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艺通心,以美塑人: 高校影视的课程思政育人探索

2022-07-11郭敬源吕培亮

电影评介 2022年3期
关键词:精神政治思想

郭敬源 吕培亮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如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的根本标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探索当代影视作品对大学生思想意识、道德素养、价值观念、内在涵养发展的影响作用;科学合理地把当代影视作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文章主要阐述了中国当代影视作品的特点,分析了中国当代影视作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当代影视作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路径进行深入探究。

一、中国当代影视作品的特点

当代影视作品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中国当代影视作品来源来看,不仅有大影视集团,也有小公司、小文化传媒,甚至有的来自民间或个人自拍。从现阶段影视作品来看,大部分的影视作品来源于经典名著改编、真实事件改编、历史名人事迹改编等,其中有不少精品力作。但是,也有一些影视作品粗枝大叶,充斥着庸俗、低俗,甚至成为“不良品”“残次品”和“毒害品”。这些因素决定了中国当代影视作品具有一系列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多元化特征。

(一)经济性特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社會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生活中。当代影视作品的推出与播放,不仅是为了实现某种思想态度、价值观念的传播,也是为了获取更高的收视率、上座率。当影视作品被贴上经济属性这一“标签”,它们就成了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性特征能够推动影视作品质量的提升,产生更多富有中国特色,兼具震撼场面、教育价值的作品,比如《红海行动》《鹰猎长空》《战狼》等。另一方面,经济性特征也使影视作品市场鱼目混珠,多元思想被灌入影视作品,部分影视作品为了迎合市场、博取眼球,出现不切实际的“神剧”,有的甚至任意篡改历史、传播腐朽思想等,比如《抗日奇侠》《神枪》等,这就会影响受众的思想认识和言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冲击和影响。

(二)文化性特征

当代影视作品中有不少来源于神话故事、历史故事、人物传奇和文学作品等,具有浓厚的历史性、民族性和中国味。比如《轩辕大帝》《大禹治水》《汉武大帝》《康熙王朝》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具有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当代影视作品一般从战争题材、民族精神、文化传承等角度出发,比如《南京!南京!》《集结号》《天山走廊》《百鸟朝凤》等,这些具有鲜明特点的影视作品,能够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同时,对大学生的奋斗精神、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等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引导力。

(三)社会性特征

当代影视作品应与时俱进,与时代相呼应,唱响社会主旋律,在一定意义上大多赋予了社会性特征。影视作品是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产物,也受到人民群众的影响,同时作用于人民群众,引领观众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因此,当代影视作品大多展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等思想,既符合社会需要、人民需求,又扎根中国大地,富有中国特色。比如《江湖儿女》《北大荒》《人民的名义》等,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既展示思想性、艺术性,又具有现实性、社会性,使大学生从多个层面了解人性冷暖、时代变迁、公平正义等所带来的反思和启示,从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充满信心。

二、中国当代影视作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中国当代影视作品充实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结合当代影视作品的特点特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适当引入当代影视作品显得尤为关键。而中国当代影视作品多来源于优秀文学作品或文学再创作,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比如:革命精神、斗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这些精神的感染感召,更直观、更有吸引力,对于大学生增长知识、提升素养、锻炼品格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适当引入合适的当代影视作品,通过影视中的育人元素、价值功能、中国风格,引导新时代大学生从中汲取前行智慧、凝聚前进力量。同时,当代影视作品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诸多“契合性”。比如:当代影视作品中蕴藏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中国革命精神、时代奋斗精神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助内涵丰富的影视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促使大学生形成优秀的意志品质和正向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将当代影视作品中的优秀影视剧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易于大学生接受和吸收,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二)中国当代影视作品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文化的熏陶

当代影视作品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汲取其中优秀的文化思想,起到宣传教育引导作用。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引入相应的影视作品,保持影视作品核心思想、思想政治教育主旨、主流文化的一致性,让大学生在欣赏影视作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知作品中的优秀思想文化,在观看与感受中吸收其中的思想营养。比如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中“学习党史”主题,引入《建党伟业》《建军大业》影片,让大学生了解伟大建党精神,了解人民军队的革命历史、奋斗历程,体会伟大建党精神、革命精神,感悟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信念信仰,体会革命年代军人不怕牺牲、对党忠诚的勇气担当。大学生从中更直观更容易受到感染和教育,这也正是电影中所表达的精神内涵和倡导的主流价值思想。

(三)中国当代影视作品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恰当运用影视作品,借助当代影视作品向大学生传递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大学生受到正确的价值观念影响。同时影视文化对于大学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改变也具有较强的影响作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当代影视作品,不仅能够培育大学生的审美观,而且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世界。当代影视作品是中国革命精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凝聚着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美学元素,包括:建筑、服饰、礼仪等。如给大学生播放影视作品——《恰同学少年》,其中清隽的读书气息、雅致的民国服饰、文气的学生、谦逊的老师,都会对大学生产生直观印象。同时,感受其中充满着奋斗的青春气息,追求进步的远大志向,从而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奋斗的青春姿态。

(四)中国当代影视作品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再塑造

当代影视作品中凝聚着不同人的人生,浓缩不同时代的社会现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给大学生播放影视作品,本质上就是在大学生眼前展示百态人生。随着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优秀思想与精神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逐渐减弱,多元思想意识冲击着大学生本不坚定的理想和信念,造成大学生产生迷茫、困惑的情感,影响大学生今后的人生选择。[2]具体到实践,可以利用当代影视作品中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播放电影(片段、微剧)作品,展示不一样的人生,让大学生看到不同社会阶层和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奋斗精神。比如:抗疫题材的电影或微电影《2020》《在一起》《中国医生》等,让大学生感受到当疫情袭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上下紧急动员、统一行动,医务工作者、人民警察、志愿者等奋战在一线的场景;使之对生命产生敬畏,对生活充满希望,对国家充满信心,从而进一步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中国当代影视作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一)以影视作品为切入,辅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专门向广大青年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扣扣子”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青年时期养成正确价值观的极端重要性,并明确指出:“我为什么要对青年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3]把优秀的当代影视作品融入教育教学,充分发挥优秀作品本身的思想文化传递传承作用,让大学生在观看影视作品过程中逐渐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班级学生兴趣特点与思想倾向,设计丰富多彩的影视作品辅助活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学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教师可以给大学生播放电影——《建党伟业》,设置观影思考问题:一是《建党伟业》讲述了什么?其中有哪些你认为是先进的文化?二是电影中蕴藏了何种思想,这些思想在现代社会中还存在吗?存在于哪些情景中呢?三是根据电影剧情,你能够找出与我们书中内容相对应的部分吗?等等。[4]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影视作品合理地融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让大学生能够借助影视作品佐证已经学习过的理论知识。教师还可以选择先播放影视作品,让学生先感受作品中的先进文化思想、正确价值导向。之后,教师给学生讲解教材中的理论观点,组织学生学习“革命精神”“建党精神”“党的发展历程”等,此时提出“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大学生将之前观看过的影视作品内容与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领会,强化大学生对科学思想、先进文化的感知,从而达到育人效果。

(二)精心遴选影视作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中国当代影视作品,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影视作品内容。当代影视行业发展速度飞快,各类影视作品五花八门,其中包含丰富传统文化的影视作品,包含反映先进思想与精神品质的影视剧,也包括为了获取收视率而乱用历史资源、隐藏腐朽文化与拜金主义的影视剧。而大学生获取影视作品的渠道多,他们可以通过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搜集和观看海量影片,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既有战争类、军事类,也有科幻类、爱情类。这些电影的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些影片包含暴力、血腥、恐怖等負面信息,极易对“三观”尚未成熟、稳定的大学生产生误导。[5]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影视作品内容的把握,结合教学需要深入分析影视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和剧情发展,选择能够带给大学生正面影响的主旋律影视作品。比如《觉醒年代》《伟大的转折》《长津湖》等,还有微电影《青山》《天地良知》《勇气》等。这些喜闻乐见又具感召力的影视剧,蕴涵着丰富而生动的教育资源,而且这种方式又易于大学生吸纳。以《最美的青春》为例,剧中坚持奋斗,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拼搏的行为,体现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契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观思想。还可以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集中观看、分组观看、边看边评等,将当代影视作品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资源之一,将影视作品贯穿于思想政治课的全过程,充分发掘主流影视作品的教育优势,进一步塑造大学生的情商。例如,教师可根据新时代大学生趋于流行风尚、缺乏积极审美观念的情况,组织开展《流浪地球》影视剧赏析课。在课程中,学生对影片中的“个人英雄主义”“集体精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产生直观感受。教师分别将影片中“个人英雄主义”行为、富有集体精神行为的有关片段提取出来,提出:“根据这两条线索,你们梳理一下,不同的两种思想,它们产生了哪种影响呢?”[6]通过课堂影视教学活动,学生能够辩证看待个人英雄主义,也能够认识到个人对集体的重要性,认识到集体对个人的重要意义,从而形成较强的集体观念。

(三)运用优秀红色影视作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全覆盖

红色影视主要包括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资源非常丰富,主要来源于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影视作品以及主流媒体或主流网站播放的影视作品,可选择性较强。如近两年热播的《我和我的祖国》《八佰》《夺冠》《50年代我们正年轻》等,还有时下较为流行的红色故事微视作品。诸多的红色影视有侧重有目的地贯穿在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教学,从青马工程到党课辅导,从日常学习到分类教育,采用多种不同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促使优秀的红色影视作品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同时,可以在国庆假期、寒暑假期间,给大学生布置观看影视作品、观后感写作任务,让大学生观看具有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也可以让大学生观看近两年央视出品的纪录片,使大学生在课余生活中接触先进文化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导向。可以说,当代红色影视作品种类繁多,涵盖各个时期、各个方面。在利用红色影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时,既要提前做足“功课”和下硬“功夫”,还要实现有效关联和衔接,同时结合教育教学需要,以时间确定一条历史主线。根据不同的历史事件选取影片,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剪辑影视片段,从而形成一条完整的“故事链”。在讲好“故事”中增进大学生的认知力和感悟力;在讲好“故事”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在讲好“故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故事”活起来、动起来,使之变得通俗易懂、贴近实际。同时,结合教学目标,也要在“故事”讲述中,通过发问来引导大学生感悟,比如提问:大家看过之后有什么感受、受哪些启发?等等,还要讲清楚“故事”的来龙去脉,分析“故事”的价值导向,引领大家既要正确认知、辩证看待,又要知行合一、思想统一。红色影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显而易见,但是仅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三全育人”系统工程的有效载体,应形成长效机制,将其贯穿到教育教学始终,形成“蝴蝶”效应,打造品牌特色,达到红色影视利用最大化,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覆盖。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当代影视作品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想充分发挥影视作品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就要立足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充分考虑大学生文化思想、价值观念与人生观念形成的阶段需求;有目的地选择影视作品,使影视作品内涵情感契合教育主题,起到强化教育效果、佐证优秀思想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优秀思想与精神的认同感。还可以借助影视作品设计不同教学活动,以渗透的方法引起大学生的个体感知,促使大学生对先进思想、优秀文化产生共鸣,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品质,塑造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大学生成为堪当时代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2]范雪峰,邓宝桐.以主旋律影视作品改进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J ].西部广播电视,2020(21):93-95.

[3]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9-10.

[4]董恩昌,许蓉.主旋律影视助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路探析[ J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2):47-50.

[5]张金凤,刘成贵.从《建国大业》等作品看重大历史题材影片的德育功能[ J ].芒种,2013(06):179-180.

[6]孙佩.影视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述评[ J ].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05):99-104.

猜你喜欢

精神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