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外科见习教学的探讨
2022-07-11王吉博
王吉博
摘 要:外科学在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使得医院中外科工作量逐步增加,同时也对外科医生的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外科学教学中,必须要提高重视度,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课程思政是当前教学领域中的新理念,将其应用于外科学的教学中,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医学知识的同时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便于其在未来的医学工作中可以真正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文章针对外科见习教学中的思政元素融入展开探讨研究,对外科学科及思政元素融入的重要意义、外科学科思政元素及思政教育进行简述,并提出了有效的融入对策,期望能够切实推进这一目的的达成。
关键词:外科学;思政元素;融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5-0149-04
在外科学课程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经过学习对外科常见病以及多发病的整体治疗措施进行掌握,同时外科学也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须要学习的一门临床专业课,是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因而教师在教学时除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还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综合素养。
一、外科学教学概述
到目前为止,医学科学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外科学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临床医学专业中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医学院外科学的学习中囊括肿瘤、感染、损伤、功能障碍等多个部分,整体学习过程中具有复杂性、烦琐性,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非常多样,如各种病症的发病机制、定义、病因、治疗等等;同时当前在外科的临床治疗中手术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方法,因此当下在外科学的学习中,有关手术的相关内容也非常多样化、复杂化,如某一疾病手术的方法和技巧、手术并发症风险的评估等。总而言之,外科学具有极高的复杂性、实践性,在实际学习中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医学生能够在提高理论素养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实践能力。
二、外科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一)核心教学思想贯彻的需要
现阶段大多数医学生尤其是临床本科生都存在重技能轻素养的情况,认为只需要对专业理论以及临床实践操作技能进行掌握,就可以为患者提供治疗服务,这一情况大大弱化了外科学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比重,而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恰当的课程思政则能有效弥补思政素质教育缺陷。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强调高校中的课程必须要有知识传授、价值塑造以及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因此,高校教师必须对各个课程中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行深入性挖掘,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播的同时进行价值底蕴的凝聚,充分贯彻多维度育人理念,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将思政课程延伸至课程思政方向。
(二)医学院校思政工作的现实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在教育领域下了“大功夫”,尤其是在素质教育上,而且不论哪一阶段的学生,均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较高的现实需求。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需要经历许多的医学工作,并且长时间的医疗卫生工作也会给其心理上带来较大的影响,那么在外科学教学中,学校、教师便应当重视这一问题,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据实际情况来看,医学生们在思政教育上存在短板,其他普通高校学生也是如此。与此同时,医学生在校学习的阶段,是其步入社会、步入工作岗位的过渡阶段,更应当不断地提升自身观念,因此教师要在外科学融入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更为科学、合理且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补齐学生思政方面的短板。
(三)高校教师立德树人职责的体现
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相似性,而且可以说课程思政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创新。在当前,外科学的教学中正在逐步融入课程思政理念,而课程思政的融入,将会使医学生潜移默化地认识到“立德树人”这一思想理念。对于外科学的教学工作来说,教师是其中的重要参与者、实施者,在课程思政中,教师发挥着传播者、引导者的作用,要在实际教学中重视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并逐步将其与外科学知识进行融合教学。“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本身便是“辛勤的园丁”,在其教学中,要将“育人”放在首位,其次才是教学,因此对于外科学的教学来说,通过加强课程思政的融入,不仅是对教学工作的负责,也是教师立德树人职责的具体体现。
(四)医务工作者的能力的客观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在自我健康、自我保护意识上。现如今,各种疾病高发,如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给患者身体带来了长期持续性的伤害,因此使得医院诊疗工作愈加繁忙、繁重,因此对医务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许多患者在疾病上的认知不足,并且在信息化技术如此发达的当下,患者们往往会先通过手机百度求助,但每一例患者自身的病症情况均有个体化差异,在网络上单纯地去求助、了解无法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甚至会让一些陌生的知识先入为主,使其在与外科医生的交谈中,甚至会通过网络上获取的知识去反驳医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率逐步提升。在加强对课程思政的融入时,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并提高诊疗工作中的服务质量,真正将“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服务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
三、外科医学的思政元素及教学
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课程思政是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实现入脑入心、润物细无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学校培养的医学生将是奋战在健康服务第一线的基层临床医生,对健康中国战略的完成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承担着国家最后一公里公共卫生问题的重任。因此,除了精湛的醫学技术的培养,同时也需要加入思政教育元素,在课堂教学中引大道、启大智,使学生日后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仁心仁术的好医生。临床医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等课程。学生通过学习临床医学相关课程,可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方法和公共卫生知识。而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与人们的生活与健康息息相关[1]。在临床医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入思政教育元素,贴近生活,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认同,实现隐性思政教育,发挥全程育人作用,帮助学生增强医德,提升医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课程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外科学科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一)外科学科教学和爱国教育的有效结合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形势都出现了显著而深刻的变化,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社会信息化的进步与发展,很多大学生在爱国思想教育方面存在诸多全新的变化及情况,也遭遇着诸多全新的挑战。在外科学的理论性教学过程里,可以将我国医学界的先辈们在这个领域所做出的贡献和案例等进行结合,借此开展有效的爱国思想教育。比如周朝时期,我国就已经将外科独立罗列出来,外科医生当时已经有专有的名称;汉朝时期更是出现了华夏闻名的外科先辈华佗;还有唐朝时期的孙思邈著述了著名的外科典籍《千金要方》,里面提到了外科手术的手法等。课程中可以对我国古代外科医学的发展进行一个系统的回顾,让学生内心深处由衷地生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及认同感。
进入近代之后,我国在一代代医学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对于大面积烧伤以及断肢再植等外科伤病方面的治疗,还有食道癌等的外科诊疗等方面,已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甚至处在当前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代表人物,比如王忠诚、吴孟超以及吴阶平等。在课堂上借助这些先进人物及其事迹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到榜样的引导作用,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及报效家国的情怀[2]。
(二)将外科学科教学和法治教育有效结合
依法治国是我国开展国家治理的总体方针,而且我国在医学领域也有很多相关的法律制度及规范内容给了患者各种权利的赋能,比如健康权以及隐私权,还有知情同意权等等,这些权利与义务总体上属于平等关系。一般情况下,和患者权利对应起来的就是医院以及医生的义务,那么这就需要医生在进行诊疗的时候具备足够的法律思维及意识。第一,必须要坚持法律至上,学会用法律制度及规范内容来对医生的工作行为进行规范约束。第二,要坚持权利的本位思想,学会尊重及保护患者的各类正当性权利。第三,要以程序为优先,尊重法律规定好的各类医疗服务程序。因此在开展外科学科教学活动时,尤其是外科的见习以及实习等的教学活动时,要学会将法治意识及内容及时融入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借助一些比较典型的医疗民事侵权案例或者医疗行政违法案例进行内容分析,让学生对于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法律制度有一个更加清楚明确的认知,也在这个过程中有效推进学生法律思维意识的培养及建设。还有尤其要引进和鼓励教师在掌握医药知识及外科学相关知识的同时,培养自身的法律意识及思维,并且引导这些教师积极开展医药以及法三者共同结合的课题研究申报,让那些对此有兴趣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全面系统地促进学生在法律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思辨能力的培养。
(三)将外科学科教学和职业素养教学有效结合起来
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基本上都会从事医学职业,因此在学生的教育学习阶段,就必须要着重对他们开展职业素养培养教育,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未来从事医学工作时能够更好地胜任岗位的重要。因此在当前开展的医学教学活动中,有效将医学职业素养的教学内容融入其中是必须的,更需要从各个层面推进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
职业素养包含了职业道德以及职业意识,还有职业相关的行为习惯以及职业技能这四大类内容,这里面前三项内容是职业素养最为基础的内容。对于一名医生来说,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仅需要具备足够高尚的医德及医风,还要具备充足的人文修养以及人格魅力,并且也要具备足够强大的心理素质等等,虽然无法简单地借助知识传授让学生具备这些能力,但是可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借助教师自身的语言以及行为等,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让学生慢慢地培养起这些能力及意识。比如在甲状腺的手术教学中,带教的教师就可以在条件足够的情况下,为患者提供多种不同的手术治疗选择,并且要及时和患者对各类手术的利弊情况进行讨论,医生与患者一同对手术的方案进行决策,让患者在手术之后实现生理以及心理上的快速康复。手术结束之后,医生亲自把患者推回到病房,并且对患者手术之后出现的任何情况及时合理地处理,让患者能够切实体会到完善的人文关怀[3]。在整个过程里,学生能够切实体会到医生拥有人文关怀所能够产生的影响和效用,并且还能够采用这种形式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与意识。
(四)将外科学科教学与生命教育有效结合起来
1968年美国知名学者唐纳华特士提出了生命教育,这个学科开展的目的是让接受教育的个体能够直接体会到生命以及人类生死等问题,并借此能够有效促进个体自我生命的价值最大化实现。生命教育的广义内容其实就是一种全人教育,不但需要对人类从出生一直到死亡的全部过程以及这个过程里所涉及到的各类对于生命起到关键影响的内容,比如生存能力及其培养,生命的价值存在及提升等,进行有效的涵盖,而且还要切实推进人体的生命质量提升,更要倡导学习者要深刻认识到生命的真正意义以及价值,懂得对生命有足够的尊重,懂得去珍惜和超越生命,也借此最终促进生命价值的实现。生命教育的中心思想就是要让人具备足够的仁爱心理,医者仁人,这表明医学教学和生命教育本身就有诸多共通的地方。在当前的外种学教学中,将生命伦理教育内容渗透进去,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让学生实现能力与道德思想的双向发展,并且让学生具备强烈的生命伦理素质,成为一个更为合格的外科医学人才[4]。
(五)外科学科与辩证思维教学的有效结合
马克思唯物辩证哲学思想给当下医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不但让医学学科发展具备了良好的世界观以及方法论,同时也能够有效带领医学专业实现有效的思想方向引导。而且从本质上来看,外科学科教学的内容,可以说几乎每个地方都展现着唯物辩证思想。比如无菌手术的出现,抗生素等药物的发现及应用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结合。人体基因出现了突变情况,那么就会导致恶性肿瘤出现或者转变等,这也直接体现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比如乳腺癌手术,从早期发展到后来的慢慢变化,都能体现这一点。早期的乳腺癌手术只是单纯对局部的肿块进行切除处理,之后则对乳房进行单纯切除,再之后则是采用的标准根治术进行处理,然后就是对根治手术进行扩大和改良处理,不断地进行完善和深入治疗,也正体现了实践和认知之间的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思想着重强调实践才是所有认知的现实性基础,认知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之上,主体对于客体所出现的能动性反应[5]。在当前的外科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始终将唯物辩证思维贯穿其中,让学生站在唯物辩证的角度上进行问题的思考与探讨,并正确把握医学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并且对外科学科的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良好的世界观以及方法论。
五、结论
当代大学生既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受益者,又是未来“科教兴国”战略的建设者,因此,其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摆在高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与创新的产物,内涵强调专业类课程需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和专业课教师的育人职责,从而促进三全育人“大思政”教育格局的形成,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尤其是对于医学外科教学来说,更是如此。
参考文献:
[1] 覃天资,梁洁,梁楚晗,等.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外科学教学的路径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32):297+301.
[2] 邵敏. 重癥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实施思政教育的探索[J].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20(04):115-120.
[3] 廖正步. 课程思政在神经外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09):76-77.
[4] 董为人. 医学课程思政的概念及实践探讨[J]. 解剖学杂志,2020(04):275-279.
[5] 陈俊健,李文涛,麻秋娜,等. 医学诊断学教学的思政课程改革的探讨[J]. 广西医学,2020(15):2054-2056.
(荐稿人:林茂,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