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治理视域下上市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探究
2022-07-13卜姣吕文磊
卜姣 吕文磊
摘要:上市企业的运营离不开内部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内部审计是企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能的发挥直接影响企业治理的品质。文章在阐述内部审计和企业治理关系的基础上,结合上市企业内部审计开展的现实状况,探讨了上市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对企业治理的影响,并提出基于内部审计的上市企业治理策略。
关键词:上市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模式;企业治理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项目“环境规制视角下陕西省外资经济发展及影响效应研究”
(18JK0849)。
作者简介:卜姣,延安大学经管学院讲师;吕文磊,延安大学经管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中图分类号:F239.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2)06-0153-03
上市企业的健康运营与发展、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利益相关方的权益保障都离不开企业良好的治理效能,而企业治理效能又与内部审计工作息息相关。内部审计,通常指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活动。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与咨询功能,有助于提升企业治理效率[1];企业治理效能又决定着内部审计开展的环境与氛围。两者密切关联、互为助长,对于公司的健康运营、长远发展及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内部审计与企业治理具有目标趋同性
在委托代理理论视域下,为了有效地保障公司股东、董事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使受托者能遵照委托者的意愿来经营和管理公司,使公司实现有效盈利,需要企业治理作为一种利益平衡机制,在保障受托者高效履行经济职责与管理职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鉴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建立,公司投資者或所有者需要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企业经营发展状况,以保障自身利益不会受损,这就出现了内部审计。公司管理层级的不断拓展,受托经济责任不断延展,也进一步推动了内部审计的发展[2]。
对于企业治理而言,内部审计是促进企业良性治理的重要手段。企业治理体系涵盖了两大部分,即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治理机制。根据相关规定,企业在所有权、经营权方面处于分离的状态,同时又因其委托代理关系而使企业治理结构中有诸多受托经济责任和受托管理责任,这些责任的高效履行及公司盈利目标的实现、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保障都对内部审计有较高的依存性。企业治理效能的提升离不开内部审计,内部审计的顺利开展又须以有序的企业治理作为前提和保障[3]。由此可见,内部审计与企业治理具有内在的目标趋同性,二者皆以促进公司价值增值、推动公司健康发展、实现公司战略目标为根本目的。
企业治理旨在通过协调公司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的关系,使之形成合力来促进公司各项政策的落实与战略目标的达成。内部审计有监督评价与咨询两大职能:监督评价职能的发挥在于提高财务信息的可信性以及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对称性;咨询职能的发挥在于优化受托责任环境等。无论是监督评价职能还是咨询职能都以促进受托责任的履行、保障企业的有序运行为目的。因此,内部审计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效能,优化企业治理机制,监督评定企业经营者的管理举措,助力董事会制定决策等,作为企业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上市企业内部审计开展的现实状况
在企业内部方面,一是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明。目前多数上市企业的内部审计还是照搬国外经验,较少根植于本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进行“本土化”创新,主要职能仍然局限于财务审计,有些企业甚至简单定义为事后“查账”。二是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欠缺。内部审计只有具有良好的独立性才能有效保障审计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当前,我国上市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通常隶属于其他职能部门或与其联合办公,把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置于外围的利益群体中,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造成实质性影响。三是内部审计缺乏考核评价机制。我国很多上市企业虽有内部审计制度,但缺少详细的奖惩制度,犯了错也只是罚款了事,经常使内审结果的考核评价及处罚措施处于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状况。
在内部审计人员方面,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知识共同体组织(CBOK)的相关调查,从国际范围来看,上市企业中由专职审计人员负责审计工作的比例较高,达到95%,而我国上市企业专职审计人员所占比例则远远低于国际水平,更多以兼职人员为主。此外就审计人员的工作年限来看,我国上市企业审计人员大多集中于1~5年,仅有少数人履职时间超过了20年,这一状况与国际相比也呈现落后态势,究其原因与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发展时间尚短有关。就审计从业者的专业知识来看,需要熟悉的专业知识主要有审计法、公司法等,我国上市企业内部审计从业者的知识结构尚不健全、知识领域较为狭窄,在专业技能方面,如理解性业务、数据分析、控制技能等也有待提升。
三、上市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对企业治理的影响
上市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即由财务总监负责组织开展的内部审计模式、由总经理领导开展的内部审计模式、由董事会领导开展的模式。财务总监领导模式较为传统,以财务审计为主,其优点在于易操作、监督成本较低,缺点则是无法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对内部审计促进企业治理效能提升的作用有限。总经理领导模式有利于企业管理层的决策制定,但无法很好地对总经理的管理行为进行监督,客观性有所受损[4]。董事会领导模式又分为直接受董事会领导的模式以及审计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的内部审计模式,这两种模式各有特点,但总体来说审计部门独立性和权威性都比较高,因此审计结果更具可信度,也较能实现对公司经理层的监督,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得到了有效拓展。但受审计工作较强的专业性制约,董事会直接领导审计工作的开展可能出现领导力不从心的问题,且董事会的表决、讨论等制度可能会制约审计工作开展的效率;审计委员会领导模式则保障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也有利于及时应对解决所发现的问题与缺陷。上市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对企业治理的影响体现为以下方面。
(一)保障企业投资者与高管获得对称信息
企业治理结构的日益复杂使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有助于降低企业受托者的风险。一是通过监督评定经营者的管理行为、政策举措以及企业财务信息等来使企业所有者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二是通过财务审计及管理审计了解受托方的财务责任与管理责任的履行状况,由此既有助于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保障企业的正常盈利、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切实利益,也能避免企业委托者与受托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提高彼此之间的信息透明性,规避信息失衡状况的发生。
(二)稳定和优化企业治理结构
内部审计在推进企业完善治理结构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比如借助内部审计工作,董事会可更加全面翔实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提高决策的精准性和管理效能。内部审计与企业治理的多个维度皆可进行有效结合,进而形成协同合力,使风险监控预警更加及时有效,企业借此可提前预防风险的发生,并对管理中的缺陷和漏洞进行弥补。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已逐渐具有了风险管理的导向,在其助力下,企业可迅速规避和转移风险,从而降低损失、提高收益,企业的治理结构亦可借此实现完善与优化。
(三)保障和提升财务信息的可信度
在企业运营中,无论是股东、董事会,还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都会非常重视财务报表,因为财务报表涵盖了企业运营的关键数据,通过分析财务报表即可了解和掌握企业的运营状况。内部审计能有效规避各类操纵会计信息事件的发生,防止报表作假,由此有效增强财务报表信息的可信度,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更为有序,进而使管理层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的开展。
四、基于内部审计的上市企业治理策略
(一)选择最佳的内部审计模式
内部审计模式的确立直接影响审计效率与质量,上市企业应立足公司实际,选用合适的审计模式。通常而言,总经理领导的内部审计模式适用于总经理之下的审计,总经理之上的审计则可用外包等方式来解决,如此可有效保障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具有良好的独立性,同时又不至于干扰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另则,由审计委员会负责组织的内部审计无论从优化企业治理结构还是协调企业治理各组成部分关系而言都表现出最佳的适宜性,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有助于提高审计效能、降低审计成本。
(二)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
首先,应严把人才入口关,制定严格的选聘流程与标准,为企业遴选综合素质过硬的内部审计人员。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审计技能,同时还应对企业的生产运营有足够认知。其次,应为内部审计人员的成长发展提供完善的培训再教育机会和平台。一是聘请专业的会计人才、审计教师来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辅导。二是通过组织竞赛或轮岗等方式来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实践经验,并合理设置奖惩制度,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的竞争机制。三是建立人才储备制度,鉴于内部审计人才流失率高的现状,可加强与高校的合作,进行联合式的人才培养,以此来为企业储备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后续发展潜力。
(三)优化企业治理体系
企业要想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就必须拥有一套相对完善的治理体系。优化企业治理体系是保障内部审计效率与促进治理效能提升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企业制定和落实举措,开展运营管理,都以实现其战略目标为最终旨归。在完善的治理结构的支持下,企业能及时发现运营管理中的漏洞与风险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同时能有效进行企业内部控制,促进各类规章制度得以落实和执行,从而推进企业价值增值。内部审计应立足企业治理、结合公司实际来运作,以此达到提升企业控制力、规避经营风险、提升经营效率的目的。
内部审计与企业治理建立在委托代理理论基础之上,具有相近的发展目标,即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升企业价值等。内部审计能使企业投资者获得相关的企业运营信息,使经营决策更具效率,同时有助于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升级和企业治理效能的提升。因此,上市企业要设置合理的内部审计模式,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使内部审计发挥最佳效能。
参考文献:
[1]徐天舒,马珺.上市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9,35(21).
[2]李建红,周婷媛.公司治理、内部审计质量与企业成长性[J].财会通讯,2019(9).
[3]李世辉,杨丽,曾辉祥.内部审计经理监察能力与企业违规——来自我國中小板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9(8).
[4]祝遵宏,黄莎莎.内部审计合署办公的实证分析——基于深交所国有上市企业的分析[J].财经科学,2018(4).
责任编辑: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