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我国润滑油基础油标准化难点及对策

2022-07-11高新伟张智川韩宇凯郭肖言邹锋焦冲

关键词:基础油标准化

高新伟 张智川 韩宇凯 郭肖言 邹锋 焦冲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强调对各行业现有标准进行整合。目前我国润滑油基础油行业具有多个产品标准,这些标准在Ⅰ、Ⅱ、Ⅲ、Ⅳ、Ⅴ类基础油的划分上一致,但在具体到基础油型号时,企业间的指标并不完全相同,导致不同企业生产的相同型号的基础油在组成和性能上存在差异,从而增加了我国润滑油基础油行业的交易成本,也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本次《意见》的出台为我国润滑油基础油的标准化推进工作提供了契机。在对我国基础油行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推进步骤和对策建议两方面对我国润滑油基础油的标准化问题进行了探究。在标准制定步骤上,可按照协调厂家意见、逐步推进和设定不同档次标准三个步骤来推进基础油的标准化工作。此外,从推动基础油期货上市、简化现有基础油标准、规范基础油生产工艺、规范下游市场、鼓励煤制油基础油和天然气合成油基础油的生产、政府支持引导六个方面为推进基础油标准化工作提供了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统一大市场;基础油;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TE626;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22)03001106

2022年4月10日,国务院对外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完善我国现有标准和计量体系,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目前我国润滑油基础油行业的产品分类标准还不够完善,不同厂家生产的相同型号基础油的指标并不完全相同。《意见》的出台为我国润滑油基础油行业的标准化提供了契机。基础油标准的统一对于我国润滑油基础油行业竞争力的提高和高质量发展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润滑油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冶金等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1]现阶段,中国机械、电力、船舶等行业快速发展,国内汽车市场刚性需求的环境仍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也在不断增加,上述有利条件为润滑油产业提供了巨大的消费市场。我国润滑油消费量占世界润滑油总消费量的15%左右,已成为世界润滑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年,我国基础油消费量已达1 124.5万吨,其中进口量为252.1万吨①。润滑油 95%以上组成成分是基础油,基础油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润滑油性能。[2]近年来润滑油需求的增加促进了我国润滑油基础油行业蓬勃发展,基础油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与我国蒸蒸日上的基础油市场不相匹配的是目前国内润滑油基础油标准还不够完善,很多企业执行自己的产品标准,不同企业生产的同一型号润滑油基础油在指标上并不统一,这增加了我国润滑油基础油市场的交易成本,不利于该行业的规范发展。为增强我国润滑油基础油的产品竞争力,提高我国在全球基础油市场的话语权,进一步统一和规范润滑油基础油标准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统一大市场理论

统一大市场这一理念最早在2015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物流问题。长期以来,同样是中国生产的产品,发达国家的价格常常低于国内价格,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商品流通环节成本过高,省与省之间的物流障碍提高了产品的运输成本。为解决这一问题,在2015年8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要发展现代流通业,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带动国内消费市场快速发展。[2]省与省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造成了市场分割,提高了企业的交易费用。企业为保證利润不得不提高产品售价,最终导致了同种产品国内价格高于国外价格。

“十三五”期间,统一大市场理论有了进一步发展。2017年1月23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强调从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出发对市场秩序、市场环境进行综合监管。统一大市场理论从最初的解决物流障碍发展到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来规范全国市场。[3]在润滑油行业,由全国润滑油企业联盟对其进行规范指导,而基础油行业并没有类似组织,从顶层设计角度加强对我国基础油行业的统一指导对于推动基础油行业的规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之前的文件中,建设统一大市场多是作为文件整体思想的一部分,而最新下发的《意见》则聚焦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问题。《意见》从市场基础制度规则、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统一要素和资源市场、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六个方面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进行了规划部署。[4]我国基础油行业也应从上述六个方面加强相关建设。

《意见》着重强调了我国的标准化问题,强调优化现有标准,对现有标准进行整合精简。目前我国润滑油基础油行业具有多个产品标准,如中石化的《润滑油基础油协议标准》、中石油的《通用润滑油基础油标准》、美国石油协会的《API-1509》标准和壳牌公司的润滑油基础油标准[5],上述标准在润滑油基础油大分类上一致,但

具体到基础油型号时,其指标上各有不同。这一现象为价格结算、库存交割和移库轮库等制造了很多障碍和麻烦,制约了交易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我国润滑油基础油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基础油90%是石油炼制中的减线油,是石油加工的副产品。作为世界上能源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以及全球第一大石油进口国,我国在世界能源市场中并没有石油及其炼化产品的定价权,经常因被动接受“中国溢价”而蒙受损失。[6]一个统一的润滑油基础油标准不仅能够提高我国润滑油基础油以及相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能够提高我国在基础油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此外,许多中间商和润滑油调和厂为了降低经营风险,强烈要求推动基础油期货上市,但是期货产品都是标准化程度高、代表性强的产品,基础油期货产品的上市也需要以一个统一的产品标准体系为前提,通过统一基础油标准,集中基础油品种,增加单个品种的交易量,最终推动基础油期货上市。

二、我国润滑油基础油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生产需求现状

按照目前的分类习惯,基础油市场主要由Ⅰ、Ⅱ、Ⅲ、Ⅳ和Ⅴ类基础油产品组成,Ⅰ类基础油是通过萃取得到的,其硫含量较高且粘度指数较低;Ⅱ类基础油为矿物油,是由塔底油提炼而成;Ⅲ类基础油是指通过全加氢工艺制得的基础油,粘度指数较高;Ⅳ类基础油指聚α-烯烃(PAO)合成油;Ⅴ类基础油指除了Ⅰ至Ⅳ类基础油之外的其他合成油(脂类油、硅油等)以及植物油、再生基础油等。

我国Ⅰ类基础油的生产主要由中石化和中石油进行,2021年其产能约为156万吨。Ⅱ基础类油的生产呈现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两花并开的局面,共有7家国营企业和15家民营企业从事Ⅱ类基础油的生产,2021年Ⅱ类基础油产能为864万吨左右。Ⅲ类基础油主要由潞安集团、茂名石化、潍坊石大昌盛进行生产,现有Ⅲ类基础油产能大致为162万吨。目前我国Ⅲ类基础油生产能力受限,产量无法满足国内需求,仍需依赖进口。国内对Ⅳ类和Ⅴ类基础油的需求基本依赖进口。通过对我国基础油生产格局的分析,能够发现除中石油、中石化等在整个炼化行业均有布局外,民营炼厂一般只聚焦于某类基础油的生产经营。基础油生产分布的繁杂增加了标准化难度。

我国润滑油基础油产量最近几年呈现波动增长的态势(见图1)。从2013年的465万吨上涨到2021年的864万吨,国内润滑油基础油产量的复合增长率达8.04%。近两年受疫情影响,润滑油需求量下降,进而导致了基础油产量下降。目前我国基础油厂商的开工率较低,约为54%(2021年),基础油产能利用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近几年我国润滑油基础油需求增速较其产量增速而言相对较慢(见图2),复合增长率约为6.86%,年消费量从2013年的697.6万吨增长到2021年的1 186万吨。在2018年润滑油基础油消费量出现了一个较大幅度的下滑,这主要是受当时中央环保督察的影响。近几年经济大环境不景气促使我国道路交通运输行业增速放缓,使得我国润滑油消费增速下降。此外,生产工艺的改良和基础油性能的优化也延长了润滑油的使用寿命。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我国基础油消费增速放缓。

我国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需求,出口较少,需求量和产量的差值基本上就是进口量,多年来维持在250万吨左右。在目前的基础油产品结构中,厂家主要生产低粘度基础油,近几年虽然已有部分厂家能够生产高粘度基础油,但国内对高粘度基础油的需求主要依赖进口。长远看,我国润滑油基础油的供应结构将逐渐完善,对外部的进口依赖也将随技术水平的提高而逐步下降,基础油对外依赖程度的下降也有利于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二)工艺现状和發展趋势

我国炼油厂的老三套工艺流程大多是按照加工大庆原油的流程设计的,而大庆原油的硫含量较低。随着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增高,炼油厂原料对外依存度也将逐步增加。相较于大庆原油而言,中东地区的原油含硫量较高,对设备的腐蚀性也较强,炼厂原料对外依存度的增加要求基础油厂家对生产设备进行改造升级。中石化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曾和茂名石化分公司做过采用含硫原油生产基础油的实验,生产的基础油在黏度上达到了标准,但是发现其对生产设备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且生产的基础油含硫量较高。对现有装置进行升级改造是基础油生产企业未来的工作重点之一。

除对现有生产装置改造升级外,基础油厂家也需加大Ⅲ类基础油的生产。国内Ⅲ类基础油生产能力不足导致我国Ⅲ类基础油需要大量进口。[7]未来国内需要加大全加氢工艺的研发和Ⅲ类基础油生产厂的投资建设,以增加Ⅲ类基础油的产量,进而减少对相应基础油的进口依赖。

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双碳”目标的日益推进,基础油的环保性要求也将越来越严格。煤制油(CTL)基础油和天然气合成油(GTL)基础油相较于传统矿物基础油而言具有含硫量低、生物降解率高等优点[8],随着企业对其研发投入的增加,煤制油基础油和天然气合成油基础油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对于我国润滑油基础油生产企业而言,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切入点,最终在润滑油基础油全球供应链中占据一席之地。

三、润滑油基础油现有标准及执行现状

目前,国内企业使用的润滑油基础油标准有五大类,分别是API的基础油分类标准《API-1509》、壳牌公司的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标准、中石油的《通用润滑油基础油》标准、中石化的《通用润滑油基础油》协议标准和中海油的润滑油基础油标准。国内部分炼化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国外企业联系较为密切,这些企业多使用API标准和壳牌公司的标准来进行生产经营。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生产经营覆盖了整个炼化行业,二者主要使用各自的标准来从事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经营。

中石油和中石化最初制定的润滑油基础油标准与API的基础油分类标准相差较大。但随着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生产经营与国外企业接触越来越密切以及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中石油和中石化也在不断对各自标准进行改进,逐步向API标准靠拢。目前中石油、中石化各自的

基础油分类标准和API的分类标准在大的分类上已经一致,但是具体到某种型号的基础油时,其指标并不完全相同。[9]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各炼化企业的工艺差异和原材料的不同导致基础油型号多样化。对于润滑油调和厂而言,为了保证成品质量的稳定性,各厂家一般对基础油采用准入制,满足条件后方能采购。润滑油调和厂往往对基础油生产厂家具有一定的偏好性,如果能够提高基础油标准化水平,将大大降低基础油下游厂家的准入成本,提高其选择效率。

四、统一市场背景下基础油标准化推进步骤和对策建议

本质上,标准化过程就是一个简化过程,化繁为简,使原本复杂的事情变得有条理。一个统一的标准也能够预防未来不确定事件的发生。此外,制定标准是一项社会活动,不仅需要政府和相关企业的参与,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统一基础油标准的过程中,需要对已有的相关标准进行修改整合,这势必会影响既有的利益分配格局,如何协调各方的利益冲突、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也是标准制定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国家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应如何推动基础油统一标准的实现,在此,结合前文内容对我国基础油标准化的推进步骤和推进对策进行探讨。

(一)推进标准化工作步骤

标准的制定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常需要1年到2年的时间,对于我国润滑油基础油的标准制定过程,应先协调厂家意见,然后按类逐步推进并分档设定不同标准。

(1)协调厂家意见。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需要征求基础油产业链中相关厂家的意见建议并协调各方利益分歧。基础油相关厂家作为直接利益相关者,其意见和态度对于推动标准制定和实施十分重要。

(2)按类逐步推进。润滑油基础油下游企业一般对基础油性能指标十分挑剔,这阻碍了润滑油基础油的标准化进程。Ⅱ类基础油中牌号为150N、150BS和500N的基础油其组成上的差异对最终润滑油性能的影响较小,因此可率先对这三种型号的基础油进行标准化。

(3)分档设定不同标准。在对部分基础油率先进行标准化时,可设定差异化标准来满足不同润滑油调和厂的相关需求。对于同类基础油,可以设立高、中、低三个档次的标准。高档标准对基础油的各项性能指标要求最为严格,主要满足高端需求;中档标准对基础油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适中,主要满足大多数消费者对基础油的性能要求;设定低档标准主要是规范基础油炼厂的生产行为,其对基础油性能指标要求相较于前两者而言比较宽松,如拖拉机等农用器械对润滑油品质要求较低,调和这种润滑油所用的基础油也无需较高的指标要求。

(二)基础油行业标准化推进对策

1.建立润滑油基础油期货交易市场,规范市场交易

目前我国的润滑油基础油交易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市场,一般都是销售商和客户直接联系,而后进行交易。在交易方式的选择上,大客户多签订合约,追求货源稳定性,小客户多随行就市。无论何种交易方式,在交易过程中难免因信息不对称产生额外的信息成本,造成无谓损失。对于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基础油,可先行推动该类基础油期货上市,进而带动其余类别基础油的标准化工作。

2.简化现有的润滑油基础油标准

目前我国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标准较多,除前文介绍的五种基础油分类标准外,很多民营企业也都有自己的相关标准。根据标准化理论,标准化是一个简化过程,推动润滑油基础油标准的统一需要对现有基础油标准进行简化。对于部分型号的基础油,各企业标准对其指标的划分基本一致,可对这些型号的基础油标准率先进行统一。对于差异化程度较大的基础油,暂时按照原有标准进行生产经营。

3.规范基础油的生产工艺

政府应规范Ⅰ类、Ⅱ类和Ⅲ类基础油的生产工艺,制定各类基础油的生產标准。从生产工艺出发,通过制定生产技术标准来规范炼化企业的生产加工过程。像中石油、中石化这些大型国有企业拥有较为先进的技术工艺,在生产上十分规范,规范生产工艺不会对其造成不利影响;对于小型民营炼化企业而言,规范工艺技术也能够推动这些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统一的基础油生产标准能够降低不同炼化企业生产的基础油质量差异,进而推动基础油标准化的实现。

4.规范下游市场,反向推动生产规范

润滑油基础油的下游产品是润滑油,基础油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润滑油成品的性能。我国现在有两千多家润滑油调和厂和三千多个相关品牌,虽然国标覆盖了大部分润滑油产品,但各品牌同级别润滑油的品质存在较大差别。可从规范润滑油成品质量出发,带动上游基础油行业的规范生产。

5.鼓励煤制油基础油和天然气合成油基础油的生产

基于煤制油和天然气合成油生产的基础油在组成上较为统一,能够避免传统基础油因炼厂和原料不同而导致的性能差异。[10]目前国内企业中只有潞安集团的太行润滑油公司具有煤制油基础油的生产工艺,其余煤制油企业并不生产煤制油基础油。未来可以适当改变煤制油的生产工艺,通过在生产过程中建立分馏塔等装置进一步切割出液体产品用于煤制油基础油的生产。天然气合成油基础油的主要指标跟PAO类基础油相当,但生产成本远低于PAO类基础油。[11]加大煤制油基础油和天然气合成油基础油的生产对于我国基础油行业的技术升级和标准化实现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6.加强政府支持引导

当下国家正在推动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这为实现润滑油基础油标准化提供了良好契机。在润滑油基础油标准推进过程中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为标准化“保驾护航”,积极促进统一市场的建立。政府应鼓励地炼企业拉长产业链条,顺应国家工信部大力推进产业链上下游整合要求。

这不仅能够推动基础油标准化的实现,而且对于建设统一大市场也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五、结语

在中央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加快推进润滑油基础油标准化工作对润滑油基础油产业的规范发展、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需求现状、工艺发展情况及现行标准执行状况进行分析,发现现行基础油分类标准过多,原料油多元化导致基础油多样化,下游润滑油调和厂对基础油厂家具有偏好性,这些不利条件增加了基础油标准化的工作难度。对此本文提出通过协调厂商意见、分类划档和逐步推进三个步骤来推进标准化工作,从建立润滑油基础油期货交易市场、简化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标准、规范基础油的生产工艺、规范下游市场以反向推动生产规范、鼓励煤制油基础油和天然气合成油基础油的生产、加强政府支持引导六个方面来推动润滑油基础油标准化提升工作的实施。

注释:

①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2021—2022中国基础油市场年度报告。如无其他说明,文中相关润滑油数据皆来自该报告。

参考文献:

[1] 戴宝华.“双碳”目标约束下炼化产业转型发展思考[J].石油炼制与化工,2021,52(10):2530.

[2] 李艳红,吴戒骄,将国权,等.废润滑油再生技术的研究进展[J].石油化工,2016,45(2):244250.

[3] 贾康.“十三五”时期的供给侧改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6):1221.

[4] 裴長洪,刘洪愧.习近平新时代对外开放思想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18,53(2):419.

[5] 李瑞. 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浙江地区工业润滑油品牌发展战略实施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5.

[6] 吴洁,夏炎,范英.成品油价格波动对我国行业成本的影响路径[J].中国能源,2012,34(7):2732.

[7] 张贤明,焦昭杰,贾玉梅,等.工业污染废润滑油再生技术[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3):3942.

[8] 林梦. 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综合评价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

[9] 唐宏青.我国煤制油技术的现状和发展[J].化学工程,2010,38(10):18.

[10] 王学云,胡发亭,王光耀.煤间接液化合成油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洁净煤技术,2020,26(1):110120.

[11] 胡志远,谭丕强,赵杰,等.重型柴油机燃用天然气合成油的性能与排放[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7):960963.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Lubricant Base Oi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 National Unified Market

GAO Xinwei1, ZHANG Zhichuan1, HAN Yukai1, GUO Xiaoyan1, ZOU Feng2, JIAO Chong3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East China), Qingdao 266580,Shandong, China;

2.Petrochina Guangzhou Lubricant Marketing and Sales Branch, Guangzhou 510000, Guangdong, China;

3.Shandong Lubricants Industry Association,Zibo 255000, Shandong, China)

Abstract: The "Opinions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State Council on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National Unified Market" emphasizes the integration of existing standards. At present, China’s lubricating base oil industry has a number of product standards, which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division of I, II, III, IV, and V base oils. However, when it comes to the type of base oil, the indicators between enterprises are not exactly the same. Consequently, the same type of base oil produced by different enterprises results in composition and performance differences, thus increasing the transaction cost of the lubricating base oil industry and harming its further development.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Opinion"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f lubricating base oil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base oil industry, and explores the 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f lubricating base oil in terms of promotion step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formulating standards, three steps can be followed to 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base oils: coordinating the opinions of manufacturers, launching gradually and setting different grade standards. In addition, this paper provid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the standardization of base oil from six aspects: speeding the listing of base oil futures, simplifying the existing base oil standards, standardizing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base oil, regulating the downstream market, encouraging the production of CTL base oil and  GTL base oil and strengthening governmental support and guidance.

Keywords: the unified big market; base oil; standardization

猜你喜欢

基础油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近期亚洲基础油市场情况
供应过剩致润滑油基础油利润下滑
企业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基础油国际市场“三分天下”
Kline公司认为未来基础油中Ⅲ类油需求增长最快
以标准化引领科技创新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交通运输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