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麟庆行乐图小考郑好

2022-07-14郑好

收藏家 2022年6期
关键词:因缘

首都博物馆藏一幅清无款设色《麟庆行乐图》,画幅上没有款识与钤印。图绘以园林为衬景,笔者依麟庆图文形式自传《鸿雪因缘图记》为据,从建筑布局和单体形制分析,辨识出《麟庆行乐图》是以淮安清江浦清晏园为背景,是麟庆任职江南河道总督时园居的写照。同时通过对相关人物经历的考察、相关文物信息的搜集比照分析,认为为他画像者正是嘉道年间江南著名的肖像画家胡骏声。

《麟庆行乐图》(图1),画以园林为背景,园景中有三组建筑,前景中敞轩与六角亭临水相望,主人盘坐于敞轩中,年龄五十来岁,须髯满颊,面有喜色。晚辈站于身侧,男孩十多岁,女孩七八岁(图2)。轩后临池有堂,有游廊相接。园中还有两个童仆,一个蹲在敞轩外的池岸边,在清洗砚台;一个正捧茶从堂侧游廊走来。园中槐树已渐葱郁,柳树依依垂下青绿丝绦,堂外岸边的蜀葵也开了,池中荷叶初展,应是夏初的时节。园中还蓄养了孔雀、鹤和梅花鹿,翩跹池岸边,让园林生气盎然。绘画题材是典型的行乐图、家庆图。画家没有在图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款识等,加上没有观赏、鉴藏的题跋,似无从知晓画中何人,又由何人所画。藏品定名时已辨识出画中主人公是“麟庆”,可能有题签。诚然,即使没有署签,观者依然可以从传神的摹写辨识出主人的面貌。

麟庆(1791〜1846),字见亭,满族人,金朝完颜氏后裔,家族鼎盛。麟庆为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初授内阁中书、兵部主事。道光三年(1823)出任安徽徽州知县,四年调颍州知县,五年升任河南开归陈许道道台,九年擢河南按察使,十二年任贵州布政使,十三年升湖北巡抚,寻授江南河道总督,十九年兼署两江总督管两淮盐政。道光二十二年(1842)因为崔镇的堤防决口被革职,离开清江浦回京闲居,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去世。麟庆仕途亨通,游历黄河南北、大江东西,“探二水三山之麟庆行乐图小考□郑好特别关注名胜,搜六朝五季之遗闻”。他用图文形式记述了自己的身世和经历,撰成一部《鸿雪因缘图记》游记散文年谱,是后人认识和研究麟庆生平及相关史实的史料笔记。笔者以《鸿雪因缘图记》为据,考察《麟庆行乐图》的写照是否可以从中找到踪迹。

一、画中何景

《鸿雪因缘图记》全书共分三集,每集起首为一张麟庆的画像,分别是“见亭夫子三十九岁小像”(汪英福绘)、“见亭先生五十岁小像”(胡骏声绘,图3)、“见亭先生五十三岁小像”(贺世魁绘),将《麟庆行乐图》主人像与之比较,其富贵神仙之目,须髯满颊之态等面容特征完全吻合。一双儿女应是次子崇厚(1826)、次女妙佛保(1832)。画作对园景的表现并不是程式化的示意,从建筑的形制和布局看,定是有所本,对真实园景有一定程度的再现。笔者查阅《鸿雪因缘图记》文稿,并对照插图,辨识出《麟庆行乐图》描绘的正是淮安清江浦清晏園,是麟庆任职江南河道总督期间一家人园居的写照。

麟庆四五十岁时正值江南河道总督任上。从道光十三年(1833)到任,驻节清江浦近十年。河道总督原驻济州(今山东济宁),雍正间分设南河,以清江浦行馆为节署,署西有池,建有园林。麟庆《鸿雪因缘图记·清晏受福》记述了清晏园的前期沿革:“河道总督原驻济州,雍正间分设南河,始以清江浦行馆为节署。署西有池,张文端公(名鹏翮,四川进士,康熙间任后晋大学士)开;有园,高文定公(名斌,满洲生员,乾隆间任后晋大学士,入祀贤良祠)辟,名之曰‘荷芳书院’,拙老人蒋衡(江苏生员,文定公幕客,手写十三经,文定奏进,诏立石太学,钦赐国子监学正)所书也。乾隆初,高宗南巡,赴武家墩阅湖,过此临幸。因在河臣署右,即赐为休沐之地,寻名淮园,又名澹园,后改清晏。”麟庆到任后,对清晏园的改建重修和此后的园居生活,在《鸿雪因缘图记》中有多篇图文记述,包括:《清晏受福》(图4)《清华品秋》(图5)《西园赏雪》《赏春开宴》《荷亭纳凉》(图6)《芑香写松》。《清华品秋》载:“老友顾西园(名文虎),青浦布衣,精青乌术。癸巳冬过此,见园中方池,曰:‘此署以水为主,西南石闸不可露,宜覆以锁水口。’中央草亭不可废,宜建以点缀波心。余然之,乃先掩闸以石,织苇为垣,编竹成篱,绹茅作屋。其前方池渺渺,垂柳交荫,爰置石几四,为游钓地,取晋谢混(琨)诗意,额曰:‘水木清华。’楹帖曰:云影涵虚,坐如天上;泉流激响,行自地中。对岸鹤房、鹿室,亦均缚草为之。”《西园赏雪》载:“(乙未九月)惟时安澜已告,河务稍暇,乃议整理清晏园。制仍旧贯,参用新图,集料鸠工,以次修举。不月余而有亭屹然,有桥亘然,有廊翼然,有堂轩然。堂五楹,槛外石台,广可一亩,面临大池,遮以亚栏,原额‘衡鉴’。余易以‘澜恬风定之轩’,并题楹帖曰:退食自公,最喜逢春暖秋清,水流花放;澄心相对,更静参鹿鸣鹤和,鱼跃鸢飞。自是宾至而享,吏休而宴,胥于是乎在。暇日,偕眷属游息其中,种竹栽花,钓鱼饲鹤,邀清辉于明月,纳爽籁之和风,怡怡然实得天趣。”改建重修工程主要涉及水木清华轩、池心草亭、澜恬风定轩等。清晏园重修完成后,麟庆全家以此为园居之所,并时常在此接待亲友。

《鸿雪因缘图记·荷亭纳凉》的图文和《清晏受福》的插图反映了水池中央的倚虹得月亭。《荷亭纳凉》载:“清晏园池中有亭,摄月最先。一桥蜿蜒于左,宛若渴蜺,故颜之曰‘倚虹得月’。又大柳三十许株,清疏环水。满池植莲花,时令人作九品莲台想。”《麟庆行乐图》园景池中凉亭,六角攒尖,顶覆茅草,六面开敞,下设亚字围栏,以曲桥与池岸相连,与图记文稿、图绘的倚虹得月亭吻合。《麟庆行乐图》中的敞轩也与《鸿雪因缘图记》中的水木清华轩大抵吻合。敞轩一间,硬山顶,不设门窗,轩楹开敞,左侧墙上辟有门洞。更重要的是,轩前池岸还特别描绘垒石挡水口的情状,与《清华品秋》篇“掩闸以石”的记录吻合,标识出这就是按风水师建议覆盖的源头水闸,此轩即“水木清华”。《麟庆行乐图》中没有表现竹篱矮墙和石几,或是画家构图取舍。轩前池岸边鹿鸣鹤和,正与水木清华轩的对岸建有鹤房和鹿室的文献相符。然而,最吸引人的还是轩前的两只孔雀。正是道光十七年(丁酉,1837)春,“接准部文,正月钦奉朱谕:三载考绩,乃激扬大典,满汉诸臣,有能实心实力,克称厥职者,自当甄叙。江南河道总督麟庆,修防无误,获保安澜,著加恩交部议叙”后,从广西调任江南的陈奎五提军往贺,所赠二孔雀。《麟庆行乐图》后景的厅堂只留下半,设亚字栏板,堂外有石台,有游廊相接,笔者推测应是麟庆重修易名后的澜恬风定轩。而湖石遮挡,未写入画面处或是赏春亭。显然,主人委托绘制了他最珍视的景物。园景还写照出主人的“精神肖像”:茅草覆顶,柱不髹饰,与鹤鹿为伴,仅陈设主人喜爱的山水屏风和挂轴,极为清雅,表现出强烈的文人园草堂风味。

麟庆好游览名胜,尤其喜爱园林,为官期间经常探访各地的名园胜迹,足迹遍布黄河南北、长江东西。他流连于苏州、扬州、南京、无锡、杭州等园林最盛的地方,有很高的园林审美品味。此时他已主持完成清江浦清晏园的改建,越岁,他买下京城弓弦胡同半亩园,遥控指挥重修工程。道光二十二年(1842),南河在桃北、崔镇决口,作为河道总督的麟庆未能事先预防,被革职,从此离开了清晏园。但他对清晏园恋恋不舍,“清晏有图仍属我,韶华随韵自成春”,这幅《麟庆行乐图》应是其中之一。道光二十三年(1843)半亩园重修完成,因传原为李渔所构,又经重建者麟庆《鸿雪因缘图记》详细记述,再加上若干清人笔记渲染,成为京师宅院中最负盛名的一座。半亩园中亦设有水木清华之馆和赏春亭,沿用了清晏园中的轩亭之名。而赏春亭在半亩园最后,垒石为山,顶建小亭,其南横板作桥,下通人行,亦有倚虹得月之意。

二、何人、何时所画

《麟庆行乐图》画幅上没有款识与钤印。但是根据图绘园林背景、人物面貌,特别是具有时间标识的孔雀,可以推定写照时间应在道光十七年(1837)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之间,正是麟庆任职江南河道总督兼署两江总督的仕途顶峰。而清晏园正是他“修防无误,获保安澜”的功绩象征。这座衙署园林自诞生起就被赋予治水保运的主题,“澹园”“荷芳”(河防)“清晏”“澜恬风定”。在写照风靡的时代,主人公希冀为这一具有纪念性和赞颂性的时刻存真。《鸿雪因缘图记》的记述有助于我们还原与《麟庆行乐图》相关的创作过程。在第二集最后一篇《芑香写松》中记:“(己亥夏,时任苏抚署总督陈芝楣)又言常熟胡孝子芑香(名骏声)善写松,且工写照,乃延芑香入幕,恭绘先严慈喜容,追摹神似,嗣为余写登泰山观日出小照,嘱钱叔美(名杜,浙江布衣,号松壶子)补图,阮云台先生题曰:‘海岳云日’越岁庚子,芑香来访,余出陈朗斋(名鉴,江苏人)、汪惕斋(名圻,江苏人)所绘《鸿雪因缘第二图》相示,爰倩写照冠之,写松为殿。”道光十九年(1839),麟庆因闻胡骏声善写松,且工写照,邀他来清江浦节署幕府,为过世的父母画像,后为其写登泰山观日出小照,并由钱叔美补景。“登泰山观日出照”即《海岳云日》图卷(图7),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创作内容为追忆嘉庆二十一年(丙子,1816),麟庆到泰安省亲,登泰山观浴日奇观、云海胜景、壮崖险路、松石如筍的行纪所览。先由胡骏声画开像,还原麟庆弱冠少年时,着便装布鞋,登上奇峰,远眺浴日之状;再由钱杜补景,以曾见沈周摹本黄鹤山樵图为蓝本,构思精妙、气韵雄拔、笔法细秀,让观者如身在其中。道光二十年(1840),麟庆邀请胡骏声为《鸿雪因缘图记》第二集的起首画像。

胡骏声字芑香,江苏常熟(今属苏州)人,是清代嘉道时期江南著名的肖像画家。其生平事迹记载见于清同治《苏州府志》、光绪《常昭合志》,大抵俱《墨林今话》卷15“望禺书屋”转引:“胡芑香骏声,常熟人,为缓溪翁族孙。缓溪擅添毫之技,晚岁目力稍衰,思得弟子相佐。骏声方弱冠,从毕仲恺学,画臻众美。缓溪于是挈之共游,凡数载。君天质固胜,兼得名师,日悟秘要,其艺遂为吴中之冠。性和厚,凡轩冕以至韦布,酬接无倦。”常熟胡氏自胡骏声族祖胡缓溪开始,就以画开相著称。胡骏声先师从胡缓溪弟子毕琛,画艺小成后,又随胡缓溪游,得胡、毕二人真传。胡骏声艺冠吴中,与地方官场交道,为文人士大夫绘制祖宗像(喜神)、雅集图,深受陶澍、潘奕隽、黄丕烈、陈芝楣、潘遵祁、翁心存、翁同龢等人推重。正是陳芝楣向麟庆引荐了胡骏声。胡骏声与苏州、常熟官场密切,时常为当地文人官绅交游圈写照,并由此不断拓展影响。保存至今可辨识的作品基本有胡氏钤印,有的署名,有的既无署名亦无钤印,幸有他人题词道明。故宫博物院藏一套四开《胡骏声庆祥四时乐图像册》,署“写为衍庭先生雅属,芑香胡骏声”。钤有“骏声”“常熟”“芑香”“琴川胡氏”诸印。苏州博物馆藏胡骏声为潘遵祁三十四岁写照并由吴允楷补景小像立轴,图中无胡氏落款,仅于右下角钤“芑香写真”朱文方印。另有私人收藏《翁心存及母张太夫人小像》,作者无落款,图尾钤“芑香胡骏声印”“多福多寿多男子”两白文印,翁同龢署签“先祖母张太夫人八十三岁小像。先文端公侍”,卷后配装惠郡王、胡仁颐、叶绍木等题辞,画作绘制与《翁心存日记》道光二十年(1840)九月廿三日“巳刻,延胡芑芗来为慈亲及余写照,傍晚而竣,晚饭后去”的记录吻合。由胡氏为顾翔云写照,韩英璨补景的《中流自在图》中亦仅钤“芑香写真”印而无款。南京博物院藏《小青图》册,画明代才女小青半身像,图上既无款署亦无钤印,若非钱福元在题词中道破此系“胡君芑香所绘”,后人必不知作者为谁。刻印成书收录的,大抵有署有印,如清光绪江标编《黄荛圃先生年谱》书前刻印一帧《黄荛圃先生像》,款署“七月二十一日,海虞胡骏声为荛翁写镜中影”,并铃“芑香”朱文方印。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张月霄遗像》册一种,首冠以张氏笼袖白描半身像,左下角署“胡骏声”,并钤“芑香”朱文方印。李联琇《好云楼初集》刻本前冠有“好云楼主人四十二岁小像”,绘李氏执卷半身像,款署“琴川胡骏声写”,并钤“芑香”朱记。以上所示,仅故宫博物院藏《胡骏声庆祥四时乐图像册》和《翁心存及母张太夫人小像》兼有胡骏声写照和绘景。

通过对绘制内容的初步分析可知,《麟庆行乐图》的绘制时间与文献所记麟庆邀请胡骏声赴清江浦节署幕府写照时间接近(稍早或同期)。从绘画风格技法看,《麟庆行乐图》的人物写真重敷色,先用淡墨勾出五官部位大意,再用粉彩层层渲染再现人物面部肌肉的内在张力和肌肤的立体感,突出眼、鼻、颏的特点,正是清代绘画理论家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所述肖像画风格流派之“江南画家之传法”;相较面部,手足的描写显得程式化,聊表大意;对衣纹的勾勒,勾线介于传统的游丝描和兰叶描之间,勾线起止有度,起笔处微呈钉头状,衣纹褶皱处稍稍罩染,用笔整体面貌与《胡骏声庆祥四时乐图像册》和《翁心存及母张太夫人小像》一致。《麟庆行乐图》的主人公不仅相貌写实,与《鸿雪因缘图记》“见亭先生五十岁小像”和《海岳云日》图卷中的写像吻合,而且人物传神,让观者可以从肖像主人的眼睛和神态,洞察其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意态跃然纸上。在景物的绘制上,《麟庆行乐图》与《翁心存及母张太夫人小像》尤为接近。后者绘亭台敞轩、临池溪流、松竹兰草、湖石牡丹的宅园中,张太夫人端坐于轩中榻上,翁心存拈芝立于侧,有丫鬟捧茶相送,构图疏朗,呈现雅致富贵的气息。两幅图绘园景中建筑单体、配置、局部装饰、室内陈设的提取和表达,堤岸、湖石、树干的轮廓勾勒和皴法,花卉的精心配置和呼应,对景深的展示,都呈现出成熟、细腻的同一面貌。《鸿雪因缘图记》第二集最后一篇《芑香写松》的插图,描绘了麟庆与画师胡骏声对坐于荷芳书院黄山松盆景之间画毕观赏的情景,麟庆双手持画细细端详,可以推见他展卷此幅行乐图时的惬意。画家精于画艺,虽难免匠气,但画工实佳,如若同期另有善画者,于艺冠吴中的胡骏声伯仲之间,芑香写松为殿的美谈抑或被改写。

三、小结

通过对《鸿雪因缘图记》文稿和图像的爬梳对照,辨识出首都博物馆藏《麟庆行乐图》正是以淮安清江浦节署园林清晏园为背景,是麟庆任职江南河道总督时与家人园居的写照,也是他“修防无误,获保安澜”的功绩象征。又因其绘制与《鸿雪因缘图记》第二集起首写像的绘制时空重合、类型一致,通过对相关人物经历的考察、相关文物信息的搜集比照分析,认为《麟庆行乐图》应由嘉道时期江南著名的肖像画家胡骏声绘制,从而丰富了对这幅《麟庆行乐图》的认识。肖像画是画家接受委托所做的摹写,由于具有实用价值,偏重写实再现而非写意表现。通过画家的写实可以再现主人的外貌、品格、精神,也可以再现所处的时空背景,同时具备图像和文献价值,对后人认识研究像主生平、作品作者生平和相关史实有辅证作用。明清时期肖像画写照风靡,知名画家凭借精湛的画艺,在官员、文士交游圈中得到推重。上自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需要为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写照存真。当抛开雅俗、地域、风格、流派这些传统的维度,谁是画中人,谁是受托人,他们身负哪些身份,过着怎样的生活,正是丰满历史进程中社会生活的清晰片段。

郑好 首都博物馆

(责任编辑:李红娟)

猜你喜欢

因缘
理解——旅游体验的生存之维
《相宗络索》笺解续二
论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因缘”
《相宗络索》笺解续一
苏轼诗文中“山水”“梦”意象蕴含的佛理禅意初窥
从《心经》看佛教的“空”观念
佛陀出家因缘探究
“二拍”中的爱情宿命
唐代鹦鹉故事的佛教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