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护协同管理模式应用于静脉输液工具规范管理中对输液治疗质量及服务质量的影响

2022-07-12冯建红孙彤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医护输液导管

冯建红 孙彤

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肝科 214005

静脉输液治疗是临床上重要的治疗手段,由于静脉输液属于有创性操作,涉及静脉通路的开放,一旦操作不当,不仅会引起患者的生理疼痛,进而削弱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评价水平,又有可能引起创伤性感染事件的发生〔1〕。静脉输液治疗当前已成为医学领域重要的支持疗法,在为患者提供益处的同时,亦会因其在操作层面上的不规范而使患者受到危害,包括药物外渗、血栓形成或感染等〔2〕。所以,从静脉输液工具的视角出发,对其开展规范化管理,保证患者在输液治疗中获得满意的服务质量,以及提高输液治疗管理,这是护理管理领域中的重要课题〔3〕。在该背景诉求下,有学者提出医护协同管理模式,该模式倡导护患双方或多方共同努力,在质量管理环节层层递进,达成相互配合及共同推进的目的〔4〕。正是基于协同管理所呈现出的不可替代性,能保证不同部门之间均通过合作的方式达成全新的管理模式。近年来住院患者中接近80%采用静脉输液治疗,治疗周期甚至一直持续到出院〔5〕。所以,全方位应用医护协同照料策略能进一步帮助患者规范静脉输液工具的使用流程,并对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予以维护,从而保证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性,以提升护士在静脉输液渠道中的专业化水平〔6〕。笔者拟进一步分析协同管理模式应用于静脉输液工具规范管理中所产生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为三级乙等医院,病床数达492张,拥有12个病区,各病区均涉及经外周静脉导管穿刺(PICC)置管、中心静脉导管、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等导管类静脉输液相关器具。选取该院2014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肝肺疾病患者126例。其中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干预前)63例,男27例,女36例;年龄21~69岁,平均(58.24±16.45)岁;疾病类型:肝硬化22例,重型肝炎15例,肺结核11例,肺癌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例。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干预后)63例,男31例,女32例;年龄15~86岁,平均(58.57±15.78)岁;疾病类型:肝硬化31例,重型肝炎20例,肺结核8例,肺癌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干预前后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和干预后均为同一批医护人员。患者神志清晰,具备基本的言语交流能力,精神状况良好,签署知情同意书积极配合研究。

1.2 方法

2016年6月,笔者所在的病区开始将医护协同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对干预前和干预后的静脉输液状况予以调查及分析。

1.2.1干预前 在静脉输液工具方面,医生与护士之间的管理是处于相对独立状态的。对于行静脉穿刺治疗的患者而言,穿刺手段是由医生决定的,若需留置PICC导管,则由护士负责操作流程。对于需实施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置管或行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者,医生需与介入中心的置管医生取得联系,由其为患者置管,而置管后的维护工作则由护士安排,一般只有在患者出现有关并发症后,才让医生进行会诊。

1.2.2干预后

1.2.2.1成立医护协同管理小组 该小组是由护理部及医务科作为牵头部门共同成立,分别命名为病区静脉治疗小组及静脉治疗监管小组。以美国静脉输液协会所颁发的《静脉治疗实践标准》作为静脉治疗操作标准,对小组成员的静脉输液工具予以监控与管理。其中,静脉治疗监管小组所需践行的权责如下:对医护人员开展静脉输液方面的培训与管理,注重静脉输液治疗的质量监控,对静脉输液相关不良事件开展会诊,对输液工具予以推介。病区静脉治疗小组所需践行的权责:对患者住院期间的静脉置管做好维护工作,并做好导管的日常维护;对难以顺利完成穿刺者,护士应提出导管置入申请,还需与主管医生进行交流,向静脉治疗监管小组提出穿刺申请,并指派有穿刺或置管资质的护士或医生开展有关操作。

1.2.2.2剖析静脉输液工具使用不合理因素并确定改进措施 医护协同管理小组需借助5项手段对相关不合理因素展开分析:①针对住院患者在静脉输液工具使用上,应采取鱼骨图展开全方位剖析;②对该院近3年来的静脉输液工具不合理使用情况展开剖析;③对医护人员在静脉输液方面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予以考核,并对其存在的薄弱环节展开辅导;④与各科室的临床医护人员展开访谈交流;⑤对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开展质量满意度测评。结合所有内容,指出静脉输液工具在维护及使用进程中所存在的不合理因素:患者对静脉输液知识体系的理解内容有所欠缺;与医护人员的岗位培训不到位;在开展静脉输液时,对患者当前的静脉状况评估不当;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较繁忙。在明确上述因素后,需对其进行重点改进。

1.2.2.3拟订静脉输液工具规范化使用和维护的措施 组织所有的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到相关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培训,帮助其获得有关静脉治疗方面更多的知识、理念与技术,进而为医护人员之间的协作提供更多数据支撑。根据上述,为患者拟订合理的静脉输液治疗流程。①医生与护士共同参与患者静脉评估:自患者来院就诊当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水平、用药状况、治疗手段、经济要求等,由医生及护士共同参与患者的静脉评估,从而为患者拟订合理及科学的输液措施。具体措施:早期评估血管通路状况,科学、合理地选择置管模式、规范化使用药物,妥善处理并发症,在每个环节中,医生、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良好的交流,进而与其达成共识。②确立医护责任机制:将医生与护士做好分组,PICC置管、留置针置入与拔除等均由护士负责;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中心静脉导管的置入与拔除均由医生负责。护士需对静脉输液工具开展正常的维护工作,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则由医生及护士共同协作完成。

1.3 评价指标

①利用静脉治疗考核指标体系作为统一标准,对医生和护士协同参与管理之前和之后所取得的效果进行比较。在开展该项措施前后,将静脉输液质量考核表〔7〕作为调查工具,对患者在静脉工具使用及维护上予以评价。该考核表共包含标识固定、留置时间、导管维护情况等10个维度,每个维度的总分值10分,总分达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服务质量越好。②对临床科室的服务质量进行检查,包括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③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测评,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予以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患者的输液治疗质量情况比较

干预后的标识固定、留置时间、导管维护情况、冲管封管技术、输液治疗感染技术、健康教育的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并发症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患者的输液治疗质量情况比较(分,

2.2 干预前后患者服务质量比较

干预后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患者的服务质量比较(分,

2.3 干预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干预后护理满意度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n)

3 讨论

对医生与护士之间的协作管理开展多渠道剖析,发现部分护士及医生在静脉治疗方面的知识体系有所欠缺以及部分医生、护士培训不到位,这也是影响静脉输液工具规范化管理进程的相关因素。本研究又分析了影响患者穿刺技术及穿刺能力的相关影响因素,发现主要是由于专业培训及宣传不到位所致。所以,质量监督与控制小组应组织医生及护士共同参与静脉输液进程管理,对静脉输液方面的新知识与新技术展开学习。通过学习,能促进护士通过提高自身知识素养、技能来提升工作效率。由于大多数护士的工作较忙碌,这将导致其对患者的评估不到位,使得医生、护士及患者三者之间的沟通有所不足,再加之患者对静脉输液相关工具使用上欠规范,均会在主观意识层面上对输液安全目标产生限定〔8-9〕。通过对医生与护士之间的协同管理,能利用医护人员各自所擅长的知识体系,为患者的静脉输液治疗营造出优质的照护氛围,且能减少输液治疗进程中所伴有的风险〔10〕。有数据表明,在医院范畴内需对医护人员加强督查及培训,强化质量控制水平,这是改进静脉治疗工具使用不当的根本举措〔11〕。

本研究显示,在开展医护协同管理模式后,患者对静脉治疗、导管使用及维护等方面的认知体系强于干预前。该项照护模式旨在借鉴不同学科之间的协同参与经验,并将该经验整合到静脉治疗工具的规范化管理上,从而使输液治疗规范化及流程化。借助医生与护士之间的协作与交流,能保证患者在输液工具的使用上体现出全面、细致等特点,能降低静脉炎、血管渗漏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2〕。在合理选择输液工具方面,保证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性与合理性。在正确实施医护协同管理后,需全面评估患者的生理状况,指导其正确反馈相关信息,明确资源共享层面的责任,尽可能从经济层面减少器材损耗成本〔13〕。在开展医护协同管理中,应由医生拟订规范化静脉输液工具管理细则,采取正压封管或脉冲式冲管处理,需明确导管标识是否清晰,由医护人员确定具体的干预流程图,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患者快速了解输液工具的使用与维护细则〔14〕。按照整体照护的基本原则,医护协同管理小组能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及全方位的健康指导,帮助患者认识到留置管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医护协同管理模式还能提升临床科室的服务质量。在实施医护协同管理措施后,能使临床科室的管理模式更加规范,更能强化医院整体层面的运行水平,使护士与医生均将更多的专注力聚焦于自身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上。科学及合理的医护协同管理模式能对机构及人员的调配情况予以管理,使组织、计划、落实及协作等多个环节整合在一起,构建更加完善的协作管理机制,从而提升整个医院的运作能力〔15〕。在医护协作式管理模式下,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且能保证各项照护措施均落到实处,进而为患者构建更加优质的服务体系。

综上所述,医护协同管理模式应用于静脉输液工具规范管理中,能提高输液治疗质量、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医护输液导管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抗疫医护共赴樱花之约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大生产
歌颂抗疫医护
飞机高压导管布置探讨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施乐扣固定抗高压PICC导管的效果观察
颈枕输液袋
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