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的左氧氟沙星治疗淋病合并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效果对比
2022-07-11杜岳峰
张 涛,杜岳峰
(西安交通大学,陕西 西安 710049)
淋病是指由淋病奈瑟菌(为革兰阴性双球菌,简称淋球菌)引起的以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性传播疾病。此病多发生于性活跃的青年群体。在淋病患者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所差异,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尿频、排尿刺痛、尿道发炎、尿道口出现少量分泌物等,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尿频、宫颈炎、下腹坠胀、尿道旁腺炎、阴道出现大量分泌物等[1]。非淋菌性尿道炎是指由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等淋球菌以外的病原菌感染引起的尿道炎。非淋菌性尿道炎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可与淋病同时存在。本文主要是探讨用不同剂量的左氧氟沙星治疗淋病合并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80 例淋病合并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淋病合并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诊断标准[2];入院后进行淋球菌检查的结果呈阳性;肝肾功能正常;无其他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各项临床诊疗资料完整、真实、有效;认知功能正常,能配合本研究的开展;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合并有其他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障碍;合并有其他感染性疾病;对左氧氟沙星过敏或存在用药禁忌证;对治疗的依从性差或不能遵医嘱用药;中途退出本研究或存在其他可能对本研究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大剂量组(n=40)和小剂量组(n=40)。在大剂量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1 例(占52.50%),女性患者19 例(占47.50%);其中年龄最小者为25 岁,最大者为43 岁,平均年龄为(32.62±11.40)岁;其病程为1 ~3.2 年,平均病程为(2.74±1.21)年;其中,存在尿频、排尿刺痛、尿道发炎、宫颈炎、下腹坠胀、阴道分泌物增多症状的患者分别有35 例( 占87.50%)、30 例( 占75.00%)、21例(占52.50%)、14 例(占35.00%)、20 例(占50.00%)、17 例(占42.50%)。在小剂量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2 例(占55.00%),女性患者18 例(占45.00%);其中年龄最小者为25 岁,最大者为44 岁,平均年龄为(34.83±12.23)岁;其病程为1 ~3.5 年,平均病程为(2.77±1.14)年;其中,存在尿频、排尿刺痛、尿道发炎、宫颈炎、下腹坠胀、阴道分泌物增多症状的患者分别有32 例( 占80.00%)、31 例( 占77.50%)、19例(占47.50%)、15 例(占37.50%)、18 例(占45.00%)、18 例(占45.00%)。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进行对照研究。
1.2 方法
用大剂量的左氧氟沙星(生产厂家: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7723)对大剂量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口服,0.5 g/ 次,1 次/d,共治疗10 d。用小剂量的左氧氟沙星(生产厂家: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7723)对小剂量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口服,0.1 g/ 次,3 次/d,共治疗15 d。在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定期对其进行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注意观察、询问其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并对其进行标本培养及病原菌检测。另外,嘱患者在治疗期间保持会阴部的清洁,每天用清水清洗会阴部2次。
1.3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用显效、有效和无效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效:经治疗,患者的尿频、排尿刺痛、尿道发炎、宫颈炎、下腹坠胀、尿道或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尿液澄清透明,对其进行尿检的结果显示尿液中不含淋丝,对其进行淋球菌检查的结果呈阴性。有效:经治疗,患者的尿频、排尿刺痛、尿道发炎、宫颈炎、下腹坠胀、尿道或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尿液澄清透明,对其进行尿检的结果显示尿液中不含淋丝,对其进行淋球菌检查的结果呈阴性或弱阳性。无效:经治疗,患者的尿频、排尿刺痛、尿道发炎、宫颈炎、下腹坠胀、尿道或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和体征未得到改善,尿液浑浊,对其进行尿检的结果显示尿液中含有淋丝,对其进行淋球菌检查的结果呈阳性。总有效率=(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比较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淋球菌检查的结果(阴性或阳性)。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并发症(如包皮炎、尿道狭窄、前列腺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2.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组间比较用χ²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在大剂量组患者中, 治疗无效的患者有2 例( 占5.00%), 治 疗 有 效 的 患 者 有14例( 占35.00%), 治 疗 显 效 的 患 者 有24 例( 占60.00%), 其 治 疗 的 总 有 效 率 为95.00%(38/40)。在小剂量组患者中,治疗无效的患者有15 例(占37.50%),治疗有效的患者有15例(占37.50%),治疗显效的患者有10 例(占25.00%),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2.50%(25/40)。大剂量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小剂量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淋球菌检查结果的比较
治疗后对大剂量组患者进行淋球菌检查的结果显示,其中检查结果呈阳性的患者有1 例(占2.50%),检查结果呈阴性的患者有39 例(占97.50%)。治疗后对小剂量组患者进行淋球菌检查的结果显示,其中检查结果呈阳性的患者有14例(占35.00%),检查结果呈阴性的患者有26 例(占65.00%)。治疗后,与小剂量组患者相比,大剂量组患者中淋球菌检查结果呈阴性患者的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淋球菌检查结果的比较[ 例(%)]
2.3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治疗期间,大剂量组患者中并发包皮炎、输卵管炎的患者各有1 例,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00%(2/40);小剂量组患者中并发包皮炎、尿道狭窄、前列腺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的患者分别有3 例、2 例、3 例、3 例、4 例,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7.50%(15/40)。治疗期间,大剂量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小剂量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2.4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3 讨论
淋病是性病中最容易传播、危害最广的疾病,性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此病患者多存在混乱的性行为,性生活不洁是引起淋病的根本原因。非淋菌性尿道炎是淋病发生后由于细菌二次感染而导致的一种疾病。在淋病未愈的情况下发生非淋菌性尿道炎,可大大增加临床治疗的难度[3]。目前临床上对淋病合并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主要是进行抗菌治疗。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是一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强效、广谱抗菌的作用。从体外抗菌活性方面来看,左氧氟沙星的体外抗菌活性比左氧氟沙星高2 倍。左氧氟沙星在进入人体后,能抑制细菌DNA 解螺旋酶的活性,干扰细菌DNA 的复制、合成,导致细菌死亡[4]。早在上世纪90 年代初,左氧氟沙星就已经在日本上市。本品在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生殖器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表现不俗。左氧氟沙星经口服给药后可完全吸收,其相对生物利用度接近100%。单剂量空腹口服0.1 g和0.2 g 的左氧氟沙星后,患者的血药峰浓度可分别达1.36 mg/L 和3.06 mg/L,达峰时间约为1 h,其血消除半衰期约为5.1 ~7.1 h。左氧氟沙星在进入人体后可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体液中,如扁桃体、前列腺组织、痰液、泪液、女性生殖道组织、皮肤、唾液等。研究证实,左氧氟沙星的药物活性与给药剂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文献报道,针对淋病合并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小剂量使用左氧氟沙星对其进行治疗除了会增加给药频率外,也会延长其用药的时间。与小剂量使用左氧氟沙星相比,大剂量使用此药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血药浓度,并能延长药效持续的时间,进而可提高抗菌效果[5]。小剂量使用左氧氟沙星易导致患者体内的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增加临床治疗的难度。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大剂量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小剂量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与小剂量组患者相比,大剂量组患者中淋球菌检查结果呈阴性患者的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大剂量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小剂量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可见,与用小剂量的左氧氟沙星治疗淋病合并非淋菌性尿道炎相比,用大剂量的左氧氟沙星治疗此病的效果更好,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疗效,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且用药的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