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笕桥起飞

2022-07-11詹东新

大飞机 2022年2期
关键词:制造厂航空飞机

詹东新

浙江杭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先后出版科普文集《飞遍天下》《享受飞行》《飞行与健康》《和飞机有千万个约会》《人类的翅膀》;主编心理学专著《“管制”压力》;写作出版长篇小说《钱江潮》《圆》《马上起飞》《飞往中国》《晨昏线》等。多家报刊、杂志专栏作者。公开发表或出版各类作品250余万字,多次获奖。

20世纪30年代,蒋介石政府在全国建立了五家飞机制造厂,分别是与意大利合作的“南昌飞机制造厂”、与美国合资的“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与德国在江西萍乡合办的“中国航空器材有限公司”、广东“韶关飞机制造厂”以及海军部的“上海高昌庙飞机制造厂”,并先后在全国建起11家航空修理厂。

发展初期,中国航空工业一度走在亚洲前列,甚至造过属于中国人的“国产飞机”,也算具备了初步的航空工业体系。但真正上得了“台面”的,当数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和南昌飞机制造厂。

第一任监理是王助

笕桥古称茧桥,小镇以此得名。远在隋唐时期,已人烟生聚,明代有人开始称“笕桥”。“笕”是当地乡人引水用的一种毛竹管。

笕桥地处交通要道,历为兵家喜好之地,清代开始,官方在笕桥初设军营。后来,太平军入浙据杭,在此安营扎寨,操练兵马,小镇声名渐渐远播,民间始有“大营笕桥”之称。但是,笕桥虽有名气,基本上仍处在杭州北郊的偏远之地,离“钱塘自古繁华”的闹市区还差得远。

笕桥声名的忽然鹊跃,得益于上世纪30年代,这里同时冒出了两家国字号的单位。一是号称“中国空军摇篮”的“中央航空学校”,二是“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当时最现代与时髦的航空业的入驻,为这原本侍农如常的安然小镇上,陡然增添了一批世界上最时尚的机器,以及伺候这些先进物事的俊男倩女,甚至还有来自大洋彼岸的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人。笕桥小,乾坤大,小镇如井喷似地沸燃起来。

早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有识之士就意识到飞机对未来战争的重要性,蒋介石也尝试着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飞机生产。1933年,南京政府和美国寇蒂斯、道格拉斯两家飞机制造商谈判,希望引进美方技术,合作生产飞机。1933年12月,孔祥熙代表国民政府与美国联洲航空公司代表威廉·道格拉斯·泡利在南京正式签订成立中央飞机制造厂的合同。根据约定,美方投资25万美元在杭州笕桥飞机场北面建造6万平方英尺的工厂,制造原先由寇蒂斯飞机及发动机公司和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生产的飞机部件、设备并加以组装、修理。由于工厂设在杭州,该厂的中文名为“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工厂第一任监理是曾任美国波音公司首席工程师的王助。

条件优越,人才辈出

中央飞机制造厂为当时最先进、规模最大的飞机制造厂,也拥有全国最为齐全和时尚的现代化生活设施,比如为员工配套了巨大的西式游泳池,这在当时非常罕见,在全国也首屈一指。

中外员工的居住条件堪称一流。美籍资深员工多以别墅为主,普通单身员工配有专门的住宿楼,连一般中籍员工也有大气像样的宿舍。尤其是一些别墅公寓式的建筑,引领时潮。虽然这些设施主要为美方和军方人员服务,但游泳池等中外员工皆可使用。浴室里先进的水龙头,乍看跟现代的没啥两样。

笕桥小镇除了电灯、电话和自来水外,冬天配有暖气,还有可供休闲娱乐的俱乐部,同时办有子弟小学和幼儿园。大量土木建筑和钢骨厂房将小镇装扮得充满现代感,难怪当时有“北有清华、南有笕桥”之说,说的是以美国标准建设的基础设施。

飞机厂的设施、薪资、受人尊敬的程度,吸引了人才流,长三角乃至全國的能工巧匠以能进这个厂工作而自豪。工人去杭州城里看戏看电影,只要说是中杭厂的,有时能享受免票的待遇。飞机厂一般学徒的工资是24元,抗战时已经到32元,那些技术高超的师傅月工资超百元,而当时其他行业职员的薪水只有20元左右。

1934年8月,中杭厂正式运营。这是中国第一家全面引进国外生产技术的航空工厂。次年,中杭厂开足马力,先后造出20架弗利特初级教练机(除发动机、仪表和着陆轮,其余构件均独立生产组装),随后又完成20架道格拉斯侦察机、29架伏尔提轰炸机的生产,并完成钣金加工的造型机器应用。据当时的不完全统计,从1934年8月开工到1937年8月西迁前的三年中,中杭厂以平均4天组装、修理、生产一架飞机的速度,完成了235架飞机的生产,并在入滇后保持了较强的制造能力。

中杭飞机制造厂作为当时最现代先进的飞机制造厂,在抗战前的一个时期,人才辈出,其中包括近代航空工业的奠基人之一王助、新中国第一架喷气飞机总设计师徐舜寿等。钱学森赴美留学前,在这家工厂实习了近一年时间,受到王助的指导。

王助曾任美国波音公司首席工程师,从马尾来到笕桥,和美国工程师们一起,辅导技术工人组装生产各类飞机。王助为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第二期硕士生,曾参与组建“中国航空研究院”,他的辈分和才学实际上要超过在杭的美国专家。

1933年, 年仅16岁的徐舜寿被南京金陵大学和清华大学同时录取。徐舜寿深感中国航空工业落后于人,毅然选择上清华学航空,毕业后分配到杭州笕桥飞机制造厂。然而,笕桥飞机制造厂给徐舜寿留下的更多是遗憾——作为中美合资的飞机厂,中方负责人唯美国人马首是瞻,设计大权和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外国人手里。此时,淞沪抗战爆发,日军飞机疯狂轰炸中国平民,这些场景深深刺痛了他的心。血与火的淬炼,让徐舜寿航空救国的信念从稚嫩走向成熟,并远赴大洋彼岸深造航空。1949年春,他所在的飞机工厂迁往台湾,徐舜寿几经辗转回到已解放的北平,睁眼见到的满是新中国的阳光,便积极投身于国家的航空工业。这是后话。

抗战中立功勋

由于旧中国缺乏技术和人才,中杭厂的技术人员只能亦步亦趋地学习美方飞机制造技术,确切地说,中杭厂算不上一家真正的飞机制造厂,最大限度只能是一家维护修理及来料加工厂。

抗战爆发后,飞机制造厂频频被日机轰炸。中杭厂安宁有序的生产和生活在日机的呼啸声中被打断,被迫迈上漫漫西迁之程,其命运再也不能由自己掌握了。1937年8月14日,航空委员会指示飞机厂迁往武昌。11月,中杭厂在武昌开始恢复生产。1938年8月,日军逼近武汉,航空委员会决定继续西迁,目的地为云南昆明。当时著名的西南联大也是那时迁往昆明的。

1938年10月底,美方工程师与中方员工在昆明会合。可是,当时越南在法国人手中,法国维希政府又投降了纳粹,法国政府宣布禁止中国从越南海防进口军用物资。不得已,中美双方只得重新寻找基地。12月中旬,发现中缅边界畹町附近有个叫雷允(又叫垒允)的傣家小村寨,适合办厂。终于在1939年7月將厂迁入,并投入生产,而且规模较前期有所扩大,巅峰时员工总数近三千人。中杭厂雷允厂区继续给中国抗日武装提供飞机组装和维修支持,共组装生产各种型号飞机100多架。飞机制造厂除了完成上峰下达的任务,又承担着盟军飞机的检修任务。

阴魂不散的日机很快找到了工厂位置。1940年10月26日,日机来到了雷允飞机厂上空疯狂投弹,炸死炸伤一百多人。

鉴于中杭厂屡遭日军飞机轰炸,美方总裁威廉·泡利、副总裁布鲁斯·加德纳顿·礼顿和陈纳德等人游说美国政府和国会议员,请求派出退役、预备役空军和地勤人员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经过中杭厂高层的努力,1941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同意以中杭厂签约员工的身份,派遣“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来华,这使得赫赫有名的“飞虎队”迅速扩张。第一批来华的飞虎队员基本是拿着中杭雷允厂薪资的作战队员。罗斯福又将原先援助英国的100架P40战机划拨给中国。

由于战时交通不便,这些飞机先以散装的形式运输到缅甸,然后由中杭厂派出修理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沿着滇缅公路至仰光为飞虎队秘密组装这批战机。1941年12月20日,美国航空志愿队驾驶中杭厂组装的战机,首次出现在昆明上空,对日空军发起了第一次空中打击。仅8个月时间,飞虎队共摧毁击落日机298架,击毁停场敌机150多架。与此同时,中杭厂除了在云南、仰光两地继续负责修理飞虎队的战机,也为英国皇家空军在缅甸的飞机提供维修服务。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美英对日宣战,次年2月,日军拿下英国控制的新加坡,然后是缅甸仰光。侵入缅甸的日军日益威胁云南,飞机制造厂暴露在敌机的航空火力之内,并很遭到来日机的猛烈轰炸。不久,中缅边界的畹町也被日军占领。得知消息的飞机厂员工连忙逃往保山,打算在保山再设工厂。可是,保山城在5月24日也被日军飞机轰炸了,飞机厂员工及家属又死伤一百多人。这使大部分人心有余悸。

1942年6月,员工与家属撤退到昆明收容站,结果一半人在路上失散,剩下1000余人自愿选择去其他飞机修理厂或者领钱回家。混乱中,上峰决定裁撤该厂。

这家曾为中国航空事业立下功勋的中杭厂,就在日军航空炸弹的冲击波中迅速消亡在历史的急流中。

猜你喜欢

制造厂航空飞机
飞机失踪
《THE DISCUSSION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COMPARED WITH WUTHERING HEIGHTS》
“大地球”
迷你学霸“制造厂”
中央飞机制造厂正名考
乘坐飞机
神奇飞机变变变
飞机飞起来啦
航空漫画
航空邮票:航空体育--滑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