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家成:在学习型社会话语系统中突显“事事为学”维度
2022-07-12何曼
何曼
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是一个超级复杂、需要长期探索的巨大工程。在我国,终身教育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推进已逐渐由混沌走向明晰、有序。
关键词 全民学习 终身教育 学习型城市 事事为学
终身教育概念蕴含着时间的贯通、教育内容的融通,指向人的整体综合发展。“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加强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在疫情期间的学习状态、思想意识以及行为的跟踪研究,对全民终身学习系统的完善,尤其是在应对疫情背景下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家成教授与本刊对话时如是表示。他特别提出,应在“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话语系统中增加一个“事事为学”维度,即以“事事”为核心完善学习型社会的表达结构。
从四个维度强化和完善终身教育发展
在线学习: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在您看来,最近比较火的抖音直播学习或直播运动,算不算一种全民学习?
李家成:从全民学习角度来看,这只是一个类型的现象。结合社会发展的真实情景和社会中每个人所遇到的真实学习挑战和发生的学习行为判断,疫情所带来的全民学习行为是真实存在的,且影响力直接涉及全民,甚至可能影响到后期的社会发展和全民生活,在这个意义上看,疫情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是具有全民学习研究特征的。因此,我认为,基于疫情防控的实质性全民学习,有关健康、治理、经济社会发展等,尤其是在复工复产阶段的状态,值得关注。加强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在疫情期间的学习状态、思想意识以及行为的跟踪研究,将对全民学习系统的完善,尤其是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
在线学习:终身教育在应对疫情中显示了力量,但也需要反思不足。当下,终身教育应该如何创新发展?
李家成:从2020年疫情暴发至今,公民基本素质、诚信意识、科学素养等各类问题不断出现,文化差异与鸿沟在加深,科学、自由与政治的关系在变化,谣言传播暴露出社会治理的短板,这些现象亟待终身教育研究者研究。因此,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我认为终身教育还需要从四个维度进行强化和完善。
一是完善终身教育的目标体系和内容结构。目前,无论是大中小学,还是在狭义的终身教育背景下的学习形式或者老年教育、社区教育、开放教育建设等,对于未来发展不确定性的关注还不够。2020年以来,终身教育已经形成了实质性的危机意识和风险观念,它让终身教育从目标体系和内容结构上重视不确定性,重视各种各样可能出现的危机或中断行为。这方面还应继续做下去。
二是凸显家庭、社区的教育价值。要将终身教育从关注体系化、结构化等宏观层面转向更加关注基于家庭、社区的微观教育单位层面。《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就是推进对家庭教育的重视。我认为,后期更值得关注的是,如何提升家庭所有成员共同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以上海为例,上海疫情出现的诸多问题,是在社区层面暴露出来的,而积累的很多好经验也集中在如何动员社区的力量,怎样发挥社区内居民的自主性、创造性和互助精神自愿精神等方面。这让我们意识到家庭教育指导和社区教育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因此,后疫情时代更需要加强对社区学校和社区教育力量的支持。
三是重视数字化转型与基本生活素养的同步。数字化转型或者说信息技术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越来越突显,但我认为在大力支持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能丢弃一些基础性的和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如,在真实的人群、真实的自然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四是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疫情下的终身教育是一个典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教育素材,也让我们意识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即要考虑人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增强每位公民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球可持续发展意义的认识能力和参与能力。
以终身教育思维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在线学习:上海斩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习型城市奖背后的“秘密”何在?
李家成:上海并不是唯一获得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项的中国城市,之前北京、杭州、成都等也在不同阶段获得了该奖项。这体现了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连续性、探索性和创新性。
在此背景下,上海的典型性和特殊性体现在三个维度。其一,政府与市民的同向。早在20世纪末,市政府就明确提出了对于学习型城市的持续重视、关注和支持;且在导向明确的基础上,从少年儿童到老年人,从本地职工到外来务工的青年职工群体,都怀着很强的学习欲望,并一直在学习。其二,规划与实施的协调。整个学习型城市建设过程中有规划、有落实、有评估,这使得学习型城市建设是一个有始有终、不断迭代更新的发展过程。其三,事业与专业的协同。比如,专门设立终身教育处、学习型社会建设相关的协调委员会等;更有来自上海市教科院、上海开放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机构的专业研究力量。
在线学习:您认为,应如何以终身教育思维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李家成: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三个方面的思考。一是要把终身教育发展、学习型城市建设思维用于城市发展战略的落实中。二是将终身教育思维用于体制机制改革的推进中,即要做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部门、机构、领域等互聯互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提出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要求,它将直接指导整个教育系统形成一种有机、联动、高效的运行状态,也会指导教育系统和民政、文化、宣传、组织等各个部门之间的整合,这也是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社会构建的一个本质要求。三是将终身学习思想落实到市民的学习行为中,实现人人学习、人与人共学互学。每个人都是学习型社会构建的主体,但任何一个项目在服务一个特定人群的时候都不应该把角色单一化,要深入研究人与人之间如何相互影响、如何更好地相互促进学习,以及怎样建设知识系统,使学习行为网络化、生态化。
以“事事”为核心完善学习型社会表达
在线学习:您提到,终身学习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终身学习意识是达到全民终身学习的关键。那么应该如何唤醒并提高每个人的终身学习意识?
李家成:要用系统的力量来推动社会中每一个人的学习发展。这里从几个要点展开。首先,以中小学、大学、成人学校或者社区学校、老年大学、开放大学等为代表的教育机构,要承担起培养人的终身学习意识的责任。随着教育评价改革日益深化,教育机构在关注协同问题、效益问题、领导力问题的同时,有责任唤醒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并提高他们相应的能力,而不是只停留在知识和技能的传递上。其次,要倡导一种全社会重视每个人的学习、欣赏每个人的终身学习的城市文化。这需要将文化机构、社会培训机构、生产生活机构等纳入其中,举社会文化之力推动城市文化的形成。再次,发现、鼓励、支持创造性行为与人群。比如,扩大“百姓学习之星”的评选和“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的推荐等,提高其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最后,加强国际合作。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和对话性,激发我们更好地保持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行为。
在线学习:在您看来,如何将终身学习意识转化为行动?
李家成:意识和行动往往是相伴相生的,有时是先有意识再有行动,有时是意识和行动同步发生,有时是先有行动、后有意识的觉醒,而终身学习的特点在于伴随着生活全程,这需要增强知行合一的文化支持和典型示范。
需要强调的是,在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话语系统中应该更多突显“事”的维度。我们认为,现在要加强对“学习”这件“事”的研究,学习到底在哪里?学习如何发生?学习的价值是什么?所以在“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这个话语系统中,建议增加一个“事事为学”的维度,即以“事事”为核心完善学习型社会的表达结构。而且从工作和研究的角度看,更加需要研究全民终身学习的内涵、结构,它的发生发展变化以及结果或者评估。比如,放在老年教育、社区教育、开放教育的研究体系中,它就会引导整个研究重心发生变化,转向学习行为到底有没有发生、学习品质高不高等方面的内涵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事事为学”的表达是有研究基础的。早在2000年,就有相关主管领导指出要“在社区形成一个‘人人皆学,事事有学,时时可学’的局面”。2016年,华东师大终身教授叶澜在第四届终身教育上海论坛上公开表示:终身教育体系要建立在彻里彻外渗透着终身教育原则的社会基础之上,实施一种与人们的生活进步和成就紧密相连的教育,渗透社会各项活动,做到时时学习、人人学习、处处学习、事事学习。最后要达到的目标是社会的改造。
置身社会发展 开展终身数字教育
在线学习:《“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首次明确提出“开展终身数字教育”。对此您怎么看?
李家成:结合我们前期的一些研究和近期研读的材料,我认为,置身社会发展,要大力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在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战略下,上海数字化转型已经在生产、生活、治理三大领域全面展开。这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主动迎接、主动投入。
同时,终身数字教育是终身教育发展中自然而然的一个内容构成。今天,我们已经离不开数字化或者数字技术,那么自然而然,应把数字化的学习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之中。终身教育开放性的本质特征,更决定了应主动开展终身数字教育。
此外,作为终身教育的系统构成,要有机融通“技术与社会、人的关系问题、信息技术的有限性”,不能因为过度强调数字化和技术而忽略了真实的人与自然。这需要在一个系统中定位其价值。
在线学习:在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持续改革的诉求下,您认为我国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过程中会呈现怎样的路径特征?
李家成:从国际视野来看,终身教育(学习)体系建设是一个超级复杂、需要长期探索的巨大工程。在我国,终身教育(学习)的發展同样面临着很多问题,但其理论建构和实践推进已逐渐由混沌走向明晰、有序。基于对我国当下教育发展实情的把握和社会现状的理解,我相信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必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需要投入人力、物力、时间等要素的长期事业,更是一个兼顾短期实施和长期规划的综合性、跨时段的工程。
第一, 基于我国人口大国极其巨大的人口基数特征,全民终身学习在面临巨大困难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潜力(比如,老年教育基数已达2.6亿人以上),这应该是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国路径的一个典型特点。
第二,要继续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极其深厚的文化力量,促进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发展。这是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国路径的重要构成。
第三,从当前发展的全球定位来看,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要突出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生命共同体建设中的教育贡献。前面提到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以及“一带一路”发展,都是现代中国终身教育发展中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
第四,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带有强烈的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的特征。从国家政策到地方政府对于终身学习立法的支持,再到基层的创造性(全民终身学习品牌、百姓学习之星的评选等),要强化不同地域、不同城市、不同发展背景下多类型的全民学习和终身教育发展的路径创新、方法创新、内容创新、理论创新等。
责任编辑:夏英 邮箱:chinadisedu@zxxx.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