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出家因缘探究
2016-05-14史婷
史婷
摘要:佛教最早起源于古印度,它的产生与发展对古印度文明乃至人类的早期文明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这一切归功于其创立者
佛陀释迦牟尼。佛陀的意义不仅仅是在思想史上,更是在佛教史上,乃至人类的文明进步。本文主要对佛陀的出家因缘进行探究,不仅在于了解佛教诞生时的时代背景,也可通过感悟佛陀崇高的境界,来指引我们现代人的思想。
关键词:佛陀;出家;因缘
一、引言
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公元前800年至公元200年),世界几大文明古国都出现了其在人类历史上影响重大的人物(圣人),他们的出现是开天辟地的,使人类从蛮荒时代进入到文明时代,把人的探知领域从自然带到了对人类自身的思考。比如古印度的佛陀、中国的老子和孔子、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基督教的耶稣和伊斯兰教默罕默德等。这里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人类的早期文明大多带有某种和宗教有关的神秘色彩。由此可见,人类的早期时代都是以宗教作为我们文化起源的,宗教成为了一座搭建人与自然的关系桥梁。
关于佛陀的出家因缘,本人感觉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人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对佛陀的出家因缘进行分析。
二、关于佛陀的个人出生背景
佛陀诞生在释迦族的迦比罗卫城,族姓乔答摩,父亲净饭王是国家的国王,母亲摩耶夫人,所以说佛陀是释迦族的王子。任何一个圣人的降临都会伴随着某种的神奇的现象和传说,佛陀也不例外。不论在汉传佛教还是南传佛教都有关于佛陀出生时的神奇故事。
在南传佛教巴利语三藏中,佛陀诞生的事迹已经蒙上神话色彩。《中尼迦耶》第123《未曾有法经》中这样描述道:“菩萨离开兜率天,进入母胎,众天神、众魔、众梵天以及众沙门、众婆罗门、众王和众人的世界大放光明,胜过众天王的光明。”
这里“菩萨”就是佛陀。我们可以看出佛陀出生前、出生时和出生后的的种种迹象。这种迹象已经暗示了佛陀的非凡。
在汉传佛教南朝释僧祐《释迦谱》中关于佛陀诞生的记载是:“菩萨从兜率天。化作白象。口有六牙。诸根寂定。光色巍巍。现从日光降神母胎。趣于右胁。所以处右。所行不左。白象王来处于胞胎。”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佛陀的降临和其他宗教神圣人物一样,都有异象。
总之不管在南传、汉传还是巴利语系佛教中关于佛陀出生的故事非常多,这些神话渲染和传说无非是为了说明佛陀的伟大和不一般的神奇。
三、古印度优良的出家修道传统以及当时自由的时代思潮
佛陀时代的古印度是一个思想自由、信仰多元的时代,根据考古挖掘出来的许多滑石印章,可以看出在雅利安人入侵之前古印度社会当时有对女神、动物,以及自然现象的崇拜,这也是它最早的土著文化。雅利安民族是一个善于征战的游牧名族,他们征服印度土著之后将土著视为贱民,压迫为奴。他们按照本族的身份和制度,把本地人再分三种姓,因而产生了四种种姓制度:婆罗门即僧侣、祭师,他们掌管着祭祀权,主宰着人们的信仰和精神生活。刹帝利即世俗贵族,他们是掌握着政治和军事大权的政治贵族。吠舍即平民,如农民、商人、生产者,他们负有纳税和徭役的义务。首陀罗即奴隶,仆役,他们地位最为卑贱,从事身体劳动,属于奴隶,他们也永远不能解脱,没有宗教生活。这种种姓制度,成了日后全印度宗教与文化的主流。
由于受婆罗门教的影响,古印度有出家修行的传统。按婆罗门教规,一个婆罗门(祭司)种姓男子的一生,分为四期,在第二期尽了社会责任之后,于晚年(第三、四期)应出家人林,修道求解脱,即使贵为国王,也多如此。因此在古印度出家修道者,在民间形成风俗,这种传统影响非常大,在现今的印度教中也能发现它的影子。
四、佛陀看清人生苦恼和坚定的出家求道之心
在《佛陀的生平与思想》中记载了关于佛陀还是太子时,四次出宫分别见到了老人、病人、死人和出家人的感悟与思考。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出家修行人在当时社会中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另外我们看出太子在出游四次后,分别见到老人,病人,死亡之苦,后又看见出家人的超脱之乐,相形之下,苦乐分明,生出了对出家人的欢喜之心,更加坚定了他出家修道的决心。
在《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中佛陀的语言,摩罗实际上是同乡菩提之路上的种种障碍的象征。遵行梵行,供养祭火,积累功德,这是婆罗门教的生活方式,为佛陀所摒弃。然而,只有客服自身的种种心理障碍,诸如爱欲、烦恼、饥渴名利等才能彻底摆脱世俗的羁绊,觉醒成佛。成佛和修行的道路上没有耐心和道心,是不能经受住任何一种挑战和诱惑的。在这里佛陀无非是伟大的,坚定的。
五、结束语
通过上述三个部分的描述我基本阐述了佛陀出家修道的因缘,从佛陀的出生背景到悟道过程,都可以看出佛陀为求道所付出的努力。佛陀的意义不仅仅是在思想史上,更是在佛教史上,乃至人类的文明进步。高深完美的佛法在任何地方都是无法反驳的,我至今还在思考为什么佛陀能够发现这些人生真理,还需要不断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