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理念的“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混合式教学实践

2022-07-10秦艳姣雷建军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学课程改革

秦艳姣 雷建军

摘  要:依据OBE理念的反向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三项原则,文章对“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基于OBE理念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教学设计内容,阐述了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具体策略,总结了课程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以期对其他的课程改革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OBE;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7-0095-04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 即成果导向教育,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灵魂”,OBE理念的三项原则是反向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这三项原则为中国工程教育专业改革的三个基本问题——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得怎么样指明了方向[1]。反向设计是以培养目标设计毕业要求,依据毕业要求设计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评价方式等,反向设计、正向支撑。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学生学到了什么而不是老师教了什么,关注怎么学而不是怎么教,评价学得怎么样而不是教得怎么样。持续改进是在教学评价的基础上,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標的改进,依赖于持续的质量监控与反馈。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从2017年开始筹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对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具体标准,重新梳理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以及其相互支撑的矩阵关系。具体到每门课程:建立了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本文以“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为例,在OBE理念的指导下,设置课程目标,优化教学设计,改革教学方式,探索本课程在工程教育认证方面的新做法。

一、课程现状

(一)课程目标分析

“计算机基础及应用”是面向高等师范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通识必修课,旨在系统、全面地介绍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知识,及时反映当代计算机学科的最新成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而且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使他们在各自的专业学习中能够有意识地借鉴、引入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理念、技术和方法,期望他们能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利用计算机、认识并处理计算机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1. 学生体量大,基础参差不齐

该课程是新生进校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开课的学生约3000人。这些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有的学生对计算机操作有一定的基础,有的学生对计算机的接触很少。而本课程实践操作性强,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重点关注教学内容的讲授,会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特别是在大合班的情况下,如学生人数在90人以上,对于平时动手实践较少、对计算机接触不多的学生来说,由于跟不上教师进度,最终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2. 师资力量悬殊,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该课程是全校通识必修课,由计算机学院承担教学任务。由于全校同一时段开课班级多,计算机学院本院教师师资不足,本门课程聘请了部分外聘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课程教学团队中,师资力量悬殊,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二、基于OBE理念的“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基于OBE理念,以毕业要求为导向逆向设计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课程教学目标决定于毕业要求(指标点),必须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2]。本门课程的课程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本门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本课程的四个培养目标对应了毕业要求的四种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课程目标确定后,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基于OBE理念,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的要点是:课程教学内容要能支撑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课程教学内容要与教学方式相适应[2]。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3所示。

(三)混合式教学方式设计

混合式教学就是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同时发挥作用,实现“双主合璧”[3-4]。在本门课程现状分析基础上,依据 OBE理念的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原则,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线上主要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百科园系统。线下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如前所述,教学方式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具体到每个章节的教学方式如表4所示。

第一章、第六章通过理论讲授的方式实现,理论课之前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下发预习任务,理论课后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课后作业,学生线上提交作业,线上自动评分或教师批阅。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通过理论课演示加实践课上机实训的方式达成。理论课之前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下发预习任务,实践课之前在百科园系统中建立好实训项目,实践课上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项目任务,完成项目任务后百科园系统会自动评分,实践课结束后将评分截图上传到超星学习通平台。第五章通过自学加分组展示的方式实现,按照寝室每4~6个人分一小组,每组自选主题,分工完成展示PPT制作,选派一人展示汇报,从PPT制作情况、汇报情况、分工合作情况几个方面进行成绩评定,分组及成绩评定都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完成。第七章通过专题研究加理论课点评讲解的方式实现,理论课之前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发布检索专题,学生自由选择专题,上传检索结果或报告到超星学习通平台,教师点评加理论讲授后,学生再次选择之前的专题,重新检索上传检索结果或报告,对比两次检索情况并从自学能力、知识点掌握情况、学习进步情况几个方面进行综合成绩评定。

三、“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

(一)教学资源的建设

本门课程既有理论教学,也有实践教学,在大班授课背景下,建设好教学资源、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设置实践操作内容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5]。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及教学大纲要求,构建课程知识体系。碎片化教学知识点,制作微课视频,制作理论课演示的教学课件、案例,分章节设计题库、作业。教学资源结构图如图1所示。

(二)课程师资团队的建设

本课程的任课教师既有计算机学院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也有新入职的青年老师,还有大量外聘的兼职教师,师资队伍中各教师教学能力相差悬殊。为了筑牢本课程师资团队整体实力,使本课程最终实现较高的达成度,同时让新进青年老师和外聘教师教学能力快速提升,本课程师资团队建设采取了以下措施:

1.课程负责人组织本课程师资团队集体培训多次,包括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分析把控、目标分解,对教学方式的探讨,对资源建设的共建共享方式等内容,还对本课程采用的混合式教学平台、软件的组织培训。

2. 利用学习通平台集体备课,课件、案例、题库等教学资源共享使用,各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制作课件、设计作业、安排实训,但课程内容和目标必须一致。在目标一致的情况下鼓励教师发挥个人教学风格和特色。

3. 实行教学督导、中期检查评价、课程结束后教学评价制度。督导由本课程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承担,定期进课堂听课,给教师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中期检查评价,包括教师自评,专家对教师的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指导教师适度改进。课程结束后教学评价按照OBE的原则,分析课程实现目标的达成度,以期持续改进。

(三)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学生在学习通平台上预习,教师答疑

上课之前,教师在学习通平台上发布任务,学生观看微课视频或者分组自学其他资料,预习完成情况在学习通平台上有进度显示,教师可以实时掌握学生预习情况。预习中学生的疑问可私发给教师,也可以在讨论区提出话题讨论。

2. 课中,师生面对面交流

利用学习通平台辅助课堂活动,利用百科园系统辅助实践教学。学习通平台的签到功能代替传统课堂的点名,平台上的资源在课堂上可通过学习通平台投屏功能展示到教室的多媒体设备上,课中还可以利用学习通平台上的选人、抢答、随堂练习等辅助教学互动过程,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有记录。实践内容以项目形式发布到百科园系统,比如第二章文件操作项目、第三章Word文字處理项目、综合训练项目等,学生在实践课中,登录自己的账号,选择对应的项目,完成项目测试。项目测试完成后,百科园系统自动评分,学生可查看评分细节反馈,分析自己实践操作情况。

3. 课后,学生在学习通平台、百科园系统完成作业,教师答疑

大部分学生都有个人电脑,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上发布作业,学生利用百科园系统自主上机练习。计算机的课程实践性强,仅课堂上的实践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课后需要大量的实践练习。课后,学生可利用自己的电脑完成后上传到学习通平台,也可以到机房利用百科园系统自主上机,发送截图到学习通平台。

借助学习通平台和百科园系统,教师和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师生在整个教学周期中的教学互动和实时反馈。学习通平台和百科园系统贯穿了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能够提供持续的质量监控与反馈数据,为过程化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四)考核及评价

考核及评价主要解决“课程如何证明对毕业要求的支撑”问题。课程考核的原则:围绕课程目标,依据教学环节逐项考核。每一项课程目标均对应适当的考核方式,每一项考核均规定了明确的评分标准,考核权重与教学内容相匹配[6]。本门课程的考核方案:过程性考核占40%,期末考核占60%。过程性考核分两部分,一是课程平时成绩,二是实践成绩。期末考核采取上机考试的方式。即本门课程的成绩=平时成绩×20%+实践成绩×20%+期末考试×60%。过程化考核依据学习通平台和百科园系统提供的全过程教学数据,包括平时的预习情况、课堂考勤、课堂表现、作业提交、分组情况、专题报告情况以及项目实践情况等。期末上机考试,主要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本课程近三年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显示,不仅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解决了传统教学难以解决的学生数量大、开课班级多、师资力量悬殊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通过率在98%以上,优秀成绩在85%以上。通过对高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学习完本课程,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自学能力、沟通合作能力都有直接的提升。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课程建设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今后还需继续作为,为培养新工科创新性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志义.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最后一公里”[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20,36(03):1-13+109.

[2] 李志义,王泽武. 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21,37(03):91-98+113.

[3] 何克抗. 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 中国电化教育,2004(03):5-10.

[4] 胡杰华,盛福深. 以学生为主体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混合式教学探索[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9,41(S1):207-209.

[5] 张红梅,拓明福,赵永梅,等. 混合式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9,41(S1):170-173.

[6] 余勤,曾晓东,王建,等. 新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下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04):183-187.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专项资助重点课题“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及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21ZA14)。

作者简介:秦艳姣(1982—),女,硕士,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实践教学;雷建军(1969—),男,学士,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自动化技术、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学课程改革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云计算环境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的思索
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研究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