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处理方式下的路基边坡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2022-07-12张燕

交通世界 2022年16期
关键词:渣土上路路堤

张燕

(邯郸市交通运输局公路勘察设计院,河北邯郸 056004)

1 工程概况

某公路工程的第四标段,该标段所在区域内的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相对较高,大部分地基为软基。原设计方案中的取土场由于深度过浅,无法满足路基填筑需要。为确保路基填筑施工顺利开展,对沿线上的料源加以调查,天然砂和砖渣土以及石渣才掺水泥等,均可为路基填料。本次研究的重点是各类填料路基的边坡坡率,通过不同处理方式下,路基边坡的优化设计,确定出相应填料路基最合理的边坡坡率,为后续施工提供技术支撑,保证路基修筑顺利完成。

2 不同处理方式下的路基边坡优化设计方法

依据本工程的地质资料,结合设计图纸,依托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利用路基填料的试验数据,采用模拟的方法,对路基不同处理方式下的工况进行演算,优选出路基边坡的最佳坡率及护坡形式。具体的优化设计方法如下。

2.1 换填处理下的边坡优化设计

2.1.1 换填设计方案

在换填处理方式下,路基边坡的坡度设计为1∶1.3,其中上路堤的换填材料选用的是4%的石灰土,下路堤的换填材料有以下几种:4%的石灰土和4%的水泥土、砖渣土、麻古砂(花岗岩风化后的产物)和素土。上路床的换填方案如下:换填深度为150cm,选用4%的石灰土作为换填材料,下路床不处理[1]。按照上述工况,借助计算机系统对路基边坡仿真模拟后获得以下数据:以4%的石灰土作为回填材料时,边坡的安全系数最高,为3.0;4%的水泥土次之,安全系数为2.89;素土作为换填材料时的安全系数最低,仅为1.9。依据上述方案,模拟不同工况下的边坡塑性应变、水平位移及安全系数,具体包括边坡坡度为1∶1.5时,上路床不做任何处理的工况;边坡坡度为1∶1.5时,对上路床做换填处理的工况;边坡坡度为1∶1.3时,路床换填的工况[2]。

2.1.2 换填优化结果

(1)边坡坡度为1∶1.5,上路床采用换填的方法处理,在选取不同填料的情况下,路基边坡发生失稳时,水平位移均存在增加的现象。以4%的石灰土、4%的水泥土作为换填材料填筑路基,失稳后水平位移的幅度小于其他换填材料;以麻古砂作为换填材料时,边坡失稳后的水平位移幅度最大。

(2)边坡坡度为1∶1.3,用素土回填下路堤,以4%的石灰土、砖渣土、麻古砂作为换填材料,对边坡上路床换填后,路基边坡出现失稳时的水平位移比边坡坡度为1∶1.5,以换填法处理的边坡水平位移高很多[3]。采用4%水泥土对路基边坡的上路床换填后,边坡失稳后的水平位移有所下降。

(3)通过对不同处理方式下,路基边坡出现失稳状态后的塑性应变情况对比发现,采用换填的方法处理上路床后,边坡坡度为1∶1.3 和坡度为1∶1.5 这两种工况下,用4%的石灰土、砖渣土作为填料时,路基边坡在发生失稳后,塑性应变较为稳定。采用4%的水泥土作为换填材料对下路堤换填处理时,路基边坡发生失稳后的塑性应变相对较大。

(4)由模拟结果可知,边坡坡度为1∶1.5时,上路床的软土地基经换填处理后,在不同填料下,路基边坡的安全系数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随着安全系数的提升,边坡随之变得更加稳定,失稳问题得到解决;上路床经换填的方法处理后,边坡坡度为1∶1.3的工况下,路基的安全系数比坡度为1∶1.5时略高。由此表明,当边坡的坡率收缩后,会影响到边坡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以4%的水泥土、4%的石灰土和砖渣土作为换填材料时,坡度1∶1.3与上路床换填处理的路基边坡比坡度为1∶1.5上路床不处理的情况,边坡的安全系数更高[4]。

2.2 打桩处理下的边坡优化设计

2.2.1 打桩设计方案

边坡角度为1∶1.3,以4%的石灰土作为填料,对上路堤做换填处理,并用五种填料对下路堤做换填处理,包括4%的石灰土、4%的水泥土、砖渣土、麻古砂和素土。上路床的处理方案为打桩,深度为150cm,不处理下路床。依据上述工况,通过计算机系统,对路基边坡仿真模拟后获得以下数据:下路堤换填时,选用的填筑材料为4%的石灰土时,路基边坡的安全系数最高为3.03,素土作为填料时的边坡安全系数最低,仅为1.9[5]。根据上述方案,对不同工况下的边坡塑性应变、水平位移及安全系数进行模拟,具体包括边坡坡度为1∶1.5 时,上路床不做任何处理的工况;边坡坡度为1∶1.5 时,对上路床做打桩处理的工况;边坡坡度为1∶1.3时,路床打桩处理的工况。

2.2.2 打桩优化结果

(1)边坡坡度为1∶1.5,采用打桩的方法处理边坡上路床后,在不同换填材料下,边坡失稳时,水平位移均呈现增加的态势。水平位移相对较小的情况出现在换填材料为4%水泥土和4%石灰土时,麻古砂作为换填材料时,水平位移的幅度最大。

(2)边坡坡度为1∶1.3,下路堤以不同的填料处理后,再通过打桩的方法处理上路床,路基边坡发生失稳的情况时,边坡水平位移的幅度要明显高于边坡坡度为1∶1.5的工况。

(3)通过对不同工况下,路基边坡发生失稳现象的塑性应变对比后发现,以打桩的方法处理上路床后,边坡坡度为1∶1.3 的工况要比坡度为1∶1.5 的工况,塑性变形更稳定。当采用4%的水泥处理下路堤后,边坡的塑性应变会有所下降[6]。

(4)根据模拟结果可知,边坡坡度为1∶1.5 时,采用打桩的方法处理边坡上路床,并用不同的填料处理下路堤后,使边坡的安全系数得到显著提升,上述填料中不包含素土,使用素土回填,安全系数未发生改变;在边坡坡度为1∶1.3 的工况下,以打桩的方法对上路床处理后,并用不同的填料回填下路堤,边坡的安全系数与坡度1∶1.5 的工况相比有所下降。由此可见,边坡坡度1∶1.3的工况,不适宜边坡优化。

2.3 挡墙处理下的边坡优化设计

2.3.1 挡墙设计方案

路基边坡的坡度为1∶1.3,采用4%的石灰土作为填料对上路堤做换填处理,并用5类填料对下路堤换填,包括4%的石灰土、4%的水泥土、砖渣土、麻古砂和素土。上、下路床均不处理,在坡脚位置处施作挡墙。依据上述工况,通过计算机系统,对路基边坡仿真模拟后获得以下数据:下路堤换填材料为4%的水泥土时,路基边坡的安全系数最高,为2.78;4%的水泥土次之,为2.76;素土作为换填材料时的安全系数最低,为1.99[7]。

2.3.2 挡墙优化结果

边坡坡度为1∶1.5,采用挡墙处理坡脚后,路基边坡失稳时,水平位移有所减小,下路堤采用4%的水泥土或4%的石灰土作为填料做换填处理后,边坡发生失稳状态,水平位移较小,以砖渣土作为填料换填后,在边坡失稳状态下水平位移减小的幅度最大。由此可见,在坡脚处修筑挡墙,能够使边坡失稳后的水平位移显著减小,该处理方式在坡度为1∶1.5的工况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8]。不仅如此,挡墙处理后的边坡安全系数可得到进一步提高。

3 结语

为有效防止路基边坡失稳现象的发生,在边坡设计过程中,要分析不同处理方式对边坡结构安全性的影响,据此选择适宜的处理方式,提高边坡的安全系数,此举对公路边坡设计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渣土上路路堤
嵌入式反压护道作用下软基路堤稳定性研究
铁路浸水路堤优化的边坡稳定分析
预备,出发!
填石路堤强夯施工技术及路基响应研究
路堤下CFG桩复合地基稳定分析方法探讨
分别
汽车开来啦
谈之色变的“马路杀手”
“监管滑坡”比“渣土山”滑坡更可怕
3D打印汽车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