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7-09田永新

甘肃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髓内股骨头螺钉

田永新

(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甘肃 定西 743000)

股骨粗隆间骨折主要发生于股骨颈基地至小粗隆水平之上,为老年人常见的闭合性股骨近端骨折。调查显示[1-2],股骨粗隆间骨折约占老年人髋部骨折的50%左右,若治疗不当可导致髋外翻、关节功能异常等,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目前,治疗该病的方式包括保守治疗与手术内固定治疗,由于保守治疗恢复较慢,患者需长期卧床,易导致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3],使其临床应用受限。手术内固定治疗相比保守治疗患者恢复时间较短,且更有利于髋关节功能康复[4]。内固定手术包括股骨近端动力髋螺钉系统(DHS)、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FLP)等,DHS 可持续向骨折端进行动态轴向加压,有利于骨折断端愈合,但缺口较大,力臂较长。PFLP 抗旋能力及稳定较好,但恢复期仍较长,研究表明[5],PFLP 术后骨折愈合时间长于PFNA。PFNA 相比传统锁定钢板带有螺纹,稳定性更好,可有效防止复位丢失,且符合股骨粗隆间生物力学基础。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2019 年1 月—12 月甘肃省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3 例,纳入标准:①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拟行手术;②未合并其他病理性骨折;③无精神障碍,能够配合手术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脑缺血或脑梗死;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③全身状况不佳,无法耐受手术。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 组,即采用PFLP 手术的患者为PFLP 组,采用PFNA 内固定手术的患者为PFNA 组。PFNA 组42 例,男、女分别为14例、28 例,年龄63~87 岁,平均(74.68±5.12)岁;致伤原因:摔伤31 例,车祸伤11 例;骨折部位:左侧26例,右侧16 例;AO 分型:A1 型12 例,A2 型22 例,A3型8 例。PFLP 组41 例,男、女分别为16列、25 例,年龄62~89 岁,平均(75.14±5.87)岁;致伤原因:摔伤27 例,车祸伤14 例;骨折部位:左侧23 例,右侧18例;AO 分型:A1 型16 例,A2 型20 例,A3 型5 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PFNA 组:术前评估患者手术耐受力,常规导尿、备皮;行硬腰联合麻醉,取仰卧位,略微垫高患侧臀部,健肢保持屈膝屈髋外展状态,内收患肢;C 型臂X 线机引导下行闭合复位,常规消毒铺巾,于股骨大转子尖上方纵行做3~5 cm 手术切口,分开臀中肌及皮下组织,暴露股骨大粗隆顶点;于大粗隆顶点中央进针,置入导针后C 型臂X 线机引导下确定导针位置;沿着导针将空心开口钻插入,尽可能扩大近端髓腔,于髓腔内插入PFNA 主钉,瞄准器前倾角设置为15°,借助瞄准器,并于C 型臂X 线机置入螺旋刀片导针,使导针位于股骨颈中央、股骨颈中下1/3处,确认导针位置良好,测量所需螺旋刀片长度;钻透外侧骨皮质,置入螺旋刀片并锁定;采用瞄准器旋入远端交锁螺钉,旋入主钉尾帽;观察PFNA位置,确认良好后,冲洗伤口,放置引流管,闭合切口。

PFLP 组:以股骨粗隆为中心于近端外侧做12~15 cm 纵切口,将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依次分离,切断股外侧肌,暴露股骨粗隆部,复位患肢骨折端,并借助2~3 枚克氏针临时固定,若患者小粗隆处骨折处内侧壁失去支撑,可使用钢板近端螺孔打入拉力螺钉固定;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放置于股骨外侧,依次钻拧入3 枚螺钉,G 型臂X 线提示骨折复位对位对线良好,消除克氏针,固定锁定螺钉,冲洗切口,留置负压引流管,包扎切口。

2 组患者术后均实施6 个月随访。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观察并记录2组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开始负重训练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

(2)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2 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3)髋关节功能: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6]评分评价,分值范围为0~100 分,分值越高髋关节功能越好。评价时间为术前、术后3 个月及术后6 个月。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或配对样本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使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2 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PFNA 组手术用时、开始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PFLP 组(P<0.05),手术出血量少于PFLP组(P<0.05)。2 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表1 2 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2.2 2 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PFNA 组总并发症发生率7.14%低于PFLP 组24.39%(P<0.05),见表2。

表2 2 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2.3 2 组髋关节功能比较

2 组术前Harri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及6 个月,2 组Harris 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FNA 组均高于PFLP 组(P<0.05),见表3。

表3 2 组髋关节功能比较(,分)

表3 2 组髋关节功能比较(,分)

注:与术前同组相比,aP<0.05。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与高龄、骨质疏松密切相关,研究表明[7],老年髋部骨折1 年内病死率达10%以上。保守治疗易引起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等,影响关节功能。目前,多数临床学者认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无手术禁忌证情况下应尽早行手术治疗。

PFLP 操作简便,钢板与螺钉锁定角度固定,具有良好的空间稳定性,可有效防止螺钉松动,且螺钉体积较小,对股骨头血运干扰较小,适用于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研究发现[9],由于PFLP 固定后股骨纵轴方向与髋关节力向一致,髋内翻风险较大。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为髓内固定系统,力臂较短,增加远端滑动加压螺钉,从而增加了抗压、抗拉能力。但不足之处在于,PFN 头内两枚螺钉分别承担张力与抵抗压力负荷,当其中一枚螺钉退钉时,另一枚很容易脱出股骨头,引起内固定失败。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通常伴随骨质疏松,骨密度与骨强度降低是导致内固定失败的重要因素[9]。PFNA是在PFN基础上改良设计而成,使用1 枚带螺旋刀片的头钉,表面积宽大,以敲击打压方式置入股骨头,挤压股骨头内松质骨,使其更加密集、结实。同时可有效避免股骨头颈区骨质破坏,防止骨质丢失,有助于骨折端闭合固位与骨折功能重建。此外,刀片切割的骨道为正方形,抗旋能力好且把持力强,可有效避免一枚螺钉退钉引起股骨头旋转,内固定失败。PFNA 已成为股骨近端骨折髓内固定的常用手术方式,研究表明[10],该手术方式可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本研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 治疗,结果显示,PFNA 组患者手术用时、开始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PFLP组,手术出血量少于PFLP 组。提示PFNA 可有效缩短手术用时,减少术中出血,且有利于术后骨折愈合,与临床研究具有一致性[11]。本研究结果也显示,PFNA 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FLP 组,术后3 个月及6 个月的Harris 评分均高于PFLP 组。

综上所述,PFNA 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用时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可早期下床进行功能锻炼,加快骨折愈合,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患者髋关节恢复良好。

猜你喜欢

髓内股骨头螺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术后跟骨螺钉取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内固定螺钉要取出吗?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脊髓型颈椎病MRI 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形态与颈椎后路手术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治疗—浅谈并发症形成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