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研究
2022-07-10孟彦君
摘 要:全媒体时代,传统的思政教育话语传播方式面临冲击,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遇到很大挑战,为增强大学生政治素质,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文章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内容上质的规定性和传播途径上的规范性两个基本特征,从存在形式、交往模式与休闲方式三个方面分析“00后”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发生转变的原因,重点研究在全媒体背景下如何优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路径,提出教师更新传播思路、丰富传播方法、构建生活化的话语体系,学校发挥全媒体优势构建教育新平台、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等具体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7-0027-04
全媒体是用文字、聲音、影音、图像等表现手段,利用报纸杂志和互联网等媒介形态进行传播,最终实现多终端的信息接收。全媒体传播体现出来的全民性、交互性、即时性和开放性,意味着每一个受众都可以全时空地进行信息互联。这一技术的普遍应用,对受众的话语体系、言行习惯、价值倾向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信息化高速发展的21世纪,“00后”大学生是全媒体时代的见证者和重要参与者,他们的认知观念、思想行为、学习和生活方式已然随之发生变化,这给高等学校思政教育工作既带来了广阔探索和创新的空间,也对传统的思政教育话语传播方式带来冲击。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传播要求集合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性)与传播学(传播手段),不仅要保证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设计能达到教育目的,还需借助行之有效的传播方法,不断扩大影响力,保证教育内容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类话语传播可归纳出两个特点。一方面,思政教育内容上质的规定性。这一特点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质的角度确定。在思政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内容处于主导地位,包含思想理论、道德规范及价值观等,均在意识形态的范围内。受到时代发展主流思潮的影响,大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有不断完善自身对社会规范、思想品德、理想信念、法治思维认知的需求和必要性。另一方面,思政教育传播途径上的规范性。思政教育的话语传播方式遵循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属于既定话语主体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播科学知识和理论,这和娱乐八卦、奇闻逸事等无计划或单纯地传播、扩散有明显区别,整个过程都呈现出秩序性。这使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保证了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但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00后”大学生沉浸式融入网络生活,每时每刻都在接收新鲜事物和信息,纷繁无序信息的冲击使学生眼花缭乱,信息传播没有了针对性,这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陷入话语传播困境,几近出现失语。
二、“00后”大学生特殊语境形成原因
(一)存在形式
“00后”大学生是真正的网络一代,从出生就生活在网络蓬勃发展的时代,他们同时兼任着传播者和接收者的双重身份。在网络环境下催生的大量话语,对这个年龄段大学生的话语体系构建、价值观树立会产生很大的影响。“00后”大学生既是在网络空间中自由表达个人想法的体验者,也是众多潮语的创造者。全媒体时代,网络空间让个体的自我意识出现“碎片化”的形态,大量的“00后”利用网络平台,释放个人情绪,和他人交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传播目标来看,无计划的网络传播中携带的价值,属于不可控的部分。“00后”大学生是个性鲜明的一代,社会事务参与评论度较高,利用开放的社交平台,讨论重大事件,陈述自己的观点,这已是“00后”大学生表达生活态度的习惯。在全媒体时代下,不同的思潮涌入,让每一个网络受众都有机会接触多样的文化形态。文化多样性对一个稳定的社会团体来说,既是一次百花齐放的机会,也有被乘虚而入侵袭的风险。特别是对“00后”这样的新生力量来说,对其确立理想信念、坚守自身文化自信会带来一定的冲击。“00后”大学生的思想理论储备有限,总体素养不高,但网络信息高度膨胀,监管制度不完善,力度薄弱,信息真假难辨,使学生很有可能会被网络中传播的消极生活理念和虚无人生态度等话语干扰,处于复杂、多种形态信息充斥的环境,使得其容易思想道德滑坡,出现言语过激的情况,做出失范行为。
(二)交往模式
全媒体时代,媒体平台不断更迭,使用人数较多的微博、微视频、微信等各类媒体的发展,为人们的互动交流提供了极大便利。新媒体平台会按照用户的个人兴趣和浏览偏好,筛选不同的内容加以推送,在兴趣偏好、消费模式与价值观等的差异下,逐渐衍生出多种文化圈。在同一文化圈的成员中,包含相近的兴趣及需求,就会产生较近的社会关系,或是拥有类似社会属性,根据主客体联系,通过自我认同及排他否定,构成“价值共同体”。所有成员重视自己是否能被同一圈中的“同僚”认可,并形成有别于其他圈层的交流形式、话语模式和共识标准等,这是现代网络流行文化的“孕育基地”。很多年轻学生就是通过媒介平台的信息传播方式“交朋友”,该类话语较小众,但能借助网络传播,发挥出超出自身数倍的传播能量。
但这种传播忽略了内容上的选择性以及传播途径上的规范性,多媒体通过大数据推送的信息形成某种程度上的群体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所体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具有不稳定性,一旦逆社会主流思潮,就会引起学生观念和行为上的评判和反思。
(三)休闲方式
据统计,“00后”大学生日常会用到近十个App,并且大约半数都是泛娱乐性质的应用程序,学生每日在手机软件上会花费1/3以上的时间。手机、平板等移动式工具,使得碎片化、概况式的阅读方式变成主流,传统深层次的阅读逐渐减少。“00后”在主流意识上,缺少了解的主动性,主要吸收非主流的文化内容,对历史事实和身边时事了解甚少,一定程度上造成思政教育效果不稳定。“00后”大学生的生活条件较好,家长学历也普遍较高。这一群体在“平等”教育的呵护下长大,个性突出,日常行事也带有标签,面对生活中的大部分情形,均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在遇到感兴趣的事物,会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并投入更多的精力,但如果没有兴趣,也能明显看出消极懈怠。也有部分“00后”大学生,对待事物表现得很“佛系”,“躺平”观念一度盛行,如果出现与自己看法相悖的观点,会选择不了了之或直接忽略。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面对有鲜明差异的学生主体,无法达到促进思想碰撞、沟通的目的,导致教育互动性不足,难以在包含所有学生的前提下实现准确定位[1]。
三、“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新路径
在全媒体时代下,面对“00后”大学生,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话语传播转变极具紧迫性和深刻性。因此,为提升思政教育的话语传播效果,优化传统思政教育话语传播的路径,帮助传统思政教育走出失语困境,高校思政教育领域应当不断创新,顺势而为、与时俱进。学校应结合“00后”大学生个人可塑性强、接纳新事物快的特点,运用成长中的媒体技术,扩大思政教育传播载体与方式,从传统的口述、文字呈现方式,延伸至视频影像、音频、图像等,古今对话,中外合璧,线上与线下教学并举,讲授与演绎并进,提高传播成果,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格局,实现思想培养精准落实。全媒体时代下,学校应当灵活应用各类传播形式,逐步让年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全社会实现价值共识[2]。
(一)更新思政教育话语传播思路
一方面,把传播思路与“00后”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培育相结合。在全媒体时代下,学校须把思政教育话语传播的新思路渗透到课堂教学与校内文化氛围营造中。学校应基于教育规律和“00后”学生的道德水平,善用全媒体的传播载体,站在高等教育的视角,更新教育话语,通过隐性课程,逐渐优化大学生的道德素养,让“00后”学生道德层面上的认知、情感、意志及言行均能得到同步、全方位的建设。另一方面,话语传播需结合“00后”大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进一步更新教育思路[3]。全媒体背景下,话语传播过程应具有极高的可变性及灵活性,这才能和“00后”大学生产生较高的契合度。为此,学校应更新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使其主动发问、主动求知。具体而言,一要诸教并举,使大学生能用专业化、科学化的视角,学习思政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学校应打造思政育人新平台,依托全媒体技术,充分整合线下线上资源,相关职能部门强化媒体网络监管,使思政教育的话语传播长期保持足够的效用。二要注意日常教学,“00后”大学生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教师在与其互动时,应当注意帮助学生甄别网络信息真伪,组织辩论等交互性强的思辨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对多元化价值观的选择能力,使其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拎得清楚、看得明白。
(二)丰富思政教育话语传播方法
首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优化思政教育内容。全媒体环境下,要善用全媒体平台来收集学生当下最关心的社会热点话题用作教学补充,引导学生深度思考问题背后的逻辑,要根据这些社会热点问题进一步挖掘和提炼一些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的素材,让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获,能够从特殊性事件总结出一般规律,真正做到学、思、悟、行。其次,推陈出新,转变思政内容传播形式。思政原本的教育话语传播形式,能确保传达内容的完整性和严谨性,但在面向“00后”时,难以实现话语共同及情感连通。思政教师群体应当对“0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和学习习惯有清晰的认识,了解该年龄段学生的话语交流模式,日常教育中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语体系,在授课中,教师可运用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纪录片连载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晦涩难懂又有些许枯燥的理论,为思政课堂不断增添新元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学习内容更加立体、有温度,最大程度保障思政教育内容的传播成效。如以“我和我的家乡”为主题,让学生调研家乡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变化,通过参观展览馆、采访建设者、形成调研报告,开展主题征文和演讲比赛,在实践中验证发展的理论,既能丰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能优化话语传播的实效[4]。
(三)扩大传播路径空间
第一,高等教育院校需注意顶层建设,实现统筹管理。学校把思政课当成话语传播的主要路径,明确其无法取代的地位。为保障传播效果,校内管理制度方面,学校应有计划地处理思政教育机制下的各项不足。媒体机构进行整体性管理,学校可在内部设置主管部门或工作小组进行整体规划,组件功能齐备的全媒体团队。此外,学校还需对话语传播过程中的具体策略加以规划,构建包含内涵、方法、机制等在内的逻辑架构体系。如校园宣传部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等诸多部门联动,探究促进此项教育话语传播效果优化的路径,使其进入课堂、渗透到活动中。第二,学校应当鼓励大学生主动参与思政教育的话语传播。在全媒体时代中,话语内容与途径丰富,在保持多样性的同时,增加趣味元素,对“00后”大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学校教师需基于既有的传播路径与条件,主动接轨全媒体,站在理论维度上,组织全媒体形式的话语传播,使“00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高校应积极建设社会实践基地,秉承创新发展的定位目标,发挥出舆论引导等方面的作用。除此以外,高校应持续更新此项教育中的传播指导机制,为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设置有效的评价与激励管理机制,并注重对教师的鼓励与引导,由此逐步建立起遵循理论、依托实践的话语传播格局[5]。
(四)形成平等对話模式
常规思政教育话语中,多充斥着说教与严肃的语言元素,这与新媒体话语传播中开放性的特征不一致。分析“00后”群体的学习习惯,传统的灌输方式难以得到“00后”学生的认同,相反,平等、亲和的表达方式,有助于拉近师生关系,改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尝试引入网络词语及热门话题等,提高思政课话语的“亲密性”,丰富教育话语内容,使话语从控制性调整成交互性。一方面,传达语言时,教师应防止出现根据理论讲解理论的情况,需注意应用全媒体的传播载体与方法,灵活使用不同的直观形象,体现出教育话语的亲切感,将思政教育的话语传播蕴藏在不同媒介中,采取“00后”更加喜爱的模式,落实话语传递。如建立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体系,思政话语体系面对受教主体年轻化和教学手段网络化的特征,教学的话语体系就要以靠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基础,从学生的现实世界提取新鲜的话语元素,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上,提升最近发展区。另一方面,各主体之间要保持平等的互动状态。全媒体背景下,各主体话语空间打破原本由上至下的传达程序,有诸多网络平台可供教师选择,和学生通过线上路径,展开理论探讨、思想情感沟通,以减轻学生紧张感,使师生平等对话,推动情感交流,提高话语传播效果。
(五)促进教育队伍建设
思政教师肩负时代使命,所以应将其作为优化话语传播效果的重要切入点,逐步从输出端改进思政教育质量。其一,教师需要提高媒介素养,熟练运用新媒体资源。现如今,依旧有部分思政教师因为多年的授课模式与习惯,很难在短时间改变其传统说教、灌输的教学模式。即使学校已安装普及多媒体等各类现代教学工具,但利用率不高,大部分教师仅是用其展示课件。要提升全媒体时代下思政教育的传播效果,教师须调整观念,通过增加新元素、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新奇感,提高话语接受的深度[6];体会运用多媒体开展教育的便利性及高效性,并能主动适应全媒体时代的“00后”大学生培养需要。其二,整体提升思政课队伍的理论水平。无论是传统教育话语体系下,还是全媒体时代背景下,要实现思政育人的功能,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教育者的理论水平与教学能力。要提高思政教师的理论水平,高校需要不断地开展理论学习及全媒体技术的培训,提升整合全媒体资源的能力,增强对网络和舆论的引导能力。
四、结语
全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的话语更新是必然发展方向。所以,学校应当正视当前所面对的思政教育困境与“00后”大学生的特殊时代语境,灵活利用各类媒介形式,加强内容、制度、方法上的創新,融入“00后”熟知的语言表述方式、事件、元素等,提高课堂的信息化程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并鼓励其参与到话语传播实践中,加深其对理论和实践的理解,逐步确立正确的思想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 祁凤华,黄丽颖,常永青. 全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22(02):80-84.
[2] 张春玲. “0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及传播效度研究[J]. 北京教育(高教),2021(10):85-87.
[3] 郭杰彬,黄涛,毕艳军. 新时代全媒体传播格局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革新研究[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7(06):40-42.
[4] 李江冬.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策略探析[J]. 文教资料,2020(23):83-84+87.
[5] 李洁,廖小琴. 智媒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审视[J]. 思想教育研究,2021(07):51-57.
[6] 骆黎阳,姚钰,徐佩玉. “00后”高职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21(22):12-13.
(荐稿人:王允,兰州文理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度先导基金项目“基于‘MOOC+SPOC’的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XD2020-1)。
作者简介:孟彦君(1992—),女,硕士,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