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给予恩替卡韦并化瘀软坚汤的疗效分析

2022-07-13张彦秋

智慧健康 2022年12期
关键词:化瘀卡韦乙型肝炎

张彦秋

(松原市宁江区大洼镇中心卫生院 中医科,吉林 松原 138000)

0 引言

作为我国高发的传染病,慢性乙型肝炎对患者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持续对肝造成损伤,使肝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发生肝纤维化,进而使肝小叶结构重建,出现假小叶和结节,最后进展成为肝硬化[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关键是抑制肝纤维化。中医传统理论中的“积聚”“膨胀”“胁痛”与肝硬化的临床症状相似,因此目前中医临床治疗肝硬化以健脾益气、化瘀散结为原则[2]。化瘀软坚汤为中医临床治疗“积聚”“肝积”的中药汤剂。本文特选取55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常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的同时,给予化瘀软坚汤,并将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临床症状与常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1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纳入标准:①确诊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②病程大于一年;③参与研究前3个月无使用影响研究结果的药物使用史;④临床治疗齐全。排除标准:①其他引起肝硬化的因素;②其他重要器官或系统的疾病;③无本研究药物过敏;④治疗依从性差。对照组男31例,女24例;年龄25~66岁,平均(40.77±4.38)岁;病程1~7年,平均(2.52±0.73)年。观察组男33例,女22例;年龄23~69岁,平均(40.82±4.61)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2.68±0.77)年。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输入SPSS 22.0软件进行对比,结果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恩替卡韦每天1次口服,每次1片(0.5mg)。治疗3周。对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化瘀软坚汤,化瘀软坚汤每天2次,每次0.5剂。治疗3周。化瘀软坚汤每剂组方:鳖甲3g、水蛭3g、黄芪6g、白芍6g、白术6g、当归12g、丹参12g、桃仁12g、蒲公英18g、茵陈18g、虎杖18g。同时两组还要进行常规保肝、降酶、退黄、抗病毒治疗。

1.3 观察指标

选取治疗前1天和治疗结束后1天抽取两组的血样进行研究。血样均为空腹静脉血,经离心后取血清进行检验。肝功能指标(Tbil、ALT、AST、Alb)和肝纤维化指标(LN、Ⅳ-C、PC-Ⅲ、HA)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在治疗前1天和治疗结束后1天,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中医症候评分评价临床症状(胁痛、腹胀、乏力、面色晦暗)的严重性。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功能指标的对比研究结果

将两组治疗前后的Tbil、ALT、AST、Alb输入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组间Tbil、ALT、AST、Alb对比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Tbil、ALT、AST、Alb对比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Tbil、ALT、AST、Alb对比P<0.05,详见表1。

表1 肝功能指标的对比研究结果()

表1 肝功能指标的对比研究结果()

注:#不同时间组内对比,P<0.05;*同时间组间对比,P<0.05。

2.2 肝纤维化指标的对比研究结果

将两组治疗前后的LN、Ⅳ-C、PC-Ⅲ、HA输入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组间LN、Ⅳ-C、PC-Ⅲ、HA对比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LN、Ⅳ-C、PC-Ⅲ、HA对比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LN、Ⅳ-C、PC-Ⅲ、HA对比P<0.05,详见表2。

表2 肝纤维化指标的对比研究结果(mg/mL)

2.3 临床症状评分的对比研究结果

将两组治疗后的胁痛评分、腹胀评分、乏力评分、面色晦暗评分输入SPSS 22.0软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后组间胁痛评分、腹胀评分、乏力评分、面色晦暗评分对比P<0.05,详见表3。

表3 临床症状评分的对比研究结果()

表3 临床症状评分的对比研究结果()

注:#不同时间组内对比,P<0.05;*同时间组间对比,P<0.05。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临床常见肝脏疾病和传染性疾病,也是各种病毒性肝炎中最常见的一种[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均为该病的传染源。临床可根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的情况分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也可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慢性乙型肝炎[4]。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通常为反复的乏力、头晕、食欲减退、讨厌食用油腻的食物、尿色偏黄、肝区不适或轻度的触痛、睡眠质量差等。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为乏力、食欲差、腹胀、尿色发黄、大便稀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面部症状(面色暗沉无光、发黑及皮肤粗糙)、手部症状(大鱼际和小鱼际出现片状充血或红色斑点、斑块)、皮肤症状(蜘蛛痣)、脾脏肿大[5]。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则在轻度患者和重度患者之间。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一般较好,而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较差,有80%的可能性在5年内发展成为肝硬化[6]。

肝硬化是不同因素作用导致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的肝病终末阶段,属于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肝硬化临床常见患者为青中年男性,发病初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不易被察觉,部分患者可有乏力、食欲减退、腹泻等症状;晚期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循环障碍、脾肿大、腹水、黄疸、内分泌紊乱等[7]。导致肝硬化的病因有病毒感染、胆汁淤积、大量饮酒、免疫异常等。我国常见的肝硬化病因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8]。慢性乙型肝炎进展可导致肝纤维化、硬化。肝硬化后使肝形成结节、假小叶,破坏肝的结构和血供。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过程,阻断肝纤维化就能阻止肝硬化的进程。

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时,主要根据发病原因、病情分期、临床症状和并发症情况进行综合性治疗。导致肝硬化病情进展的原因主要是乙型肝炎病毒扩散,对肝组织造成损伤。因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时的首要任务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恩替卡韦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恩替卡韦能转换成磷酸化三磷酸盐,影响乙型肝炎病毒遗传序列逆转录酶的作用,抑制病毒复制的活跃性,从而阻止乙型肝炎病毒大规模扩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

近几年,随着临床上对中医的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以中医疗法治疗肝硬化的临床实践也研究逐渐增多。中医理论中,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病机是肝郁气滞,正虚邪恋,疫毒内伏,痰瘀阻络[10]。对此宜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化瘀软坚汤为中医临床软肝健脾、化瘀散结的汤剂。软肝化纤汤中君药为蒲公英、茵陈,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方中再配以桃仁、水蛭、当归、鳖甲、白芍、白术、茯苓、黄芪、虎杖,起到活血化瘀、平肝熄风、疏肝理气、软坚散结、养血柔肝、扶正固本的作用。用现代药理学研究方法对化瘀软坚汤中的成分进行分析,化瘀软坚汤可利胆、抗炎、抗纤维化,调节肝胶原酶的活性,使肝纤维化逆转,调节免疫功能。

本次研究中加用化瘀软坚汤的观察组在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临床症状的统计对比中,均优于对照组。这可以证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给予恩替卡韦并化瘀软坚汤的疗效在改善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临床症状方面比较突出。

猜你喜欢

化瘀卡韦乙型肝炎
消痰化瘀降脂方治疗肿块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感音性耳聋大鼠HMGB1/RAGE信号通路的影响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关系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抗乙肝恩替卡韦 有“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