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弗兰尼茨基的社会主义观

2022-07-11徐梦佳郎旭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5期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徐梦佳 郎旭

摘  要:弗兰尼茨基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南斯拉夫实践派的主要成员,他的社会主义观在他的众多思想观点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弗兰尼茨基的社会主义观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之间既存在一定的联系也具有差异之处,文章探析了弗兰尼茨基社会主义观的理论内涵,比较分析它与科学社会主义的联系和差异,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期为当今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弗兰尼茨基;社会主义观;人道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5-0045-05

普雷德拉格·弗兰尼茨基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南斯拉夫实践派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1922年出生于克罗地亚达尔马提地区。他也被誉为实践派中比较温和的代表人物,他的观点不像其他人那样偏激,分析问题的方式以及考虑问题的角度比较全面。在弗兰尼茨基的众多思想观点中,社会主义观占据了很重要的理论研究地位,他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出发,结合当时南斯拉夫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实际情况,对社会主义的改革模式和建设进程进行了一番思考,从而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同时,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弗兰尼茨基社会主义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来源

(一)弗兰尼茨基社会主义观产生的时代背景

时间的长河熠熠生辉,彰显一个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历程最深刻的印记往往是那个时代所孕育出的伟大思想。弗兰尼茨基的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即与当时南斯拉夫所处的时代背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战后,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共产党胜利夺取政权,并加入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但是好景不长,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斯大林希望将南斯拉夫作为苏联经济建设的原料产地这一想法触及当时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的底线,随后苏南关系日益冷淡。1948年冲突爆发,苏南关系彻底瓦解,南斯拉夫由此开始迈向独立发展的道路,在国际国内形势双双十分严峻的背景下进行自治社会主义建设。弗兰尼茨基对当时南斯拉夫的社会情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批判了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结合南斯拉夫所处的政治環境,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社会主义思想[1]。

(二)弗兰尼茨基社会主义观的理论来源

通过弗兰尼茨基不平凡的生平事迹可以看出,他一生都致力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进程,并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路径。弗兰尼茨基的社会主义观在深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影响的同时,也借鉴了实践派的其他人员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新的阐述。

弗兰尼茨基曾在他的著作《马克思主义史》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自由的思想,其最深刻的本质在于对别人和对自己的批判精神。”他在书中对恩格斯晚期的哲学思想以及列宁、斯大林等人的哲学思想都进行了批判,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出发,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是人道主义,同时全面深入地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中的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提出了马克思在理论与实践上想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就是人的问题,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使人获得解放,而最终目的就是逐步消除异化。

此外,弗兰尼茨基的社会主义思想还深受南斯拉夫实践派的影响。弗兰尼茨基在1945年转读哲学系之后的十几年里出版了很多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相关作品,基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点,但随着国家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迁与发展,在1960年左右“实践派”出现,他们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国家所面临的实际情况,试图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他们把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批判自然辩证法,否认直观的反映论,用青年马克思的人道主义精神代替马克思后来所提出的辩证唯物主义。可以说,实践派的哲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弗兰尼茨基社会主义观的形成。

二、弗兰尼茨基社会主义观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主义观的内涵和实质

弗兰尼茨基的社会主义观与南斯拉夫的实践派观点紧密相连,他们都提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众所周知,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社会形态。在弗兰尼茨基看来,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并不是一种固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形态,因而他批判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模式。在他看来,这种社会主义模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而是一种“国家社会主义”,就是用国家代替资本家对劳动者进行进一步的剥削和压迫[2]。弗兰尼茨基认为,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使人可以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应当从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对待占统治地位的无产阶级与其他不占统治地位的各个阶级力量之间的关系,从而确立符合国情的政治经济行动指南,推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由此可见,弗兰尼茨基的社会主义观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第一,社会主义国家初期仍然存在着国家机构,无产阶级政权依然与其他的阶级相分离,没有完全整合统一,这样会导致异化现象的产生。因此,他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不应该把社会发展成对社会政治和经济进行全面垄断的状态,而应该建立一种自治社会主义,从而让每个人都可以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并逐渐掌握自己的命运。

第二,社会主义是一个“摧毁旧模式”和“建立新形势”的双重过程。通过暴力革命,武装夺取政权之后,社会主义的革命征程并没有结束,而这只是一个破坏了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初级社会主义的开端。面对无产阶级政权所占据的领导地位与残存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力量,应该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路径,如果忽视了残存的资本主义力量而将社会主义彻底模式化、绝对化,就会继续斯大林集权主义下的社会主义模式。在他看来,马克思提出的社会主义具有“破坏”与“建设”的双重含义,即通过对资本主义的破坏孕育出新生的社会主义,在不断推动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使共产主义萌芽、破土而出。

第三,主张把劳动的人作为历史活动的中心,倡导自治社会主义的构建。弗兰尼茨基认为只有通过自治的方式来建立一种新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模式才能使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不分离,掌握自己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通过自治途径,才能逐渐杜绝异化现象的产生,让每个人都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为自己人生历程中的主体力量。

从弗兰尼茨基社会主义观的基本内容可见,这一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着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其实质就是人道主义。

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在他早期的著作中也有所体现,《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着他的人道主义思想,他提出通过革命斗争来消灭阶级对立,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社会,使人可以成为物质世界的主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弗兰尼茨基通过对青年马克思的研究,把人道主义看成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并将其继承到他的社会主义思想中。在他眼中,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核心主体是人,社会主义的本质即为人道主义。他坚持想要使人完全获得解放,得到自身的发展和完善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中的人道主义[3]。

(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必要性

弗兰尼茨基的社会主义观之所以能够形成,一是因为他发现了以往社会主义模式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想要通过新型的改革和建设建立一个理想中真正的社会主义;二是因为弗兰尼茨基认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体系阻碍了社会主义继续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进程。因此,他认为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弗兰尼茨基在观察和分析中发现了以往的社会主义模式或者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存在不可避免的弊端,无法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没有使人得到全面的解放,也不能使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比如在经济建设方面,他认为在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中虽然可以消灭私有制,但是由于市场经济还处于一个不发达的阶段,人民为了快速克服长期贫穷的现实状况往往会过于追求个人的利益,将社会的生产资料利用于谋求私人利益,难以从源头上改变这种私有者的社会意识形态,而且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这种强烈私有意识的存在并不会使社会主义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弗兰尼茨基认为以往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没有仔细考虑自身的社会情况,没有对社会主义的发展进行全面完善的规划,因而通过新型的改革、建设以及科学实际的规划建立新的社会主义模式十分重要。

其次,弗兰尼茨基认真探析了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斯大林等人关于社会主义的阐述和设想,在苏南关系僵化后,对斯大林提出的“社会主义模式”作出了无情的批判。在弗兰尼茨基看来,理想的社会主义应该是秉持“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社会,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不受压迫,自由全面地发展自我,即使是国家也不能从某一层面上压迫制约人民。然而,斯大林所建立起的社会主义模式在弗兰尼茨基眼中就是取代了资本主义统治地位的新国家机器,使国家扮演了资产阶级的角色,对人民进行剥削压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苏联当时的社会主义模式并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这种“国家社会主义模式”阻碍了人民探求真正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使社会主义偏离了人们原本的设想,并没有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弗兰尼茨基认为积极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是追求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马克思的异化观在众多思想理论中占据了不容忽视的地位。马克思认为异化的实质在于人被资本、权力等控制,变成了高速运转的机器,继而充分发挥生产力。在弗兰尼茨基看来,不仅资本主义社会充斥着各种异化现象,社会主义社会也没有办法完全杜绝异化现象的产生。他在《社会主义和异化问题》一书中明确指出“只要人自己的产物(政治、宗教、经济市场与货币等)作为人之外的东西而存在,并且作为凌驾于人之上的力量而与人对立,异化现象就存在”。他将异化看成是伴随于人类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现象,也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存在。而且,不仅资本主义存在着异化现象,在当时现有的社会主义模式中异化问题也一直存在,而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不断建设与发展,逐渐消除社会主义社会中各种异化问题。弗兰尼茨基认为斯大林时期的理论家和哲学家提出的“社会主义不可能存在异化现象”的论断是盲目且武断的,在他看来社会主义模式下所产生的官僚主义、集权主义等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异化现象,社会主义革命是一种不断消灭异化问题的历史进程,主张通过社会主义自治等有效途径,逐渐消除异化现象,进而逐步实现共产主义。总而言之,弗兰尼茨基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消除异化,逐步实现共产主义[4]。

(四)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

历史的发展与社会的进程都充满了坎坷和曲折,对革命道路的探索也应该是永不停歇的,弗兰尼茨基一生也从未停止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思考与探究。他曾说,“建设社会主义不是为了某些抽象的目的,而是为了活生生的人”,在他的观念中建设社会主义就是为了建设一个可以使人得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并且可以通过这一过程逐渐摒弃异化,而实现这一目的的最好途径就是通过社会主义自治建立起一个新型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模式。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法兰西内战》中就通过对巴黎公社革命运动的经验总结提出公社代表的是最广大的人民,并倡导在公社中实行人民监督管理制,以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民主。这一主张与弗兰尼茨基的社会主义自治思想具有相似性,为弗兰尼茨基的社会主义自治理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弗兰尼茨基主张在社会的各个阶层施行自治,不仅是政治经济层面,还要将自治制度渗透于社会的各个层面,建立工人委员会、坚持按劳分配、实行社会主义的自治民主制等,尽可能地通过自治民主的途径来消灭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异化现象,使劳动者可以成为自己生活中真正的主人,得到完善发展。他曾经指出,如果说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实行自治是一种空想的话,那么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自治已经有了现实的可能性。由此可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走自治道路是具有一定可能性的,自治使社会主义民主化得到极大的体现。在自治社会主义的模式下,劳动者能够完全自己掌握、支配自己的劳动产品,切实保证自己的切身利益不受压迫与侵害,劳动的人也将逐渐占据社会主义前进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弗兰尼茨基社会主义观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综上,弗兰尼茨基社会主义观的实质是人道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逐步地消除和摒弃异化,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建立自治社会主义来实现[5]。

三、弗蘭尼茨基社会主义观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比较分析

弗兰尼茨基的社会主义观是在分析南斯拉夫当时所处的社会主义模式与批判斯大林的“国家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形成的,他的社会主义观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之间既存在着一定联系也存在着一些区别。

(一)二者之间的联系分析

无论是弗兰尼茨基的社会主义观还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二者都以实现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首要追求和最终目标。弗兰尼茨基认为社会主义中的核心主体是人,将人道主义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强调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必须实现人的解放,让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发展。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同样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解放人类,并使他们可以获得自由与全面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内部除了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矛盾之外,还给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大多数人带去了残酷的压迫,这必然导致资本主义走向灭亡,而科学社会主义的建设则代表着使全人类得到解放。弗兰尼茨基也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是为了人”。由此可见,弗兰尼茨基的社会主义观与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在这一点上具有相似性。

除此之外,根据苏南冲突爆发的大背景分析,当时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经常会对别的社会主义建设国家进行武力干涉,使其照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弗兰尼茨基敢于对这种做法作出批判,在苏南冲突爆发后他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中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路径,提出了自治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在强调人的突出主体地位的同时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实现社会主义并不是只有一条路,要结合国家的实际情况,在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同时,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走符合国家的发展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点符合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建设规律[6]。

(二)二者之间的差异比较

弗兰尼茨基的社会主义思想大都是在反思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与批判苏联当时所处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弗兰尼茨基的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弗兰尼茨基的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是弗兰尼茨基的社会主义思想过度强调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而忽视了社会主义中人道主义的实现是需要建立在一定基础的社会和物质条件之上的,这就容易导致美好的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差距,致使理想与现实脱节。可以说,弗兰尼茨基的社会主义观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因为他过分关注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而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从而导致其人道主义思想变成空想。除此之外,在分析他的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他的社会主义观并没有涉猎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范围,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相比缺少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的意见,导致国家实际物质经济发展状况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构想分离,理想与现实严重脱节,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造成了不容忽视的阻碍。

二是虽然弗兰尼茨基倡导的自治社会主义道路是结合南斯拉夫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新道路,在基本原则上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但是从他提出的自治体制来看,他所倡导的自治缺少一个集中的主体领导地位,会导致国家权力逐步分散。科学社会主义虽然在它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没有完全否定多党制的一些优势之处,但是科学社会主义始终坚持肯定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地位,保障了国家政治格局处于稳定状态。但是弗兰尼茨基的自治模式中没有相对权威的中央领导政权,当组织或者集团在处理国家事务或者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出现严重分歧时,内部冲突往往无法调节,给国家的集中管理带来很大的难题,使国家走向分离。

四、弗兰尼茨基社会主义观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与意义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从弗兰尼茨基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来看,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与发展一定要从本国的实际出发,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建设道路,坚决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别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发展状况与历史进程存在着极大的差异,现在我国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关键期,一定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前国内外的形势背景与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坚定不移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脚踏实地、实事求是[7]。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弗兰尼茨基的社会主义观极其重视人道主义,将人摆在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核心主体地位。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提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在发展中的重要突出地位越来越得到重视。现在我国已经迈入新时代,积极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就要始终坚持人的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注重人民群众在发展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

参考文献:

[1] 刘天麟. 弗兰尼茨基社会主义理论探析[D]. 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21.

[2] 纪兰西. 弗兰尼茨基对社会主义的思考[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9):14-15.

[3] 贾雁鹏. 弗兰尼茨基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研究[J]. 学术交流,2018(06):15-19.

[4] 杨亚玲. 从国家社会主义到自治社会主义——弗兰尼茨基的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研究[J]. 学术交流,2018(01):26-30.

[5] 安会茹,姜瑛. 弗兰尼茨基异化观管窥——从异化、人道主义到社会批判[J]. 人民论坛,2016(08):208-210.

[6] 李继锋. 人道主义视域下的弗兰尼茨基社会主义观[J]. 前沿,2013(24):47-50.

[7] 林琳. 略论弗兰尼茨基的社会主义观[J]. 世纪桥,2014(12):45-46.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科学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孙犁:中国乡村人道主义作家(评论)
跟踪导练(一)5
浅述人道主义干涉的概念及特征
国际法中的人道主义干涉浅析
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区别探讨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当代社会政治思潮对中国的影响
站在时代角度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思考
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