往只采用口头讲述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这样难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应用在生活中的必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索知识的兴趣。对此,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呈现生活化材料的方式,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比较抽象的知识,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保证教学活动有效进行。

(四)生活化物理课型具有局限性

目前,不少教师往往将生活化物理课型局限于概念课,在概念课中借助生活化现象或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而将生活化理念渗透到实验课与复习课中的频率较低。在开展探究实验时,这些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指导,使得学生难以顺利完成探究实验;在复习课中,往往通过习题练习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在这样的复习过程中,学生容易感到疲惫,学习效果较差。对此,将生活化理念运用在各种物理课型的教学中,可以有效改进上述问题。这需要教师突破思维的局限性,善于将生活化教学方式有效运用到各种课型中,激发学生参与物理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二、基于生活化理念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一)将生活化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专注度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缺乏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将生活化理念渗透到课堂的各个环节,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先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化现象引出教学主题,在之后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自主研究生活中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现象,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探究新知识,完善自身的物理知识体系,实现物理学习目标[3]。

以“让声音为人类服务”一课为例,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声音在建筑、音乐、医疗等领域应用广泛,教师首先可以在导入环节,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回音壁和三音石的图片,并播放《梁祝》《命运交响曲》,让学生初步了解声音在建筑与音乐领域的应用。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超声波”“次声波”两个概念,并让学生了解用超声波清洗玻璃、陶瓷等表面的污垢和用超声波诊断、治疗疾病等生活化现象,以此加深学生对声音的认识。最后,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等知识,让学生认识到防止噪声产生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此外,在作业环节,教师可以布置生活化作业,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思考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其他用途。可見,教师在导入环节、知识讲解环节、作业环节渗透生活化元素,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建立物理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度,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

(二)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生活化材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果教师所选择的生活化材料缺乏创新性,那么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就容易下降。对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引入合适的话题以及生活化现象,这有利于学生快乐地学习物理知识,主动地探索物理的奥秘,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同时顺利实现课堂教学目标[4]。

以“升华和凝华”一课为例,为了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升华”与“凝华”的概念,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画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向学生展示《冰雪奇缘》中艾莎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艾莎是如何变出冰雪的,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引出“气体是否能直接变为固体”的问题,介绍“凝华”的概念。然后,教师在介绍“升华”的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有关仪器开展实验操作活动。实验内容为:学生需要先将碘升华凝华管放入热水中,再通过观察描述碘的状态变化。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能够加深对“升华”概念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回答冰棍外面的“白粉”是怎样形成的等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实验环节和总结应用环节的教学围绕学生熟悉并且感兴趣的生活化材料展开,既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快速进入教学情境,也能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的理解,让学生真正内化、吸收物理知识。

(三)以多种方式呈现生活化材料,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如果生活化材料呈现的方式过于单一,课堂就容易显得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此,教师在呈现生活化材料时应从学生的情感、视觉、听觉等方面入手,采用多种呈现方式,如播放视频、进行游戏等方式,这样不仅能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还能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重难点,提升自身的物理学习能力。

以“怎样用电才安全”一课为例,由于电能的应用价值较高,但电能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安全用电知识以及一些防止触电的基本常识。首先,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实例导入教学,如提出问题:“如果家里突然停电,但邻居家有电,那么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教师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然后,教师可以模拟实验的方式呈现接入电热水壶或将粗电线插入插排导致跳闸等场景,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最后,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短视频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呈现安全用电要求等生活常识,以此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可见,将生活化材料以口头讲述、开展实验、播放视频等多种方式呈现,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既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也能为课堂赋予生机与活力。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能够积累生活常识,学会从生活化现象中发现物理知识。

(四)将生活化教学方式应用在各种物理课型中,突破局限性

1.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

初中阶段的学生所掌握的物理概念大多建立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而这些感性材料通常来源于生活化现象。对此,教师应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有效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认知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把握物理知识的内涵,完善物理思维体系。同时,生活化教学也能帮助学生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

以“探究物质的密度”一课为例,对于“密度”这一概念,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并且在学习“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这个知识点时也有较多疑问。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这一概念的内涵。如,小明喝了半瓶酸奶,虽然酸奶的质量与体积都减少了一半,但是剩下的酸奶密度却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擦在不断使用的过程中质量和体积逐渐减少,但是它的材质没有发生变化,密度是不变的。教师将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渗透到概念教学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感,加深学生对“密度”这一概念的理解,避免学生形成错误认知,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理学科的内涵,体会到物理概念学习的乐趣与价值。

2.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

教师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是通过物理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为了有效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教师应选择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实验材料。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加明显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还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有效实现实验教学的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光的反射定律”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播放《名侦探柯南》中关于运用镜子的反射作用开启开关的视频片段。学生借助这个场景,能够了解光线可以被平面镜反射的性质。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实验。由于此次探究实验需要使用白板和激光笔等实验材料,并且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将白板竖起来,这不便于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更合适的实验材料,即用玻璃板代替白板。在改进后的实验中,学生需要将玻璃板竖起来,并将一张白纸铺在桌面上,再用激光笔照射玻璃板,最后在白纸上记录实验结果,这样能够提高实验的可操作性,便于学生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可见,合理运用生活化场景,可以优化实验环节,为物理实验的开展提供更多途径,帮助学生高效地完成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的认识,从而有效发挥生活化材料对开展实验操作活动的积极作用。

3.在物理复习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

复习课作为物理课型之一,对学生巩固物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帮助学生深化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掌握物理规律,教师应基于生活场景设计习题,以此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知识应用意识,建立物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同时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物质形态及其变化”这一单元的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化现象设计相关习题,如以“冒烟冰激凌”的相关原理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知识的掌握情况,或以糖人这一民间艺术品的制作过程为题干,让学生思考糖汁经过哪种物质变化才能变成糖人。设计这样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转变对物理学习的错误观念,不再将思考和解决物理问题当作一种学习负担,而是能够真正体会到物理学习的乐趣。又如,教師在设计一些综合型的题目时,可以空气加湿器为对象,让学生思考空气加湿器产生的“白气”是什么,以及随着“白气”的消散,热量发生了什么变化,以此提高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技能,让学生正确认识物理习题对自身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在物理复习教学中渗透生活化理念,并设计有关生活化现象的习题,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物理问题及其背景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对物理复习的专注度和积极性,从而打造更加高效的物理

课堂。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生活化理念开展初中物理教学,不仅可以体现物理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而且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知识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将生活化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善于挖掘多种生活化材料,并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将这些材料融入教学内容中。此外,教师还需要在各种课型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真正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刘永岚.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0):181.

[2]闫文玲.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研究[J].孩子天地,2020(02):140-141.

[3]黄帅.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路径探析[J].课堂内外(初中教研),2021(09):95-96.

[4]杨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的运用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04):93-95.

猜你喜欢

生活化理念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探究
生活化理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生活化理念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