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高考”遇到“失恋”

2022-07-14连丽香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21期
关键词:辅导个案高考

连丽香

摘要:一名高三男生失恋后产生了焦虑感和无力感,自信心下降,并伴有考试焦虑和躯体上的心悸感。心理教师运用叙事疗法中的问题外化技术、跨时空对话技术等,通过五次辅导,引导来访学生逐渐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感受和想法,提升自己的觉察力和表达意愿,看见自己的成长,并化遗憾为高考的动力,提升学习自信心,最终成为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实现成长。

关键词:高考;失恋;叙事疗法;问题外化;跨时空对话;家谱图;辅导个案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21-0048-05

一、个案概况

小士(化名),男,18岁,高三学生。父母在他幼时离异,之后他和母亲一起在外地生活至初中毕业。母亲后来重组家庭并育有一子,目前读四年级,兄弟关系较好。为了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他三年前来到本地与父亲一起生活,就读于一所寄宿制高中。2022年2月,小士在课间来到学校咨询室主动预约咨询,求助动机强烈。

小士要咨询的问题有四个:第一个问题是他与交往两年的女友关系破裂,感觉内心一直有东西压着他,有时会出现心悸;第二个问题是在学习中有很强烈的焦虑感和无力感,缺乏自信;第三个问题是考试焦虑;第四个问题是学校午休时间只有十分钟,他自述醒来后满脑子全是该女生,晚上休息时也会梦到对方,通常睡到早晨四五点就醒了。小士在问题紧急程度上打了最高分10分。

我观察到小士刚到访时情绪低落、神情疲惫,自我评价较低,不擅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个案分析

(一)个人原因

小士认知和反思能力较强,但容易自我否定,当出现冲突的想法或负面情绪时,常采用压抑的应对方式。与恋人发生矛盾时,常用讨好的方式对待对方,忽略自己的想法。出现负面情绪时会产生“这是不好的、不应该的情绪”的想法。

(二)家庭原因

小士幼时父母离异后和母亲生活,后来母亲重组家庭,弟弟很快出生,母亲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弟弟身上,对小士的陪伴较少,使他对陪伴的渴望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失恋对他来说意味着陪伴的断裂。小士从小比较懂事,不愿意给家人添麻烦,有了负面情绪往往选择自我消化。他失恋时曾和父亲谈及此事,父亲没有开解他,一味给他讲大道理,小士没有感受到被接纳和理解。

(三)社会原因

高考前的失恋使小士面临学业和关系的双重压力,他既想挽留又怕失去,既想念对方又担心影响学习。小士在成长过程中没有习得如何处理关系破裂的方法,也没有人帮助他觉察负面情绪及其背后传递的需要和渴望,更没有人尝试帮助他发掘负面情绪的积极价值。

三、辅导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近期目标:觉察“挽留恋人”的想法。

2.长远目标:认识到负面情绪的积极价值。

(二)情绪目标

1.近期目标:感受到负面情绪被接纳、被允许。

2.长远目标:提升自尊感和自信感。

(三)行为目标

1.近期目标:描述、表达、接纳负面情绪。

2.长远目标:接纳遗憾,化遗憾为高考的动力。

四、辅导方案

(一)辅导方法

1.澄清问题,聚焦辅导目标。

2.叙事疗法:问题外化技术,跨时空对话技术。

3.家庭治疗:家谱图。

(二)时间安排

每周辅导一次,共五次。最后一次由于考试间隔两周。

五、辅导过程

第一阶段(第一至二次辅导):叙说故事全貌,接纳真实感受,提升自我接纳程度。

1.从分手的“小切口”入手,叙说故事全貌

小士在高三春季学期开学后主动预约辅导。第一次辅导,小士准时来到咨询室,坐到沙发边上,皱着眉头谈自己的经历,语速较快,语气着急。为了让他更放松一些,我向他说明了保密原则,也表明了价值中立原则——既不站在父母、学校的立场劝他分手好好学习,也不站在他的立场教他如何挽留恋情。初次会谈,我重点了解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两次会谈后,我们建立了安全、信任的关系。

初次会谈中,我引导小士梳理了预约单上要咨询的四个问题,将其分为两类:第一類是异性交往问题,第二类是学习焦虑问题。我让小士从预约单的两类问题中选择一个本次最想探讨的问题,他选择的是异性交往问题。

小士说他与前女友交往了很久,彼此关系较好,直到分手的前一天都没有任何征兆,分手让他觉得太突然了。我觉察到小士对突然分手这件事更多的是一种评价,没有提及感受的部分,于是追问他当时的感受如何,他说是一种“懵”的感觉。我请他更详细地描述一下,他说就是感觉“空空的”。

通过这个“突然分手感觉懵”的“小切口”,我确定了本次辅导的目标:一是让小士看见恋情发展的全貌,避免陷入分手后的失落和悲伤中,同时能够从故事发展的全貌中去看见自己的成长;二是让小士觉察到自己在面对思念和悲伤时压抑的应对方式及其负面影响,采用允许和接纳的方式作出调整。

小士说自己在过去的五十几天里有很多纠结,纠结背后其实是一种坚持。我和小士探讨,坚持的背后是什么?他说是陪伴,还有对未来的规划。双方曾经相约高考后一起旅游、兼职,一起去读同一所大学。我对小士说,其实坚持的背后,也是对两年感情的一种珍惜。

一开始,小士认为是自己不好所以对方才提出分手。我反问他:“如果是因为你不好,你们一开始会在一起吗?”

小士点了点头,但是并没有在情感上认同或者是看到自己的价值。为了帮助他认识到“分手不是因为你不好,而是双方在目前的情况下不合适”,同时提高自我评价,我让小士总结在两人关系中自己的成长。

小士很善于思考,他总结了自己在两人关系中的两个成长点:(1)学会了倾听对方的想法和体验对方的感受,提升了共情能力;(2)学会了思考未来和当下的关系,在相处过程中接纳了对方的缺点,与对方相互扶持。

我说:“对待亲密关系,我们需要在独立到亲密中寻找一个平衡的点。”

小士说自己目前处于独立到亲密中间的依赖状态,目前比较困扰他的是,他发现自己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对方,但又觉得这样不好,担心会影响学习。

于是,我利用玩偶做了一个“白熊实验”,目的是让小士发现,当想法和感受出现时选择用压抑的方式反而会像白熊一样反弹。“当你在意识层面不让自己想对方的时候,在你休息或者做梦时,被压抑在潜意识里的东西就会反复出现。因此,要允许自己看见这些想法和感受。”

第一次辅导结束后,我给小士布置了两项家庭作业:(1)不带任何评判地记录自己的想念,格式为“我现在在想她+想念的具体内容”,注明日期和时间。这项作业的目的是提升小士觉察自己的情绪和想法的能力。(2)阅读绘本《失落的一角》,将自己的阅读思考写下来。布置第二项作业的考量,一是小士在谈到分手的时候说感觉自己像缺失了一部分,而在关系建立之前很像在寻找缺失的一角,这个过程中会发生很多事情,也会带来很多思考,这和绘本表达的主题相似;二是绘本是一种借助故事和绘画的手法表达感受的载体,会启动阅读者的感受,使阅读者有所感悟。

2.外化内心想法,接纳真实的感受

第二次辅导的预约单上,小士填写的是“男女交往过程中的问题”,看来他有一定的方向了。本次辅导的主要思路是将小士的困扰聚焦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然后用外化的方式使他深入到情境体验中。我根据小士觉察作业的记录,提取了一个情境,即“当我回头看曾经交往的女生时,内心的想法是什么”,然后我邀请小士选择咨询室里面的某个玩偶代表他内心的想法。小士曾经送给该女生一只玩具熊,所以选了一只玩具熊代表对陪伴的渴望,选了一只绵羊代表“女生的独特性”,选了一只恐龙代表另外一个声音(想法)——“你别看我”,意思是压制自己不去想对方。

玩偶的选择是为了让小士放下防御心理,更自如地把自己不同层面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我请小士想一想,在这段关系里面,喜欢对方与自己的成长,二者的比例是怎样的。小士认为,在两人的关系里,喜欢对方占九分,而自己成长的部分占一分。由此可以看出在这段关系里,小士投入了很多精力,甚至有些迷失自己。

由于小士的自我评价较低,此次辅导中,我把重点放在他认为只占一分的自我成长上面,去强化成长,让他看见自己的资源,进而提升自我评价。小士进一步细化了自己的成长点:(1)注重细节,在两人交往过程中会考虑一些细节上的东西,能够很好地理解、照顾对方;(2)上进心,自己曾经因为这个女生有很强的上进心,也想要高考考得更好,对未来也有更充分的打算;(3)为他人着想,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越来越懂得为他人考虑。我告诉小士,这三个成长点是他在关系中慢慢养成的品质,将伴随他度过未来的人生。

第二次辅导中,我和小士一起梳理了上次的家庭觉察作业。我告诉他,其实当我们把内心所想写下来的时候,就已经释放了自己。面对自己的感受,正确的做法是允许这样的想法和念头出现,不压制、不鼓励,就是允许,让它像河水一般流动。在第一次觉察作业的基础上,我增加了对觉察的觉察,这一次的觉察作业格式为:“我发现+我现在在想她+想念的具体内容”,注明日期和时间。“我发现”旨在让小士对自己的觉察有一个认知,即启用元认知对自己进行觉察。

这次辅导结束后,小士反饋轻松了很多(情绪),休息时也不会控制自己不去想对方了(行为),心悸感有所缓解(躯体)。当思念和悲伤可以自如地浮现而不被压抑时,就意味着他对自己感受和想法的接纳有所提升,自我接纳程度也提升了。这一转变有利于改善他自我评价较低的现状,同时避免因为失恋而陷入自我否定中,由此失去高考的动力。

第二阶段(第三至四次辅导):聚焦辅导目标,化遗憾为动力;梳理家谱图,提升自信心。

1.澄清问题,聚焦辅导目标

在本阶段的辅导中,我主要是和小士探讨辅导目标。在第一阶段和小士没有讨论辅导目标的原因是本着先处理情绪感受再面对问题的原则,当小士对自己的觉察和允许有所提升后再聚焦辅导目标,他的主动性才会被调动起来,才会去思考辅导中想突破的点是什么。

小士告诉我,自己的压力得到了缓解,但有时还是会有心悸感,就是那种渴望而不可得的感受。我让他更具体地讲一讲那是什么,他说是遗憾。于是,我们把辅导目标放在“遗憾”上面,探讨如何接纳遗憾。为了理清遗憾,我在纸上画了一条从过去、现在到未来的时间轴,以时空视角带着小士一起探索。最终,我们把辅导目标聚焦于:当下如何更好地看见遗憾、接纳遗憾。

2.看见遗憾,激活成长动力

我请小士想一想高中这三年发生了哪些令他感到遗憾的事情。小士说有两个遗憾:一是高一的篮球赛没有获奖,二是高三时恋情结束。

我接着问:“还有一个可能的遗憾是什么?”

他说:“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下去,也许我高考就没有办法考好,高考没有考好,这对我来说就是高中三年的一个很大的遗憾。

从时空视角来看,小士面对着过去篮球比赛没获奖的遗憾、当下关系的遗憾和未来高考可能失败的遗憾。篮球比赛没获奖的遗憾由于有女友的陪伴而慢慢淡化。关系的遗憾是当下最困扰他的,我让小士写出女友最吸引他的地方,目的是让小士看见曾经的美好,不会因为分手就将美好轻易抹去。当我们从中看见美好的时候,遗憾也不仅仅是遗憾,而被我们赋予了新的含义。高考失败的遗憾还没有出现。当小士看见、接纳过去的遗憾后,就可以将遗憾化为努力的动力,避免这个未发生的遗憾。

辅导结束后,小士反馈这几天自己的情绪状态改善了很多,也比以往有更强的觉察力和表达意愿了。我对小士说:“这有可能是阶段性的改善,阶段性的改善呈螺旋式上升,有时候还会倒退回来。”我这样说是为了让小士更安心。

3.梳理家谱图,提升自我评价,寻找成长的资源

第四次辅导,我延续“遗憾”的议题,尝试让小士去看见遗憾、接纳遗憾,和遗憾握手言和。我画了一个时间轴,将分手、当天的辅导、高考作为三个时间节点。

我问:“透过时间轴去看,这份留恋有什么功能性的意义?即它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动力?”

小士说:“动力有两个,一个是对自己,还有一个是对关系。关系的动力主要是对对方的祝福;对自己和家人的动力主要体现为我希望自己未来在经济上能独立,在父母需要自己的时候给他们帮助。”

沿着家人的这条动力的思路,我们画了一个家谱图。通过梳理家谱图我了解到,小士的爸爸性格随和,妈妈很坚强。小士说自己遗传了妈妈的坚强和坚持,也遗传了爸爸的随和。我告诉小士:“父母离开彼此不代表他们两个不好,也许在当时的情境下,他们彼此不合适。”通过父母的故事,小士觉察到即使自己目前和女友分手,也不代表自己不好或者对方不好,而是这段关系在当前情境下可能不是那么合适。

家谱图的梳理帮助小士增强了与父母的联结,提升了自我评价。小士在家庭的脉络中看见父母的离异以及自己与女友的分手不意味着任何一方的不好,不再轻易否定自己。

在家谱图里我们还看到了一个资源,就是小士与弟弟的关系很好。鉴于此,我请小士给两年前的自己写一封告别信,就像哥哥写给弟弟。“请18岁的小士(哥哥)和16岁的小士(弟弟)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去梳理一下在这段关系里面,你想对两年前的自己说的任何话。”我把这个书写任务当作一项家庭作业留给小士;另一项家庭作业是让小士继续进行觉察记录,在觉察中对自己有更多的允许,体验更多的放松。

在下一次辅导的预约单上,小士的问题紧急程度从第一次的10分降到了5分。由于高三第二次质检,第五次辅导要安排在两周之后。我让小士评估一下这个时间点是否合适,小士觉得可以。

第三阶段(第五次辅导):跨越时空对话,寻找资源,实现成长。

第五次辅导一开始,我检查了小士的觉察作业和跨越时空对话的作业。在觉察作业里,我发现小士对那名女生的思念的频率减少了很多。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作业里,小士对自己这两年的成长做了充分的回顾:从高一和同伴打球的快乐,到第一次见到这个女生的喜悦,从两人相处的过程到在这段关系里的成长。小士在对话中告诉两年前的自己,分手虽然会感到难受和遗憾,但换一个角度来看,和对方在一起的这段时光是很难得的美好,那时对未来也没有很多的担忧;现在觉得有时候一个人也可以很酷。在对话的最后,他告诉两年前的自己:放轻松,慢慢来,一切交给时间,顺其自然。

我画了一个时间轴,把分手、首次辅导、末次辅导作为三个时间节点,请小士以自己的方式在时间轴里呈现自己状态的变化。小士画了一个倒U曲线,并解释道:“刚开始做辅导时变化不是很大,后来才慢慢地改善;现在的自己可以坦然面对关系的结束并接纳了这个遗憾;面对高考,信心也增强了。

辅导结束后,我把小士阅读了好几遍的《失落的一角》绘本送给了他。正如绘本里所讲的:未来有很多未知,我们应一路去做好当下该做的事,发现自己的资源,然后慢慢地不断成长。

六、辅导效果

小士对自己的状态越来越从容。第一阶段结束时,小士开始接纳自己的想法和负面情绪。第二阶段结束时,小士的情绪和生理状态改善了很多。第三階段结束时,小士满脸高兴地告诉我高三二检的分数和名次进步了。高三的三检后,我随访了小士的班主任,班主任反馈说小士学习状态很好,这次考试名次又有进步。

总体来说,小士在被允许和被接纳的体验中学会了给自己更多的允许和接纳(不论是对想法还是情绪),不再用压抑的方式应对冲突;在接纳遗憾后,找到了高考的动力;在家谱图中看到了自己的“好”,提升了自我价值,也找到了成长的资源;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为未来的自己赋能。

七、辅导反思

总体来说,小士的求助动机强烈,信任心理教师,在完成家庭作业时很认真。心理教师为咨访关系做的努力主要体现在:(1)共情、接纳来访学生,来访学生只有在被共情、被接纳之后,才能对自己的状态有更多的接纳,由此改善情绪体验;(2)将人和问题分开,看见故事发展的全貌而不被问题裹挟,积极寻找来访学生的例外资源。

在辅导过程中,心理教师运用共情和接纳,帮助小士看见恋情发展的全貌,避免陷入分手后的失落和悲伤中,同时能够看见自己的成长。运用叙事疗法中的问题外化技术,让小士放下防御心理,进行觉察练习,看到自身压抑的应对方式及其负面影响,采用允许和接纳的方式进行改善。运用萨提亚冰山理论,引导小士透过遗憾看见负面情绪的正面价值,激发高考动力。运用家谱图提升小士的自我评价,发掘成长的资源。运用叙事疗法中的跨时空对话技术,带领小士发现自身的资源,让他成为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参考文献

[1]怀特.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2]赵君,李焰. 叙事治疗述评[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2):120-123.

[3]维吉尼亚·萨提亚. 新家庭如何塑造人[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4]高燕. 叙事辅导法理论与实践研究[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3(6):46-50.

[5]杨红丽. 叙事治疗技术在“校园欺凌”创伤案例中的应用[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7):43-46.

[6]韦志中,余晓洁,周治琼. 生命是条线——运用积极心理技术澄清人生目标[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2(11):49-50.

[7]钟耀林. 重写生命故事之美——叙事自我疗愈行动程式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2015(4):42-49.

编辑/于 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辅导个案高考
我该如何战胜那莫名的恐惧与不安
创伤,是祸?是福?
走出自我否定的樊篱
寻找家的感觉
高考物理新动向——逆向分析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丑小鸭”距离“白天鹅”有多远
复读生心理咨询案例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