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对儿科临床诊断意义的探究
2022-07-13周艳芳
周艳芳
(东明县人民医院 儿内科,山东 东明 274500)
0 引言
肺炎支原体是人类常见病原体,能够引起很多种疾病,常见的有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支气管炎、咽炎等。现阶段,主要是依靠血清标本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以及总抗体来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进行诊断[1]。肺炎支原体是呼吸道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飞沫传播,常感染于免疫力偏低的儿童[2],可导致患儿肺部实质性炎症继而出现肺炎支原体肺炎,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患儿多器官感染,患儿临床表现为咳嗽、头痛、反复高热、呼吸憋闷、全身酸痛等临床症状[3]。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部分患儿可发展为重症肺炎,因此在儿科临床诊断时开展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非常重要。本文为进一步探究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对儿科临床诊断的意义,选取呼吸道感染患儿6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具体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东明县人民医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65例作为分析组,同时匹配同时期一般资料一致正常儿童6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组患儿男35例、女30例;患儿年龄<3岁24例,3~6岁26例,7~15岁15例。对照组患儿男31例、女34例;患儿年龄<3岁27例,3~6岁23例,7~15岁15例。纳入标准:①实验对象监护人签署实验知情书;②实验对象无严重心、肝、脾、胃、肾等疾病。排除标准:①对实验内容不耐受实验对象;②茶碱类药物过敏实验对象。实验开始前向本院伦理委员会提交申请,并审批通过。两组实验对象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实验对象均开展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采集两组实验对象外周手指血100μL,室温静置10min,采用EDTA抗凝,外周血标本采集30min内要完成检测。实验对象被动凝集法(PA法)检测,使用富士瑞欧株式会社麦克Ⅱ试剂盒,将20μL全血样本加入试剂盒样本孔,垂直滴加100μL样本稀释液,5~10min读取测试结果。
1.3 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两组实验对象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并分析分析组患儿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肺炎支原体抗体的阳性率。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实验患者临床数据,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实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用χ2值检验,P<0.05表示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实验对象肺炎支原体抗体分析
分析组实验对象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为83.08%,对照组实验对象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为12.31%,明显能够看出分析组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实验对象肺炎支原体抗体分析[n(%)]
2.2 分析组不同年龄阶段肺炎支原体抗体分析
分析组<3岁年龄阶段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为83.33%,3~6岁年龄阶段患儿阳性率为92.31%,7~15岁年龄阶段患儿阳性率为80.00%,明显能够看出<3岁、7~15岁年龄阶段患儿阳性率要比3~6岁年龄阶段患儿阳性率低,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分析组实验患儿不同年龄阶段肺炎支原体抗体分析[n(%)]
2.3 分析组不同性别肺炎支原体抗体分析
分析组男童原体抗体阳性率为85.71%,女童原体抗体阳性率为80.00%,两者之间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分析组实验患儿不同年龄阶段肺炎支原体抗体分析[n(%)]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好发于5~15岁儿童,全年可以发病,婴幼儿感染常表现为毛细管炎症,一般预后较好,多数患儿表现为亚急性发病,有的患儿体温正常,有的患儿出现发热,发热无定型,患儿一般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头痛、咽痛等[4-5]。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病原微生物,是导致患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相关[6]研究表明小儿呼吸道疾病中支原体肺炎感染占非细菌性肺炎感染的50%左右。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导致小儿多种临床症状,但在感染早期患儿症状轻微甚至不表现出临床症状,因此诊断难度比较大,很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所以针对小儿开展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非常重要,能辅助患儿早期诊断出肺炎支原体感染,尽早开展干预措施,防止患儿病情持续发展[7-8]。
肺炎支原体抗体临床有多种检测方式,常用检测方式有培养法、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法)、被动凝集法(PA法)、荧光探针法(PCR法)等几种,培养法需要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检测时间较长,IFA法、PCR法对检测仪器、检测技术、检测设备要求较高,临床推广较难,相较于以上几种检测方式PA法检测便捷,检测成本较低且准确率较高,在肺炎支原体抗体临床检测方面应用广泛,得到较多医院儿科门诊的认可[9-10]。本文对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对儿科临床诊断的意义进行研究,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分析组实验对象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为83.08%,对照组实验对象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为12.31%,明显能够看出分析组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析组<3岁年龄阶段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为83.33%,3~6岁年龄阶段患儿阳性率为92.31%,7~15岁年龄阶段患儿阳性率为80.00%,明显能够看出<3岁、7~15岁年龄阶段患儿阳性率要比3~6岁年龄阶段患儿阳性率低,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析组男童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为85.71%,女童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为80.00%,两者之间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产生上述实验结果可能与3岁以下小儿虽然免疫系统没有发育完成,但能从小儿母体获取抗体,且这个年龄阶段小儿与外界接触较少,感染肺炎支原体概率较低有关。7~15岁儿童免疫系统发育较为完善,自身具有一定免疫机制,所以感染肺炎支原体概率较低。而3~6岁小儿免疫系统没有发育完成,与外界接触比较多,感染肺炎支原体概率提高,所以3~6岁小儿更易感染肺炎支原体。
通过本次的实验研究,在对MP相关疾病控制中,积极地对MP感染进行预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从临床经验与MP感染特点相结合,提出下面几点干预措施:①适当地进行运动锻炼,提高抗病能力,增强体质,多喝温水,锻炼运动,以此来对呼吸功能进行改善,另外,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多通风透气;②膳食结构要均衡,多吃一些富含营养容易消化的食物,以此满足身体所需;③天气骤然变化时,要及时地增加衣物,以免感冒发烧。
综上所述,对儿科患儿采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能尽早检出患儿肺炎支原体致病微生物,控制患儿病情发展,对指导后续治疗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