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初发性近视患者的影响

2022-07-11蔡娟娟张金嵩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眼轴屈光度曲率

蔡娟娟, 张金嵩

(1.焦作市五官医院准分子近视矫治科,河南 焦作 454000; 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郑州 450052)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 Ortho-K镜)是专门设计的硬接触镜片,中心平整,外周陡峭,Ortho-K镜是通过眼睑的作用和眼泪的冲击和按摩作用戴在角膜上,改变角膜的弧度,使角膜中心变得平坦,达到减少屈光度、矫正近视的目的,是一种可逆的非手术物理治疗[1-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角膜移植镜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透氧性和稳定性,在控制青少年近视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3-4]。Ortho-K镜睡眠时戴于角膜前部,使角膜曲率变平,眼轴变短,暂时有效地降低近视程度,提高裸眼视力。与屈光手术后角膜形态学改变的结果一样,角膜塑形不仅改变了肉眼的视力,而且改变了人眼的像差,影响了成像质量。有研究[5-6]表明,Ortho-K镜片对人眼的畸变有增强作用,最明显的是球形畸变。此外,像差的变化与透镜的偏心率也有一定的关系。本文主要研究初发近视的青少年使用夜戴型Ortho-K镜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使用Ortho-K镜材料为Boston XO,氧渗透系数为100,直径为10.0~11.6 mm,光学中心厚度为0.22 mm,透镜的内表面为四弧形[7]。对于初发近视需要进行常规眼科检查,包括:①视力: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记录睁眼视力,以小数点为单位。②利用计算机验光仪测得的屈光状态和内置验光仪测得的主验光,得到最终的屈光状态和最佳矫正视力。③裂隙灯和眼底,排除眼部表面炎症和眼睛。④图形检查:使用OPD扫描测量角膜的垂直和水平曲率。⑤角膜厚度和前房深度测量:允许使用PentaCam HR设备测量角膜总厚度,记录角膜最薄点的厚度和前房深度,并分析患者是否患有角膜炎症,只有非角膜炎症和角膜散光-1.50 D以下青少年近视患者才能使用夜戴型Ortho-K镜。⑥眼轴测量:用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⑦干眼症水平测定:德国欧科路OCULUS 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测定眼干燥症水平,筛选严重眼干燥症患者进行对症治疗。

1.2.2 观察指标 ①观察2组佩戴前以及佩戴2 a停戴2周前后不同人群垂直曲率和水平曲率。②观察不同屈光度患者戴镜前、佩戴2 a停戴2周后相关参数。③观察2组的眼轴长度变化及并发症情况。④观察2组角膜厚度、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眼压。

2 结果

2.1 2组患者戴镜前后的角膜曲率比较 佩戴2 a停戴2周后,观察1组和观察2组垂直曲率和水平曲率较佩戴前变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戴镜前后角膜曲率比较

2.2 2组患者戴镜前后相关参数比较 2组患者戴镜前、 佩戴2 a停戴2周后相关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戴镜前后相关参数比较

2.3 2组戴镜前后眼轴长度变化比较 佩戴2 a停戴2周后,观察1组轴向长度平均增加(0.53±0.25)mm,观察2组轴向长度平均增加(0.33±0.3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0,P=0.002)。

2.4 2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4例(7只眼)在佩戴3 d因晶状体破裂或丢失而配戴定制晶状体,7例(12只眼)在随访中发现角膜上皮斑点状染色,因此被告知暂停配戴镜片并及时对症治疗,并使用促进角膜上皮修复的眼药水,康复后继续佩戴。对于偶尔出现双视的患者,重新指导其正确佩戴眼镜,并及时复查其适用性、对症治疗。未观察到其他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近视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的发展,视觉终端的广泛使用以及休闲活动的变化,课业压力的增加等因素,青少年近视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近视的渐进发展值得关注[8-9]。

有研究[10]证实,Ortho-K镜可以减缓青少年近视的发展,提示近视屈光度低于-6.00 D,近视散光低于-1.50 D。本研究中的角度均为符合Ortho-K镜适应范围的青少年近视患者。戴眼镜1周后,观察1组视力恢复正常,稳定正常视力达1.5 a;观察2组的裸眼视力在1周时非常接近正常,稳定的正常视力在1 a以上。充分说明Ortho-K镜可以快速矫正近视。这种快速效应与其作用原理密切相关。Ortho-K镜片是一种角膜塑形镜片的底弧为4.00~5.00 D的镜片。角膜顶点的持续机械压缩使角膜中央部分因压缩而变平。眼睑运动使镜片移动,使镜片对角膜起到类似的按摩作用,以达到持续清晰视力的目的;同时,镜片和角膜之间的撕裂承受眼睑和晶状体的压力,形成均匀的液压,改变角膜的形状,提高患者的裸眼视力,实现近视的临床矫正。根据医生的专业指导,可在睡觉时正确佩戴Ortho-K镜8~10 h。配戴Ortho-K镜后,患者的屈光度可在短期内显著降低,裸眼视力可得到改善。低近视患者使用Ortho-K镜可维持1.5 a的正常裸眼视力。配戴Ortho-K镜的中度近视患者裸眼视力维持正常1 a后开始呈现下降趋势,这可能是由于配戴镜片、蛋白质沉积、近视增加或家庭经济状况不及时更换镜片所致。因此,低近视患者戴眼镜时要戴眼镜,中度近视患者戴眼镜1 a时应考虑再检查、适应,及时更换镜片,以获得最清晰的裸眼视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佩戴2 a停戴2周后,测量的角膜曲率(包括垂直曲率和水平曲率)下降,表明Ortho-K镜使角膜形态变平,角膜曲率半径增加,屈光力降低,从而降低近视程度,阻止近视的发展。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2组的眼轴增加长度低于观察1组,表明Ortho-K镜在控制中度近视患者的轴向生长率方面较低近视患者的效果更好。唐文婷等[11]表明,与框架眼镜相比,Ortho-K镜在控制轴向生长方面明显更优,与邱迎红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这些结果充分证明,眼轴的长度与近视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眼轴减少每1 mm,相应的屈光度增加-3.00 D。Ortho-K镜可以有效地控制眼轴的生长,从而有效地控制近视的发展。黄斑中心凹的成像特性被认为是影响正视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其中4例(7只眼)在佩戴3 d因晶状体破裂或丢失而配戴定制晶状体,7例(12只眼)在随访中发现角膜上皮斑点状染色,因此被告知暂停配戴镜片并及时对症治疗,并使用促进角膜上皮修复的眼药水,康复后继续佩戴。然而,动物实验表明,与黄斑中心凹相比,周边视觉信号在正视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13]。税丹等[14]发现,最终患近视的儿童的周边屈光度更倾向于远视离焦,周边远视离焦容易刺激轴向生长,Ortho-K镜可能通过产生周边近视散焦来控制近视的发展。通过重塑角膜形状,引起周边近视散焦来矫正近视,其不仅能提高视力,而且能延缓眼轴生长速度。且本研究还观察Ortho-K镜对角膜厚度、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数及眼压的影响,发现配戴2 a后上述指标均无变化,说明长期配戴Ortho-K镜是安全可靠的。与吴素萍[15]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对于初始近视的青少年患者,夜戴Ortho-K镜是一种很好的矫正方法,在控制近视的发展方面比框架眼镜有明显优势。夜戴Ortho-K镜不仅能提高裸眼视力,还能控制近视的发展,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可逆的近视非手术矫正方法。但对于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眼轴屈光度曲率
一类具有消失χ 曲率的(α,β)-度量∗
低色温光源为预防近视提供新方法
眼轴测量监控角膜塑形镜在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效果观察
戴眼镜会让眼睛变凸吗?
儿童青少年散瞳前后眼压及角膜曲率的变化
客观评价眼轴长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调整切削屈光度对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疗效的影响研究
面向复杂曲率变化的智能车路径跟踪控制
阿托品与复方托吡卡胺在儿童验光的差异比较
不同曲率牛顿环条纹干涉级次的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