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对ICU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研究
2022-07-13刘霞宋庆利聂建平
刘霞 宋庆利 聂建平
【摘要】 目的:探討集束化护理对ICU患者睡眠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9年7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急诊ICU收治的200例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7月-2018年7月的100例作为对照组,2018年8月-2019年7月的10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集束化护理方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两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情绪状况,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ICU转出前1 d睡眠质量、入眠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镇静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PSQ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ICU转出前1 d,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入组后1 d,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为9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0%(P<0.05)。结论:对ICU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可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情绪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睡眠障碍 ICU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Effect of Intensive Nursing on Sleep Disorders in ICU Patients/LIU Xia, SONG Qingli, NIE Jianping.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2, 19(16): -108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tensive nursing on sleep disorders in ICU patients. Method: A total of 200 patients with sleep disorders admitted to Emergency ICU of Zhongshan People’s Hospital from July 2017 to July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100 patients from July 2017 to July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100 patients from August 2018 to July 2019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intensive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sleep quality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as compared by PSQI, the emotions of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SAS and SDS,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 sleep quality, sleep time, sleep efficiency, sleep disorder, sedation disorder, daytime dysfunction scores and PSQI total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1 d before transfer out of ICU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1 d before transfer out of ICU, the SAS and SDS scores of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1 d after enroll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9.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8.0%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ICU patients given intensive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leep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help to achie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improve the mood of patients th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Key words] Intensive nursing Sleep disorders ICU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First-author’s address: Zhongshan People’s Hospital, Guangdong Province, Zhongshan 5284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2.16.025
失眠、入睡困难、早醒和继睡困难等均会让人感到疲惫不堪,尤其ICU患者病情较重,身体虚弱,更需要通过充足的睡眠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据研究报道,多达60%的ICU患者存在睡眠质量差或睡眠不足,ICU患者睡眠障碍会对其生理和心理产生有害影响,睡眠不足会增加能量消耗和皮质醇浓度,并消弱许多激素和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增加心肌梗死、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呼吸肌衰弱等风险[1]。患者随之免疫力下降,其合并症、感染率发生风险增加,不利于疾病恢复,严重者还可能增加病死率[2-3]。因此,研究ICU患者睡眠情况、减少其睡眠障碍,一度成为临床预防ICU综合征的重要课题,得到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显示,近年来解决ICU患者睡眠障碍的重要手段是非药物治疗,避免了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对患者疾病恢复更好[4-5]。护理人员作为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执行者,也是ICU患者直接且密切的照顾者,在ICU患者非药物治疗睡眠障碍中发挥较大的作用[6]。本研究针对2017年7月-2019年7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急诊ICU收治的200例存在睡眠障碍的ICU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旨在探讨集束化护理对ICU患者睡眠质量提升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7月-2019年7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急诊ICU收治的200例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①参考文献[7],患者有入睡难(入睡潜伏期超过30 min)、睡眠浅(整夜觉醒次数≥2次)、睡眠易醒、早醒、整夜睡眠时间<6.5 h等一种及以上睡眠障碍情况;②睡眠障碍情况持续48 h以上;③入院前无睡眠障碍,入院后意识清楚可正常沟通。(2)排除标准:①脑功能损伤ICU患者;②精神、心理障碍;③生命体征不稳定。2017年7月-2018年7月的100例作为对照组,2018年8月-2019年7月的100例作为观察组。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常规护理,如ICU常规治疗及对应护理措施,遵医嘱指导患者服药,按要求给予镇静,保持病房安静,调整室内光线帮助患者睡眠,并向患者普及ICU睡眠障碍相关知识,护理时间为患者在ICU治疗期间。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入组后即刻纳入专门的集束化护理小组进行干预,护理时间为患者在ICU治疗期间。主要内容如下。
1.2.2.1 集束化护理小组组建 科室内部成立ICU患者睡眠障碍集束化护理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各主管护师与护士为小组成员。按周例会形式定期学习睡眠障碍相关护理措施,必要时邀请专家进行答疑。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与其他ICU医护工作者进行睡眠障碍知识交流,潜移默化使其他医护工作者逐步认识健康睡眠对ICU患者康复的重要性,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协助护理人员及患者构建积極健康的睡眠习惯[8]。
1.2.2.2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根据每位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格、教育程度、沟通意愿等,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与支持。如日常护理中加强患者对疾病恢复的正面心理暗示,或在其出现消极心理的趋向时采取移情方式,引导患者积极面对,尽量安抚患者不安、焦虑与恐慌情绪,尤其在睡眠前给予相应的积极心理信号,助其安睡。对于有强烈心理需求的患者积极给予心理疏导及疾病相关心理知识教育。
1.2.2.3 疼痛护理 护理人员根据疼痛程度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对ICU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镇静镇痛方案,分值0~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感越强烈[9]。对于疼痛感强烈、频繁(NRS评分7分及以上)的患者需采取镇痛药物护理;对于疼痛感觉一般(5~7分)的患者则尽量避免白天使用镇痛护理,避免白天过多瞌睡,晚上难以入睡,而尽量在夜间使用轻微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疼痛,帮助其睡眠;NRS分低于5分的患者则不建议使用镇痛药物。
1.2.2.4 功能锻炼 护理人员每日结合患者疾病恢复情况、意识状态及肌力状态确定患者适宜的功能锻炼。对于初入ICU的患者应主动帮助其进行翻身运动,通过翻身改变体位来接受运动,每日不少于3次。若患者有意识且可基本主动在床上翻身活动时,护理人员需协助患者进行翻身活动,并嘱咐在能力范围内按指示主动翻身,每4小时1次。对于可主动坐起的患者,需指导其按指示每日3次进行坐姿训练,30 min/次。待患者病情好转,意识与肌力状态恢复良好,可进行床边活动,指导其进行站立、短距离行走等恢复性训练。
1.2.2.5 音乐护理 护理人员给予有音乐聆听需求患者在固定时间段通过耳机聆听音乐。音乐播放以舒缓的轻音乐为主,律动频率选择70拍/min,以耳机低音量聆听。正常情况下,白天选择在中午12点、下午5点左右,晚上选择在夜里8点左右,时间限制在1 h内,其余聆听时间需要根据患者实际需求安排。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分别于入组后1 d、ICU转出前1 d对两组进行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分,共7个评分条目,每个3分,PSQI总分为7个条目分数之和21分,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10]。(2)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两组入组后1 d、ICU转出前1 d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评分,SAS评分50分以上、SDS评分53分以上表示有焦虑、抑郁情绪,分数越高焦虑、抑郁程度越高。(3)采用医院护理满意度评分表,从护理态度、护理内容、护理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分为满意、良好、不满意,总满意=满意+良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男52例,女48例;年龄26~59岁,平均(43.22±5.93)岁;原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36例,心血管疾病40例,肾功能衰竭24例。对照组,男51例,女49例;年龄22~61岁,平均(44.36±5.17)岁;原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32例,心血管疾病38例,肾功能衰竭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入组后1 d、ICU转出前1 d PSQI各项评分和总分比较 两组入组后1 d 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U转出前1 d睡眠质量、入眠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镇静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PSQ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 入组后1 d,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CU转出前1 d,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入组后1 d,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0%(字2=9.955,P=0.002),见表3。
3 讨论
ICU睡眠障碍与诸多因素有关,除了治疗环境、治疗活动干扰等因素外,还存在其他诸多原因[11-12]。如患者自身因素影响:进入ICU后,经受病痛的折磨,各种治疗导致活动受限,所处环境发生改变,没有家属陪在身边,产生自身无法应对的无助感及经济负担导致患者易出现焦虑、恐惧,使其很难安稳入睡;再加上病情危重,因疾病产生的疼痛感,各种穿刺、置管等治疗操作,均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疼痛,及为配合治疗舒适度发生改变,更加剧了睡眠障碍的发生[13-14]。另外,镇静、止痛药物使用不当、使用时机不当也是ICU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之一[15]。ICU患者的肾脏、肝脏清除/代谢能力在急性应激时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混杂效应,使得使用镇静、镇痛药物的患者脑电波减慢直到发生抑制,反而使患者出现焦虑进而发展为谵妄,从而发生睡眠障碍[16-17]。基于上述理论,本研究对观察组ICU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以探讨其对ICU患者睡眠障碍的改善效果。
集束化护理是基于循证医学理论,结合临床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集合性质的干预,以获得更加护理效果[18]。本研究围绕患者出发,组建科室集束化护理小组,并集合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功能锻炼及音乐护理等护理措施对ICU患者进行干预,旨在改善患者睡眠障碍,取得良好的临床干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ICU转出前1 d睡眠质量、入眠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镇静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及PSQ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ICU转出前1 d,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入组后1 d,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为9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0%(P<0.05)。游恩丽[19]在其研究中对101例ICU患者的试验组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护理后试验组的PSQI评分为(10.23±1.3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12±2.58)(P<0.05)。彭宇等[20]对65例ICU患者的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为(46.3±4.5)分,SDS评分为(47.6±3.7)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因此,集束化护理首先从心理上引导患者对抗疾病,建立信心,对克服睡眠障碍有较好的心理辅助,而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能让患者感受到疾病恢复具体表现,从而加强患者治疗积极性。同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疼痛护理,可以减少不良镇痛引起的睡眠障碍,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情绪,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对ICU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提供合理的心理与生理护理,对改善患者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效果,可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孙英明,孙娜,张敏,等.ICU转出患者睡眠障碍及其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20,20(6):950-955.
[2]夏季,胡君娥,陈红宇,等.肺癌化疗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及非药物干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2):15-17.
[3]王丽竹,邵清,李茜,等.ICU患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及其评估策略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8):8-11.
[4]武文静,张晓红,薛武鹏,等.SLEEP-MAD模式改善ICU患者睡眠障碍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11):1445-1449.
[5]李洋,熊莉娟,齐玲.ICU患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及非药物干预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20,35(1):93-96.
[6]吴玉凤.综合护理干预在ICU患者睡眠障碍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2):219-220.
[7]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5):324-335.
[8]李恩泽,李伟霞,谢植涛,等.失眠严重指数量表的效度和信度研究[C]//中国睡眠研究会全国学术年会,2018.
[9]易端,朱薇,孟秀丽,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9,19(11):19-22.
[10]刘志喜,石倩萍,杨洪霞,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在护理人群中的信效度评价[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20,33(3):173-176.
[11]蒋晓江.睡眠研究新进展噪声对睡眠生理的影响与治疗应用[C]//第九届北京睡眠高峰论坛,2019.
[12]潘旭玲,王英.基于要因分析法的睡眠管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清醒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20,37(3):475-477.
[13]宋佳,陈红,吕魏萧,等.多维度护理质量干预措施在提高ICU护士谵妄防控能力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4):50-54.
[14]吴倩,吕好.集束化护理对ICU患者睡眠和预后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8,47(A01):372-374.
[15]梁榮绍,谢超,李涛,等.维持性血液透析受试者睡眠情况下降的相关因素调查Logistic回顾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4):136-139.
[16]郑敏.天麻素注射液联合阿普唑仑治疗睡眠障碍对患者抑郁评分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1,39(24):96-98.
[17]姚忆培,陈玉格.老年患者ICU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31):55-57.
[18]李雯,康凤英.集束化护理预防心外术后患者ICU谵妄的应用与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4):94-97.
[19]游恩丽.集束化护理对ICU患者睡眠和预后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7,19(6):85-87.
[20]彭宇,谷娅,王静,等.集束化护理对ICU重症脑卒中患者误吸和压疮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2):144-146.
(收稿日期:2021-11-23) (本文编辑:程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