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次大规模调研看职教数字化
2022-07-12刘增辉
刘增辉
在对职业教育进行大规模、全方位的信息化建设摸底后,我们发现,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升级要以制度为引领,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多元投入、协同发展。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调研 数字化 信息化素养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有一个特点,即在注重加强顶层设计的同时,非常重视调研工作;在摸清现状的前提下,再推出针对性的举措,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谈到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脉络,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耿洁这样概括。
早在2014年,在教育部职成司的支持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耿洁牵头,着手编制职教信息化建设情况调研方案和问卷,并在2016年对全国29 个省(区、市)的职业院校开展了互联网学习专项调研。这是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首次进行大规模、全方位的信息化建设摸底。从那时起,连续4次大规模调研的结果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决策提供了依据。其中,2016年年底,耿洁团队撰写的《职业院校互联网学习专题调研报告》,在编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持和参考作用。
职教信息化有鲜明的特色
“相较其他类型的教育,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起步较晚,但最具活力、最具特色。”耿洁介绍,每当国家推出有关信息化的重大决策时,职业教育都紧随其后制定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文本。2012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发布,《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随后制定印发,这在其他教育领域是没有的;2017年,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随即出台。此外,2015年推出的《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现在已经升级到2.0版。中央电教馆组织开展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评估,“十三五”期间已经进行了三轮。这些举措都有力地促进了数字校园的规范化、科学化建设。
“职业教育信息化更加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是其最鲜明的特点。”谈到与其他领域的不同,耿洁表示,与高等教育注重学科建设相比,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更具鲜明的产教、校企特性。例如,在数字资源建设上,资源开发要基于实际工作环境、情景、岗位,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等,并且在课堂教学应用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完善。实训实习是资源建设的重中之重,随着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技术不断应用,真实的生产环境越来越多地走进职业学校的课堂中。“因此,职业教育信息化难度大、复杂性高、丰富性强但又最鲜活。”她说。
教师、学生信息素养亟待提高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多年,取得了哪些进展,存在哪些问题?耿洁率领的团队在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开展的大规模调研,客观呈现了互联网学习发展的信息化关键特征,清晰展示了职业教育互联网学习发展的态势。
教育信息化建设重在应用,学生和教师是两个最重要的主体,他们的信息素养直接关系着互联网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关系着互联网学习的效果。
教师方面,2018年调查显示,职业院校教师虽然具备积极的网络教学态度,但运用网络技术融合教学知识的能力还不足,整合网络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能力较低。其原因在于,职业院校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缺乏教学理论知识,教学方式明显陈旧,进而影响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的自我效能。
为此,团队建议,欲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就要制定职业院校教师互联网学习素养标准,开发模块式职业院校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学理论融合的现代课程体系,提供有效、便捷、分类的培训方案,让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教师都能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案。同时,学校还要加大教师互联网学习素养的培训,组织开展多类型、多层级的竞赛与活动,加强区域学习与交流,构建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环境,实现教师从“能融合,会融合”到“能创新,会创新”的转变。
学生方面,调查显示,职业院校学生互联网学习素养虽然整体超过一般水平,但仍存在诸多问题。精力不集中和技术困难是互联网学习中最大的障碍,学生尚未形成稳定、良好的互联网学习习惯。在虚拟仿真环境中学习和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学生尚未适应开放的学习环境,尚未建立良好的学习心态。
当前和今后的职业院校学生,生长在互联网时代,行为方式、思维方式都离不开互联网,但部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或高中阶段未建立或未完全建立学习自信,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进入到职业院校后,需要重新建立自我认知。因此,要提高学生互联网学习基本素养,重点不在于提高技术应用,而在于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的心态,改变其学习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合上述情况,团队建议,要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探索以自我认知为导向的互联网学习激励机制,通过项目学习、情景学习等基于真实工作岗位的学习方式,将互联网学习基本素养的各要素融合到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之中;运用网络学习空间形成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档案,并列入综合素质测评,以评促育,精准提升学生信息化素养。
耿洁认为,现阶段,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时,更应该加强 “软件”建设,尤其是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只有同向、同步提高这两个应用主体的信息素养,才能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落地、落实、落细,才能推动互联网学习深入、持续、有效地开展。
东、西部地区的师生存在差异,但具体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调查给出了答案。东部教师对互联网教学目的认识较西部深刻,使用互联网教学的信心也较西部更强烈;东部学生互联网学习基本素养明显好于西部。其中,东部学生搜索使用信息能力突出,网络学习空间操作和应用能力、校园互联网学习环境具有优势,在互联网学习内容的把握上和互联网学习效果的满意度上,尤其是对课程深层次理解和虚拟环境的仿真训练均明显高于西部。
为此,团队建议,要发挥互联网学习优势,缩小区域间的差距,重点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加强东、西部地区互联互通,建立名师网络工作室、精品专业建设空间、教师特色空间,评选优秀的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与创新案例,推广普及,扩大影响,带动西部职业院校开展互联网学习。
市场作用必须充分发挥
在历次调研中,资源建设都是重点,但职业院校的“设备资源”与“课程资源”一直分值较低,这表明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和课程资源还不能充分满足学习的需求。
资源建设尤其是课程资源建设已经成为一个难题,那么,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耿洁认为,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是数字资源,而且必须是优质的数字资源,但这绝不是学校单方面就可以做到的,一定是政行企校研(政府、行业、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是市场因素不可缺位。
在教育信息化投入上,应该注意加大市场作用,以智能引领、鼓励企业在网络环境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为职业院校提供更多优质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推动资源开发与共享方式、教学评价方式的智能化,推进人机交互、群体协作与沟通的学习方式,实现多元投入、协同发展。
“要使市场的作用充分发挥,最重要的是制度和机制建设。”她说,当前,要加快制定数字教育资源相关标准规范,完善多机制、多途径整合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制度,加快探索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供给模式。
耿洁表示,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国家的政策制定、组织运行机制等都要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三大新基础设施去架构。教育已成为数字上行走的教育,工业是数字上行走的工业,各领域都是如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数字化转型不是某个行業、某个领域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必须要做的问题。“所以信息化最重要的是认识问题,就职业院校而言,首先要回答好‘是让我用,我要用,还是必须用’这个问题。”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