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迎难而上 开拓进取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2022-07-11冯正霖

大飞机 2022年2期
关键词:机场建设

编者按:

2022年1月10日,2022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凝聚推进民航高质量发展新的更大的合力。民航局党组书记、局长冯正霖作民航工作报告,回顾民航2021年,部署民航“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安排2022年民航主要任务。本文节选报告重要内容,以飨读者。

2022年,我国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民航运输生产恢复依然面临疫情防控、经营亏损、安全压力等交织叠加影响。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一是坚定对我国全链条科学精准疫情防控能力的信心。毋庸讳言,疫情反复是影响行业恢复最大的扰动因素。当前尽管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在全球多地扩散,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但随着新冠疫苗接种率不断提高、特效药物投入临床应用,以及我国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疫情对行业运输生产的冲击总体将更加可控。二是坚定对我国宏观经济大盘稳定的信心。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中央确定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将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在这一政策导向下,我国经济运行将保持在合理区间,这将为民航恢复发展提供良好宏观环境,尤其将为国际航空货运保持高位运行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坚定对我国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潜力的信心。依托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我国航空市场空间仍然大有潜力可挖。2021年我国新增航空人口中,来自二三四线城市的占比达53%。只要民航主动下沉市场,推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市场活力就将得到充分激发。四是坚定对国家加大扶持民航业恢复发展力度的信心。疫情以来,国家通过财政支持、税费减免、金融信贷等方式,积极为航空企业纾困,极大地缓解了航空企业的压力。2022年,国家将对民航业恢复发展继续给予有力的政策支持,我们更有信心渡过难关、迎来复苏。五是坚定对我国民航自身基础实力的信心。经过长期的发展积累,我国民航具备了雄厚的发展实力,业务处理能力长期位居世界第二,民航强国八个基本特征中涉及运输航空领域的五个特征均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面对疫情冲击,我国民航表现出了坚强韧性和巨大潜能,航空公司没有被压垮,骨干队伍保持了基本稳定,持续发展的安全基础和经济基础是牢固扎实的。当前民航运行遇到的困难是客观的、特殊的,也是阶段性的,只要外部环境好转,行业供给能力就会迅速释放,运输生产就能强劲恢复。

2022年民航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按照“十四五”时期“一二三三四”民航总体工作思路,扎实推进民航“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持安全隐患零容忍,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行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 “守底线、稳预期、强基础、挖潜力、提质增效、创新业绩”。

“守底线”就是要牢牢守住飞行安全、廉政安全、真情服务三条底线。“稳预期”就是要提振行业恢复的信心,增强克服目前阶段性困难的决心。“强基础”就是要认真开展民航“十四五”规划组织实施,为实现“十四五”民航发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挖潜力”就是要立足国内航空需求这一战略基点,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激活国内航空市场潜力。“提质增效”就是要在推进行业运输生产恢复时,更加注重从发展质量的层面发力,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创新业绩”就是要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智慧民航建设这条主线,在安全、发展、服务和党的建设上取得新的进步,以实实在在的业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2022年重点工作是:

(一)坚守航空安全底线

2022年,民航安全工作主要目标是:杜绝重特大运输航空责任事故,杜绝劫机、炸机等机上恐怖事件,防止空防安全严重责任事故,防止重大航空地面事故和特大航空维修事故。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航安全工作系列重要批示指示和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精神,运用系统安全观念,以安全工作的常态化,推动我国民航在跨越运输航空安全飞行1亿小时大关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安全发展新业绩。

优化完善国家风险防控体系。从总体国家安全和战略安全的层面思考谋划民航安全工作,深入落实新的安全生产法,启动《中国民航航空安全方案》修订,健全安全法规标准体系。进一步强化安全事件的政治敏感性和安全态势的感知力,改进监测和预警机制。研究制定《民航安全文化建设指导意见》,持续推进以“三个敬畏”为内核的安全作风建设。吸收东海航、华夏航整顿经验,突出党建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引领,强化监管对企业安全管理的促进。进一步加强企业负责人及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资质和能力管理,强化专业人管专业事。进一步完善行业安全管理体系(SMS)审核机制,组织开展外部审核及相关培训。组织对7个管理局2021年度安全工作进行考核。做好国际民航組织普遍安全监督审计计划(USOAP)审计和国务院安委会第二次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力争“双优”成绩。

持续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巩固提升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做好问题隐患动态清零和持续监督。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的安全衍生风险管控,关注航班量快速恢复或行业高强度运行时,安全保障能力缺口扩大的风险。盯紧盯住“小散变转欠”公司,在业务准入、基地控制、运行监控等方面加强监管。高度关注中小机场在边缘天气、非精密进近条件下的综合保障薄弱问题。加大通航运行中涉及挂线、目视转仪表等方面的风险的防控。严格开展普货中隐瞒夹带危险品运输行为源头治理。认真应对ICAO强制信息要求(MIR)。持续深化“平安民航”长效机制建设,确保空防安全。加强民航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正确处理好安全信息共享与信息内控关系,做好安全事件舆情应对。

加快推进安全监管模式转型。坚持以系统观念为指引,加强“双盯”模型研究,加快“双盯”监管工具开发。充分挖掘行业安全信息系统、各监管执法系统和飞行品质基站等平台数据价值,开展基于大数据的风险预测预警方法研究,提高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监测预警质量。构建民航监管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监管审计实施框架和程序。加强监管数据分析,有效提高监管效能。深入推进安全管理体系与双重预防工作机制、法定自查的有机融合。开展非现场监管中心研究和建设。加快运输航空公司合格证管理办公室建设。加强民航监察员培训学院建设,抓好高级监察员的培养使用、组织考评和示范引领。

(二)统筹运输生产恢复

深刻认识疫情防控工作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围绕扩大国内航空需求,努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行业恢复动力。2022年,力争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04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5.7亿人次,货邮运输量780万吨,总体恢复至疫情前85%左右水平;在疫情不出现反复波动的情况下,力争实现行业整体扭亏增盈。

科学精准防控疫情。坚持“认真、科学、冷静”的原则,既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责任,认真执行各项防控措施,切实防止疫情通过航空渠道传播;也要密切跟踪、及时研判疫情新形势新变化,动态调整防控政策。当前阶段,尤其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严格落实运输航空公司和机场防控技术指南要求,严格远端防控、机上防疫管理和落地后闭环转运全链条防控;严格国际机组驻外期间健康管理,统一做好入境后隔离管理;严格落实《全国机场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严格国际航班保障“四指定、四固定”要求,加强高风险岗位人员“两集中”管理;严格开展疫情防控专项检查,对问题较多单位进行严肃通报和行政约谈;严格执行熔断政策,加强高风险地区、高风险航线航班管控力度;严格落实境外涉冬奥人员来华全过程管理要求,全力做好涉冬奥航班、机场防控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强信息沟通,健全完善协同共防、联动群防、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格局,切实做到守好国门、外防输入一刻不能大意,基层防控一点不能放松。

深挖航空市场潜力。鼓励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兼顾当前与长远、近期效益与持续发展的关系,调整市场策略,深耕细分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搞“白菜价”恶性竞争。鼓励大型骨干航空公司围绕各自核心市场,聚焦中远程商务旅客,打造航空枢纽间空中快线;鼓励中小航空公司专注支线市场,大力开拓中小城市航空市场,与骨干航空公司形成互补。全面落实《民航局创新“干支通、全网连”服务模式实施意见》,加快拓展航线服务网络,积极推广通程航班服务,大力推进中转信息化平台开发及应用,调整发布新一批红色旅游精品航线,发挥OTA平台资源聚合作用,加大对新增航空人口的精准营销力度,进一步激发三四线城市航空市场需求,使更多群众享受航空出行便利。密切跟踪全球疫情形势和国际航空运输市场变化,分类施策、稳慎精准、科学动态调控国际客运航班恢复。着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利用市场扩大窗口期,推进枢纽机场货运保障设施能力建設,提升航空物流企业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航空货运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战略支撑作用。

加大助企纾困力度。统筹行业内外资源,全力保障企业平稳运行,增强恢复发展的信心。既要切实落实已出台的各项支持政策;也要聚焦企业关切与诉求,认真落实国家对民航业阶段性和制度性相结合的扶持纾困政策,加快民航业的恢复发展。要继续用好现行中小机场、支线航空、通用航空等补贴政策。鼓励民航企业苦练内功,改善经营管理,降成本,提效益,切实增强抗风险能力。员工队伍是民航企业最宝贵的财产,要切实保障空勤等关键岗位的合理收入,确保员工队伍稳定,为行业恢复发展筑牢根基。

优化提升服务质量。不能因为一时经营困难,就降低服务标准。健全航班正常考核机制,2022年航班正常率稳定在80%以上,千万级以上机场平均放行正常率和始发航班正常率力争达到85%。推进“无纸化”出行服务提质升级,推进“一证通行”服务,支持枢纽机场探索“刷脸通关”,加快“易安检”在全国机场应用,加快推进行程单电子化改革。启动中小机场行李全流程跟踪机场端建设,扩大行李“门到门”服务范围。在更多机场和航空公司推广“随到随飞”快线+“隔离区签转”模式。扩大“空铁联运”机场覆盖范围,进一步优化旅客换乘流程。优化民航服务质量监督平台功能,做好投诉管理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做好北京冬奥会航空运输保障,实现“好来快走”目标。完成好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等重大运输保障任务。

(三)提高运行保障能力

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推进释放国家空管改革红利,深挖内部潜力,提升运行效率,力争运行保障容量提升一个新台阶。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围绕打造现代化国家综合机场体系,抓紧民用运输机场建设规划落实,力争2022年底颁证运输机场达256个。发挥好重大项目调度机制作用,协调加强重点项目资金统筹保障,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2021年水平。建设“空中丝绸之路”,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厦门新机场建设,推进广州、重庆、福州、长沙、西安等机场改扩建。全力推进西藏“3+3”项目建设,力争隆子、定日机场完工。加快提升机场货运保障能力,确保鄂州货运机场顺利投运。加快推进空管能力提升项目前期工作,整体推进区域管制中心项目建设,统筹推进空管信网工程、民航通信网扩容等重大项目,抓好中俄联合体全球空间天气中心建设。优化工程建筑市场供给,大力推行现代工程管理,着力打造“以人为本、优质安全、功能适用、绿色低碳、智慧高效”的民用机场品质工程。

优化空域资源供给。协调中央空管办推进空域分类划设与管理,重构全国骨干航路网。推进“10+3”大通道建设,打通京广大通道南段,理顺交通流向,降低运行风险,做好沪昆大通道前期工作。继续推进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繁忙地区空域优化,推动京津冀地区空域持续优化,逐步改善首都两场空域运行环境。推动民航管制区优化调整。协调中央空管办,加快低空空域改革经验的总结和推广进程,加快低空空域的分类划设与管理,加快推进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为通航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提升协同运行水平。出台《民用航空协同运行管理办法》,启动全国民航协同运行系统建设,持续推动航权、时刻和预先飞行计划系统全面对接。不断完善大面积航班延误处置和航班计划动态调整机制,推动保障工作时间窗口前移。进一步探索区域运管委建设,在主要机场群和热点城市对航线推动建立多场运管委联动机制。完善运管委考核评价机制,推动实现运管委工作成效与相关资源配置挂钩。扩大运行数据共享范围,初步完成所有运输航空公司、运输机场和空管相关数据资源的汇集共享。充分发挥全国流量管理系统功能,提高容流匹配度和运行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形成以流量管理为核心的运行服务体系。深化管制、气象、情报业务融合,加强危险天气数据集成共享,提高极端天气预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四)深化民航科教创新

充分发挥智慧民航建设战略牵引作用,统筹做好科技、教育和人才工作,切实为民航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教支撑和人才保障。

突出智慧民航建设。印发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并做好宣贯落实,完成智慧民航建设数据治理标准体系编制发布,规范数据资源管理,推动数据资源高效利用。发挥科教创新攻关联盟作用,积极引导国内外各优秀科研单位和IT企业参与智慧民航建设,组织开展软科学研究,营造智慧民航建设新生态。积极开展典型场景试点示范,推动相关标准规范修订和体制机制改革。提升新型基础设施设计咨询能力,积极推进民航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府信息整合和利用,加快推进中国民航智慧监管服务示范项目建设,实现行政机关综合办公系统上线运行。支持民航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变革创新生产运行模式、商业模式、组织模式,积极开展新业务、发展新业态。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聚焦智慧民航主线,推动民航科技创新体系再升级。继续与科技部共同组织实施联合行动计划,用好民航联合研究基金,加强民航领域应用基础研究,大力促进北斗导航、5G航空应用等科技成果转化。研究民航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筹备建设方案,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建,力争实现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零的突破。建设民航南北科教创新园区,努力打造全球民航知名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形成支撑智慧民航建设的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做好C919、MA700、长江-1000A、直15等重点项目审定工作,促进国产航空材料、零部件和航油航化产品的装机应用。研究制定无人机系统、电动飞机适航审定政策,支撑国内产业创新发展。

优化人才结构布局。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布局建设科技创新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国际化人才三支队伍。围绕造就民航院士、打造一流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组织实施新一轮民航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继续深化民航职称改革,做好民航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引导专业人才提升技能水平。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做好ICAO借调等JPO项目人选推荐工作。进一步明确直属院校发展定位与主攻方向,积极争设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及博士点、硕士点,不搞“大而全”,突出“特而精”,合理确定各类型层次招生规模。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注重培养适应智慧民航建设的复合型人才。继续加强民航干部培训工作的统筹协调,确保培训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和精准性。

(五)系统推进深化改革

充分发挥改革的动力作用,着力在民航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大力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坚持高水平航权开放政策,扩大航权资源储备,完善国际客运航权配置规则,实施更加灵活的国际货运航权配置政策。推进高密度机场提质增效,实施中小机场管制运行模式变革,提升机场容量,以高质量的航班时刻资源供给,创造新的航空运输需求。进一步实施机场容量精细化管理,区分不同机场功能定位、不同气象环境、不同空域运行环境等实际情况,对机场容量进行精细划分,更加符合机场运行客观规律和实际需求。统一航班时刻换季与日常协调配置程序,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航班时刻管理系统,推进次级市场航班时刻交换和共同经营,提高時刻资源使用效益。设立货邮飞行时刻池,优化货邮时刻供给政策。合理调控运力供给,优化飞机引进项目办理程序,优化完善ARJ21运行支持政策。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大财务资源统筹力度。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方向,以推动飞机拆解产业化发展为突破,加快推进民航循环发展。

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积极参与国家空管体制改革,加快重构空域资源配置模式。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外资准入和跨境服务负面清单民航条目动态调整机制,有序放宽行业准入。进一步深化民航价格收费改革,鼓励航空公司实施差异化服务价格策略,鼓励机场通过经营创新增加非航收入。持续推进海南第七航权试点,深化自贸试验区民航先行先试改革创新举措。落实军地联合督查任务分工,聚焦低空空域管理改革、通用机场选址、公共安全管理职责划分、军地协同工作机制等制约通航产业发展的突出瓶颈,扎实推进通航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拓展无人机、航空医疗救护、应急救援、创新娱乐飞行模式、通航监管机构改革试点,注重试点成果转化固化。从技术先进化、设施智慧化、机制市场化和能源低碳化四个方向发力,系统推动民航减污降碳。推进民航统计现代化改革。完成局属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完成局属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革、民航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收尾,按计划推进西藏区局改革。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促进协会健康规范发展。

持续推进民航法治建设。贯彻落实立法规划,配合推进《民航法》审查,开展《航空法》《空域管理条例》研究。推进《事故调查条例》《飞标条例》《机场条例》制修。推进飞行运行、安保、机场建设、危险品、货运、无人机等重点领域规章制修。持续完善立法意见和项目征集处理机制,提升立法水平。加大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力度,加强涉外法治研究。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发挥国家标准创新基地作用,提升民航标准化管理水平。推动《北京公约》《北京议定书》报批审查,做好国际民航组织第41届大会参会工作,进一步提升中国民航全球影响力。

(六)强化党建引领保障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认真做好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各项工作。

深入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引导广大党员真学深悟、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通领会《决议》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领实践,自觉运用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健全完善第一议题制度,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加强党内法规贯彻落实。认真做好党的二十大代表推选工作。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及时抓好学习宣传贯彻,切实把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

着力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对“关键少数”的监督,促进各级“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层层严格自律、层层严负其责、层层严管所辖。做好有关单位党委换届,坚持好“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议事决策制度,落实好“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运行机制。落实“一个带头、三个表率”和“六个示范”要求,深化模范机关创建。持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打造“四强”党支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高质量推进领导班子建设,打造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不搞“一潭水”,不搞“一窝蜂”。健全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将年轻干部培养选拔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积极稳妥推进年轻干部发现、培养、使用和管理,推动形成良好的干部梯队,为民航发展积蓄后备力量。完善领导干部、公务员考核及干部监督等制度措施,坚持做到选育管用并重。

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紧盯老问题和隐形变异问题,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防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反弹回潮。持续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厉行勤俭节约、制止浪费。持续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深化经常性纪律教育,强化案件警示教育,开展常态化廉政谈话,坚持重要节日节点提醒制度,加强对新入职、提拔任用、职级晋升和外派挂职党员干部的廉政提醒,引导党员干部绷紧纪律规矩之弦。紧盯行政审批、行政监察、航权时刻、资金安排、资源调配、工程管理等重点领域,强化对重点人员、关键岗位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认真做好信访举报受理、问题线索处置、案件查办工作,严肃执纪问责,做深做实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开展局党组巡视整改工作专项检查,加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推进巡视监督与其他监督统筹衔接、有机贯通,形成监督合力。

認真抓好意识形态工作。针对政治大年以及复杂疫情形势,加强正面引导,做深做细思想政治工作,强信心、稳预期、反松懈、防麻痹。坚持正确导向,深入开展局属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三全育人机制实际效用。加强民航局政府网站、行业媒体网站及新媒体的建设运营,增强服务性、互动性,提升公众满意度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新闻信息工作针对性、及时性、专业性,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指导民航报等媒体开展主题宣传,营造喜迎二十大的浓厚氛围。做好《无名英雄》电影等民航题材文化产品创作,讲好民航故事,展示民航形象。继续做好民航定点帮扶工作。健全工会组织体系,拓宽工会宣教阵地,深化“安康杯”竞赛活动,开展民航职工技能提升行动和生活品质提升行动。抓好庆祝建团100周年系列活动,持续开展“青春”系列活动,引导团员青年立足岗位建功。尊老爱老,用心用情,落实好老干部“两项待遇”,加强对老同志的精准服务,进一步发挥老干部优势作用。

中央明确2022年必须要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民航要把安全稳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党的二十大召开营造良好环境,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紧紧围绕全党全国工作大局,迎难而上,开拓进取,贯彻好落实好民航“十四五”发展规划,奋力完成全年工作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猜你喜欢

机场建设
在建设旅大特殊解放区的日子里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最大机场”
留宿机场
韩国仁川机场连续12年蝉联“全球最佳机场”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机场快线
阿帕奇反机场型导弹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