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画艺术之囧

2022-07-09撰文李宏平

艺术品鉴 2022年16期
关键词:画画艺术

撰文=李宏平

对页李宏平《大写系列·云如瀑》180×70cm

中国的版图西面高山沙漠,北面高原草原,东面南面是大海。由于这种包围的地理环境影响,中国有史以来就处在一种相对的安静环境之中,战争除了“窝里斗”,就是北面和西面的少数民族骚扰。分分合合几千年,四大文明古国三个消失,而独中国延续,这封闭的环境是一个主要原因,但这种环境也造就了社会的保守和安逸。火药我们没有制成枪炮,而作为逢年过节庆贺之用;指南针没有下海远渡大洋,成了人们架罗盘看风水之用。明清时期干脆闭关锁国,几百年让中国真正成了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腐朽国家。一直到让洋人用鸦片和大炮硬性打开国门,才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在绘画艺术方面也是如此,早在南北朝和唐代就出现了“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画龙点睛”的大画家。但一千多年过去,绘画基本上是除了传承没有多大发展,硬把画画的是山穷水尽,萎靡不振,也没见几个敢破敢立的人。

民国时期,我们才知道自己的落后,送了一些留洋的学生,才算带回来一些新的思想理念,让绘画有了一些新的面貌,也有了后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但由于军阀割据,连年战乱,普罗大众谁还关注艺术?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化大革命,五十年又过去了。

一直到八五美术思潮,一批青年画家在新和旧、东与西的挤压下开始思考美术的出路。他们放弃高、大、全、红、光、亮的艺术政治工具形式,否定在专制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形态与意识形态,要求重新审视人所处的世界,将人本主义和人性作为艺术追求的核心,把视觉美感需求作为艺术追求的形式。但由于他们学习是在文革后期,美术基础薄弱,思想认识没有根基,很多还是陷入了“拿来主义”和“模仿主义”。艺术的当代性没有社会基础,新的艺术思潮面临着巨大的社会政治压力和传统审美趣味阻力。很多画展没开几个小时就被迫关闭,很多群体组织和刊物没有办多长时间就解散和停刊,因而,存活极为艰巨和复杂,慢慢也就偃旗息鼓了。所幸他们的思想认识还在延续,没有熄灭,但仅仅只是没有熄灭而已。

改革开放又四十多年,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在他们奢华的吃喝玩乐过后,有百分之几的人忽然发现还有艺术,这才有了一点艺术市场,但仅仅只是一点,因为中国的整个文化产业在GDP中只占到4.43%,这是2020 年的统计。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占GDP 比重平均在10%左右,美国达25%,其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中所占份额则高达43%。与之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份额不足3%。

本页李宏平《墨玉系列·墨玉青山》180×145cm

本页上图:李宏平《大写系列·半是云烟半是山》70×180cm

这三年的疫情之下,现在文化经济还占多少?

不比较不知道。大国除了枪炮、科技发达,文化产业更是强大。在冷战之下,文化是殖民渗透的工具和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

而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被人家洗脑麻醉,被别人卖了还炫耀着帮别人数钱。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的有钱人谁不想出国?他们的吃穿住行还买国货吗?

下图:李宏平《寒林系列·寒林》120×240cm

房子、道路、交通修完了,旅游度假村、文化商业街修完了,电影、电视、文化、娱乐也搞过了,但是同质化、低俗化、空洞化,这就是内耗。

我们画家,要么在中国传统里面打转转,要么随着市场的低俗而低俗,要么自己也变得崇洋媚外,乐此不疲地在西方文化现象上狐假虎威、吵吵闹闹。从上到下没有谁想到如何深度整合中国文化,繁荣文化市场,走出国门。

而我自己更是如此。二十岁前生活在大山里面,不知道美术还能考学,很不容易地考上了学,也只能成为一名美术老师。没有环境、没有机会、没有社会资源,也没有谁引导我独立思考。我“自觉”辞职画画,前七八年画商品画,走旅游市场,“哄骗”外国人。后来“自觉”还是应该走国内市场,于是加入各种画院和协会组织。又十来年,“自觉”认识并拜范炳南先生为师,有了一点当代意识,开始思考:艺术是个性化的、艺术是哲学的、艺术是批判的、艺术是诗性的、艺术是引领的、艺术是视觉美感形式的体现等等问题。

翻看西方艺术史,文艺复兴前几乎都是宗教统治下的艺术作品,文艺复兴后开始人本主义思考。但由于西方社会对各种新的艺术思想、艺术形式是开放和包容的,于是出现了各种艺术意识形态和组织,巴洛克、洛可可、学院派、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野兽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等等等等。在这种环境之下西方艺术得到空前的发展。

对比之下,我们中国从十四、十五世纪以来,出现了什么主义?什么流派?特别是国画艺术。

在这里也要解释一下,这里面有地域原因、专治原因、大国与小国原因等。比如说,欧洲整个板块面积也就和我们清朝差不多大,但欧洲有三十多个国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艺术家可以相互流动串联,有利于艺术的发展。而统一又专治的明清,闭关锁国,大兴文字狱,没有很好的艺术环境。

对页李宏平《大系列·水深》70×180cm

本页左图:李宏平《墨玉系列·晨曦》145×180cm

右图:李宏平《墨玉系列·云过涧》145×180cm

从地域到社会、从东方到西方、从古代到现代,说了这么多,我是想告诉大家,我们的绘画艺术环境真的不好,囧!

在这“囧”境之下,画画就是一种痛苦。如何画?思考是一种痛苦。能力不够,想到的画不出来,痛苦。画出来好的作品没人理解,痛苦。用现在的网语就是“画画好难啊!”

所以我们画画的除了把画画好,还要努力做艺术欣赏的普惠事情。

就像鲁迅先生“如何唤醒沉睡的人们”,被迫放弃学医而改写文章。

爱德华·蒙克的《呐喊》,我看到的是你惊悚,你呐喊,但散步的情人还是在悠闲的散步。鲁迅的《呐喊》中还是有人用血馒头治痨病,还是有阿Q 在临死前后悔没有把画押的圆画圆。

我能力有限,专业不强,社会地位没有,我只是一个人、一个自由职业者,泛海沉浮,随波逐流,只能偶尔痛苦,偶尔思索,时而为了生活画些厅堂画,时而努力创作着,渐行渐远!

我出生在大巴山,大巴山的烙印刻骨铭心,挥之不去。我画不了没有根基的作品,于是我用吴冠中的话安慰自己,“风筝不断线”就好。

我也算是师法自然,而得心源,我努力从大巴山的自然环境中提取艺术语言、艺术形式和艺术理念,以前有寒林系列、墨玉系列,这几年的探索是想有一个“大写”系列。

我每次在冬季看到寒林:在夕阳余晖一片灰橙的背景下,在晨曦一片白净如玉的背景下,或夜晚一片幽蓝天空的背景下,山林的剪影静穆,或如哨兵挺直耸立,或如少女婀娜多姿。一簇簇、一排排,或依偎,或交融,它们高低错落有致,穿插疏密有韵,粗细配搭有节,直曲造型有律,非人工所能及!我提取这些艺术语言,有效组织画面,追求逆光效果,得到画面的宁静和生命的美感。

墨玉青山系列是我从夏日的大巴山提取出来的艺术语言,大巴山的很多山头没有高大的树木,而且藤蔓缠身,夏日就形成了一团团、一簇簇球形状的植被覆盖,满山遍野,有如绿玉。为了画出这种感觉,我实验了很多方法,最后得出需要用秃笔沾宿墨在加厚宣纸上制造肌理,反复渲染三五遍后才能达到黑而不死、黑而通透、黑而润泽的艺术效果。

以上的艺术探索虽然形成了一定的艺术形式和面貌,也得到了画界和社会的认可,但这些都是基于对大自然和物象的描写。随着我对绘画、对社会深层次地学习和思考,当代绘画要进入深层次的表达:哲学问题、社会问题、心理问题、矛盾冲突等等,已经不是用自然物象能表达的了,需要用变形、夸张、几何、点线面、色彩、综合材料、抽象、对撞、速度、光影等表现方式。

目前,我的能力和修养让我画画总是需要一些根据。因此,我只能追求作品的当代性,不追求也追不上当代艺术。我还是在以山水为素材,提取更加概括简约的艺术语言,以美的艺术形式为指导来创作作品,我把我这阶段的作品命名为“大写”系列。

艺术追求无穷无尽,艺海无涯苦作舟,我努力前行!

寒林寂寂听雀鸣,墨玉山涧揽清风,憨痴呆傻三十年,依旧守在案头中。

《流光溢彩》系列作品可扫码进入《艺术品鉴》杂志官方微店选购

几年前我画过一批泼彩作品,命名为《流光溢彩》,但还是用的传统手法。经过这几年的思考,前段时间终于再次动手实践了。这批作品创作的源泉是“人人都是艺术家”,理念是先“无”后“有”。几种色彩调好后,先泼后拓,泼和拓都无法全部控制,这为“无”。然后随形取势,无中生“有”。这样的作品能打破人们惯常的思维模式,出来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色彩纯净,独一无二。

是为《流光溢彩》记

对页左上:李宏平《流光溢彩系列·停车坐爱枫林晚》53×38cm

右上:李宏平《流光溢彩系列·红霞》53×38cm

左下:李宏平《流光溢彩系列·秋林洒金》53×38cm

右下:李宏平《流光溢彩系列·万山红》53×38cm

猜你喜欢

画画艺术
六一啦 学画画
纸的艺术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5)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我爱画画
老树画画
一起来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