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嵌入高校音乐专业一流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反思

2022-07-12韩占坤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5期
关键词:红色价值音乐

韩占坤

(包头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30)

1 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

红色文化有物质形态(场馆、建筑物)和精神形态(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制度形态(文件、纲领)、信息形态(著作、红色音乐作品)等形式存在。在红色文化的信息形态(著作、红色音乐作品)当中,以革命歌曲、多声部管弦乐作品为主要代表形态,数量众多,表现内容多样,作品中蕴含着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基因、红色故事和催人奋进的音乐曲调,值得我们去挖掘和整理。

1.1 革命歌曲的文化内涵

在红色革命歌曲中,《洪湖赤卫队》《谁不说俺家乡好》《再见了大别山》等都是优秀的代表性作品,这些优秀的革命歌曲能够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创业史、奋斗史。例如,《洪湖水浪打浪》表现了韩英带领洪湖赤卫队与敌人展开艰苦斗争,保卫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的故事,这个故事给我们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守初心;《谁不说俺家乡好》,反映了在孟良崮战役中解放军战士热爱家乡、保卫家乡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在音调与节奏上学习表现孟良崮激战场面的音乐而形成强烈的对比,这首乐曲就是共产党人的担使命。

这些革命歌曲的创作动机、民间音乐元素以及乐曲的社会功能本身就是很好的课程思政教育题材;每一首红色革命歌曲作品的创作都经历了一个故事,都是有人物、事件的原型,正所谓音乐不是凭空出现的,都是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经过加工的新产品,音符、节奏都有音乐内和音乐外的表现内容。

1.2 多声部管弦乐作品的文化内涵

《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北京喜讯到边寨》等多声部作品都是具有红色文化基因的,都是表现了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的历史、社会现状,其中《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是红色音乐文化的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以中国不同地域的民间音乐为素材,借助西洋管弦乐的创作技法,将声乐、器乐融为一体,表现了中华儿女誓死抗战的大无畏精神;《长征组歌》体现了中国革命进程中一段“以退为进”的历史大事件,作品中以长征中真实的抗战案例为基础,用音乐特有的变现手段,表现了中国革命在转折、曲折中最终取得伟大胜利的光辉壮举。

2 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形成、发展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等特定历史阶段的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学术价值、传播价值、艺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其文化意蕴包含着民族特色文化元素、地域特色文化元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思维和独特的文化审美特征,将红色文化音乐专业教学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意义。

2.1 红色文化的学术价值

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包含着革命历史年代留存的记忆,是我们青年一代回忆历史、追忆精神的生动参照;学术形态的红色文化,蕴含着中国文化创作、文化创新发展的历程,例如在音乐领域的经典作品《红旗颂》,其作品展现了中国人民从此进入当家做主的新时期,作者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乐思进行发展,通过小号、双簧管的交替演奏,在不同调式之间展现主旋律,作品调式变化、和声色彩与肢体语言,都是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运用了西方的创作技法而完成的。通过研究这样的作品,既能够寻找到民间音乐的影子,又能够感受到中国多声部音乐作品的发展历程。

2.2 红色文化的传播价值

红色文化是形成于特定的历史年代,并在特定的历史年代、社会条件下逐步发展的。进入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更要发挥红色文化的感召力、影响力,让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和正确人生观树立方面发挥作用。

2.3 红色文化的应用价值

当今世界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特别是网络文化与自媒体的高度发达,对人民的思想产生了诸多影响,文化价值的选择就呈现了“不平衡”“不稳定”的现象。因此将红色文化的传播与人民价值观的塑造紧密结合到一起,让红色文化成为新时期文化育人的主渠道。

3 红色文化在当代传播的时代要求

基于红色文化的文化价值、学术价值、传播价值和应用价值,将红色文化与课程教学相融通,是构建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改革的有效探索,也是落实课程教学水平是大学教育最直接、最核心、最显效的体现的教育理念[1]。

4 红色文化在高校转化的路径

4.1 红色文化在高校转化的可能性

该文将红色文化的学术价值(音乐学属性)、文化价值(历史、社会学属性)、传播价值(教育功能属性)与应用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属性)有机、有序嵌入器乐专业教学的理论研读、作品排练、舞台演出与艺术实践,在实施过程中以知识融入、文化融汇、思想融通、价值培元的关联性探究和情景式、案例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实施为媒介,通过音乐学知识讲授,红色基因传导,通识美育教育,课程思政与学生价值提升实现完整的契合(见图1)。

图1 红色文化价值传播

4.2 红色文化在高校音乐专业创新性转化的关键点

4.2.1 通过革新教学环节实现红色文化的转化

音乐专业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加突出实践性的课程。通过重构理论研读、实践教学(作品排练、舞台演出和艺术实践)两个部分的教学设计,将红色文化的学术价值、文化价值融入教学设计,突出体现音乐专业教学内容的革新。

(1)理论研读教学环节。重构教学内容,音乐专业基础理论包含着基础乐理、和声、中国音乐史等课程,传统课程中教学案例多以西方钢琴作品、管弦乐作品为例,探索将授课内设置为红色音乐文化元素(60%)、民族元素(20%)和地域元素(20%)3 个模块的音乐作品,作为课程教学案例,既可以实现教学案例的本土化特征,又能够突出红色文化在教学中比例,发挥红色文化所蕴含的中国文化思维和文化多样性的特征。

(2)实践教学(作品排练、舞台演出和艺术实践)。探索将音乐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与“红色文化讲解式音乐会”“红色文化中的党史故事主题音乐会”“在抗战音乐中体验红色精神力量”“红色歌曲校园行——音乐普及大讲堂”相融通,将实践教学与红色文化体验、红色文化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相结合,突出以红色文化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也可以实现课程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

4.2.2 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实现红色文化精准性转化

在理论教学中,通过情景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将红色文化放置在特定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下,还原红色文化作品的原貌。例如,在讲解《洪湖水浪打浪》作品时,将作品还原到韩英带领洪湖赤卫队与敌人展开艰苦斗争,保卫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的故事;讲解《红日》这首作品时,为了能够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创业史、奋斗史,将作品与孟良崮战役解放军战士热爱家乡、保卫家乡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相结合,既可以学习到作品的音乐学属性内容,又能够了解孟良崮战役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刻体会革命音乐的独特魅力,在音乐课上学党史、强信念。

在实践教学中,通过体验式教学与工作坊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例如,采用工作坊式的形式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将学生进行分组,各工作坊小组提前熟练掌握本次实践活动的流程,为了使该次实践活动变“参观式”为“体验式”的目的,每一位学生根据准备调查提纲,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基地。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实效性,通过教学方法让“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意思”。

4.2.3 在建设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创新发展红色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红色资源教育功能,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让红色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显然,这一战略思想强化了红色文化在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

(1)挖掘红色文化的学术价值与专业学科素养提升相结合,这里指的是红色音乐文化在音乐专业教学的转化。红色音乐文化的体裁(声乐、器乐)、题材(内容)、表现形式(单声部与多声部)、民族民间音乐元素的多样性特征,是其他音乐形式无法比较的,是多种文化的集合体。例如,在讲授基础乐理转调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将《黄河大合唱》里面“黄河怨”的转调作为教学案例;在讲授复调理论“模仿复调”这部分内容时,将“保卫黄河”的支声复调作为教学案例。这样的引用与举例,对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

(2)挖掘红色文化的文化内涵与红色文化传播相结合,这里所说的是大学生美育的通识教育。音乐专业的舞台表演是实践教学的一部分,在舞台表演的实践教学中,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演奏技能,同时还能够传播优秀的音乐文化。将具有红色文化基因的作品融入到音乐实践演出、校园文化项目化建设和艺术社团活动中,特别是探索融入非艺术类通识教育衔接的传播路径,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通过红色文化作品的传导,构建红色文化校园,让红色歌曲、器乐作品的欣赏成为大学生重要的文化活动。

(3)将红色文化的应用价值与立德树人相结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指出:“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2]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决定了开展红色文化与课程教学相结合能够实现学生价值的提升。

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体现是“润物无声”地植入课堂教学的,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中实现具有综合素质、高尚人格的人才培养。通过将红色文化与理论、实践教学相融通,使学生感受红色文化的价值,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中体验课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热爱祖国意识,培植当代大学生“知行合一”的核心素养[3]。

4.2.4 在深度推进评价改革中展现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

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的发挥,如何做到精准实施、符合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文化需求,特别是怎样能够凸显学校的学科特点、学缘结构、文化基础,教育过程的评价与反馈尤为重要。

首先,通过调查问卷对学生红色文化的理解、接受程度进行测评,以红色文化的学术价值、艺术内涵、传播路径和应用价值为视角,对红色文化传播、转化的效果进行测度。选择红色文化的类型、题材、体裁、认知、体验、资源、途径、场景、审美等变量构建红色音乐文化传播、转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红色文化与高校语境下传播、转化的衔接状况进行效果评价[4-6]。

其次,典型教学案例的分析。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将红色文化转化为教学资源进行探索与实践,“不平衡”“不平均”的现象必然存在,要分析不同高校在开展红色文化转化方面存在显著优势、好的做法,取长补短的改进教学。因此就要选择工科类、医科类、师范类等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案例分析,从现状、制度、机制、体制、创新特色等多维度进行综合分析和实证研究,总结、归纳综合性大学、师范性大学、音乐专业大学和工科、医科大学,红色音乐高校传播与创新性转化较为成功的做法、模式、机制和效果,并对于差异化的原因进行比较。

5 结语

红色文化以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制度形态和信息形态等形式存在,对于音乐专业与红色文化相融合,该文主要从音乐专业教学改革与体验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传播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传承信息形态的红色文化3 个的理论视角进行深度融合、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以红色文化的学术价值在教学中的运用为基础,对红色文化在高校的语境中创造性的转化与创新性的发展,仍需今后不断探索。

猜你喜欢

红色价值音乐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音乐
小黑羊的价值
音乐
放大你的价值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