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废宋立楚”到“再立伪齐”:金初中原统治问题探析
2022-07-10石瑞霖
摘要:金军攻破北宋开封城后,先后设立伪楚与伪齐政权作为统治中原地区的“代理人”,伪楚建立仅三十三天便匆匆结束,而伪齐则存续八年之久。无论是伪齐还是伪楚的设立,皆是金国统治者统治意志的外在体现,蕴含着其对于中原问题的深入思考与实践,其中既有外部政治局势的考量,又有内部权力斗争的影响。与被金人逼迫当傀儡皇帝的张邦昌不同,刘豫渴求帝位,其统治的政治体系完备,中原民众无奈之下接纳,伪齐政权持续了八年。金人废除伪齐,与金人“女真”到“中国”的意识形态的转变密切相关。
关键词:伪楚;伪齐;中原政权
中图分类号:K24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11-0119-04
伪楚和伪齐作为金攻入中原后所扶持的汉族傀儡政权,其设立的背景、原因与影响历来为学界所关注。金军攻破北宋开封城后,并未直接统治所占领的中原地区,而是选择“以汉治汉”的方法,先后“废宋立楚”“再立伪齐”,扶持傀儡政权帮助金国统治中原。异姓异族伪政权在历史上颇为少见,而金更是开历史之先河。金为何没有选择直接统治中原地区,而两次选择设立傀儡政权?伪楚、伪齐这两大傀儡政权为何一个存在时间仅为一个多月,而另外一个则延续八年之久?本文拟从金国统治集团角度出发,分析其设立伪政权以统治中原的原因,以期对金初中原统治问题的研究有所助益。
一、金国设立伪楚、伪齐概况
金天会四年(公元1126年),金人指责宋朝背弃盟约,派兵第二次南下攻宋。九月,太原陷落。完颜宗翰与完颜宗望率领的金军进而向开封进发。金天会五年(公元1127年),北宋都城开封陷落。金国册立原北宋少宰、中书侍郎张邦昌为大楚皇帝,定都于金陵,以黄河为楚金之界。张邦昌在位仅三十余天便还政于元祐太后。五月,元祐太后在告天下手书中册立康王赵构“繇康邸之旧藩,嗣宋朝之大统。汉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兴;献公之子九人,惟重耳之尚在……用敷吿于多方,其深明于吾意。先是御史胡舜陟上疏,请后降诏诸路,使知中国有主,康王即位有日,以破乱臣贼子之心”[1]107。至此,伪楚政权覆灭。
金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金国册立北宋原济南知府刘豫为大齐皇帝,“金人遣大同尹高庆裔、知制诰韩昉册豫为皇帝,国号大齐,都大名府。”[2]13794在金国册立刘豫的诏书中提到:“命尔为皇帝,国号大齐,都于大名府,世修子礼,永贡虔诚,锡尔封疆,并从楚旧。”[3]135
伪齐的疆域基本延续了伪楚所封的地区,金国不仅利用这个傀儡政权来恢复秩序,还把它当作继续与南宋作战的前线中原军队[4]。此后七年间,凡南北政权之间的冲突,或以刘豫军队为主力,或金齐联合出击,刘豫承担着金朝大部分的对宋作战任务。随着金宋冲突的日渐激烈,刘豫所承担的军事负担日益增加,难以自顾,最终为金人所棄。金天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尚书省奏豫治国无状,当废,”[2]13801金熙宗废刘豫为蜀王,伪齐政权灭亡。
二、金国设立伪楚、伪齐的原因
金国为何没有选择直接统治中原地区,抑或是选择北宋宗室代为统治,而是两次选择设立异姓傀儡政权?为何选择张邦昌与刘豫作为其统治中原的“傀儡”?对于伪楚和伪齐设立的原因,目前学界大多有“设立藩屏之说”“金军无暇南顾之说”与“金朝内部权力斗争之说”等观点。笔者认为,伪楚和伪齐的存在确实能够成为金和南宋之间的一道重要屏障,是缓和金军和宋军之间直接军事冲突的重要地带,此说法多来自于金国所颁诏书中的“宋之旧封,颇亦广袤。既为我有,理宜混一。然念斯举,止在吊伐。本非贪土,宜别择贤人,立为藩屏,以王兹土。其汴京人民,许随主迁居者听”[3]907。然而诏书之文多是金国为设立傀儡政权而对外宣称的理由,不足为探求其真实原因的依据,因此藩屏之说仅能够说明伪楚和伪齐设立后为宋金局势所形成的作用,抑或说是金国设立傀儡政权的重要目的。
同样,如果说金人“务广地而兵力不能周”[1]39,那么立北宋宗室为傀儡皇帝似乎更为稳妥,既能保证中原之地尽入己手,还能保证中原地区的安定,更为重要的是,若北宋徽、钦二帝依然作为金朝控制下名义上的统治者,则使得康王赵构难以收服人心,重构正统,大大降低了其对于金的威胁,因此这些方面并不足以解释金国设立伪楚和伪齐的根本原因。伪齐和伪楚设立的根本原因,则应是金国内部权力斗争与妥协的结果。
金国设立伪楚政权,多为金宗室完颜宗翰与完颜宗望两大势力暗中斗争,金太宗从中制衡的结果。完颜宗望又名斡鲁不,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第二子,骁勇善战,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深受太祖喜爱,“每从太祖征伐,常在左右。”[5]1700完颜宗望曾率军追擒辽帝,又两次出师攻宋,攻破开封城,“以宋二主及其宗族四百七十余人,及珪璋、宝印、衮冕、车辂、祭器、大乐、灵台、图书,与大军北还。”[5]1706完颜宗翰本名粘没喝,汉名粘罕,是金国相完颜改撒之长子。完颜改撒势力之强、声望之高,皆能与太祖完颜阿骨打相抗衡。宗翰继承其父的势力,在对辽作战中战功突出,太祖“以宗翰为都统,驻军云中”[5]1695,宗翰借此机会进一步扩张自己的军事实力。在随后的对宋战争中,宗翰任左副元帅,立下赫赫战功。宗望和宗翰二人在攻宋战争中皆为金国立下汗马功劳。在如何统治中原的问题面前,宋钦宗曾请求宗翰“请立赵氏,奉职修贡,民心必喜,万世利也”[5]1697。但宗翰在几次征伐中所得之利却远不如宗望,这也使得他心怀不满,想要借以立张邦昌政权作为自己的附庸,以此来制衡宗望一派。因此对于宋钦宗立赵氏的请求,宗翰似乎并不想应允,因此“受其书而不答”[5]1697。更为重要的是,宗翰以张邦昌为自己所用控制中原的同时,则可借机谋划统一,在金国内部的权力争夺中占据统治地位。金太宗同时也认识到了宗望、宗翰二者实力大增,自攻克开封,俘宋徽、钦二帝后,中原已入宗望宗翰两人掌控范围,再立宋人对于巩固自己的权力似乎已无意义,唯有“废宋立楚”才能有所制衡。
设立伪齐政权,一方面是由于在伪楚政权匆匆结束的局面下,金国希望寻找另一位“代理人”来接替张邦昌的位置并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则是金国内部权力斗争的延伸,而刘豫则在金国权力斗争与政治局势的双重作用下,当上了伪齐的皇帝。
金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刘豫在投降金军后,“以为己受命之符,遣麟持重宝赂金左监军挞懒求僭号。挞懒许之。”[2]13794挞懒本就“密有许封刘豫之意”[6]228,刘豫让其子刘麟送上重金的行为,更使得挞懒对他关注有加,坚定了扶持刘豫的想法。但此时完颜宗翰的心腹高庆裔也看到了这一点,“大同尹高庆裔,左副元帅宗维心腹也,恐为昌所先,乃说宗维曰:‘吾君举兵,止欲取两河,故汴京既得,则立张邦昌。后以邦昌废逐,故再有河南之役。方今河南州郡,官制不易,风俗不更者,可見吾君意非贪土,亦欲循邦昌之故事也。元帅盍建此议,无以恩归他人。’”[6]228高庆裔清晰地认识到,若此时不抢先提出拥立刘豫的想法,那便将会“恩归他人”,“他人”指的便是挞懒一派。因此高庆裔劝说宗翰先提出此建议,宗翰便会有恩于刘豫,那么刘豫政权的势力自然能够于己所用,控制刘豫便是控制中原。
不难看出,无论是张邦昌的伪楚,还是刘豫的伪齐,二者设立的背景与金国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与抗衡息息相关。当然,金设立伪政权代以统治中原的出发点还与缓和军事冲突、缓和民族矛盾、以及当时的作战环境等有紧密的关系,这些都是金未选择直接统治中原地区的重要因素,伪楚和伪齐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金国实现了藩屏和缓冲的作用,但之所以选择张邦昌和刘豫作为统治中原地区的“代理人”,则更多是金国内部派系矛盾斗争的结果,两种概念不可混为一谈。
三、伪楚、伪齐统治中原对比
那么为何伪楚仅一月有余便宣告结束,而伪齐却能统治有八年之久?
首先,统治者的意愿有着一定的影响。张邦昌始终把自己视为宋臣,不愿屈从于金朝,且其性格较为软弱、胆小。金人认为张邦昌“懦夫难胜重任。妄为退让”[3]134。张邦昌并不愿真正地做金朝的傀儡,更不愿登上皇帝的宝座。金人在册封张邦昌之时写道:“今者国既乏主,民宜混同,然念厥初,诚非贪土,遂命帅府,与众推贤。佥曰,太宰张邦昌,天毓疏通,神资睿哲,处位着忠良之誉,居家闻孝友之名;实天命之有归,乃人情之所徯,择其贤者,非子而谁?是用遣使诸官都部署、尚书左仆射权签枢密院事韩某等持节备礼,以玺册命尔为皇帝,以授斯民,国号大楚,都于金陵。自黄河以外,除西夏新界,疆场仍旧。世辅王室,永作藩臣。”[7]451-452然而张邦昌只愿做宋臣而不愿做金人的傀儡,登基称帝在他看来更是僭越之举,因此“邦昌与百官相见,恸哭尽哀,卧病不食者四日”[7]426。但金国对于立张邦昌态度强硬,并以三日为限,否则将屠城。忌惮于金军的残暴,张邦昌只能“步至御街褥位,望金国拜舞,跪受册宝”[7]426-427。
张邦昌坐上伪楚的皇位后,其在诏书中写道:“近迫大国之威,俾救斯民于水火,诸公横见推迫,不容于自裁。近览文牒、状牒,至有以圣旨称之。夫圣,孔子不居,则予一人其何敢焉?应今后有自内传出者,为‘中旨’,有面得者,为‘面旨’,出四方者,为‘宣旨’。”[7]427由此可见,张邦昌做伪楚的皇帝完全是在金国的胁迫下进行的。张邦昌在位三十三天,“大抵每事不敢有僭意,逼迫金国之命耳。”[7]428因此,当完颜宗翰率领金军北返后,张邦昌在剩余北宋官员们的劝说下放弃了伪楚皇帝的位子。
相比于张邦昌对于称帝的不情愿,刘豫则表现出了对于伪齐皇位的渴求。刘豫,“字彦游,阜城人。”[8]249刘豫世代为农,至元符年间进士及第。据史料载,刘豫入朝任殿中侍御史之时,“尝盗同舍生白金盂、紫纱衣,言者诋之,上疏辨,不问。”[8]249“政和二年,为言者所击,帝不欲发其宿丑,诏勿问。未几,豫累章言礼制局事,帝曰:“刘豫河北种田叟,安识礼制?”[2]13793后来又经多次迁任,至金军南侵之时,挞懒围困济南城,刘豫任济南知府。“金即遣人啗豫以利。豫因有邪谋,与东偕往投拜,民遮道不从,豫遂缒城诣军前通款。”[1]373骁将关胜屡出城拒战,刘豫却将其杀死,继而向金投降。投降后的刘豫任“京东淮南安抚使、知东平府、兼诸路马步军都总管,节制河外诸军”[8]250。一定程度上对完颜宗翰的后方起到了保障作用。可见,刘豫幼年出身贫寒,仕途也并不通畅,甚至屡受攻击与讥讽,或许这种经历为刘豫未来的谋反埋下了种子,因而在金军以利诱之时,刘豫“遂畜反谋”[2]13793。因此,刘豫对金人则更加奉承,对伪齐皇帝这一“职责”更加尽忠职守。
其次,伪楚设立于局势混乱之时,领土尚不能定,更不要说有完备的国家体系,而伪齐则反之。伪齐具有其政权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即政治体系完备,伪齐虽然在政治上依附于金国而存在,并不具有实际的政治独立性,但它依然具有一个政权所应拥有的全部标志。伪齐北界金国,南接南宋,西北与西夏接壤[9]89,疆界清晰,且拥有详细且完善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乃至文化制度。从中央到地方,从治国到治边都在统一领导之下。在此基础上,刘豫实行重武轻文的治国理念[9]132,沿用北宋部分兵制,强化军事组织的凝聚力,使得刘豫的军队能够在与宋军交战之时不落下风。刘豫同时清理官员体系,破除选官资格,“不肆赦,不用宦官,不度僧道。文武杂用,不限资格。”[2]13796
最后,中原地区百姓对于伪齐的态度对其能够巩固自己的统治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至伪齐政权建立之后,宋军多次发起对齐战争却难尝胜果,高宗决定重回临安,并将张浚革职。此时伪齐统治下的臣民已不再寄希望于宋廷重夺中原之地,作为汉人政权建立的伪齐一定程度上能缓和金军南侵所带来的激烈的民族矛盾,中原局势不再动荡如前,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发展趋于平稳,因此对刘豫政权渐有接纳之意,这也正是金人所想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四、金废伪齐的原因
金天会十四年(公元1136年),伪齐与南宋的交战以刘麟所率军队的失败而告终,“金人遣使问刘豫之罪。豫惧,废猊为庶人以谢之。于是金人始有废豫之意矣。”[1]1736事实上,在齐宋之战前,金帝已对刘豫产生厌倦之意,之所以没有选择废黜,是因为“粘罕、庆裔尚在也”[7]139。本已有厌战之意的金人在面对齐军的溃败之时,加剧了对刘豫的不满,成为废齐的导火索。而刘豫此时也意识到金人想要废黜他的意愿,“刘豫自猊、麟败后,意沮气丧,其党与皆携二”[1]1774,希望另求机会试探金人对其态度。刘豫“遣皇子府参谋冯长宁请于金,欲立淮西王麟为太子”[1]1750,但金帝完颜亶对其态度冷漠,拒绝了刘豫的请求,“金主亶谓之曰,先帝所以立尔者,以尔有德于河南之民也。尔子还有德耶,我未之闻也。”[1]1750完颜亶以刘豫之子无德为由拒绝了他立太子的请求,使得刘豫认识到,金人已经不再需要伪齐。
关于金废伪齐的根本原因,看似由于伪齐在军事上的失败导致,但其诏书中短短几句“建尔一邦,迨今八稔,尚勤兵戍,安用国为?”[7]440,显然不足以说明金人废豫的真正原因。刘豫被废的背后原因极其复杂,目前学界说法甚多。赵永春教授在其著作《金宋关系史》中提到“关于伪齐刘豫被废原因,史书中主要记载了‘宋人施行反间说’‘宋金幕后交易说’‘刘豫对金无用说’和‘金朝内部矛盾斗争说’等几种说法,在这几种说法中,只有‘金朝内部矛盾斗争说’才是最具本质的说法,比较深刻地说出了刘豫被废的真正原因”[10]。综合学术界目前所提观点与史料相证,除赵永春教授所述观点之外,更为关键的一点原因在于,金国中原统治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相较于金太宗时期以女真为本的统治思想,金熙宗一朝大力推行“中国”化,不仅要做女真之主,更要做“中国”之主。
如何真正实现从“女真”到“中国”的意识形态的转变?直接控制中原地区,提升中原的地位成为关键一步。虽然金熙宗曾于金天眷二年(公元1139年)下诏,将陕西、河南之地归还于宋人,但并非真心希望南宋“处尔旧土,还尔世主”[7]149,更多的是出于力主议和的完颜昌一派势力的强大。金熙宗在其《议收复河南布告中外诏》中提及:“达赉等不俟诏命欵报,遽割疆土,旋班屯军。凡此之为,皆达赉等实稔奸谋,相为接好,将启乱心,预图外交,先施责报。庶無夹攻之患,包藏诡状,专辄陈请,割赐土疆,职此之由。”[3]52因此,仅过了一年,在金熙宗以谋反为名擒获完颜宗磐、完颜宗隽和完颜昌一派后,金军便卷土重来,重新占领了陕西、河南两地。金熙宗将中原之地,认定为“实惟天所授”[3]52。在上承天命、下应人心的理论下,金国实现了对其“正统”地位的深化,击穿了宋人赖以维系“正统”的屏障,成为南宋“正统”地位的最大挑战。这正是金人“中国”意识快速发展下的重要思想转变。因此,伪齐的覆灭一定程度上表明着金“中国”意识的形成,是金人在“中国”观新的转变与发展下,对中原统治政策的又一次革新。
五、结语
无论是伪楚还是伪齐,其皆是金人中原统治思想的直接体现。从“废宋立楚”到“再立伪齐”再到伪齐的最终覆灭,其反映了金人对于中原统治思想的深刻思考与转变。通过对金、宋、伪楚和伪齐之间关系的探索,我们认识到伪楚、伪齐两大傀儡政权对于金、宋双方带来的影响极为深远。
一方面,于宋朝而言,南宋高宗赵构在伪楚、伪齐存在的情况下,合情合理地取得了继承宋朝皇帝基业的合法性和正统性。金人并未选择扶持徽宗或钦宗作为中原统治的傀儡,而另立异姓政权,这使得南宋与伪齐的矛盾一定程度上代替了赵构继位合法性的矛盾。换而言之,宋人对于刘豫僭越称帝的愤恨已然超越了对于赵构政权是否具有正统性的质疑。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高宗赵构并未因刘豫的僭越之举而对其采取更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更多的是采取退让的态度,“自刘豫之僭位也,朝廷以金故,至以大齐名之。至是襄阳镇抚使桑仲始上疏请正豫恶逆之罪,下诏进幸荆南,庶几中原人心,不致摇动。诏答以荆南形势,固可驻跸,但以粮运未通,已令参知政事孟庾计置,俟就绪进发。”[1]873仅于南宋绍兴四年、金天会十二年(1134年)在面临金齐联合入侵之时,由高宗赵构“亲统六军,往临大江,决于一战”[1]1321。
另一方面,于金国而言,伪齐的政治体系为金人直接统治中原地区打下了基础。金废除伪齐后,虽直接统治中原地区,但依然沿用了大部分伪齐的官员,选官制度也依照齐制,并未做出较大的改变,借助伪齐实现了“以汉治汉”的目标。从客观上讲,推动了中原地区民族交往、交融、交流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8.
[2]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张金吾.金文最[M].北京:中华书局,2020.
[4]崔瑞德,史乐民.剑桥中国宋代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598.
[5]脱脱.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6]佚名.皇宋中兴两朝圣政辑校[M].孔学,辑校.北京:中华书局,2019.
[7]宇文懋昭.大金国志校证[M].崔文印,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6.
[8]李有棠.金史纪事本末[M].崔文印,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15.
[9]胡文宁.伪齐政权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
[10]赵永春.金宋关系史: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284.
作者简介:石瑞霖(1998—),男,汉族,山东青岛人,单位为烟台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中国民族史。
(责任编辑:朱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