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究

2022-07-11曲刚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职业能力

曲刚

摘  要: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高校教育关注的重点内容,对大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当前的就业形势已经出现很多新变化,原有的就業教育难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局面。基于此,本文基于协同视域,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就业视角等角度出发,认为高校应围绕不同的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教育,从整体上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就业水平,为提升高校就业率奠定基础。当前社会环境下,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长,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如何在新形势下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率,成为社会各界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在此背景下,从协同视域角度出发开展大学生的就业教育工作,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关键词:协同视域;大学生就业;就业教育;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6-0127-04

就业关乎社会发展以及国计民生,就业问题的解决能够促进社会稳定以及国家长治久安。鉴于就业的重要性,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的开展,也采取了相关举措,不断提升就业教育的专业性以及科学性,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就业教育的优势[1]。

由于社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行业发展逐渐呈现新形势,造成大学生就业工作越来越复杂。要想有效解决当前就业面临的问题,应该从不同主体出发,结合更多新举措、新情况,集各方因素合力,推进就业工作的稳步开展。

一、协同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教育内容

传统就业教育将学生的专业能力放在首位,重点从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方面培养学生,学生只会学科之内的东西,涉及的内容较少,导致学生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丧失了更多的可能性。协同视域下的就业教育更加注重教育的全面性以及综合性,从多个不同层面指导学生、培养学生、锻炼学生,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更多综合型就业人才。

(一)协同视域下的大学生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是就业教育的基础,这是区分不同职业类别的基础。不同的职业需要掌握不同的专业知识以及职业技能,所以需要对学生进行不同职业的专业教育,进而让不同的学生掌握与职业相匹配的本领[2]。但是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学生并未树立起良好的职业观,把追求高学历当作重点任务,而忽视了相关的专业教育。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应该联合政府发挥作用,从意识层面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职业平等的思想,进而培养出不同行业的专业型人才;从措施层面调整当前的专业设置,从专业学科角度上加强调控,不断提升专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以及水平。

(二)协同视域下的大学生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一定程度上与职业关联较大,能够通过一定的教育指导,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场生活。现阶段高校的职业教育却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部分高校的相关部门对其重视度不够,导致在实操环节投入力度不够,很难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将很多证书考核当作重点,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理论方面,难以在实习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就业能力。在此背景下,必须全方位开展大学生的职业教育,既要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还要借助不同的平台提升学生的实操水平以及实践能力,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协同视域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已成为发展必然,是高校就业教育中出现的一种新变化。创新创业不仅能够对国家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还能够对学生终身成长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基于此,创业教育应该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从行业需求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更多先进的创业理念以及想法,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还应该围绕当前高校的专业教育,实现不同教育之间的有效融合,使高校的创业教育更贴合实际、更符合学生发展,进而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相关主体应采取更多的有效措施,解决当前就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人才与就业市场的完美融合,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创业的行列,为国家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四)协同视域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

就业指导教育主要从就业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但在高校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忽视这一教育工作的开展,部分教师将其当作可有可无的环节,并未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导致学生对就业不重视。而在协同视域下,就业指导教育能够实现学生情况与就业情况的双重融合,以学生的学科以及自身特点为依托,根据现阶段的职业需求,对学生进行前期的指导以及培训,让学生真实了解就业市场以及就业环境,帮助学生毕业后实现精准就业,全方位凸显就业指导教育的价值[3]。

二、协同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机遇

(一)供给侧改革,地方院校的职能转变

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就业市场逐渐呈现一种全新的局面,对高校的就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供给侧改革提倡创新发展,对毕业生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但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步伐,导致学生能力与就业市场不相匹配[4]。一方面,高校的就业教育将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上,在能力培养方面存在很大的短板,造成学生空有理论而缺乏实训,很难迅速适应职场节奏;另一方面,学生本身对就业期望较高,不想从事劳动工作,就业观念滞后。基于此,地方院校原有的职能必须进行调整以及升级,在教授学生专业理论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大数据时代,人才市场透明化趋势明显

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便于就业信息的无线传输,高校可以借助网络获取更多企业的就业信息,进而根据相关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在此基础上,高校的就业教育想要更加专业化、透明化以及科学化,必须从就业目标、就业内容以及就业指导等方面进行引导,以全方位符合企业以及社会的发展需求。由此可见,这些因素的出现为协同视域下的就业教育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加强了不同教育之间的联系。

(三)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度重视

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的产物,是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高校就业教育的内容。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帮助学生尽可能地探索更多全新的领域,进而获得更多的见解和领悟,迸发出更多新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以实业为依托,在进行自我创业、自主创新的过程中,逐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真实参与创业的每个过程,进而具备更多的就业能力。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将其融入就业教育中是必然之举,能够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进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协同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有的放矢的专业教育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才,这就需要专业教育必须具有针对性,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每个行业都能够选择精准的人才。在具体实操过程中,高校可以借助科技的作用,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分析以及定位;还可以通过分析岗位来实现专业教育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有效提升专业教育的目的性。

1. 借助大數据精准分析人才市场需求。高校应该学会利用大数据的优势,找准当前乃至未来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专业教育,对学生进行对应的学科教学,进而让学生所拥有的知识以及能力更好地与职业相匹配,从而实现专业教育的有的放矢。

2. 基于岗位应用能力开展专业教育。岗位应用能力是学生适应某一职业必须提前了解的内容。在进行专业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应该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了解岗位应用能力的专业培养目标,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围绕目标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进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向相关内容靠拢;其二,了解专业教育的重点,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不同学科内容涉及不同的侧重点,这就需要学生应该根据所从事的职业而选择相对应的重点,尽可能地研究与职业相关的学科内容,而减少向其他能力方面的延伸,这样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重点知识上,帮助学生解决当前岗位面临的实际问题,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能力导向下的职业教育

高校培养人才的关键在于与企业的需求相匹配,但传统就业教育往往很难实现这一目标。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职业教育的缺失,过去高校不但不重视开展职业教育,而且在教学中缺乏相关的实践环节,导致学生的职业能力受限[5]。基于此,高校应该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从实习机制以及教师队伍方面进行教学水平的提升。

1. 顶岗实习机制的建立。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必须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就业环境,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参与感,能够在实际工作训练的过程中运用自身的专业能力,进而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实践能力。基于此,高校应该建立相对完备的顶岗实习机制,让大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融合。

2. 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职业教育的顺利落实需要一大批专业师资队伍的支撑,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但高校的师资队伍专业水平有限,很难为学生提供精准的学科指导,使高校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基于此,高校必须认识到专业师资队伍对就业教育的重要性,从提升师资力量出发,为学生创设一个适于学习的平台。一方面,高校应该借助更多的优惠政策吸引高级学科人才的加入,使更多的高技术人才愿意献身高校教育,培养更多的职业人才;另一方面,高校还应该注重对高校教师进行实操训练,让教师意识到就业实习指导对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性,动用教师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职场必备能力,提升职场适应能力。

(三)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创业教育

1. 更新创业教育观念,以就业导向为基础。高校虽然大力宣扬创业的优势,但是并未从根本上将创业教育融入就业指导中,导致学生对创业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经过长期的创业宣传以及指导,学生产生了创业的想法,但往往会因为各种困难而退缩。基于此,高校应该调整当前的创业教育模式,从不同层面入手开展创业教育:其一,逐步改变传统的创业教育理念,将其不断融入学生的意识中,让学生能够萌生毕业创业的想法,主动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寻找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创业的行列中;其二,高校应该专门设立就业创业课程,由专业的教师为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教育指导,让学生能够从理论层面掌握创业应具备的知识,不断将其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以确保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

2. 整合创业教育资源,拓展创业教育思路。高校创业教育需要依托政府、社会以及企业等多方力量的协助才能发挥最优的效果,必须结合当前就业教育现状充分整合现有的创业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更多可靠的支撑以及保障。一方面,高校应利用政策的便利,为学生提供更多创业渠道以及创业方式,吸引更多的学生实现自主创业以及自主就业。另一方面,就创业来讲,创业资金是最重要且最关键的一环,只有处理好资金问题,才能从整体上提升创业的水平,为创业者解决问题。高校应该动用各种力量拓宽创业资金渠道,多途径解决学生的创业资金问题,引导学生的创业步入正轨。

(四)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就业指导教育

1. 教育内容的“三三三”制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就业指导教育应该遵循“三三三”制培养模式,合理选择不同教学内容的比重。其一,就业指导必须依托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将课堂的三分之一内容用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对就业有一个系统且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为其后的实践环节以及真实进入职场提供理论支撑;其二,就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科,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这就要求高校将三分之一的课堂内容用于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学习以及培训内容,锻炼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三,还应该提供三分之一的实战训练,这就要求高校应该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渠道以及实习岗位,同时提供充足的实训时间以及实训机会,进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2. 师资队伍的“三三三”制构建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对提升就业率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由此,就业教育中的师资队伍建设应该与教育内容保持一致,按照“三三三”制构建模式进行构建,实现理论教师、就业指导教师以及实践导师的协同配合。其一,由专业的就业理论教师为学生提供学科知识的讲授,便于学生将枯燥难懂的知识进行吸收以及消化,进而提升知识的利用率;其二,由就业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课内以及课外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其三,学生在进行实习的过程中,應该由实践导师进行提前演示以及引导,进而从不同层面培养大学生的各种职业能力。

3. 教学场景的“三三三”制职业能力提升模式。就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不能只强调借助课堂的作用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应该综合多样的教学场景以及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既要通过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来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要借助课内外实践操作环节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除此之外,学校内部的实践模拟相对实际的岗位来讲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过程中,还应该借助实际的岗位培训形式,让学生真正体验就职环境以及需要处理的相关事宜,在实践中不断地锻炼自己。

(五)建立协作机构提升主体的协同沟通能力

协同视域下背景下实现“资源共享”对提升就业率具有重大影响。其一,高校应该建立便捷的沟通以及协作的渠道或者平台。一方面,借助平台的优势,实现与企业的资源对接,使高校能够及时掌握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企业也能够将相关的岗位特点以及岗位内容传输到高校,并及时发掘适宜的人才进行实习培训。另一方面,协作机构还能够为高校内部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提供便捷的交流渠道,学生可以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获取第一手的行业资讯,随时随地了解就业环境,进而从不同的方面提升自己。其二,高校还应该借助网络的优势,对学校内部的就业信息平台进行及时更新,确保各项信息的前沿性以及即时性,让学生能够积极发现行业的最新动态,借助各方渠道掌握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而能够从知识层面、技术层面以及能力层面提升自己,缩短自身与心仪岗位的差距,提升就职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孙蕾,张劲松,黄坚学,等. 浅析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途径[J]. 中外企业文化,2021(04):83-84.

[2] 张冠群,王伟青,许庆斌.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民办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研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3):137-138.

[3] 许慧娟,周素欣,白丽英,等. 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大学生就业研究[J]. 中外企业文化,2020(11):74-75.

[4] 崔伟. 协同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有效途径[J]. 教育与职业,2019(05):65-69.

[5] 宫笑莹. 协同视域下的大学生就业教育研究[D]. 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职业能力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高职英语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