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两次文艺座谈会文本的比较研究与时代价值
2022-07-11姚星林鹭航
姚星 林鹭航
摘 要: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文章通过分析和比较这两篇文艺讲话的文本内容,探寻两者之间的共通性,如坚守人民立场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同时,习近平文艺观在继承毛泽东文艺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创新性发展,主要体现在:扩大了人民内涵和外延、指明了现阶段文艺工作者中心任务以及突显了新时代文艺工作的张力和弹性。目前,我国文艺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重温两篇文艺讲话,能给文艺工作者带来了新的价值和思考。
关键词:习近平;毛泽东;文艺座谈会;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中图分类号:J02 文献标识码:A
中共历史上有两次重要的文艺座谈会,一次是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一次是习近平在2014年召开的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和习近平分别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对文艺事业发展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前者鼓励文艺工作者对工农兵干部开展普及和提高工作,以人民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创作优秀作品;后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将进入新时代时,引导文艺工作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根铸魂,创造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文艺精品。当下,中国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80年前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以下简称“毛泽东文艺讲话”)和8年前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以下简称“习近平文艺讲话”)对今天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仍具时代意义,两者正确定位了文艺事业的发展趋势,准确把握了文艺事业的发展规律。本文将比较和分析两次文艺座谈会的文本内容,展现两次文艺座谈会核心观点之间的共通之处,同时,挖掘习近平文艺观的创新之处。
一、赓续发展:习近平文艺观与毛泽东文艺观的共通之处
两次文艺座谈会虽然召开的时间和召开的目的截然不同,但二者关注的主体和坚持的立场,是一脉相承的,具有共通之处。
(一)文艺创作的主体:人民
毛泽东在探讨文艺工作者该如何创作优秀作品这一问题之前,首先讨论了文艺工作的服务对象,他指出:“在我们,文艺不是为上述种種人,而是为人民的。”什么是为人民的?毛泽东文艺讲话从人民的敌对概念中,剖析党的文艺工作者“为人民”的创作导向。讲话指出,党的文艺不是“主张资产阶级的文艺”,也不是“汉奸文艺”,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其次,毛泽东讲话对 “人民大众”的外延作出概括,涵盖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内容。在数量上,“人民大众”组成全国的绝大多数,囊括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在质量上,人民大众组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同盟军、主力和同盟者,他们分别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1]855。关于对文艺服务谁的回答,毛泽东文艺讲话将人民置于文艺创作的核心地位,让文艺创作者成为人民大众的“代言人”[1]864,这在文艺发展史上是极其罕见的。在阶级社会,群众与愚民同义,文艺作品通常以统治阶级为主体,而非人民大众。
习近平文艺讲话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创作的人民主体性观点,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2]1。在毛泽东文艺讲话中,文艺创作者与人民不仅具备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而且二者还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一方面,文艺创造者要“到群众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1]861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从人民大众中汲取创作的原料和灵感;另一方面,文艺作品要起到“普及”和“提高” [1]859工农兵,使他们成为助推 “历史前进” [1]861的主体力量。在当时延安整风的语境下,毛泽东文艺讲话的普及工作和提高工作,主要是针对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问题,通过文艺作品的熏陶,唤醒或培养工农兵干部的党性意识。
习近平文艺讲话将文艺创作者和人民二者的关系转化为需要与被需要,构建了一种良性互动模式,让二者的关系更加贴近,“上升到社会主义文艺本质的高度”[3],彰显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文关怀。从人民的视角来看,在快节奏的市场经济下,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相较于革命年代愈加强烈,因而“需要文艺”[2]14来丰富和滋养精神世界。而对于文艺工作者而言,他们同样 “需要人民” [2]15 。一份文艺精品的诞生,不仅需要文艺工作者极高的审美,也需要从人民大众的生活中汲取养料。同时,人民群众又“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2]14,双方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的态势。
(二)文艺创作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
我们在分析和比较毛泽东文艺讲话和习近平文艺讲话时,需要有一个共同的认知前提:二者都同属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因而,探寻二者讲话文本的关联性和耦合性,要先把它们视作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第一,毛泽东文艺讲话和习近平文艺讲话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实事求是的精神贯穿始终。在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吸引了许多来自“亭子间”[1]876的知识分子,但这些知识分子在文艺创作中容易忽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创造中的主体地位,将他们视为愚昧且麻木的对象。毛泽东文艺讲话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切革命者都应该学习的科学,文艺工作者不能是例外”[1]852,呼吁来自“亭子间”的知识分子改造头脑中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学会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其次,毛泽东文艺讲话还批评了“抽象的”[1]853马克思主义者和“教条的”[1]854马克思主义者。“抽象”指的是文艺工作者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呼吁超阶级的爱与自由,空谈抽象和不切实际的情感,追求人性中无法实现的完美,严重与人民大众和实际斗争不相符合。“教条”则指的是那些“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写哲学讲义”[1]874的文艺工作者,这与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相悖。毛泽东文艺讲话旨在重构知识分子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指出文艺工作者第一位的工作是“了解人熟悉人”[1]850,因而要深入工农兵群众和实际斗争,其次才是进行加工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文艺工作者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非单纯堆砌哲学理论。
习近平文艺讲话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全国文艺工作者的指导作用,延续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内核,指出“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2]13。习近平文艺讲话继承了毛泽东文艺讲话中人民大众和实际斗争是文艺工作者创作来源的观点,指出“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2]12,文艺工作者的灵感和激情与人民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和国家的需要密不可分,一份好的文艺作品要反映时代和人民的需求。文艺创作的过程应该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文艺工作者头脑中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因此,文艺工作者“不能以自己的个人感受代替人民的感受”[2]17,要通过深入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获得,而不能间接获取。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求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工作者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一是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要做到求实求真,二是要敢于“说真话、讲道理”[2]30,最后,习近平文艺讲话发展和完善了文艺作品的检验标准,从“人民”“专家”和“市场”[3]20三重维度建构了一套作品评价标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文艺评价特色。
第二,毛泽东文艺讲话和习近平文艺讲话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底蕴,将唯物辩证法精神融入文艺观之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文艺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文艺真实性和倾向性反映的对立统一、文艺形象一般性和典型性、文艺的现象与本质等重要论述。首先,毛泽东文艺讲话阐述了政治和文艺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文艺是从属于政治,但又反转来给予伟大的影响于政治”[1]866。其次,论证了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延安时期的文艺内容要反映工农兵的实际斗争,突显抗日团结的主题;另一方面,文艺的表现形式应呈现多种多样的态势,可以“暴露”侵略者、剥削者和压迫者,也可以“歌颂”人民大众,对人民大众的缺点进行“内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1]872。再次,揭示了动机和效果的辩证统一关系,毛泽东文艺讲话指出,“真正的好心,必须顾及效果”。毛泽东文艺讲话的“好心”,在当时语境的解释下,应为“公心”,即为人民大众的心。但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一些小资产阶级的文艺工作者在进行文艺创作时并没有出于好心,而是出于私心。最后,毛澤东文艺讲话还阐释了文艺的继承借鉴和创新创造以及艺术美和现实美等矛盾的辩证统一关系。然而,不管毛泽东文艺讲话中的文艺思想怎么变化,实质上都是在试图揭示文艺现象与本质的规律。
21世纪的文艺界出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如文艺工作者过分重视文艺作品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执着追求文艺走向国际舞台而缺乏对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弘扬等等问题,习近平文艺讲话阐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内容和形式、文艺的继承和创新、观念和手段、党性和人民性、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和文艺创作多样性、文艺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等辩证关系,为如何解决文艺界产生的新问题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新的前进方向。如在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辩证关系时,习近平文艺讲话指出:“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2]20习近平文艺讲话没有排斥文艺的经济属性,而是鼓励文艺生产者在市场上追求自身价值和经济回报。但对文艺作品的衡量不能仅凭经济效益这一个标准,又指出:“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是第二位的。”[2]20
二、与时俱进:习近平文艺观对毛泽东文艺观的创新性发展
两篇文艺座谈会的讲话都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无论是对抗日战争时期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文艺工作,都发挥了指导作用,塑造了文艺工作者的新面貌。深入比较和分析两篇文艺思想著作,既能感受到二者之间的继承性和共通性,又能体会到习近平文艺讲话的时代感和现实感。
(一)“人民”的内涵和外延的扩大
从两篇文艺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对服务对象的研判是党和文艺工作的首要问题。而且,党和文艺工作者的服务对象具有时间和场域的限制。在抗日战争即将进入反攻时期的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文艺讲话强调文艺的服务对象是人民大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语境中,人民大众则特指“工农兵以及革命的干部”[1]850。这与当时延安文艺界所呈现的突出问题相关,即文艺工作者与根据地的工农兵难以融合。因此,毛泽东文艺讲话提出文艺是为人民大众服务,也就是为工农兵服务,解决了文艺服务对象的问题,但局限了人民大众的内涵。习近平文艺讲话赓续了毛泽东文艺讲话中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等论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2]13。虽然在字面意思上,文艺工作者的服务对象仍是人民群众,但从“人民”的内涵来看,实际上是发生了变化,人民不再仅限于根据地的工农兵及其干部,应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2]6,具体而言则是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体人民。
再者,“人民”的外延在习近平文艺讲话的论述中也发生了变化。[4]在论述文艺创作的源泉时,毛泽东文艺讲话指出:“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的原料。”[1]863这是什么意思呢?人民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因此,毛泽东在讲话中号召文艺工作者学习人民的“语言”[1]8,了解人民的生活。那么,人民生活以外的其他东西,是否还是文艺创作的原料呢?习近平文艺讲话对这一问题作出了一个创新性的判断,即“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2]13,用“人民”代替了“人民生活”。本质上,文艺创作的源泉还是“人民”,但是“人民”的外延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求文艺的内容要来源于人民生活,追求文艺的真实性。那么,文艺工作者不仅需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1]17,真实反映人民的现实状况,敢于揭露生活的美好和丑陋。另外,在转换的过程中,文艺工作还需要保持客观,绝不夸大或抹黑人民生活。另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还要求文艺创作要满足人民的现实需求。现实需求与人民生活存在一定差异,需求是潜在的、可能的现实,人民生活是实现的现实。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人民需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将可能转化为现实的人民生活。文艺创作者要善于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创造出既符合现实又能满足人民需求的文艺作品。由此可见,习近平文艺讲话进一步强调了文艺的人民性。
(二)文藝工作者根本任务的转变
文艺作品不仅能展现文艺工作者的社会经历、审美标准和价值标准,还能反映“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1]860。毛泽东文艺讲话诞生于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时期,此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即将进入战略反攻的关键时期。此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艺工作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思想作风问题,未能准确定位文艺作品的立场问题,混淆歌颂和暴露的对象,严重脱离人民大众的实际斗争,常常以“阳春白雪”[1]865自居。因此,毛泽东文艺讲话的主要目的是肃清党内和延安根据地文艺创作者的思想作风问题,巩固“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1]847。因此,毛泽东文艺讲话对文艺工作者制定的迫切任务则是“教育”[1]850工农兵干部,使他们能够“沿着无产阶级前进的方向去提高”[1]860。
然而,由于所处的具体时代发生变化,文艺的中心任务也有所变化。[5]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驱动着人们追求利益、满足私欲,出现了一些重“量”不重“质”、歪曲价值、缺乏内涵的作品。针对这些现象,习近平文艺讲话先分析了文艺与中国梦二者的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2]2,强调了文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作用。其次,阐明了文艺工作者在新时代的中心任务,不是做市场的奴隶,而是创作出契合时代发展要求和人民需求的艺术作品。[2]7同时,习近平文艺讲话对文艺创作提出了比毛泽东所处时代更高的要求,呼吁文艺创作者追求真善美,在经济和心灵之间寻求平衡,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2]10的文艺精品。
(三)文艺工作的张力和弹性
文艺的政治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一个特殊属性,这与其他文艺理论有着显著区别。在毛泽东文艺讲话中,毛泽东论述了政治与文艺的辩证统一关系,“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1]865。文艺作为从属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不能脱离社会实践单独发挥作用。在毛泽东发表延安文艺讲话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是时代的主题。因而,当时的文艺首先要服务于革命的事业,毛泽东文艺讲话正是出于这一点的考量,作出“文艺是从属于政治”[1]866的历史判断。通过革命文艺对人民大众开展普及和提高工作,鼓舞了人民革命热情和自信心,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发展。
新时代,人民对文艺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和多样化的态势,单一强调文艺服从政治的工作方式显然与时代发展和人民要求不相契合。习近平在讲话中也强调“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 [2]22。在和平与发展的年代,文艺工作不能简单套用“从属于政治”这一说法。因此,习近平文艺讲话论述了“政治立场和创作自由”[2]27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使得新时代的文艺工作相较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文艺工作,有了一定的张力和弹性。
第一,文艺工作的弹性和张力表现在文艺工作者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辩证统一。文艺工作是一个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其中,文艺创作者属于主观范畴,是文艺创作的主体,文艺市场则是影响作品效益和文艺工作的客观范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潮流中,文艺工作可能会出现满足文艺创作者经济需求和人民心灵需求的矛盾和冲突。面对矛盾和冲突,文艺工作者既不能成为市场的奴隶,沾染“铜臭气”[2]20,只回应自身的经济需求,也不能完全只顾社会效益,而应寻求经济和心灵之间的位置。在经济与心灵之间的探寻,正彰显了文艺工作的张力和弹性。
第二,文艺生产的弹性和张力还表现在中国共产党对文艺工作的开放态度和文艺工作者对于文艺规律的把握。习近平在文艺讲话中强调“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2]27。中国共产党的加强和改进工作主要体现在两点:其一是“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2]28,尊重文艺的主体性,提倡和谐、民主、积极健康的艺术氛围,鼓励体裁、题材、形式、手段的多样性。其二,与革命年代相比,中国共产党对文艺工作更具开放和包容性。正是因为如此,文艺工作者更应该掌握好原则,把握好文艺规律,为文艺工作开辟更为宽广的活动场景。
三、两篇文艺讲话的时代价值
通过比较和分析两篇文艺讲话,既能发现毛泽东文艺观与习近平文艺观之间的继承性,结合时代背景,又能观察到习近平文艺观的创新之处。在新时代,文艺依然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有着重大作用。然而,目前我国文艺界也存在一些问题,“当前文艺最突出的问题是……浮躁”[2]9。针对这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作了进一步分析,指出:“文艺工作者的自身修养不只是个人私事,文艺行风的好坏会影响整个文化领域乃至社会生活的生态。”[6]15因而,今天重温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能给予文艺工作者几点思考和启示:
(一)坚守艺术理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是人民的文艺,文艺的创作来源于人民生活,人民的需求激发文艺创作的热情。当前文艺工作存在一些丑陋现象,如文艺创作过分追求美的外在形式而忽视内在的思想性,在题材、主题和内容方面存在雷同、跟风而缺乏实质的创新性,一些文艺工作者过于追求经济价值而忽视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文艺工作者要坚定艺术理想,坚守文艺创作的基本道德和伦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艺精品。其次,文艺工作者要在文艺作品中生动活泼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与时代发展潮流相结合,实现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
(二)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积极构建中国文艺话语权
除了要加强文艺工作者的主体建设,文艺还有一个向外展示的工作。在经济全球发展的潮流中,各国之间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交流越来越密切。文艺反映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那么,中国的文艺作品也代表着自身形象。因此,文艺工作者肩负着向世界人民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的任务。然而,有些文艺工作者刻意迎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需求,抹黑历史和英雄人物,发表丑化国民的言论,从而吸引他人眼球和满足私欲。面对这类问题,文艺工作者不能忽视或弱化主流价值,要具备实现社会主义文艺繁荣的自觉性,勇于批评这类涣散人心、损害中国形象的文艺作品。在批评的同时,文艺工作者也要提升自身创作水平和能力,不能简单套用西方文艺的话语,要用生动、易懂且具有美感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积极构建中国文艺话语体系。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章玉丽.习近平文艺座谈会讲话与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共性探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5(06).
[4]丁国旗.“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思想的理论突破[J].湖南社会科学,2015(03).
[5]杨军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学习《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J].理论导刊,2015(05).
[6]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责任编辑:万书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