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高校新媒体平台网络思政育人功能探析
2022-07-13刘艳 雷荣珍
刘艳 雷荣珍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深入研究新媒体平台在教育宣传、价值引领、互动交流等方面的育人功能,创新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使其深度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推进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本文从思政育人的载体——新媒体平台切入,探讨如何进一步发挥其网络思政育人功能,使其成为思政工作的有效载体。
【关键词】新媒体平台;网络思政;育人策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大思政”的育人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为加快构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格局,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解决当前思政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尽快打通思政育人“最后一公里”。
一、新媒体平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新媒体平台融入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现实需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平台在整合汇聚教育资源、促进信息及时便捷交互、推进社会管理的民主化等方面呈现出显著特点和覆盖优势,使其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可能。在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开启的关键时期,更好将新媒体技术变量优势转化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增量优势,有助于统筹协调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①大学生作为拥有独立思维和个性鲜明的群体,对于所见所闻有着属于自己的见地。结合新时代大学生性格特点以及获取知识方式的转变,把网络思政教育通过新媒体平台这一载体呈现并进行传播,既顺应了新时代大学生需求之“变”,同时又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培根铸魂目标不动摇,坚守了党的教育方针,确保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遵循。
二、高校新媒体平台在网络思政育人方面呈现的功能特点
目前高校新媒体平台已基本覆盖微博、微信、学习强国、人民号、新华号、头条号、校园号、抖音、B站等多类新媒体平台,涉及网络党建与团建、网络思政课程、网络日常思政、网络心理援助等诸多领域。大部分高校在新媒体建设方面构建起了校院两级“大宣传”体系,党委宣传部牵头建立校级新媒体联盟,各学院(部)成立新媒体中心,全力推动新媒体平台建设。
(一)真实回应大学生关切,育人育心
精准把握大学生群体特点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从近年来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研究中不难发现,如今在校大学生已是以“00后”为主体,他们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喜欢时尚、兴趣广泛,对中华主流文化有着深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但也存在少数学生辨析力不足、心理素质脆弱和意志品质缺“钙”以及受西方不良文化影响较深等问题。如何“围绕学生、服务学生”,发挥大学生群体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抓住时代脉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微信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符合大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而且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②在新媒体平台建设上要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在学生关注的问题上做文章,发挥网络思政教育正面引导功能。要强化原创性内容传播,培养师生创新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要强化可持续性发展,通过对各类信息的深度挖掘和整合,将传统资讯与新媒体特点结合进行二次开发,注重文化宣传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兴趣等相结合,推出原创漫画、视频短片、微短剧等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回应学生需求。
(二)转化教授方式,盘活思政课堂
以新媒体平台为载体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为课堂思政拓宽了渠道,注入了活力,創新了思路,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政课堂中的广泛应用,首先丰富了教学手段、活跃了课堂氛围。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微课和翻转课堂等形式进行教学,使授课方式和课堂内容更加多元化,同时直观的影视资料有助于拨动学生心弦,更好引发大学生共鸣,激发大学生响应时代召唤的积极性;网络文化资源日渐丰富,教师能够更好地接触最新资讯,及时把思想政治教育嵌入大学生关心的大事中,引领学生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分析事件背后的本质。这样既增强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又引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能够在学生在关注相关事件的同时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其次,新媒体平台营造了一个身份平等,淡化师生身份差异的空间,有利于打通师生交流的障碍,方便老师对学生教育引导和道德感化。“新媒体将教师与学生的学习交流转移到虚拟的网络环境中,能够解除学生内心存在的思想戒备,学生在表达困惑、发表看法、阐释见解等方面变得越来越活跃。”③大学生真实想法的表达可以帮助老师全面地了解其思想动态,便于对某些思想上产生偏差的学生进行精准定位,进行有针对性地交流沟通,将不正确的思想和观念扼杀在萌芽状态,更好地做到对学生思想的引领和指导。
(三)广泛使用思政资源,推进“三全”育人
新媒体平台融入思政教育工作,首先是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分配是随机的,教师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局部不平衡,造成了大学生群体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均衡的客观现实。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上具备强大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实局限,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从而促进了学生在思政教育资源获取上的公平。比如,利用微课、大学生慕课,一些偏远地域的大学生也能观摩北大、清华等一些名校的课程。其次,有助于将思想政治教育性与育人范围广泛性快速融合。运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传播,实现党的创新理论和政策宣传入脑入心。“引导教育广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④以新媒体搭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教育主体的多元化,让广大青年学生在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圈中,真正成长为国家关键时刻靠得住、需要时候站得出的时代新人。
(四)推进“大思政”体系形成,凝聚共识
新媒体平台的广泛应用首先有利于形成校内“横到边、纵到底”的一体化的思政格局。以立德树人为立身之本的高校,通过对新媒体载体功能的广泛应用能够最大程度地将思想政治教育所要传播的科学理论和主流意识形态传递到校内师生甚至是已毕业师生,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力和引领力。其次,新媒体平台作为一个开放的网络平台,打破了传统思政与社会教育之间的边界,能够很好地促进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融合,有助于“大思政”教育体系的形成,从而把教育对象从学生扩大到社会,引导民众以国家发展为傲,增强民众对主流文化深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能凝聚民众共识。
三、增强新媒体平台育人成效的策略
创新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探索新媒体平台在注重供给侧结构改革、优化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资源主体建设、推进精准思政、发展品牌等方面实施五大策略,促进思政教育工作按规律健康发展。
(一)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
增强思政教育工作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增强供给,关注学生思政需求变化,提高全要素思政育人水平,更好地满足高校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习需求。从新媒体发展的角度来看,要坚决剔除打“擦边球”重流量轻教育的平台和账号,坚决遏制一切糟粕作品。要坚持依靠新媒体平台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新媒体平台作品筑牢新时代青年的“根”与“魂”,实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最终为党和国家培养一批批依靠得住的、敢于勇往直前、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优化完善体制机制策略
优化完善体制机制是实现新媒体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起着关键作用,将促使新媒体作为育人载体的功能得以充分实现。例如,首批高校思政类重点建设公众号项目在中宣部、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共青团中央的指导下,12类200个公众号入选。项目组在日常监督、推广推介、考核评价、推荐遴选上进行了系列制度设计。通过200个公众号2022年3月与去年同期数据相比,在发布次数、发文总量、文章阅读数等方面均有了12%的提升,对促进这类公众号规范发展起到了管建并举的作用。
优化完善体制机制要健全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目标机制。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高校要在新媒体账号运营过程中发挥掌舵领航的作用,着眼于思政育人,以德树人,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三观”。高校一方面要强化组织领导,提高政治站位,推动各部门组建运行管理团队,推动高校新媒体矩阵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要强化责任落实,将新媒体建设管理工作纳入高校意识形态责任制考核范围。此外,要健全专业化队伍管理机制。组建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且掌握新媒体技术能力的专业团队。在内容策划、信息采集、内容编辑制作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影响到作品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最终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所以,必须加强队伍建设。
(三)加强资源主体建设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大学生,大学生参与思政教育资源的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为需求不清、不准、不深入导致的误差。“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参与主体,只有共同参与、共同设定讨论主题,才能收获更好的教育效果。”⑤首先,要发挥大学生在网络作品创作过程中的主体性。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络原著民已经脱颖而出产生了一大批新媒体大咖,在抖音、B站、快手具备强大的影响。要发挥大学生在资源建设中的作用,以便及时反馈大学生群体的真实需求,真正制作出大学生愿意看、想要看和切实有用的内容。例如,大学生在线官方微信目前粉丝已经达到1300万,2021年产生了100多篇10万+推文,其中80%是由学生团队自主策划而成。公众号选取高考记忆、四六级考后感等主题内容,从学生真实需求出发,通过新时代大学生的新表达、新创意进行创作,发布半小时内即破10万,7天阅读量超50万。
(四)推进精准思政策略
新时代的大学生以“00后”为主,相较于其他群体来说,他们是“平视世界”的一代,对于周围环境发生的变化具备相对独立的观察能力,所以在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统筹兼顾精准性和广泛性,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做深做细,在精准上下功夫。首先,要坚持科学用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对于科学理论知识薄弱的大学生,需要加强科学理论知识的传授。网络空间包含社会万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能止步于社会话题的讨论,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宣传,决不能湮没于众多社会话题之中。要借助新媒體技术,深入浅出阐释理论性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党的方针政策,实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做好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和政治引导。其次,要善用历史经验引导学生。对于意志力薄弱、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的学生,要强化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的宣传和引导,让大学生正确看待中西方政治体制的不同,引导大学生从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成功举办“双奥”等成绩中寻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优势。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深入解读、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
(五)发展品牌策略
新媒体平台建设要树立“百花齐放”的品牌特性的发展理念。内容应是鲜活生动、丰富多彩、声情并茂的。在创作过程中要强化品牌效应,注重挖掘校园里特色人、事、物中蕴藏的正能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一系列有正面价值、特色鲜明、深受大学生喜爱的校园品牌“网红”,借助“网红”自带流量的优势,在帮助学生树立榜样的同时形成新媒体平台的品牌调性。例如,大学生在线官方微信垂直类栏目——“我的树洞”,从大学生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校园、生活、情感等问题入手,邀请全国高校专业教师与在线学生团队共同创作主题推文,其中“我的树洞·开学季”系列推文有9篇阅读量达10万+,“太真实了”“果断收藏”等学生留言刷屏评论区。
四、结语
新媒体平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渠道,拓展了新思路,创造了新路径。但要实现真正的“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必须积极探索,提升服务意识,把握学生真实需求,回应他们的关切;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传播与精准思政育人策略相结合;实现引导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深度结合,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和行政优势,使高校思政类新媒体平台上一个新台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实现与时俱进的飞跃。
注释:
①《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
②关立健:《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河北农机》2021年第5期。
③孙剑、崔海波:《新媒体背景下推进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略论》,《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年第2期。
④怀进鹏:《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2021年12月10日。
⑤徐冰旸:《网络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记者摇篮》2021年第10期。
(作者刘艳系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编审;雷荣珍系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
【特约编辑:纪海虹;责任编辑:李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