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雨课堂+思维导图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

2022-07-11孙淑军许晓辉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5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雨课堂思维导图

孙淑军 许晓辉

摘  要: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学模式也必将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创新。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为例,综合运用雨课堂和思维导图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发现,雨课堂从教学形式上颠覆了传统教学方式单一的诟病,打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全员全过程的互动式教学;思维导图从教学内容上改变了过去烦琐的文字教学设计,注重厘清教材内容、构建知识脉络,有助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结构性思考。

关键词:雨课堂;思维导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5-0085-04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并对思政课提出了“八个坚持”的要求[1]。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授课教师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教学手段、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料、更加广阔的教学平台,也不断促进教师对教学理论的深入拓展和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必须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效结合,才能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如何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成为思政课教师教学改革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以下简称“原理”课)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五门必修课程之一,和其他四门课相比,“原理”课是学生普遍反映难度较大、知识点分散、内容较多的课程,但由于受教学理念、方法、内容以及教师自身专业背景等多重因素影响,在课程实际开设过程中,“原理”课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都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不少课堂存在抬头率不高、亲和力差等问题,教学的实效性难以得到充分体现。为解决上述问题,可在“原理”课授课过程中以雨课堂为载体,以思维导图为工具,整合教学资源,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原理”课教学效果。

一、相关概念界定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共同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覆盖了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个教学环节,最大限度地发挥教与学的作用,为师生提供完整立体的数据支持,通过更加灵活而便捷的教学方式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从而提高课堂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3]。雨课堂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实现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式的教学监督和控制,将PPT、微信、手机等现代信息软硬件结合于一体,线上、线下相结合,特别突出课堂互动功能,改变了传统“你讲我听”的教学模式,让课程变得有触感、有温度、有质量。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地图,由英国东尼·博赞发明,是由图块、形状、线条、颜色、代码、关键词汇等构成的一种思维可视化、知识结构化的工具。它注重思维的发散性,从焦点出发,围绕焦点不断从中心向四周扩散,思维导图的运用直击重难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适用面非常广,操作简单,有利于从宏观上挖掘知识点彼此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可以大幅提升教学效率以及学习效率。目前可以绘制思维导图的软件较多,包括MindMaster、MindMapper、Xmind等。雨课堂+思维导图教学功能展示如图1所示。

二、雨课堂+思维导图在“原理”课教学中的设计思想

本研究试图通过“雨课堂+思维导图”的方式对现有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深度融合,充分利用课前、课中、课后环节组织师生高效互动、进阶式学习及个性化指导,提升学生对知识整体把握的能力。

(一)化解线下教学及线上教学的痼疾

后疫情时代,传统教学模式不得不随着信息化的普及而进行革新,混合式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完全线下教学中,教学主体为教师,教学方式重灌输、轻互动,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导致学生无法长时间集中精力听课。另外,还存在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无法回看,考核方式单一化导致对教学持续改进支撑力不够等弊端,但具有面对面互动交流,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反馈随时调整授课策略等优点。完全线上教学则存在学生不能亲身感受校园文化,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学习约束力和学习氛围欠缺,学生注册率高而完成率和通过率较低等问题,但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学习时间自由、随时在线测试及时反馈等优点。有鉴于此,“原理”课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可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模式及数字化网络化教学的优势,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利用线下教学及线上教学的优势

“原理”课教学不仅要让大学生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有針对性地回答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学生所关注的重大问题的过程中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线下“原理”课教学注重知识的整体把握与融会贯通,利用思维导图可将整本书各个章节及内容完全串讲起来,将其应用于教师集体备课、授课、复习的全过程,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宏观把握,改善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真正实现“原理”课教学的系统性、整体性。线上“原理”课教师可运用进阶式教学和高效互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分章节、按难易梯度为学生分类搜集整理;提供大量的教学相关视频资源、教学课件、教学微视频、思维导图库、主题讨论题目及作业试题库等线上教学资源,以保证学生学习的高效性、实效性。

三、雨课堂+思维导图在“原理”课教学中的实践

“原理”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严密的整体性、夯实的基础性特点,教师必须熟知教材体系,精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备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高超能力[4]。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夯实理论基础,注重实践应用。

(一)课前环节主要工作

教师安装雨课堂软件,建立课程班级,分享邀请码或二维码邀请学生进入班级后即可制作上传课前预习资料。预习资料主要包括课程相关思维导图、视频资源、音频资源、测试题及投票题五部分内容。

思维导图是教师在对教材内容整体把握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依据教学目标要求,围绕教学重难点采取思维导图方式有层次地展现教学内容。因课前学生未接触课程内容,思维导图不宜太过烦琐,以简单明了为主,如图2所示。视频资源既可插入优质慕课资源,又可插入网络视频,还可通过任课教师自己录制短视频的方式分享给学生,视频长度一般为3—5分钟。音频资源意在让学生提前知晓课本知识,以班级为单位,以学号为顺序,按照教材章节通过学生诵读的方式推送至雨课堂。测试题目,针对预习内容出1—2道测试题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题目不宜太难,重在了解基本学情。投票题是教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的重要方式,每次预习结束设置问题“你对本次预习的掌握情况?A.完全掌握;B.基本掌握;C.一般;D.没有掌握”,教师通过学生对此问题的回答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调整线下教学侧重点。“原理”课基本每周一次,学生课前拥有大量自由的时间进行预习,打破了学习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遇到困惑可随时通过平台反映给教师,教师通过回复解答学生的疑问。教师可通过查阅线上平台,实时监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学习进度,这样就可以在上课前预先知道学生的预习完成度以及每一题的正确率,观察每位学生完成每一题花费的时间。

(二)课中环节主要工作

课堂教学开始,学生使用微信扫描课程二维码进入授课班级并通过PPT同步功能接收授课教师推送的课程教学PPT,学生不再因忙于拍照抄写PPT的内容而无法集中精力听课,每位学生都可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听课,较好地解决了师生“教”与“学”节奏不同步的问题。授课开始前,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回顾已学知识点,导出要学知识点,不断对知识进行回忆、再现、拓展,授课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梳理课堂内容,师生共同完善思维导图,使得原本呈现的框架式思维导图不断丰满且易于理解,实现教学内容的显性化、可视化。通过教师课上讲解完善后的思维导图如3所示。

课堂上,学生遇到问题可发送弹幕或者通过投稿方式提出疑问,以便教师及时解答。当讲授完一个知识点后,雨课堂还可进行随堂测试,前期教师将知识点对应的试题编辑好,随时根据所学知识给学生发送题目,包括单选题、多选题、投票题、主观题等各种题型,让学生在限定时间范围内作答,学生作答完毕,教师可实时查看正确率,方便教师及时了解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及参与性。另外,雨课堂还有随机点名功能,教师在滚动条上按动按钮随机请学生回答问题,紧张刺激的同时也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三) 课后环节主要工作

课后,教师要求学生按照课上讲解补充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并将绘制好的思维导图作为课后作业上传至雨课堂,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根据前两个环节收集的相关数据如预习情况签到率、互动情况、答题正确率等了解学生对重难点内容的掌握情况、课堂参与情况等,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做到详略得当,精准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学生也可通过雨课堂回看课件进行复习巩固,完成教师推送的包括制作思维导图在内的课后习题和作业,还可就相关难点问题继续与教师开展互动交流。

四、雨课堂+思维导图在“原理”课教学中的改革成效与反思

为了解学生对“雨课堂+思维导图”教学方法改革的满意程度,对参与教学实践的466名学生期末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取有效问卷461份,具体调查结果总结与反思如下:

(一)雨课堂的应用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原理”课教学质量

从雨课堂使用维度来看,雨课堂学生端无须下载App直接手机扫码登录,操作简单,因此,七成以上的学生对雨课堂操作界面、便捷性、交互性、运行速度等表示满意。从雨课堂功能维度来看,学生满意度排名依次为课后复习资料推送(26.9%)、课前推送预习资料(25.38%)、随堂测验(18.44%)、点名及随机点名(17.35%)、弹幕功能(11.93%)。调查显示,“原理”课采取雨课堂的方式教学应更注重课前预习资料的搜集整理,筛选利用网上丰富的MOOC资源或自己录制慕课,让学生在课前对所授知识有所了解。课后通过发送复习资料让学生对课上所授知识进行高效复盘,利用好课堂外的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课上讲完知识点后,辅以课堂测试考查学生掌握程度。另外,思政课一般采取大班授课,教师对学生平时成绩赋分依据不足,91.32%的学生认为雨课堂对平时成绩的考核更为客观,避免了仅依赖课堂考勤和主观课堂表现来判定平时成绩,为期末学生最终的成绩判定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撑[5]。因此,采用雨课堂教学实现了“课前-课中-课后”三段联动的完整教学过程,使教与学达到了闭环管理,有效改善了教学质量。

(二)雨课堂+思维导图的应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原理”课教学效果

从雨课堂+思维导图的教学效果来看,95.22%的学生认为这种方式对提高学习效率非常有帮助,96.45%的学生认为对提高学习动力非常有帮助,95.23%的学生认为对掌握知识非常有帮助,95.44%的学生认为对期末成绩提高非常有帮助。同时,86.99%的学生希望其他思政课也采取此种教学模式。因此,在“原理”课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雨课堂+思维导图的方式,既可避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单纯借助课件,通过上下翻页“线性”方式实现内容切换,又可有效避免教学内容无法进行系统化、体系化讲授的缺陷。雨课堂改善了教学方式,思维导图完善了教学内容,二者有效结合与运用,不但促进了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拓展了教学手段,而且使理论知识更为形象和直观。

雨课堂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手段,思维导图是思维可视化的有效工具,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才能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有机融合,线上线下完美切换,让学生有全新的教学体验和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学生思想和认知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5],不断创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形式,“推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5]。

参考文献:

[1] 张烁.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人民日报,2019-03-19(01).

[2] 王帅国. 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 现代教育技术,2017,27(05):26-32.

[3] 朱丽芳,陈露,宋博. 基于雨课堂的中药学课程教学应用研究[J]. 现代交际,2020(01):14-15.

[4] 刘贵占.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06):84-87.

[5]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J]. 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8(05):15-18.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雨课堂思维导图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浅析
评价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语篇分析
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