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教育与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路径分析

2022-07-13

文化学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辽宁省辽宁人才

刘 利 王 璘

引言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的要求。文化创意产业支撑着国内的文化经济发展并逐步成为支柱性产业,同时,积极响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学术界也受到影响。辽宁省也在国家号召下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虽然高校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不足,需进一步提高。采取适当措施,加快高校创新艺术人才培养,对促进辽宁省文化创意经济发展,逐步形成新理念、新专业、新体系具有促进作用。

一、辽宁艺术教育及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在辽宁文化创意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辽宁省高校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携手共进,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发展关系。

(一)艺术教育发展现状

1999年,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公布扩大高校招生政策后,设有艺术专业的职业院校和普通大学的办学规模及招生人数急剧增加,但这一现象近年来有所改变。据中国美术高考网统计,2020年辽宁省美术联考本科合格人数增幅约为6%,达到12 136人;专科合格人数12 184人,结合近十年来统计数据看,辽宁省美术专业考生人数相对稳定,呈现出合理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辽宁高校的艺术课程开始多样化,艺术教育状况改善明显,但也存在着艺术教育质量提升滞后等诸多问题,如艺术课堂依然拥挤、家长兴趣不足、群众特有的艺术观念未被打破等。疫情时代下教学模式创新及教学效果将影响整个教育领域,迫切地需要有效地促进教育体制结构优化,促进教育管理升级,回归教育源头,提升教育质量。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辽宁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深厚底蕴和优良传统,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体的文化资源为辽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环境。然而,根据笔者最新的辽宁文化创意产业调研发现,辽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全国不同区域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开始逐步“碎片化”,而当前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劣势在于渗透力薄弱,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能力不足。辽宁省拥有众多文化创意产业综合体,但大多因经营同质化等问题难以盈利,产业发展不可持续。人才培养问题成为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最大难题,人才的结构性缺失又导致产业发展创意匮乏。目前,辽宁省一些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存在不足,如人力资源储备总量逐年下降,现有人力资源结构不均衡,难以支撑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此外,文创领域人才地区分布不均,多数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均选择沈阳、大连等经济发达城市,这对辽宁整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而言极为不利。

二、艺术教育服务辽宁文化创意产业SWOT-PEST模型分析

在经济、知识、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艺术教育对于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对辽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环境进行SWOT-PEST分析(见表1),可以更加明确艺术教育在服务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困境,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以实现辽宁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表1 辽宁文化创意产业SWOT模型分析

(一)政策分析

1.政策优势

从政策层面上看,为推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落地,辽宁省出台了《辽宁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化了文化体制改革,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辽宁省立足新发展阶段,加快落实新发展理念,明确“十四五”时期发展的主要方向,列出多个专栏及重点举措,着力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提供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优化产业结构、体制改革,赋予文化创意产业足够的政策优势和原生动力。

2.政策劣势

目前,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政策文件缺乏合理规划。从横向政策制定方面看,有关创意成果著作权保护的专项法律法规不足。辽宁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目前以专利保护和商标保护为主,存在专项政策缺口,进而导致与创意产品相关的网络侵权、非法复制等现象难以精准管控,执法难度加大。从纵向实施方面看,由于文化市场对政策解读及执行不当,文创项目整体规划不足,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致使其创意产业附加值低、社会经济效益低等问题;不了解消费者需求,盲目地开发建设,没有突出自我特色,没有合理划分自身的细分市场,难以发展和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

3.政策机遇

艺术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统整融合学校课程是“双减”背景下提高艺术人才有效性的最优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强化政策优势、扩大资金支持等新老政策将加快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4.政策挑战

辽宁省大部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主体缺失,发达地区缺乏引领示范作用,这些都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需要加强管理和规范。

(二)经济分析

1.经济优势

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基础雄厚,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长子。根据《二○二○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资料,辽宁省全年生产总值2.5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0.6%;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409.9亿元,比上年增长1.8%。良好的金融活力为辽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辽宁省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充分利用战略优势,成为促进开发建设和投融资的良好平台。同时,积极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基础设施也成为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后盾。

2.经济劣势

辽宁省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为辽宁文化品牌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除辽河文化、“一宫三陵”(沈阳故宫和盛京三陵:永陵、福陵、昭陵)外,目前还找不到其他更具影响力和魅力的知名文化品牌。目前,辽宁还没有推广或建立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企业,面对广阔市场中丰富的文化资源,似乎有些不知所措。

3.经济机遇

2021年上半年,国家热点体现了“绿色低碳”发展的各项理念,为“低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开辟了数字文化等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路子,加快了产品开发和线上虚拟化,还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快了辽宁省建设具备竞争力的低碳绿色文化经济的步伐。

4.经济挑战

辽宁地域文化的渐变与区域经济的突变之间存在滞后效应。因此,充分利用文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克服片面化的危险和急功近利的渴望,实现文化与经济和谐共生的理想愿景。

(三)社会分析

1.社会优势

辽宁省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如本溪地区的高句丽王城遗址、辽北契丹文化、抚顺地区的满清文化等,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深挖地域文化内涵,以创意丰厚文化素材,实现创新发展。

2.社会劣势

当前,辽宁省经济形势和文化艺术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和质量尚未达标。一些大学的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导致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创新型、高精尖人才数量少,素质不高,这与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对艺术及更深层次和更复杂人才的市场需求形成鲜明对比。

3.社会机遇

人才培养的最初目标主要是培养一个领域的一项技能,但随着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进步,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笔者走访调研发现,用人单位表示“现阶段学校需要改善传统人才知识面较窄、能力单一的状况,注重培养人才跨学科、跨专业,对接全产业链的复合技能”。 学校需注重课程对接项目能力及岗位需求,为艺术教育和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共同发展提供机遇。

4.社会挑战

受疫情影响,艺术院校师生大多在线学习,面临在线艺术资源短缺的问题,教育工作者也开始探索新的艺术教育模式。在线教育模式对艺术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学校要积极总结经验,打造适合艺术教育的在线开放课程,努力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课程体系。

(四)技术分析

1.技术优势

文创融合科技是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大主题。探索从未停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互联网、VR/AR/XR等辅助设备为数字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力量,文化影音设备正在从电影院扩展到家庭,家庭3D电影、4K电视和5G高科技视频应用越来越广泛,大众的消费习惯不断改变。需将网络5G技术优势结合辽宁文化贸易,不断地创新辽宁文化创意产业与最新科技形式相融合的发展路径。

2.技术劣势

由于辽宁本土媒体发展不畅,辽宁文化创意产业与现代传播技术结合程度尚且不足。很多文化创意产品还处于初步发掘阶段,缺乏文化内容和发展形式的创新。此外,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人才相对匮乏,通晓文化、知识、技术、业务、管理等复合型的创新人才短缺。

3.技术机遇

文化新业态以互联网为主要生产力,以“文化+科技”为主要呈现形式。只有将其置于特定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作为社会经济的产物,才能更好地理解新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历史机遇。质量发展是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文化+科技”是实现辽宁文化创意产业的质量发展,完善现代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促进各类文化创意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创造文化消费新业态、新格局的主要力量。

4.技术挑战

辽宁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劣势是不能很好地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应该是减少文化生产对物质资源的需求,降低文化循环的交通依赖,是提升家庭网络视听消费沉浸式体验的必由之路。当前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文化与技术之间缺乏“双向赋能”。

三、高校艺术教育与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路径建议

必须对现有的高校艺术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在艺术教育层面探索出一条更具创见的有效路径,从而赋予辽宁文化创意产业更高质量的发展布局。

(一)继续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高校艺术教育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从调整课程设置、强化理论知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等多方面进行改变。优化课程设置要充分重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结合理论讲授、师生互动表达以及实践运用情况等进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为保障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高校要积极贯彻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搭建艺术教育与文化行业、产业和企业的交流对话平台,加强高校与行业、产业、企业间的交流、互动。通过与企业共建联合培养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将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企业对艺术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有效对接,使艺术教育能够掌握相关专业的前沿信息,熟悉企业设备软件、了解生产工艺流程。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和文化艺术创新能力优势;另一方面,高校需通过艺术实践来提高艺术类人才的创新能力,为文化创意产业积蓄更多的人才储备。政府与学校共同努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

高校艺术教育首先要确立人文素质在艺术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课程设置应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其次,学校应积极开展校园活动,使校园第二课堂具备浓厚的创新氛围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激情和能力。再次,要营造一个有利文化创新的校园人文环境,如校园内放置主题雕塑、举办人文讲座、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感染、激励和熏陶。最后,还应在教育内容中增加经济管理、社会与人文环境、跨学科专业知识等综合性课程。

(三)改革艺术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应根据培养目标及人才理念来创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并在由政府、高校、社会多方面联合制定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的基础上,建立合理多元的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在学生方面,要完善学生个人档案,探索推进学生成长阶段的多种评价方法,例如建立过程与考核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等来对学生素质进行综合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也要多元化,要评估教师参与的教研活动和编写的教材案例,并将对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展演、社会实践、毕业就业等方面的指导都纳入到对教师的综合评价当中。破五唯评价方式,建立以人才培养成效、科研创新质量、社会服务贡献等核心要素为指标的分类分层多维艺术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艺术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和人才评价体系,重点是突出立德树人、服务需要、质量导向、开放合作和创新引领,优化艺术教育评价体系将有利于艺术人才的创新培养。

(四)构建文化创意产业时代下“文化+科技”的多元平台,服务辽宁地方经济发展

艺术教育要与时俱进,了解时代科技的演进,把科学技术与艺术教育相结合,为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增添便利。结合“文化+科技”新文化形态的科技优势,增强辽宁区域媒体与现代传播技术的融合,增强科技与文化的互动力。如鲁迅美术学院为国庆70周年设计的辽宁省彩车,其造型工艺精美、科技含量极高,艺术地概括出辽宁7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历程,体现了新时代辽宁在东北老工业经济转型中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展现了地方特色以及传承的革命精神。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型艺术教育必须从市场中汲取养分以壮大自身,来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要在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下即时调整艺术教育的培养内容和模式,才能培养出与时俱进的复合型人才。文化创意产业时代要求高校艺术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社会生活方面的教育,要求艺术教育走出课堂,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目前,诸如鲁迅美术学院等高校开展的“老、原、新”(改造升级“老字号” 深度开发“原字号” 培育壮大“新字号”)项目,走的就是一条很有特色的市场化道路。高校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对一些社会发展性项目进行研究和开发,可以将教学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构建多元平台,在高校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高校与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各自优势,使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融合发展,更加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极大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从而达到培养文化创意产业时代的人才、推动服务辽宁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艺术人才的培养对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市场也为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具有生命力的发展空间。因此,高校艺术教育更应注重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例如在人才对专业的适应、学科内容的丰富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及时有效地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求,形成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猜你喜欢

辽宁省辽宁人才
人才云
辽宁之光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