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酸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2022-07-13冯菊蕊李彩霞辜东成
冯菊蕊 李彩霞 辜东成
中图分类号:R75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22)03-0009-05
黄褐斑(chloasma)是一种常见慢性面部皮肤病,易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具有遗传性。此病症以色素沉着为主要变现, 多分布于颊部,育龄期女性为高发群体,与月经紊乱、妊娠及长期口服避孕药等有密切关联性[ 1 ]。黄褐斑虽不同于其他病症会对患者造成直接的疼痛感受,但由于其病发部位明显,关乎着患者的外在形象,易使患者出现自卑、焦虑等不良心理,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质量。故及时予以相应的治疗干预尤为重要。由于黄褐斑患者多存在有一定的氧化应激损伤,其体内的氧自由基清除能力表现异常,致使大量的自由基堆积,从而引发组织老化及色素沉着,因此针对此病症治疗的关键在于有效控制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状态[2,3]。本研究旨在探究果酸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对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琼海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黄褐斑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黄褐斑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对照组 予以强脉冲光治疗:彻底清洁患者面部肌肤,通过光子强脉冲光(IPL)治疗仪(由以色列 Active Optical Systems Ltd 公司)展开治疗,参数设置:波长420~1100 nm、脉冲时间3~4 ms、间隔时间为30 s,治疗结束后稍作停留再冰敷10 min。
1.2.2观察组 予以果酸联合强脉冲光治疗:强脉冲光治疗同对照组一致,再给予患者果酸换肤液( 生产企业: 薇诺娜公司, 国药准字:2022011031,规格:50 g)治疗,使用20%羟基乙酸涂抹患者面部,若在3~5 min后出现涂抹不适应立即用中和液中和,直至泡沫消失,再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适当提高果酸浓度或停留时间。治疗完毕后进行面部冷敷10 min,嘱咐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补水保湿,避免日晒。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氧化应激相关指标[ 丙二醛(MDA)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皮肤水分及皮损评分、皮肤特征相关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1临床疗效 ①治愈:经皮肤检查结果显示患者面部色斑消退面积达90%及以上、颜色基本消失、皮损评分下降超80%;②显效:色斑消退面积达60%及以上、颜色有明显淡化、皮损评分下降超50%;③有效:色斑消退面积达30%、颜色有一定变淡、皮损评分下降超30%;④无效:色斑消退面积未达30%、颜色未见明显变化、皮损评分下降低于3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氧化应激相关指标 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进行抗凝离心处理,随后再取其上清液,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MDA、SOD及GSH-Px水平。
1.3.3皮肤水分及皮损评分 皮肤水分测定:以患者同一面部展开测定,彻底洁面后,取TM300-MDD皮肤水分流失测试仪(德国CK公司)进行经表皮水分流失测定;Sclar水分笔测量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各项均平行测定3次后取其平均值为最终结果,在测定过程中控制环境室内温度为22 ℃~25 ℃、湿度为50%~60%,且为无风无强光状态。皮损评分判定:皮损面积(0分计无损、1分为皮损面积<2cm、2分为皮损面积<4 cm、3分为皮损面积>4 cm)+皮损颜色(0分为正常、1分为淡褐色、2分為褐色、3分为深褐色),皮损程度与所得分值呈正相关。
1.3.4皮肤特征相关评分 通过VISIA皮肤图像分析仪进行检测,主要包括有色素斑、毛孔、紫质、皱纹及纹理5个方面。
1.3.5不良反应 记录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红斑、水泡、炎症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 (%)]表示,采用χ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MDA低于治疗前,SOD与GSP-Px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MDA低于对照组,SOD与GSP-Px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两组治疗前后皮肤水分及皮损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经表皮水分流失、皮损评分低于治疗前,皮肤角质层含水量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经表皮水分流失、皮损评分低于对照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两组治疗前后皮肤特征相关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色素斑、毛孔、紫质、皱纹及纹理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6。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5.415,P=0.020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皮肤水分及皮损评分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1.450,P=0.229
黄褐斑主要是由于大量黄褐色色素在皮肤内堆积而造成的病变,受妊娠、避孕药以及其他因素影响,会影响患者的面部美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变美的需求越来越高,黄褐斑对人们的高质量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如何实现对黄褐斑的有效治疗也成为医学美容中的研究热点[4]。相关研究显示[5],黄褐斑的发生与其氧化应激损伤、体内自由基清除能力异常、色素沉着有着密切关系。同时相关研究指出[6],黄褐斑病机为机体氧化应激处于失衡的状态,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增强,导致蛋白酶分泌的增加,进而引起氧化中间产物的大量生成,出现炎性及自由基清除异常相关的损伤,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减弱,胶原蛋白生成的过程受到阻碍,皮肤活力减弱,弹性降低,从而发生皮肤衰老。当前,果酸与强脉冲光治疗是黄褐斑的常用治疗手段,两种治疗方法均具有一定的祛斑效果,但是复发率较高,远期疗效不显著。对此,临床提出果酸与强脉冲光联合治疗,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但是目前关于果酸与强脉冲光联合治疗黄褐斑相关研究存在差异,具体的有效性、可行性还需要临床进一步探究证实。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果酸治疗属于一种特殊治疗,可有效促进表皮更新,低浓度果酸能够干扰细胞表皮集合力进而降低角质细胞的粘连性,减少黑色素沉着;高浓度果酸则可有效降低降低氧化应激损伤、提高自由基清除能力、加速老化角质脱落及上层表皮细胞的更新[7]。强脉冲光治疗的原理为通过选择性光穿透皮肤组织中的色素颗粒,使其被吸收进而转化为热能,色素颗粒被击碎后在其表皮结痂进而脱落,具有较强的祛斑效果,因此将两者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祛斑效果[8-10]。此外,观察组治疗后色素斑、毛孔、紫质、皱纹及纹理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DA水平低于对照组,GSP-Px、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取联合治疗的方式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症状。MDA、SOD是最常见的氧化应激指标,分别表示氧化损伤的产物、清除氧化有害物质的能力,GSP-Px则代表机体抗氧化能力,由此提示,果酸可有效降低MDA水平,升高GSPPx、SOD水平,从而增加清除能力,减少损伤产物的堆积,降低氧化应激损伤,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促进皮肤功能恢复,进而改善皮肤症状[11-14]。此外,干燥的皮肤更容易敏感,引发色素沉着, 一旦皮肤屏障功能下降就会导致皮肤的保湿能力下降, 进而导致皮肤屏障受损[ 1 5-18 ]。本研究中观察组经表皮水分流失、皮损评分低于对照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高于对照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果酸联合强脉冲光治疗能有效地降低表皮水分流失,保证皮肤水分,改善皮损状况[19,20]。因角质层水分减少,角质形成细胞功能与结构障碍,无法将黑色素及时均匀的运输到表皮导致黑素代谢异常,而该治疗方法可通过改善皮肤水分,来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合治疗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良好的治疗安全性,是一种安全的联合用药方案。
综上所述,果酸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的应用效果确切,能有效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受损皮肤,且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