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式管理应用于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抢救的效果
2022-07-09建湖县中医院急诊江苏盐城224000
张 勤 (建湖县中医院急诊,江苏 盐城 224000)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即颅内出血,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偏瘫及昏迷等,抢救不及时易导致患者直接死亡[1]。因而只有提高患者的抢救时效性,才能降低其死亡风险,提高其生活质量。链式管理主要通过合理化分配急诊人员的方式,让急诊流程呈现出规范化、标准化的特点,使得急诊流程更具专业性,在提高急救时效性方面可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经本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对经链式管理干预后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抢救效果及救治效率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纳入对象均为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纳入初始时间为2018年1月,终止时间为2020年10月,经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6~78岁,平均(54.36±4.35)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大脑半球、原发性脑室、小脑半球分别为12、8、11、9例。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6~80岁,平均(54.53±4.18)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大脑半球、原发性脑室、小脑半球分别为13、7、12、8例。入选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3]相关诊断标准者;发病12 h内入院者;自愿参与研究者。排除标准:因其他原因(外伤、脑血管疾病)所致脑卒中;心脏停搏者;近期接受脑损伤手术治疗者。
1.2方法:对照组:接到患者后及时评估其生命体征,并做好吸氧、心电监护以及开通静脉通路的措施,随后积极配合医师进行抢救。观察组:加强对患者的链式管理干预。①建立急救小组:共分为3组(辅组分诊组、次级急救组、危重急救组),危重急救组成员包括1名年资>10年的主管护师、1名主管护士及1名普通护士;次级急救组成员包括1名主管护士、2名普通护士;辅组分诊组包括1名年资>10年的主管护师、2名普通护士。②制作链式急救流程图:流程图正面内容包括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急救方法、急救过程、急救药物 、重点护理内容及特殊情况护理内容等;反面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站位、不同护理人员工作内容等。③急救方法:辅组分诊组成员接到患者后对其病情进行评估,为其开放静脉通路,并协助其完成基本检查,随后分诊;次级急救组成员及时评估患者颅内高压状态、预后评分、肢体运动障碍情况、意识、呼吸及脉搏等,并加强对患者的心电监护,为其开放气道,随后与神经外科医生取得联系,让其根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制定针对性手术方案;制定手术方案后,由危重急救组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治疗,期间采取分工定位抢救法,年资>10年的主管护师站在患者头部为其清除呼吸道给予其吸氧,并协助医师进行气管插管,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另一主管护士站在患者侧方管理循环系统,及时为其输注药液、血液;普通护士站在患者脚部,进行止血、包扎、补充药物等工作,并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安慰,及时为其提供抢救信息,缓解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
1.3观察指标:①救治效率:分诊时间、检查时间、等待抢救时间、急诊救治时间等。②救治效果:抢救成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③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测定维度主要包括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等,每个维度的分值均为0~100分,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比[4]。④通过量表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进行评定,量表为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测评维度主要包括救治流程满意率、接诊效率满意率及危重症护理满意率等,分值为100分,90及以上表示非常满意;90分(不含90分)以下、70分及以上表示基本满意;70分以下(不含70分)表示不满意[5]。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救治效率对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分诊时间、检查时间、等待抢救时间、急诊救治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救治效率对比
2.2两组救治效果对比:相较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75.00%)而言,观察组(95.00%)较高;在护患纠纷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中,相较于对照组(22.50%)、(15.00%)而言,观察组(5.00%)、(2.50%)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救治效果对比[n(%),n=40]
2.3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在生活质量对比中,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n=40)
2.4两组护理满意率对比:在满意率对比中,相较于对照组(75.00%)而言,观察组(92.50%)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率对比[n(%),n=40]
3 讨论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较复杂,临床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情绪波动、寒冷刺激等因素相关。该病具有进展速度快、致死率高等特点,需要在最佳时间窗(发病后4~5 h内)对其进行急救,才能提高救治成功率[6-7]。因此,在对该类患者进行急救时,需加强对其急救流程的管理,简化就诊流程。既往研究中,临床多在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过程中对其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虽能取得一定效果,但常规护理中的护士多处于被动遵医状态,工作过程中易出现混乱状况,易影响抢救效果,整体护理效果欠佳[8-9]。
链式管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常规护理被动遵医的状态,该管理主要是通过标准化的流程,确保各个急救环节环环相扣、井然有序,同时还能让每个护理人员明确自身的责任,避免护理过程中出现工作混乱的情况[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链式管理干预后,抢救总耗时较短,说明链式管理干预在提高急性出血性的脑卒中患者抢救时效性方面具有促进作用。究其原因,通过建立链式急救小组的方式,在不同急诊环节安排合适的急救小组,并严格按照链式急救流程图开展护理工作,能够在急救护理组织方面节省时间,同时还能避免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出现重复护理操作的情况,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急救的时间,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抢救的时效性[12-13]。观察组经链式管理干预后,抢救效果较为良好,说明加强对急性出血性的脑卒中患者的经链式管理干预可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改善其预后。究其原因,在急救过程中实施分工定位抢救法,可保障抢救流程标准化、固定化,避免急救压力落在一个护理人员身上,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安全风险压力[14-15]。另外,在急救过程中保持固定站位,还能避免急救期间出现混乱的情况,保证抢救的顺利进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经链式管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对急性出血性的脑卒中患者开展链式管理干预可进一步改善其生活质量。究其原因,通过环环相扣的方式进行链式管理,可保障抢救的时效性及效果[16-17],确保患者能够在最佳时间窗接受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在提高其生活质量方面意义重大[18-19]。观察组经链式管理干预后,满意率较高,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链式管理干预后可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率。究其原因,通过建立链式管理小组、制作链式急救流程图及实施管理等方式开展链式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急救过程中的规范化,使其能够有序进行急救,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急救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方面可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20]。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其开展链式管理干预,既能加快其抢救速度,提高其抢救效果,还能改善其生活质量,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其满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