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地理复习方法与技巧

2022-07-13姜吉琳

成功密码 2022年1期
关键词:评价过程课程

姜吉琳

课堂复习作为一种高效率的课程复习方式,受到很多教师的青睐。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复习教学不仅具有发散学生地理思维的积极作用,还能够帮助他们巩固地理知识,提升地理学习能力,培养地理解题思路。因此,学生可以在复习中养成整合知识的优良习惯,主动构建地理知识框架,从而及时发现并解决在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课堂复习”作为自己授课的必要环节。

一、开展课堂复习教学的重要性

很多地理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复习的过程中缺少创新性,因此课堂氛围较为沉重,学生可能会在复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因此,大大降低了复习教学效率。初中地理学科作为帮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学习方法的学科,具有非常丰富的地域性和理论性的内容,需要学生深入学习了解和识图,以此来探索地理知识的独特魅力。在八年级阶段,尤其下学期,即将面临地理会考,学生处于总体知识整合复习的模式中,教师开展课堂复习教学不仅能够满足教育改革的要求,还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复习地理知识,在巩固提高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同时,八年级阶段的学生大多处于一个焦虑的状态。而复习教学中的互动活动能够深化师生之间的联系,学生可以通过互动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各地区的地理事物特点和分布规律。通过系统化的知识复习,能够帮助学生具体而又深入地论述地理发展规律,帮助学生直接地与地理实现时空对话,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复习心态。

二、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地理复习方法与技巧

1.打破教材体系,构建系统的复习脉络

地理学科涵盖的知识领域较多,初中阶段包括地图与地球、世界地理、区域地理以及中国地理,学生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的压力较大,很容易被繁杂的知识影响复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主动构建系统的复习脉络,实现对地理知识的重新组合。例如,以专题化的复习模板展开教学,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对地理知识进行总结和分类,形成一系列有规律的答题经验。譬如,在进行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交通运输业”的课程复习时,教师可以以课本中所呈现内容为基点,进行复习体系的构建。与此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拓宽思考范围,让学生意识到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情况与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有莫大的关联。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的高铁建设发展状况的深入调查与研究,进行专题复习。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把控我国的运输事业发展现状,还能够培育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2.讲究因材施教,注重考前指导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规划 2020年度一般课题“热点问题与乡土地理相结合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S[2020]GHB1889)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虽然开展八年级地理复习教学指导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提高,形成高效的答题体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具有一定的挑战。由此,八年级地理教师进行复习教学过程中,应讲究因材施教,注重考前指导,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由于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状态以及学习能力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在集体授课制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倘若只通过统一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地理课程的学习,是难以让所有学生都取得良好的课堂学习效果的。因此教师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与精力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以更为贴合学生个人学习状况的教学指导方式因材施教,让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譬如,在进行考前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发现有些学生难以进行中国行政区划相关知识的背诵和记忆。这或许与初中学生仍然以具象思维方式进行课堂学习有密切关联。为了让学生能够快速进行行政区划相关知识的记忆,教师可以通过“ cosplay(角色扮演)”这一学生喜欢的活动形式,在课堂上让学生轮流担任天气预报员,让不同学生借助多媒体设备中呈现出的中国地图为蓝本进行天气播报。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深入地了解与复习中国气候相关知识点,还能够促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中国行政区划相关知识的记忆。学生也能在相应的课堂活动中体会到不同的乐趣,这对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有较好的效果。

3.重视查漏补缺,科学梳理知识

在地理复习中除了跟随教师的步伐进行系统化学习和知识巩固之外,教师也应该注意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梳理。实际上在地理学科学习中,不同学生因为自身或者其他因素影响,存在的薄弱点都是不相同的,为了能够让每个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有所进步,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自行安排复习的时间,解决遗留下的问题,尤其要针对薄弱点进行集中复习。要对教师讲过的各项专题、当前的各个热点等进行梳理,在容易混淆或者自己不熟悉的地方做好标记,以便在后期的复习中着重学习。

4.加强地理阅读复习,促进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需要注意的是,进行地理课程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进行具体知识点的理解和背诵,更是为了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念,让学生以人地协调观分析解决不同的地理问题。因此,在进行地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应用与地理知识点有关的信息读物,在引导学生拓展知识面的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践行人地协调观。当然,教师应当意识到,观念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念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情绪,最终反而会影响学生正确观念的培育,这是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的问题。譬如通过对网络红人丁真的介绍让众人认识了川西的美景,教师便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川西地理风貌阅读资料的学习。

5.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提高地理人文素养

教学评价其实是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通过教学评价来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必要的分析与讨论,通过教学评价来传递自身的教学观念。学生可通过教学评价来分析自身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以便能够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身的地理课程学习状态,达到更为良好的学习效果。但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是单向的,学生无法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设计中存在问题进行评价,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理课程教学质量的革新,因此,教师和学生必须要完善评价机制,通过多元化评价机制的运用来共同进行地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改革,以期能够让学生的地理人文素养在地理教学评价机制的转换过程中得到明显的提升。在进行地理教学评价机制完善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分别进行师生互评、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在意见接收与交流讨论中,共同进行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活动的改革。

总的来说,复习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地理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当今教育形势与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使用正确的复习方式,构建地理知识复习框架。这样一来,可以引导学生及时发现并解决在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他们缓解在复习阶段的紧张心理,形成系统化的地理答题规律,以乐观的心态迎接考试。

猜你喜欢

评价过程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