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的有效培养途径
2022-07-09曾丹曼
曾丹曼
摘要:亲子关系是家庭中最为基本、最为重要的关系之一,和谐的亲子关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而亲子关系中存在的:发泄情绪而非教育孩子、氛围压抑而限制发展、不懂沟通而造成代沟等问题使得亲子关系的培养与初衷背道而驰,为此,父母情绪管理、构建轻松家庭氛围和掌握亲子沟通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亲子关系;培养途径;家庭教育
家庭是每个人来到世上最先接触的环境,家庭的本质是家庭关系,亲子关系是家庭中最为基本、最为重要的关系之一,是人在社会联系中出现最早和持续最久的人际关系,是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一、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和谐的亲子关系能够让孩子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体会到善良、宽容、平等、真诚等美好品质,促进孩子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其人际交往的基础,增强亲子之间的依恋心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仅是靠语言,更是靠自身人格的力量影响教育孩子,亲子教育是融于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的。积极的、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
二、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
(一)发泄情绪而非教育孩子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很多父母常用的沟通方式是吼、打、瞅、骂等等,殊不知在这一系列行为背后,是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的过度干预,止不住的叮嘱和控制像直升机盘旋在孩子头顶,父母以为这是负责,是教育,是爱,实际上是父母在一味地发泄情绪,扰乱孩子内在秩序,以及破坏亲子关系。父母长期的消极情绪更是容易使孩子形成不良人格特征,并提高孩子患上人格障碍和神经症的可能性。
(二)氛围压抑而限制发展
面对孩子不听话、不做作业、沉迷手机,父母该如何对待呢?很多家长会安排许多的规矩给孩子:不许看手机、强制做作业、不给零花钱等,这样听起来是很不错,但实际上并不管用。它不仅磨灭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更是逐步构筑起一个专制家庭,压抑的家庭氛围使得孩子遇事也更容易倾向于逃避或抗拒。当孩子选择逃避时,表面上顺从听话,但内心却是蠢蠢欲动的,长期的压抑也可能导致崩溃;当孩子选择抗争的时候,会对家长进行言语或身体上攻击。无论哪一种选择,都是对家长和孩子的身心的莫大伤害。
(三)不懂沟通而造成代沟
一些家长面对亲子关系出现问题时候往往不会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想法,不清楚如何形容自己的真实感受,明明很关心很在乎孩子,却经常在孩子面前挖苦,说反话,甚至威胁恐吓,以为孩子害怕了,去做了,就是听懂了,学会了。多次反复,亲子关系问题层出不穷,家长越发手无足措,家庭亲子关系陷入困境。
三、亲子关系有效培养的途径
(一)情绪管理是首要
母亲的身心健康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父亲的积极配合是母亲的“定心丸”。情绪管理,实际上是一种能力,要想获得这种能力,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首先,父母要认识自身情绪,即当某种情绪刚一出現时便能察觉,认识到自己的情感、动机、欲望,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其实,促使情绪产生的刺激事件并非真正的源头,充其量只是一根导火线,真正激发情绪的,不是孩子的行为,而是父母对孩子行为的认知评价。因此,父母更需要客观评价触发情绪产生的事件,反思分析到底是什么事情引发了自己的愤怒情绪。
其次,父母要调控好自身情绪,使其适时、适地、适度地表达出来。如果父母喜怒无常,孩子就会感到惊慌失措,长期如此,孩子容易胆小懦弱,抑或是倾向于讨好别人以获得片刻安宁和好感。情绪是具有传染性的,父母可以通过换个环境、换个角度、改变认知等方式,等心情平复、客观分析事件后,再和孩子敞开心扉,就事论事表达情绪和想法。
再次,父母要识别到孩子的情绪,即移情、共情能力,察觉到孩子行为和情绪背后的真正动机。既然孩子的情绪已经表现出来,父母就不应该逃避或打压,而是接纳它、认识它,同孩子一起面对它、解决它。
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也要学会自我调整和寻求支持,正确认识和理解父母角色,对父母角色有适度的期待。期待太高易否定自我,期待太低易被他人否定。父母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才能让孩子从小感受到家庭环境的欢愉和温暖,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意,懂得爱护被人、关心别人。
(二)轻松氛围是沃土
自由平等、相互尊重的轻松氛围是家庭和谐幸福的源泉,更是良好亲子关系的沃土。父母对孩子尊重而不溺爱,鼓励而不专制,孩子对父母尊重而不失个性、依赖而不失独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营造轻松氛围:
鼓励教育,积极关注孩子的每一次进步。它的关键在于改善而不是追求完美。父母只要看到孩子比之前有改善、有进步,就学会抓住契机鼓励孩子成长,而不是按最终结果或完美标准要求孩子。在孩子的每次进步中,积极关注孩子的优点而不是缺点,明白孩子所谓的很多缺点,其实是用错地方的优点。同时,家长需要能够识别出来孩子的真实需要和进步,鼓励孩子的真实成长和改变,避免毫无现实依据的夸赞,因为这样反而会导致孩子成为讨好者,不断寻求别人的认同和夸赞。
尊重平等,把孩子的权利还给孩子。父母要学会真正尊重、了解孩子,把孩子当作独立、平等的个体对待,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学会倾听,换位思考,读懂孩子行为表现下内心的真正需求。用爱管教,在爱中管教,全然接纳孩子的所有,对事不对人,让孩子自由地顺从内心感受选择需要的有意义的活动,实现个体的自我发展和自我突破,在放松的心情中补充各种能量。当孩子各种能力得以充分发展时,孩子的生命质量也会得到提升。
轻松的家庭氛围并不等同于溺爱、放纵,理解、宽容才是孩子早期形成安全的依恋的沃土,在这片沃土上,父母善于抓住每日生活的时时刻刻、方方面面,自然地、渗透式地向孩子传递规则,才能逐步增强孩子的情绪稳定性,帮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促进孩子的亲社会行为。
(三)沟通技巧是良方
沟通好了,亲子之间的心是通的,沟通不好,亲子之间的沟是深的。那么,该如何有技巧的沟通呢?那就是:态度上要好好说话,方式上要话好好说,内容上要说说好话。
如何说得好?从少说“不”、不抱怨开始。人类大脑有一个特点,潜意识不接受含有“不”字的指令,凡是接受到含有“不”字的指令,大脑总是想把它删除,于是,你不想孩子做的事情,他偏偏就做了,他没做你想让他做的事情,因为你还没有告诉他。我们反思自己,经常跟孩子说的句子里头有多少个“不”字,这些“不”字,其实是在表达家长的悲伤、痛苦或不满,对现存问题的过分关注又隐藏着内心的厌烦,它充满消极和负面能量,反而强化孩子的行为,从而增加分歧,催生亲子之间的隔阂。
说得好,更要听得下。“三听”而善听,走进孩子心。何谓“三听”:听清楚孩子说的内容,听懂孩子要表达的情绪,听到孩子内心的需求。真正听下去孩子的心声,教育才有真正的开始,否则往往事与愿违,南辕北辙,在彼此消耗中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埋下更多问题。同时,凡事先处理父母和孩子心情,再处理事情。这样,才有好的亲子关系作为基础,有了好的基础,才有好的影响。当父母学会“说”和“做”,孩子才能准确接受到有效的、良好的教育,才能在被教育中學着去面对和处理外界冲突,学会“说”和“做”。
当父母不是从书本上、从别人的经验中学出来的,而是在学习的基础上、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间中“悟”出来的。父母既要自主学习,做自己问题的“专家”,也要向孩子学习,读懂孩子这本“书”,将属于他们的人生课题交还给他们,让他们学会为自己的人生担起责任,有机会和勇气去独立成长,同时也可以为彼此之间的亲子关系留出舒服的距离。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应一起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育能力,在家庭中建立学习团队,与孩子共同学习,构建家庭中高质量的亲子关系。
参考文献:
[1]刘彦春.良好的亲子关系会让孩子更健康[J].党的生活(青海),2021(3):70.
[2]孙云晓,宿金金.改善亲子关系从读懂孩子开始——基于《中美日韩网络时代亲子关系的对比研究报告》[J].中国德育,2019(3):42-46.
[3]贡志阁,何思宇,南星雨.提升和谐亲子关系的家庭教育模式探索[J].农家参谋,2020(18):161.
[4]朱永芳.浅谈家长情绪管理能力对家庭教育影响[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139.