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抗抑郁药(上)
2022-07-10陈福新
陈福新
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类)尽管疗效肯定,但毒副作用大,尤其是抗胆碱能和心血管系统的副反应等,常使病人难以耐受长期治疗。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由于缺乏选择性以及对酶的不可逆性抑制,导致肝毒性和高血压危象而使临床应用受限。
新一代抗抑郁药主要有选择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和选择性5-HT和去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等,下面予以简单介绍。
选择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吗氯贝胺,是一种新型可逆性选择性MAO-A亚型抑制剂,它克服了反苯环丙胺和异卡波肼等经典MAOI抗抑郁药的肝毒性和奶酪效应的致命缺陷。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氟伏沙明等。它们在保持了经典抗抑郁药疗效的同时,显著减少了由于作用于其他受体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功能紊乱,部分病人有失眠、焦虑、性功能障碍,一般不影响治疗。此类药物用法简单,服用方便,不需要监测血药浓度,不需要逐渐加量,尤其适合抑郁症病人的门诊治疗。其中西酞普兰对受体的亲和力最低,副反应相对较少;舍曲林、氟西汀、帕罗西汀对受体的影响大,副反应相对较多。
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如米氮平,其双重作用机制可能是其起效较快的主要原因。米氮平的抗抑郁效果与TCA类相当,与SSRIS类的氟西汀和西普肽兰相当,而用药早期的效果较上述两药为优。
选择性5-HT和去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如文法拉辛,其疗效与氯丙咪嗪、阿米替林、舍曲林相当,优于马普替林,而副反应远低于上述诸药,且起效快。该药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副作用轻,无成瘾性,最常见的副作用为恶心(6%)、嗜睡(3%)、失眠(3%)、头痛(3%)。
5-HT拮抗/回收抑制剂如曲唑酮(trazodone),能抑制5-HT的回收而消除抑郁。嗜睡镇静作用很强,能有效改善病人的睡眠。但容易产生直立性低血压。
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回收抑制剂如丁胺苯丙酮.其疗效与标准抗抑郁药相当,而副反应较少。但剂量较大时有诱发癫痫的可能。
抗抑郁药一般起效较慢,大多数抗抑郁药的起效时间为10~14天,通常需要4~6周才能充分显效。显效时间的快慢除了与药物的作用机制、剂量相关外,还与患者的性别、种族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使用抗抑郁药2—4周症状无改善时,医生会考虑增加剂量或者调整药物的种类,换用其他药物。
抗抑郁药不具有成瘾性,不会上瘾。一般来说,成瘾性是指在长期使用某种物质后,机体对这种物质产生了生理性或者精神性的依赖和需求,停用后产生戒断症状。臨床中患者停用抗抑郁药后感觉难受,并非是因为“成瘾”所造成的戒断反应,而是撤药反应。撤药反应在精神科并非罕见,骤停抗癫痫药、抗精神病药、抗焦虑药物等都会出现撤药反应。突然停用抗抑郁药也会产生撤药反应,出现如头痛、睡眠障碍、恶心、易激怒等。只要在医师的指导下科学减药停药,就可避免出现撤药反应。停用抗抑郁药宜缓慢,逐渐减少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