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档案微编研内容结构研究
2022-07-11胡吉明罗行陈晔
胡吉明 罗行 陈晔
摘要:新媒体技术推动了档案编研的形态创新和成果传播,为编研工作创新转型提供了机遇。在档案编研与新媒体环境融合的诸多研究中,基于微信公众号平台的档案编研工作引起了广泛关注。论文从内容主题关联角度,基于词汇共现网络,分析当前各主体档案微信公众号中不同类型的编研类文章,揭示其内容结构特征和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发现,我国档案微编研主题分布广泛但关注焦点差异性较大,形成了区别鲜明的四个主题类;不同编研主体的推文内容偏好不同,机构类主体的编研内容是当前微编研的主流,同时伴随着其他各类主体编研的多样化发展。
关键词:档案微编研 新媒体 主题关联 微信公众号
Abstract: New media technology has promoted the form innovation and achievement dissemination of archives compilation, and provided an excellent op? portunity for the in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compilation work. Among the numerous researches on the integration of archives compilation and new media environment, archives compilation based on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platform has attracted ex? tensive atten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nt topic relevance, this paper analyzes different types of compilation articles in the current main archives We? Chat Official Account through the vocabulary co-oc? currence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and reveals their content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e ru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pics of archives micro compilation in China are widely distributed, but the fo? cus of compilation content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 ent, and four distinct subject categories are formed. The preference of tweeting contents is different due to from different compilation entities; compilation contents from institutions are the mainstream, and accompanied by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other entities.
Keywords: Archives micro compilation; New me? dia; Topic association;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当前,国家档案局及相关部门愈来愈重视档案机构利用新媒体的能力,将创新档案编研手段、扩大宣传、传播文化及提高社会影响力作为档案编研工作的重点,由此催生出新的编研形式——档案微编研,受到学界广泛关注。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互动、个性、移动和共享等方面的优势,拓展了档案编研工作的发展空间[1],有助于提高档案编研工作效率,提升编研成果质量和扩大成果宣传力度[2]。其中,微信公众号在档案编研中的应用尤为突出。当前省级档案馆广泛开展了基于微信公众号的档案编研服务,但在服务内容、推送频率和交互效果等方面存在不足,应紧密結合社会关注点、加强推文内容原创性、提高标题吸引力、选准推文时机和拓展发文形式。[3]目前档案机构微信推文在内容、形式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存在主题选择局限、发文形式单一等问题,应充分发挥微信平台的传播功能[4],重视原创内容,与地方特色文化结合[5]。
国外研究认为档案馆的传统职能正在发生变化,在档案编研方面,更加注重面向公众需求的档案资源开发利用[6];在向公开化和大众化转变的同时,利用媒体工具塑造档案馆服务社会的形象,提升公民档案意识。国外学者对于新媒体与档案开发利用的融合研究,主要集中于档案史料汇编、档案文献出版、档案信息公开等方面[7]。类似微信平台的Facebook、Twitter等成为支撑国外档案编研的新媒体应用主流,其中,档案机构更偏向于使用Face? book推送原创内容,而其他档案人员则较多使用Twitter宣传档案信息[8],且利用新媒体的确提升了档案馆的公众影响力[9]。
综上所述,当前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档案编研研究多集中于两者融合及过程优化方面,对其中的内容研究尚不深入,且多为定性分析方法。基于此,本文从梳理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档案编研的发展情况入手,探究其编研内容的结构特征,运用量化的内容分析方法,揭示档案微编研内容的演变规律。
档案编研与信息技术以及新媒体环境的融合,使得传统档案编研模式发生了转变,其特征较之以往也有诸多不同。
(一)档案编研的新媒体化发展
新媒体与档案编研工作的交融,催生了新的编研形式——微编研,表现出与传统档案编研工作相异的鲜明特征。一方面,档案编研主体趋向多元化,除档案机构外,档案组织、团体甚至个人已成为编研工作的主体,使得编研主题更加多样、编研内容更加丰富。[10]另一方面,档案编研成果的用户由政府部门、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等特定群体扩大到社会公众,呈现多样化和年轻化趋势。[11]从成果需求来看,除了获取历史典故、政策变动和人事管理等信息之外,公众对城市记忆、市井记忆、家庭记忆等编研成果的兴趣日益浓厚,因此新媒体逐渐成为档案机构展现馆藏档案魅力,树立亲民形象的重要渠道。[12]
在档案微编研的新媒体渠道中,微信公众号以高占比的受众优势成为档案机构开展新媒体编研的重要平台,学者们一致认为微信公众号扩展了编研成果的传播[13],促进了编研工作的发展,在编研内容及编研形式等方面形成了独有特色。
(二)新媒体环境下档案编研的特征分析
社会背景的转换和新媒体技术手段的完善,使得档案编研呈现出了新的特征。
1.档案编研模式的联动化。在传统媒体时代,档案管理部门依靠丰富的馆藏资源和特有的职能背景,掌握了档案编研工作的主体权力,根据社会需要采用专业的技术和方法,采集、加工、保存、传递档案中的有效信息,以供档案利用者使用,最终实现档案的价值和作用。[14]新媒体环境下,档案部门开发与传播档案资源的渠道和手段更加多样,同时社会公众也逐渐掌握了更多的发言权与主动权,成为档案信息的传播者乃至生成者。档案部门开始尝试通过多部门协作的模式来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形成了以档案部门为中心,文化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研究学者、社会个人等多主体联动的档案编研新模式。
2.档案编研内容的多元化。作为社会生活的直接原始记录,传统的档案工作受到权力意志的影响,其档案的内容和形式趋向单一化。[15]然而,档案不仅是宏观叙事的见证,也是微观记忆的载体,档案编研的素材不仅来自宏大主题,也可以来源于微小故事。新媒体的繁荣放大了每一名社会成员的个人价值,博客、论坛、微信、微博等平台提供了微观档案资源生成与传播的绝佳场所,档案编研工作也开始注重挖掘更丰富的微观记忆,编研内容更加具体化、微观化和多元化。
3.档案编研成果的多样化。传统的档案编研成果主要以纸本文字呈现,维护成本高且传播效率低,往往只在特定领域发挥影响力。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档案编研成果不再局限于纸张载体,网站推文、线上图册、数字广播、纪录片、微电影等形式不断涌现,编研的形式和传播渠道愈来愈多样化[16],推动了档案编研成果价值的最大化。同时,也促使编研主体持续探索更多的传播方式,不断提升与新兴媒体的适应程度,为编研成果寻找更高效、更贴近群众和传播影响力更广的渠道。
档案微编研是档案编研工作新媒体化的体现,通过对编研内容结构的分析,能够有效揭示其深层次的发展规律。其中,分析文本内容中的词汇及其关联关系,是当前研究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17]因此,本文从编研内容中词汇及其语义关联关系的分析入手,通过词频统计、突发词检测以识别档案微编研的热点和突发主题,计算共词网络结构,归纳得出档案微编研的内容结构特征(如图1)。
(一)微编研样本预处理
本文所使用的档案微编研样本指档案编研主体针对馆藏资源、网络资源、社会实际和公众需求,围绕特定主题,通过微信推文呈现的编研成果,主要包括历史人文主题的档案故事讲述、面向档案从业者或研究者的主题活动报道、面向公众的档案主题活动报道等。本文选择较具权威的清博大数据平台作为数据筛选依据,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每月榜单的推文数据,得到7126篇原始推文,剔除非编研类推文,如报道、通知公告、招聘公告等,最终得到5996篇推文。根据认证主体身份的不同,榜单将其分为政府档案机构、企业档案组织、高校档案部门、档案报刊单位和个人档案账号五类,因此本文将全部推文按主体划分为:机构类、企业类、高校类、报刊类和个人类五种。
(二)编研内容词频分析
1.分词与统计。因档案微编研推文的领域专指性较强,为保证分词的准确性与适用性,需要将基础分词和领域词典相结合。即首先在jieba分词的基础上,参考搜狗档案专业词库、百度档案专业词库等公开词库;其次,为了充分挖掘当前新媒体中的时代特征词汇,如战“疫”,本文將梳理后的新词汇整合至档案专业领域词典中;再次,对哈工大中文停用词表进行补充,形成适用的停用词表;最后将上述词典融合,得到微编研文章内容的分词结果。将分词结果进行词频统计,筛选出词频大于等于10的主题词,以支撑后续的共词网络分析。
2.突发词检测。档案微编研内容因时代形势、宣传或研究等需要,在内容主题上会出现“突发”现象,从词汇的角度进行突发检测有助于识别当前微编研成果的变化情况。因此,本文采用突发词检测算法(Kleinberg)识别档案微编研的突发主题,计算每个月份编研内容中所有词汇的突发权重。为了展现突发的重要词汇以揭示编研内容主题的变化情况,本文选取前30个词形成总体推文各月突发词分布图。
(三)主题关联网络划分
通过词汇关联网络结构计算,可以有效识别档案微编研各主题的相关性与分布情况,进而展示其内容结构特征。本文采用Louvain算法,借助社会网络分析工具Pajek对总体推文和不同主体推文的共词网络进行主题类划分,保证主题类内部的强关联及主题类间的弱关联,从而产生区分鲜明的主题类[18],以识别档案微编研的主题及主题之间的关联特征。
经上述分析,本文得到了档案微编研内容的分布和主题结构特征,以此揭示当前新媒体环境下档案编研的发展态势。
(一)编研内容分布
统计发现,档案微编研推文共涉及词汇194,293个,总频次为3,278,389,其中阈值10以上词汇的频次总和为2,918,142,占比89.01%,总体呈现幂律分布,即少数词汇的词频之和占据了总频次的绝大部分比例,说明近年来档案微编研内容的倾向性和集中性非常明显。[19]如表1所示,其中“档案”是年度档案微编研的最热词,其次是“档案馆”和“工作”,说明档案微编研的工作重心和指导思想依然与传统档案编研工作保持一致,围绕档案、档案馆和档案工作展开;“中国”“发展”“建设”“管理”等词是政策文件中的常见用语,反映出档案微编研依旧遵循国家政府的引导,为国家建设与治理服务。
图2展现了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每月编研类推文段落数、主题词数、段均主题词数的变化趋势。6月至9月,发文集中关注疫情信息,段落数偏低,引发数据异常。10月至次年5月,主题词在段落中的分布与段落数一直都比较稳定,说明档案微编研已形成较为稳定的推文撰写习惯,文章结构较为固定。
图3直观反映出档案微编研内容的月度变化较为明显,契合某一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例如,2020年11月“扶贫”作为突发词出现,与当时全国脱贫攻坚事业取得重大进展相吻合,档案微信公众号在这段时期推送了较多与扶贫相关的推文,包括扶贫过程纪实、扶贫成果展示等,例如北京市档案馆公众号推出的《档案见证小康路》系列图片展,包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丽乡村风景线”与“首善标准,精准帮扶”三个部分,绘就了首都人民只争朝夕奔小康的生动画卷。
(二)编研内容主题结构
本文首先分析了所有推文的主题关联网络,以揭示当前档案微编研内容的总体结构;并进一步针对发文主体分别构建其子主题关联网络,细粒度揭示不同主体档案微编研内容的结构特征。
首先,总体推文呈现出四大主题,分别以档案、工作、管理、历史为核心词,反映出当前档案微编研的四个方向。以“档案”为中心的档案馆服务,编研内容较为集中,围绕档案、档案馆等方面展开,主要涉及档案馆利用馆藏资源提供服务、实行档案资源开放、开展馆藏档案资源保护、智慧档案馆建设等方面;以“工作”为中心的档案工作建設,编研活动呈现多元化特征,形式丰富,内容多样,包括档案法规的修订与学习、档案会议精神指导、档案事业发展和档案工作创新等;以“管理”为中心的档案管理应用,与其他主题类交叉现象明显,覆盖范围较广,如档案的保管、移交、归档和数字化等,档案管理制度的设计,电子档案、人事档案等具体形式的档案管理规范,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等;以“历史”为中心的人文故事讲述,主题类规模较小,表明受关注程度较低,主要关注档案文化价值的开发,偏向于挖掘档案历史故事、构建城市记忆和公众记忆。
其次,编研主体的组织性质和社会职能影响其编研工作的目标定位与价值导向,因此不同的编研主体会推送不同内容主题偏好的文章,体现为推文内容特征的差异化:1.机构类主体的编研内容。以档案、工作、中国、历史为核心词,反映出四个方面的主题内容:档案馆局主办的社会热点活动、面向多对象的档案工作编研、以时代档案(如历史大事件记忆档案)为素材的国民记忆构建及传递档案历史文化价值的其他原创内容。机构类主体的编研重点是国家层面的档案工作;与总体推文相比,此类推文更为关注以历史为中心的编研内容。
2.企业类主体的编研内容。以档案、档案馆、管理为核心词,反映出三个层面的档案工作:行业层面、馆局层面及其他单位层面。企业类编研呈现出面向行业内部的特征,编研内容往往集中于规章制度、发展战略、产品服务等方面。
3.高校类主体的编研内容。以档案、档案馆、毕业生为核心,反映出四个方面的主题内容:基于档案学教育的档案知识传播、依托高校档案馆等的校史校风宣传、面向毕业生档案的故事讲述及针对高校师生精神文明建设的档案整理。编研内容也反映出高校普遍重视档案工作,但现阶段毕业生档案管理仍存在问题。综上,高校类推文具有鲜明的需求导向特征——为学校工作服务。
4.报刊类主体的编研内容。以档案、档案馆、档案工作、国家为核心词,反映出四个方面的主题内容:随时代发展的档案事业与档案历史、档案馆建设、档案工作开展及国家治理。报刊类推文与机构类和企业类推文的核心词有相似性,但其编研内容主要以国家档案事业发展为重点。
5.个人类主体编研内容。以档案、档案馆、档案工作、历史为核心,反映出四个方面的主题内容:公众记忆构建、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工作开展的规章制度及涉密档案开放。此类主体编研在有关档案馆和档案工作等的编研内容上,与机构类、企业类和报刊类主体相似,还呈现出个人主体的独特性——编研重点较为分散。
上述结果表明,我国档案微编研涉及主题广泛,且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发展态势良好,不同主体依托自身优势开展编研活动,呈现多元化并存发展的局面。
从宏观层面来看,档案微编研的主题分布不均衡,体现在主题规模大小和主题类间的相互作用两个方面。首先,档案是当前编研的核心和重要主题,体系相对完善。围绕独特档案资源进行编研从而吸引社会大众是始终坚守的方向。[20]其次,在编研实践工作中,档案管理和档案工作形成了众多的子领域,其中档案管理包括制度规范、单位规定、管理人员、文件材料等主题,档案工作包括档案机构、工作环节、事业发展、理论研究等主题。第三,与历史主题相关的编研规模较小,处于边缘地位。
从微观层面来看,各类型主体的档案编研特征鲜明,且相互作用。首先,政府机构更加重视档案工作的程序规范,企业组织更为关注档案管理的实际效益。其次,多数主题都存在较为孤立的子方向,说明各主体在进行编研活动时都做出了新的探索,努力扩展编研内容,但发展不够成熟,与其他主题协同作用较弱,导致主体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由于样本数量有限,本文基于微信推文得出的档案微编研内容结构特征仍有待补充,后续将开展档案微编研内容的深度挖掘研究,丰富研究样本,以期得到更加全面和准确的研究成果。
*本文系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新媒体档案编研的内容结构可视化研究”(批准号:2021-R-26)和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孟旸.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档案编研的创新发展探讨[J].兰台内外,2018(11):71-72.
[2]中国档案学会.新时代档案工作者的使命:融合与创新——2018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8:186-190.
[3]王淼,蒋冠.档案微信公众号推文阅读量提高策略探析[J].北京档案,2017(12):10-13.
[4]周耀林,姬荣伟,赵跃.档案机构微信平台资源建设策略探析——基于典型平台的推文内容分析[J].档案与建设,2017(6):18-22.
[5]赵雪芹,吴明晏.基于推文内容的档案微信公众号传播策略研究——以我国省市级档案公众号为例[J].档案管理,2019(4):63-66.
[6]K?RMENDY L. Changes in archives’philosophy and functions at the turn of the 20th/21st centuries[J]. Ar? chival Science, 2007(7): 167-177.
[7]方毓寧.欧美档案编研工作管窥[J].档案学研究, 1990(2):83-87.
[8]Crymble A. An analysis of Twitter and Facebook use bythearchivalcommunity[J].Archivaria,2010(70):125-151.
[9]HAGER JOSHUA D. To like or not to like: Under? standing and maximizing the utility of archival outreach on Facebook[J].The American Archivist, 2015, 78(1): 18-37.
[10]张华丽,呼志荣.新媒体环境下档案编研服务的发展[J].兰台内外,2020(30):37-38.
[11]曹培军.移动新媒体环境下档案编研成果传播的变化[J].山东档案,2021(3):63-64.
[12]杜勇,陈孔祥.高校档案编研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兰台世界,2020(6):111-113.
[13]聂勇浩,陈函.内容为王:档案馆官方微信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9(6):53-59.
[14]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3-58.
[15]陈建.权力建构视野下档案工作流程的阶段审视与反思[J].档案学通讯,2016(2):7-11.
[16]巩君慧.基于网络环境下民族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档案,2019(3):34-35.
[17]胡吉明,温芳芳,黄如花,赖彤.中国政府数据开放研究的主题关联结构与演化态势[J].情报资料工作,2019, 40(4):56-68.
[18]胡吉明,田沛霖.文本智能计算研究的主题挖掘与演化分析[J].情报杂志,2021, 40(4):139-146.
[19]HUJ.,ZHENGX.,WENP.,etal.Mappingthetop? icsandevolutionsof Chinesechildren's bestsellers[J].Libri, 2020,70(4):305-317.
[20]罗宝勇,崔旋.基于5W传播模式的档案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服务研究[J].北京档案,2022, 374(2):12-15.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