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专业师范生书法教学策略探索
2022-07-13李汉康
摘 要:物理专业师范生学习书法有其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更容易理解笔、墨、纸、砚等书写材料的特性与书法力学原理。物理专业师范生书法教学中要转变教学模式,提升物理专业师范生书法学习的兴趣,注重个性化教学,帮助学生进行书法知识与技能的建构,强化综合能力,着力提升书法素养。
关键词:物理专业、师范生、书法教学
一、物理专业师范生书法学习优势分析
物理专业师范生作为未来的物理教师,不仅要学好物理知识,更要学习一定的书法知识与技能。书法也是物理专业师范生的必备技能,学好书法可以在日后教学中写好板书,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物理专业师范生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师范生而言,在书法学习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更容易理解笔、墨、纸、砚等书写材料的特性与书法力学原理。
从毛笔的物理属性来看,在使用毛笔进行书写时,对笔熟练控制才能随心所欲地书写。那么笔毫与纸面的接触面和摩擦力是必须考量的问题。当笔毫与纸面的接触面越宽则笔画越粗,反之则越细;当笔毫含墨量越大则笔画越流畅润泽,反之则笔画越干涩,直至出现飞白的艺术效果。
从纸张的物理属性看,纸张对墨水的吸收量与渗透的速度与书写效果有密切关系。一般而言,吸收墨越汁少,渗透速度越慢,则宣纸的程度越“熟”,稱之熟宣,适合书写小而精致风格的书法作品,如小楷,或“二王”风格行草书册页。吸收墨汁量大,渗透速度快的纸张可以用于书写狂草条幅、榜书等,笔毫接触墨汁后蘸适量清水快速书写,可以出现黑白灰的层次变化,纸上墨色更为丰富。
从墨汁的物理属性看,墨汁的浓度对书写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墨汁越浓则越粘稠,浓度较大的墨汁类似漆状,往往不适宜直接用于书写,可以调以稀墨或清水再使用。一般而言,书写篆书、隶书适合使用浓墨,书写速度比较慢,墨色更黑亮,使线条显得凝重,容易表现篆隶的金石之气。若要书写流畅可以将墨汁浓度降低,当浓度较低时墨色可能偏灰色,可见墨色的变化随墨汁的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书法的美,不仅体现在视觉上的感染力,更是一种可以具体感知的物理上力量之美。书法书写即是力的运动过程,既符合力学原理,又可以具体感知。如汉字从形象向抽象的演变体现自然力平衡,古人论书常提到字形险绝,然而险峻的是局部,而整体来看总是险而不倒的,这给人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一种力量的美感。
二、物理专业师范生书法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学模式,提升物理专业师范生书法学习的兴趣
物理专业师范生书法学习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使师范生意识到学习书法重要性,进而激发对书法学习的喜爱和对传统书法文化的热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专业师范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种兴趣便可以转化成为学习内驱力。从被动学到 “我要学”是一个了不起的转变,书法教学也就事半功倍了。因此,教师尽量避免将自己在书法上的偏好强加给学生,教师擅长的风格或喜欢的碑帖,不一定是师范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那么从选帖开始便要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学生选择适宜的碑帖,尤其是在适宜的碑帖中选择喜爱的碑帖进行学习。选定字帖的下一步工作就是读帖,读是为了观察,而不是漫无目的地浏览。对经过读帖对碑帖有足够的理解后,可以进入临摹阶段,临摹不可求快求多,而是要重视质量,高质量的临帖可以为日后的书法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过程中,切忌生硬灌输,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开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
(二)个性化教学,帮助学生进行书法知识与技能的建构
物理专业师范生不同于文科的师范生,对书法的敏感主要来源于书写实践。在教学中不妨抓住这个特点,将书法知识转化为可以操作的技能规则。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教学还要因人而异。比如物理专业属于理科,其学习方式与文科是存在差异的。文科强调先博而后专,先广泛了解再选定一帖作为专攻方向。物理专业师范生可能更加适合先在一帖上下功夫,技术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在广泛学习。教师在师范生书法学习中应当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师范生之间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行书法知识与技能的建构。课外学习也是师范生进行书法知识与技能建构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丰富多彩的书法社团活动与书法展赛是一个有益的锻炼和展示平台。学生在这个平台里,互相帮助,共同探究,一起积累书法理论知识,共同提高书法技能。物理专业师范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引导或同学间互相探讨,围绕一个学习任务可以积累一定的理论知识。师范生参加书法社团,根据社团的需要完成书法展赛作品创作,或参加书法集训,可以促使其书法技能快速提升。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明白,每个师范生都与众不同,然而每个师范生都应当获得一个与自己个性相符的学习计划,进行书法知识和技能的建构。
(三)强化综合能力,着力提升书法素养。
观察能力训练是师范生书法教学的第一步,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书法临帖。初学书法临帖贵在精确,而精确的临摹离不开有效的观察,观察到位才能在临帖时更好地再现和吸收原帖的技法。简单地将临帖不像原帖自诩为意临是不可取的,意临是建立在理解原帖的基础上的再创造,属于创作的范畴了,这就要求对原帖有足够的理解力。理解不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在学习中对古代王羲之等名家作品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进而形成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这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由一点一滴的对书法的合理的理解积累而来的结果,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应用自如,形成良好的书写能力。古代经典名碑、名帖的笔法、结构、章法要为己所用,一是要观察,而是要理解,三是进行反复训练,直至形成手腕肌肉记忆,就可以做到得心应手,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书法训练停留在写字的层面显然是不够的,其重要的目的应是使师范生形成一定的书法审美能力。师范生不必成为书法家,但是要具备欣赏书法,发现书法之美的能力,进而将这种美迁移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后成为一个品德美好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路棣主编.书法教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2]陈振濂著.书法教育学[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李汉康,男,中学一级教师,广西百色市平果市第七初级中学物理教师。
课题项目:2021年度百色学院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免费师范生书法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百色学院五年制免费师范生为例》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1JG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